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研究

2022-06-10 13:37王春阁姜文静
公关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必要性传统文化

王春阁 姜文静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融入高等教育中,能在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进而形成传统文化底蕴,成为传统文化传承者。文章先分析传统文化融入大学高等教育的必要性,之后再从健全顶层设计、打造师资队伍、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文化活动、创新文化形式等方面出发,对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进行研究,目的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传统文化 现状 必要性 对策

高校是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实的重要路径。在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面临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高等教育要融入传统文化,目的是依托丰富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文化思潮,进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并愿意加入传统文化传承的队伍,最终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助力。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接受性不强

只有学生从心底接受传统文化,才能发挥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但在实际教育时,因缺乏对学生接受心理特点的研究,导致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方式和路径不正确,导致大学生接受性不强。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他们自我意识强,求知欲强,社会参与性强,但自控能力弱,相对封闭[ 1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愿意讨论开放性的、探讨性的问题,对权威性的思想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如果无法把握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不能让大学生从心底接受传统文化,那么会造成学生的反感,进而使思想教育走马观花,在不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容易产生错误的认知。

2.多元文化思潮冲击

在高校,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是健康的,价值观是正向的,他们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但受网络上的多元文化影响,也有部分学生存在追求低级化、理想功利化等问题。有些学生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难以判断网络虚拟信息正确与否,且在追求低级趣味的同时造成了社会认知的混乱及价值观的错误。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再加上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甚少,导致他们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而难以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2 ]。

3.融入方法有待提升

高校在将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时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导致教育体系不成熟,使得传统文化被肢解化。在课程设置上,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单一,且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容易根据自身的喜欢选择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上,由于缺乏学校层面的梳理与指导,导致多而杂,无法发挥传统文化的最大效用。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知识时,受时间等限制,会偏重于以学生易接收的内容为主,导致忽视学生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学生不能将传统文化与高校学习结合起来,就无法欣赏传统文化,无法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无法全面发展。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能依托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正向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并依托内心与行动的统一增强学生的道德感,进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故事、民族精神故事等能增强学生的内心力量和爱国情怀,进而提升学生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终在信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发展。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凝结而成,是民族发展的基石。在高等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高等教育通过讲座、活动等进行传统文化的讲授,能帮助学生厘清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而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最终正确判断外来文化,形成正确文化观。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能在发挥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使大学生将传统文化内化为深层的思想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对策

1.健全顶层设计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而传统文化的融入能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目的是从计划上、态度上重视传统文化,通过全方位融入、全过程融入打通思政教育的脉络[4]。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单纯叠加的模式,要挖掘各學科的思政教育元素,再与传统文化结合,通过课程的优化设置,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比例,进而形成科学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除优化课程设置外,还要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目的是通过统一实践活动体系和制度,将传统文化学习纳入到学生考核的指标中,并通过第二课堂实践的评价,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观学习意识。

2.打造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实施者,是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载体。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目的是通过培训和持续性学习,使教师始终保持思想的正确性,始终能吸取传统文化知识,始终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并坚持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5]。高校要加强教师传统文化素质建设,通过学术研讨等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领悟能力和应用能力,进而帮助教师高效应用传统文化。教师增强传统文化底蕴,能依托自己的言行举动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通过榜样作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高校要加强人才的引进,通过高端文化人才的引进,加强校内师资的建设;通过与社会文化机构的合作,引进兼职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使其通过讲座、研讨等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播的校园活动中来,进而对校内教师队伍进行补充。

3.营造文化氛围

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中,那么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就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目的是通过氛围熏陶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高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先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统一安排,将活动实施细化到不同月份,进而形成有机的实践体系。高校各部门按照校级计划结合自身的特点组织文化活动。文化氛围的营造要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目的是通过接地气的有内涵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传统文化[6]。文化氛围的营造要依托线上线下活动的连接进行,目的是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同时通过校园内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丰富文化活动

高校要将文化活动的开展列入高校日常教学活动中来,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依托不同的实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高校要针对文化活动的开展制定长远规划,并通过分析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高校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竞赛,传统文化选修课等,目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在选修课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高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如浏览名胜古迹,如参加慈善活动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而发挥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高校要适时组织学生欣赏传统文化作品,并在欣赏后进行交流,开阔眼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5.创新文化形式

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要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要赋予传统文化时尚元素,目的是依托学生喜欢的方式创新传统文化,以利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国数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精华[7]。高校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元素,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其从枯燥的文字变成绚丽的智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依托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走进历史,穿越时空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总之,高等教育是做学生的工作,所以工作的起点是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全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壮大的滋养元素,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时刻引领着中华儿女前进,这和高等教育共通。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中,能通过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进而在传统文化的知识学习中升华思想,最终提升文化自信,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鲁蕴律.大学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2(3):52-53.

[2]王沛占,李斯佳.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6):157-158.

[3]叶灵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新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8-19.

[4]何岩.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J].新闻前哨,2022(2):71-72.

[5]蹇登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素材的挖掘及其应用[J].文教资料,2020(16):77-78,42.

[6]肖彬彬,高美興.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67-68.

[7]李威燃,李易原.传统文化对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5):89-90.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必要性传统文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