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家校共育工作

2022-06-10 00:43李培刚
关键词:共育家校笔者

李培刚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双减”大背景下,家校共育更是弥足重要。从教三十多年,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扎根山区,着眼实际,在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实现以学校为主导、班主任为主轴的家校共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笔者所从教的学校地处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教育资源明显不足,尤其是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居多,导致留守儿童较多。农村家长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在教育学生上方法比较简单。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笔者积极依托家长学校,结合实际设置教学内容,请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授课,组织家长观看家庭教育专家视频讲座。每次课后,均由笔者和各任课教师与家长见面,交流教育信息,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协调。家长们在学习中品尝到了科学育儿的甜头,教育子女的观念、方法都有较大提升。

二、开好家长会,畅通家校合作途径

家长会是学生家长比较喜欢的家校沟通方式。笔者每学期都会组织召开一次家长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每次召开家长会,家长的参会率都很高。家长重视家长会,反映出他们希望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意愿,也反映出了他們愿意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促进学生进步的心愿。一次成功的家长会应该使家长明白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达成家校合作的共识。

开家长会前,笔者会做好充分准备,针对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对家教方法予以必要指导。同时,也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时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就学生今后的家庭教育问题给予合理建议,家校合作齐心协力,更好地达成家校共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做好家访工作,使家校更贴心

笔者一直重视家访工作,自担任班主任以来,深入学生家庭“送知识、送方法、送温暖”,是笔者的一贯作风。每个学期开始,笔者有目标、有计划地确定班里的重点学生,开展家访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情况、个人兴趣爱好、优缺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力求做到每一届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每人最少家访两次。家访中,笔者注重宣传党的教育政策、区域教育教学突出成绩、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等,把家教理念和方法送给家长,把关爱送给留守儿童以及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家访不但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能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和理解,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学校、教师的关爱,使家校更贴心。

四、利用好班级微信群,做好合力教育

班级微信群是家长与教师之间思想交流、资源共享、互助互进的平台。班主任利用好班级微信群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很有必要。

学校学生的家庭大部分都在偏远山区,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家校沟通方式依旧存在次数有限的现实,而微信群作为学校、家庭之间的纽带,是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与家庭、学生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更加细致、快捷、方便。

平时,教师及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和班级要求、活动通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案例等发送到微信群里,让家长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有效教育学生的方法,家长也可以及时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合理方式与教师交流,使家长可以及时与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教育沟通,了解学生的每一个成长足迹,更好地关注学生。

同时,班级微信群还可以提示家长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疾病预防,提醒家长有关用电、交通、网络、游泳、滑冰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班级微信群更是极大地方便了政策宣讲、信息上报、人员摸排、防控知识宣教等工作的落实,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处置学生情况。

五、邀请家长进校园,提高共育实效

“校园开放日”是为家长参与体验学校教育而创设的窗口,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园开放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观学校的办学条件、校园环境;深入课堂,走近师生,亲身感受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的高效课堂;观看大课间活动展示、艺体活动;查看各班师生的教学常规材料,同任课教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评议学校的管理及教师的师德、教学等,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学校还通过邀请家长积极参与特色活动的方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教育。例如,学校举办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励志远足活动,由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出面,积极协调,分别成立了赵峪万亩栗园劳动教育基地、齐长城历史教育基地、泰安市岱岳区烈士陵园革命教育基地等,配合学校定期组织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学校为主导、班主任为主轴的家校共育,是需要长期坚持做好的工作,学校与家庭责无旁贷,班主任更应冲锋在前。“家校共育,心手同牵,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学校将继续探索家校共育新机制,立德树人,让学生的双翼更加丰满有力,展翅翱翔在未来的天空里,健康和谐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泰安第十六中学)1CB46F43-F5C7-4946-8305-D559D5BA169D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笔者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