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开展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

2022-06-09 23:24许洋洋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思政儿童

许洋洋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它从更科学、更规范的角度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每门课程都可以成为育人的重要渠道。儿童文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是高校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师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性、实用性及综合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儿童文学课程以其突出的文学性与育人价值成了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阵地。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既可以帮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从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鉴赏与创编作品的过程中,体味儿童文学作品中对真善美的求索,从而完善学生人格,增强文化自信,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儿童文学是指为使儿童得到娱乐和教益而创作的兼有文字和插图的文学作品,类型包含公认的世界文学经典著作、图画书、专为儿童撰写的简易故事、童话、摇篮曲、寓言、民歌和其他主要由口头传播的资料。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儿童文学课程在实践课程思政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儿童文学具有教益功能,这与课程思政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益品质的提升;二是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作品的门类之一,具有文学作品的人文性、启智性、传播性等特点,它不受时间、地点、情境的限制,能够为世界各地、世世代代的人们提供精神食粮,这一特性能使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更为绵长。

二、儿童文学课程目标的思政导向

教师应立足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实际,结合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在专业知识学习、作品鉴赏、作品创作和改编过程中,突出专业基础课程的特色,让学生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将来正确地设计与实施相关的教育活动打下基础。在结合儿童文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时,教师应先了解原有的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儿童文学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作家的作品;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和文学特征;了解和掌握儿歌和儿童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了解和掌握儿童散文、童话故事、婴幼儿图画书、儿童戏剧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创编和讲演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儿童文学创编能力和讲故事能力;增强学生开展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温暖的情怀和健康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

儿童文学是幼儿的精神食粮,它在幼儿的心灵塑造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否理解并准确、科学地传达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是影响幼儿教育效果的首要因素。根据学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走向以及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职业素养、文化自信三个方面体现思政元素。基于此,笔者在儿童文学课程原有的教学目标中渗透和补充了以下思政内容,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功能。

知识目标:在文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重视提炼文学作品的价值,从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与主人公的优良品质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厘清价值秩序。

能力目标: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与创编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幼儿单纯、稚拙、多变的审美特点,珍惜与关怀幼儿美好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练习创编文学作品、学习用多种文体设计组织幼儿活动等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情感目标:在引导学生情感态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品鉴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了解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传统经典作品,并深刻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价值意义,理解与尊重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对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抱有积极的态度。

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是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得以实现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德才兼备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体,教师可以根据儿童文学的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挖掘每一章节的思政要点。儿童文学作品众彩纷呈,古今中外的儿童文学作品数不胜数,蕴含的思政元素非常丰富。在规定的教学计划课时下,教师可以筛选与提炼儿童文学作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灵活、多角度地渗透到课程中,使文学作品既能充分展现专业知识的要点与主旨,同时又具有思政教育的作用。教师在选择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文化自信三个重要维度,从儿童文学的作品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儿童文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导论常识、八大文体、两项实践项目。为了凸显文学性,笔者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与认知特征,为八大文体进行补充命名:儿歌——快乐摇头的韵律;儿童诗——字句里的美好世界;图画书——感官的探索;儿童故事——童心如歌;童话寓言——未知与新奇;儿童散文——五彩斑斓的情感;幼儿影视——荧幕两端的交流;幼儿戏剧——与生俱来的天分。

在导论常识部分,教师可以结合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反映的社会思想、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儿童观等思政要点,对中国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进行文化分析(特别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部分),并重点强调其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儿歌、儿童诗与儿童散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感悟作品中优美凝练且富有童趣、童真的语言,促使学生从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感受人对物的关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图画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许多关于人类优秀品质的内容,如愚公移山、龟兔赛跑、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传说与故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欣赏,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怀与中国传统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幼儿影视与戏剧作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关于传统文化与优秀品质的作品,如动画短片《慈母手中线》,鼓励学生将中国优秀的人物形象与故事写成脚本,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中国经典而独特的文化气息,为学生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奠定基础。在两项实践项目部分,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探索、以儿童为本等理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创新意识与集体意识。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应在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教育家对儿童的关注与爱,也反映了其高尚的品格与科学的教育观,并鼓励学生以这些作家和教育家为榜样,将来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助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以问题导入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厘清个人观点,同时在集体表述中获得多元思维,促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态度。

情景模拟法:在儿童文学故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的实践活动中,合理分配任务并为团队的荣誉与成果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探究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与讲解课程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具多元性与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文体鉴赏方法的基础上,了解儿童文学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意义及成人与幼儿交往过程中的理念与态度。

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社会需求,延伸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生成集体接龙创编文学作品与制作儿童文学节目两大项目,促使学生萌生对本专业的思考,拓宽个人未来发展的路径,使学生在将来能够寻得适合自己的职位,并能为此付出自己的热爱、情怀与责任,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兒童文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应“蹲下来”面对儿童,追随儿童,以儿童的视角解决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体味儿童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人格,增强文化自信。在关于该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中,教师应围绕课程特征,挖掘思政元素,开展“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教师还应以学生为本,增强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育人能力,深入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为学生将来成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思政儿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