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文化思想 指导文化发展实践

2022-06-09 02:04刘世德
海风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刘世德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方法。强调文化在四化建设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对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决策作用并做出卓越贡献。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八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1)肥沃湿润的“土壤”;(2)合理的施肥;(3)充足的水分;(4)选良种;(5)合理密植;(6)完善政策保障机制;(7)强化管理;(8)注意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全文以《邓小平文选》中的一系列重要文化思想为指导,结合文化发展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方针,将文化“种”在基层,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建构内在的文化基础,寻求外部的文化资源,提高了国人的文化素质。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肥沃湿润的“土壤”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这才称得上社会主义,称得起先进的社会制度。”邓小平文化思想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邓小平文化思想形成的重要文化渊源。“种”文化离不开肥沃的文化“土壤”和雄厚的文化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文化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肥沃的土壤。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多样性的文化以及长期积累的文化基础。文化资源丰富,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湿润的“土壤”。植根火热生活书写时代篇章,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为文化发展提供“土壤”;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为文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合理的施肥

邓小平提出:“除了这些比例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总之,我们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邓小平还指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各个方面,包括物质条件,保证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快文化事业投入,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总额,文化类重点项目需逐年上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完善文化建设资金保障体系,为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国家财政安排文化事业经费纳入预算;二是,地方财政文化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三是,政府通过相关政策鼓励文化发展,建立文化发展基金,鼓励多元投资机制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共同发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制定文化精品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文艺创作基金办法。落实文化服务建设管理经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公共文化设施,购置必要的设备,保证文化创作生产和文艺活动必要经费。加大对文化的投资与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等多元投入的发展格局。逗硬考核,特别是党政工作考核,应当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使领导重视,有计划地固定资金保证,并逐年增加;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严格按标准推进文化服务项目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三、充足的水分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邓小平从我国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和方法。以关注百姓疾苦为前提,走向最基层,向本土吸取“养分”。正确处理好“送”与“种”的关系,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禹教于乐,营造氛围,帮助农村文化发展。积极支持农村文化积极分子打造永不离开农村的文艺社团组织,让其成为活跃的文化“因子”。创新文化创作生产方式,通过创作生产经验交流会、创作策划会、创作自愿共享对接会等多方式多举措,推进文化发展。强化服务功能,让群众乐于参与,鼓励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公园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家庭文化的发展。支持文化站(室)的功能扩展,形成宣传教育、信息服务、科学普及、图书借阅、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使群众乐于参与,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四、选良种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我们希望:文艺工作者中间有越来越多的同志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要有一支稳定的文化管理队伍,各乡镇至少一名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强化管理机制,实行专岗专职。通过加强岗位培训、进修学习、引进人才等方式,优化人才组合,形成梯次年龄结构。依托文化活动阵地,以文艺骨干為主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促进文化队伍日益壮大,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有信仰、有担当,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贡献。对于文化来说,不一样就是亮点,特色就是优势,各地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书法、美术、摄影、影视、雕塑、农耕、民居、演艺、音乐、戏剧、文学、饮食、服饰及酒、水、竹、石文化、漫画、剪纸、刺绣等项目品种,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把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单位文化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让百姓在吹、拉、弹、唱、跳中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将快乐带给更多的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种文化的种子,遍开文明花,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创作出经得起人民、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文化精品。

五、合理密植

邓小平提出:“任何一项任务,一个建设项目,都要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等几定制度”。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把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善、营造高效、惠及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县区“两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等一批面向基层的民生工程,形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文化圈层。为文化发展提供一个充分竞争的舞台和良好的环境。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入推广文化惠民,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群众文化服务提供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

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加快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使市场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邓小平认为:“必须十分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这次调整,在某些方面要后退,而且要退够。其他方面主要是农业……,以及科学教育、卫生文化事业,还要尽可能地继续发展”。对精神文化领域不健康或庸俗的、负面的东西进行批评,舆论监督和有效打击,通过科学管理,促进文化健康发展。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切实得到保障。整合资源,提高设施利用率,认真开展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服务,将改作他用的设施,整合资源,作为文化服务设施加以功能改造,充分利用。

七、强化管理

邓小平指出:“各级党委都要领导好文艺工作”“我认为,只要坚持并且改善党的领导,由此带动其他工作,我们的任务就能够完成”。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文化发展繁荣各方面,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人才、资金、设备设施等保障措施。各级领导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统筹考虑,突出发展意识,形成一个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社会氛围,落实相关激励措施,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文化管理机构。要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加大对文化人才的挖掘和管理,每个乡镇落实2-3名文化管理人员编制,明确负责人,实行行业管理,为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明确职能职责,目标任务,时间进度,考核奖惩。遵循文化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一套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制度,造就一批德才兼备、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规范上岗。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新机制,调动基层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倾力打造精品力作。村、社区要落实一名文化协管人员,明确任务,保证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实行绩效考核补助奖励。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开发、利用,严格对网吧、游戏娱乐场所、音像图书出版销售进行检查监督,开展“扫黄打非”维护文化安全。组织开展交流会、研讨会、文化节、文化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八、注重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邓小平指出:“第三个问题注意工作方法,克服官僚主义。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克服官僚主义,首先还是要着重研究体制的改革,但是工作方法不改也不行,更不能因为等体制改革而无所作为。工作方法总是要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改得好一点,快一点嘛”。从投入比例、产出效益等方面制定刚性政策,使乡镇综合文化站不断实现“内核升级”;中小学校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现代科学文化的普及,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才能成长为文化发展的后备军。每年各乡、村、学校、机关、单位按各自不同的文化资源,不同的条件,推出一定数量的文化精品。着力打造新型文化传播体系,村、社区利用民间红白喜事,开张、乔迁、生日、金榜题名、节日庆典、婚礼、寿庆等开展文化宣传活动,让百姓在不同的舞台上各展其长,让百姓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先锋军。让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引导力增强群众诚信奉献意识,实现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百姓不仅是文化的受益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培植“草根明星”让文化“活”在基层,让“种”在基层的文化内化为文化自觉,从而转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

邓小平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早在开国的时候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条件,也在日益成熟。我国文学艺术蓬勃繁荣,争奇斗艳的新阶段必将通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展现我们面前。”“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文艺提出要注重社会效果,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显著进步,为中华文化创造了发展繁荣的黄金期。宏伟的发展蓝图已绘就,有力的政策措施已制定,各级党政府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加强领导,以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指导实践,努力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化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实际行动。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实行目标考核,落实保障措施。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使文化成为党委政府便民服务的窗口、与百姓沟通交流的平台。建立一套与战略组织和内控体系相结合的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促进“种”文化,尽快落地生根发芽,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抓好文化创作、传播、示范和整合,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筑牢硬道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免费开放工作有序开展,紧紧结合文化馆(站)、图书馆(室)的工作职能,加强规范化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清晰职责任务,明确服务内容,切实开展好免费开放服务。筹办大中型免费的演出活动,让一些文艺团体在此免费排练文艺节目,综合活动室举行各種免费的展览活动。总之,要把文化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把文化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统筹规划,同步考虑。同时,应加强文化政策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意见,建立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运行评估与绩效考评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类文化服务机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兴办文化事业的新格局,推动文化快速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寒露
谁远谁近?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