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2022-06-09 23:24沈青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经验生活化美术

沈青

生活化美术教育能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理解生活的真谛并调动生活经验进行美术创作,还能激发幼儿的灵感和想象力,拓展其美术思维,为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要以美术教育为根本,以生活化教学为手段,将生活化素材和经验融入美术教育,创新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让幼儿深切感受到美术教育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其在美术活动中的体验感,继而培养其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美术素养的发展。

(一)有利于创设自由环境,释放幼儿天性

生活化美术教育有利于打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开放环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紧跟教师节奏,释放天性,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师在美术活动中无论是运用生活化素材还是结合生活化经验,都能促使幼儿更好地融入美术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认知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在大班美术教学中,教师以“树皮”为主题,让幼儿在幼儿园内观察树皮的纹理,为其绘画和创作打好基础。在此过程中,有的幼儿说树皮的纹理像鱼鳞,有的说像晒干的橘子皮,还有的说像姥姥脸上的皱纹……这些童言童语是幼儿生活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结果。之后,教师又带领幼儿收集了许多脱落的树皮,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描画。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入了生活化经验和素材,让幼儿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理解美术内容,进而理解美术教育的真谛,这对其创造力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教师采用由实物到联想、由生活到美术的组合教学形式,与幼儿形成了恰到好处的互动,能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环境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资源,激发幼儿想象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美术教育中,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继而提高其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其观察力,增强其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新年到来之际,教师以“庆新春,迎新年”为主题,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春节期间的节庆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说出了自己对春节的印象,如“贴春联”“剪窗花”“放鞭炮”“收压岁钱”等。教师选择了其中一项作为主题,让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在生活化美术教育的引导下,幼儿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力都会有所提升,对生活的热爱也会更加强烈,真正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主题获取各种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让美术教育更贴合幼儿教育需求。

(三)有利于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理解,提升其实操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注重对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利用生活素材进行美术教育,能有效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为其社会适应力的提升打好基础。例如,笔者所在幼儿园中二班的小董老师以“快递”为主题展开美术教育,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增强其动手能力。小董老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快递标志,并动手制作快递盒。幼儿利用空白纸、废旧快递盒、废旧衣服等材料设计了一些快递图案。小董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拿着自己设计的快递盒进行“收发快递”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幼儿以“快递员”的身份进行了个性化的美术创作,这增强了幼儿的生活体验,提升了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

(一)情境生活化,为幼儿打造贴近生活的美术创造平台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要结合这一理念,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生活背景和经验的内容来创设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生活元素的教学情境,使其在情境氛围中认真观察、自主探索,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我们的身体”中,教师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创设了一节充满趣味的“小手变变变”绘画课程。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先拿出纸和笔,让幼儿将自己的手印拓在纸上,引导幼儿对所拓之画进行联想。幼儿对这一环节感到十分新奇,因此,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活跃,对接下来的美术活动也充满期待。之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为幼儿展示各种动物的“手”,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在这个互动环节中,幼儿的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们有的将手画成了美丽的大树,有的画成了孔雀,有的画成了小狮子,有的画成了吹着泡泡的小鱼……这种教育情境贴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容易调动其情绪,使其对美术创作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导幼儿学习美术的同时,还帮助他们感悟了生活,引导他们利用生活经验主动探索观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幼儿的美术素养,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内容生活化,根据幼儿生活經验选择美术教育内容

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要选择贴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确保幼儿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继而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园内户外活动时,可要求幼儿在玩耍时观察并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会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他们将捡来的石头当作宝贝一样藏好,还会比一比谁的石头更好看。教师还可以将幼儿捡到的石头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利用这些石头展开创作。在开展石头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还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这能增强其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形状的石头,并制作成美术作品。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创作了石头拼贴画,有的用石头制作了小兔子、小乌龟等手工艺品。各种各样的创作让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灵感得到了激发和释放,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身边事物和世界的了解和感知。

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作品上进行二次创作,如在拼贴画上添加美丽的花朵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具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激发其美术创作的兴趣,使其感知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三)材料生活化,增强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动手能力

美术材料生活化是“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最直接的体现。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使用熟悉的素材完成创作,这既能增强幼儿构建美术与生活联系体系的能力,又能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开展以“冬天里的小动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时,教师为幼儿讲解了冬天里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当讲解到北极熊和企鹅时,教师发现幼儿对这两种动物充满了好奇。于是,教师顺势提出了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企鹅或者是北极熊呢?”有的幼儿回答可以用牛奶瓶,有的说可以用报纸,还有的说可以用快递盒。教师将之前收集的废旧材料拿出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素材。有的幼儿用卷纸筒制作了企鹅的身体,有的用牛奶瓶制作了北极熊的身体,有的用有色卡纸剪出了眼睛、嘴和脚等。之后,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步步完成了企鹅或北极熊的创作,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出现在美术活动区。幼儿会互相评价同伴的作品。

瑞瑞指着茉茉的作品说,她的北极熊太瘦了,像是饿着肚子,他想给它准备许多食物,于是他用小剪刀剪出了很多鱼,并用绳子串起来,然后挂在了北极熊的脖子上。其他幼儿见状,纷纷观察桌上的作品,寻找再次创作的机会。一时间,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

教师要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丰富教学活动内容,挖掘生活素材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让幼儿在这些生活材料的辅助下实现对世界的探索。同时,教师要将生活化材料与美术教育有机融合,以材料生活化提升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参与,提高美术教育的价值,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创作。

(四)活动生活化,以生活化游戏增强美术教育实效性

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幼儿教育准则,以幼儿为本位,可以以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方式来开展教学,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美术教育,提高其课堂活跃度,增强其美术素养。例如,在以“超市”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创作了很多与超市相关的手工作品,并开展了“超市购物”的游戏。教师让幼儿扮演收银员、理货员以及顾客等角色,在游戏中带动了幼儿的生活情感,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为接下来的美术创作打好了基础。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购物歌》为幼儿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幼儿快速进入角色,完成对各个角色的体验和感受。

上述活动中,教师通过游戏激发了幼儿参与创作的热情,增加了其對超市的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细节讲解和引导,深化幼儿对生活与美术的理解,拓宽其审美视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总的来说,生活化教学旨在让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让他们善于观察生活。

综上所述,生活化美术教育对激活幼儿美术学习兴趣、开拓其美术创造思维有着积极影响。教师要为幼儿搭建美术与生活融合的平台,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美术素养的发展打下基础。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从生活中迁移美术知识、感知世界、挖掘潜能、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经验生活化美术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