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车辙病害成因及养护对策

2022-06-09 10:12兰峰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0期
关键词:车辙面层沥青路面

兰峰

(南阳市卧龙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0.引言

在车辆长期重复荷载作用下,极易出现车辙病害。作为一种永久性变形,车辙病害极易危害道路安全。在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当中,其特点主要包括2点:(1)早期严重车辙基本上属于失稳型车辙,也就是在行车荷载的影响下,车轮痕迹下陷,极易形成侧向流动变形的车辙。(2)多在沥青路面上、中面层产生车辙。车辙的出现,不仅会影响路面平整性,还会对行车舒适性和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为此,开展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

基于沥青混合料的特殊性,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路面很容易形成压密变形的累积形变,一旦产生车辙病害,路面想要恢复难度很大,甚至是不可逆的病害。一般来讲,车辙受高温环境影响较大,多出现于高温夏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交通运输业越来越繁忙,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车辆交通渠化和重载超载问题加剧,导致沥青面层压密程度提升,在车辆轮迹带处路面下陷问题极为普遍,车辙病害也会越来越多,严重影响路面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2.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危害

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公路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基建能力的指标。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相比其他路面材料,沥青路面优点很多。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逐年增长,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病害,经实践考察可知,车辙病害是路面病害之一,对于道路自身及车辆、人员来讲,一旦形成车辙,便会带来危害[2]。

(1)车辙的出现将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极易产生滑移情况,对行车舒适性造成危害。按照现行规定要求,对于高等级沥青路面容许永久变形量有明确的规定,要求控制在15mm以内,若车辙深度在40mm以上,在高速行车时,车辆弯道控制难度加大,将会大幅降低行车安全系数[3]。

(2)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车辙病害附近的沥青混合料将会不断被压密、挤压,大幅降低混合料的孔隙率,在雨水的影响下,车辙部位很容易产生积水或水雾等情况,进而影响路面摩擦阻力,导致安全事故率增加。

(3)一旦出现车辙病害,便代表着沥青路面面层材料及结构已被破坏,大幅降低了路面强度,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将进一步破坏路面,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3.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通车运营5年后,发现局部路段出现了大量病害,主要包括:车辙、拥包等,且呈不断增长趋势,对于路面正常行车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提出了养护维修的建议。通过现场调查及钻芯取样可知,车辙为主要病害,类型为压密型车辙、失稳型车辙,基本上没有出现磨损型及结构型车辙[4]。在钻芯取样当中,共设了8个芯样,取出的芯样当中,均具有较为完整的沥青面层,但中面层、低面层则存在较大空隙。且芯样的沥青层和水稳层内存在不均匀的较多泥土[5]。

4.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成因

当前,流动性车辙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车辙类型,此类车辙的出现并非一个原因,而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本工程当中,车辙病害的成因如下:

4.1 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不足

作为一种柔性路面,沥青路面因其优异的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车辙病害是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在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沥青路面承受的剪力作用较大,一旦超过了混合料的抗剪强度,沥青材料便会向两侧流动,长期形变累积便会产生车辙。造成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不足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沥青用量过多。沥青混合料当中,沥青材料的应用可以与矿料充分粘结。若沥青含量太多,将会加大沥青流动性,导致集料间的嵌挤作用下降,进而降低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从而产生车辙病害。(2)级配不合理。在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当中,矿料级配不合理将会影响很大。若矿料级配过粗,会增大混合料的空隙率,影响材料间的粘结力,进而对其抗剪能力造成很大影响。若矿料级配过细,粗集料用量太少,也会影响矿料间的嵌挤作用,从而产生车辙。(3)矿粉用量不当。在沥青混合料当中,矿粉和沥青的结合可以形成沥青胶浆,此类材料的稳定性、黏结力良好。在混合料当中,通过沥青胶浆可以将不同粒径的集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沥青胶浆的性能,对于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很大。对于粗集料间的孔隙,矿粉可以起到填充作用,进而增加混合料的密度,若矿粉用量与设计不符,将会改变级配,影响混合料的整体强度。

4.2 重载交通及气候影响大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很大原因在于重载交通和高温环境,在道路上若重载超载问题严重,极易产生交通渠化现象,从而加重车辙病害。高温是影响车辙的一大原因,伴随气温的不断提升,沥青混合料的刚度将备受影响,刚度下降,沥青路面的结构强度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形成车辙[6]。

4.3 层间结合处理不理想

在路面设计当中,界面条件满足完全连续是最理想的状态。若无法满足该条件,则说明路面分层之后,各层之间的极限拉伸应力、应变不同,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路面病害。

4.4 施工不均匀性

本工程采用了半刚性基层,一般来讲,基层质量较好的情况下,高温环境中,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面层厚度都会对路面抗车辙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据大量车辙试验可知,在级配、油石比满足规定的条件下,若混合料拌和不均匀,则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影响很大,甚至会出现超过20%的结果偏差。因此,在工程施工中,若出现拌和不均匀情况,很容易影响混合料自身质量,从而影响混合料的整体抗剪强度,降低抗车辙能力。

5.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养护措施

5.1 沥青面层材料优化措施

(1)掺加适量改性剂。在交通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为了保障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可以适量掺加改性剂。通过采用改性沥青材料,不仅可以改善路面性能,还能增强养护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比如,在路面养护维修当中,采用改性沥青材料进行薄层罩面,可以降低罩面层的厚度,减少养护成本。如重载、高温路段掺加3%~5%的PRRLAST.S抗车辙剂可以起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作用。

(2)掺加适量纤维材料。作为一种增强材料,纤维的特点为质轻、耐久、高强等,在沥青混合料当中,掺加适量纤维材料,可以有效提升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高温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当前,在沥青路面纤维材料当中,主要有3种,即木质纤维、矿物纤维及聚合物纤维,不同纤维材料的性能各有不同,因此,在工程当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般来讲,在纤维材料应用当中,需要控制好纤维的掺加量,本文采用了聚合物纤维,用量为2%~2.5%,通过纤维材料的掺加可以提高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还能改善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3)沥青调配措施。沥青调配是指按照一定比例,将主配沥青材料均匀混合其他调配材料,以此弥补主配沥青材料性能缺陷。目前,在改善主配沥青抗车辙性能当中,常用的调配沥青材料有3种,即湖沥青、硬质沥青(低标号)及岩沥青。

5.2 优化沥青面层设计

在车辆反复碾压作用下,高温环境下沥青路面极易产生塑性流动,并降低混合料的孔隙率,进而产生车辙。因此,由结构层面来讲,如何提升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已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在很多国家对于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大量研究,按照现行规定,对于矿料的最大粒径有明确要求,即控制在25mm~63mm。在沥青路面当中,大粒径碎石沥青混合料主要用于路面的下面层,其特点在于加大粒径、减少沥青用量。在养护成本不增多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若路面基层采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可以增强路面的柔性和抗变形能力,保证混合料骨架稳定性,从而提升高温稳定性。

很大程度上来讲,集料粒径越大,越能提升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究其原因在于集料级配对于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影响很大。据相关研究表明,沥青混合料的黏结力、内摩擦角会影响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当矿料粒径增加时,粒径越大粗糙度越大,则混合料的内摩擦角越大,这种情况下,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越好。然而,于沥青路面表面层而言,在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方面,仅仅增加集料的公称粒径其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具体应用当中,必须优化沥青面层设计,合理选择施工原材料。

5.3 积极采用主动预防措施

公路项目从设计到通车运营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防治路面病害,需改变以往的防治策略,应从被动转变为主动预防,减少车辙病害,维护路面使用质量。

根据大量实践经验可知,当路面温度在30℃以下,路面基本上不会出现变形情况,若温度超过55℃,车辆通行过程中,变形也很小。但若是长期处于高温下,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碾压下,变形将会加剧,进而出现车辙。为此,为避免车辙病害出现,需要控制好路面温度,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洒水降温、路面热反射涂料等。比如说,路面洒水降温,作为目前路面常用的降温方式,路面洒水降温需要做到2点,(1)满足降温的要求;(2)不得出现路面水损坏。因此,在洒水时,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路面温度在50℃以上,方可对路面进行定期、定时洒水,其次,洒水时,洒水车的速度需要做好控制,一般控制在每小时30km,并保证均匀喷洒;同时,还要做好洒水频次控制,应根据路面温度合理控制洒水频次。

6.结语

沥青路面由于其自身的优异性能,在国内外公路工程建设中备受青睐,且在现代高等级公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量持续增加,重载超载问题严峻,加上雨水、高温等因素影响,在沥青路面运营期间极易产生车辙病害。一旦出现车辙病害,极易影响路面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危害行车安全。通过车辙病害成因的分析,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结合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养护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控制车辙,修复路面病害,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
车辙面层沥青路面
小车辙里的大野心
常用天然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比选
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基于车辙发展规律与主观行车安全的车辙评价模型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初探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液化天然气在别锡公路面层施工中的应用
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车辙处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