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的方法研究

2022-06-10 02:58杨国春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问题串座位数学

杨国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其中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最主要的要素就是向学生进行提问。任何一节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培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都离不开对学生进行问题的提问。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优化课堂设计,加强学生对问题的重视,并且不断地通过向学生询问有层次、有逻辑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借助“问题串”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通过“问题串”这一种新型的初中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问题串

所谓的“问题串”,就是指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设置有逻辑、有层次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问题串”这一教学模式的提出,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备好课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优化课堂设计,将数学课堂的逻辑结构设计的更加合理。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信心,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问题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

2.“问题串”教学的原则

将“问题串”引入到初中数学课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逻辑思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合理的设计“问题串”,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模式下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对数学的探索欲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主要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优化课堂设计,备课来服务学生,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首先应当了解教学大纲,明确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够为学生讲授更好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应用“问题串”时应当优化问题设计,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将问题从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设计,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分析问题,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

3.初中数学“问题串”的价值

将问题创新型教学方法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課堂教学氛围,在教师的提问下,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有利于保障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填鸭式的传输知识,学生被动式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因此,很难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问题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正确认知,让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数学知识体系。

4.新课程下初中数学“问题串”教学方法

4.1明确课堂重点难点,合理进行数学问题串设计

将“问题串”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本着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应当充分结合本章课堂教学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应当明确该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如让学生学会求三角形或多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把握这一章数学知识,才能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进行内化,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以及应对生活实际情况时游刃有余。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针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一基本常识进行拓展。例如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以及n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在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再如针对三角形全等的题目,可以围绕判定定理的条件这些重难点来进行考察,如图所示:已知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CB,公共边为BC,且有AC=DB,现要证明△ABC≌△DCB,那么可以增加什么条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串,如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包括什么?本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本题中已知条件跟哪个判定定理相近?SSS、SAS、ASA、AAS等定理中,若AB=DC,那么可以采用SSS定理判定;若∠ACB=∠DBC,则可以采用SAS定理判定。

4.2开展生活教学情境,优化数学问题串引入

为了避免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轨,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生活实际问题,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充分应用到生活当中,将数学知识内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的《不等式》,在讲解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已知年级组织学生春游,可以选择42座位和36座位的两种大巴车。如果只用36座位的车,那么可以刚好坐满若干辆;如果只用42座位的车,那么可以刚好少用一辆,但是还有一辆没坐满(没坐满但仍超过30个学生)。42座位大巴车440元一辆,36座位的大巴车为400元一辆。问题1:年级学生的数量;问题2:如何用车最划算?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针对第一问可假设36座位大巴车x辆,那么围绕两种车提供的座位数可以得出两个不等式:(1)36x<42(x-1);(2)36x>42(x-2),整理得x>7、x<9,即为x=8。所以年级学生的数量为36×8=288人。对于第二问题中最划算的考虑,其实就是尽量都坐满座位。都用36座位车:400×8=3200元;都用42座位车:440×7=3080元;若选择6辆42座位的车,1辆36座位的车(刚好座位占满),那么为440×6+400=3040元。综合对比,最后的方案最合适。通过学生的操作计算,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培养学生数学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带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进行求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反应能力。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实践探究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F9852B8E-A9D9-4928-8E60-649AC8294348

4.3借助数形结合思想,完善数学问题串应用

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有众多的求解方法和数学思想,例如:演绎推理法、不等式法、控制变量法以及数形结合法等方法。由于初中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教师应通过借助这些思想和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挖掘自身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想。

例如教师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可以将其应用范围直角三角形向学生进行展示,通过前面学到的三角形的边,可以让学生针对三角形的边来验证勾股定理:a2+b2=c2。通过结合直角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面积来进行求解,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哪位学生上台进行求解,此时有学生上台进行验证:S四边形=(a+b)2=1/2*a*b*4+c2,将等式两边的式子进行化简可得出a2+b2=c2。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和四边形,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验证勾股定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发现数学规律和数学定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4.4根据数学实际提问,加强数学问题串应用

“问题串”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往往是决定提问效果的基础所在,而怎么样才能使得这样一连串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效的呢?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根据数学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提问,通过设置合理可行的问题串来对学生进行考察。例如在对某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将定义或者概念同知识串联在一起,再互相验证。而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实际问题来设置“问题串”,通过设置问题的类型和难度、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找哪些公式和定义、这些需要用到的定义和公式在哪一个环节需要相互联系和转化等一系列的“问题串”,来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解构,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注意在问题较为困难的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避免学生产生挫折感和溃败感。但是问题的设置不能因此而太过于简单,适当的压力和鼓励会对学生问题的解决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实数》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利用ppt和黑板进行讲解,这样进行知识的教授会导致学生联系不到数字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串”的教学形式来进行实际的教学。

问题一: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七年级所学习的“有理数”的概念是什么?

有理数指的是整数和分数的集合。

问题二:老师给大家一些“有理数”,大家帮老师化成整数的形式好不好呀?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有理数的分数形式,让同学们进行变换。

问题三:大家做的非常好,但是有一个数字“4”,大家都没有对它进行变换,老师让大家把它化成有理数的形式,大家再好好想一想有理数的定义。

经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很快地就能想出“4.0”的答案。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4.5增加动手实践模块,强化数学问题串效果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最基本的思维模式,也有了一定的社会经历。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程中加入动手实践性模块,让学生通过动手和实践来学习知识。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总结知识、验证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识,进一步增加教师的教学效率。在实践部分的施行中,教师要注意将问题串也结合进去,同时要注意问题串的“精细化”,即对问题串的设计要精细入微,将问题环环相扣,实现由浅入深的效果;还要注意问题的“灵活化”,这里所指的灵活化并不是题目的多个解法或者答案,而是教师在实践动手活动中能够师生互动,使得课堂灵活化、活跃化。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投入到讨论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其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例如在进行《反比例函数》的教学时,可以如下设计问题串:

问题一:我们已经学习过函数了,大家告诉我什么是函数呢?函数的标准定义是什么呢?

问题二:大家知道一些什么函数呢?

问题三:大家说的这些函数当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呢?

问题四:大家根据我们讨论的内容,再结合课本的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谈一谈反比例函数的理解。

这样的问题串课程设计不仅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问题串”教学模式符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只有注重“问题串”的教学原则,才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素养。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当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启发性,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灵活设计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对数学探索的热情,将数学知识内化,解决生活中的實际问题。F9852B8E-A9D9-4928-8E60-649AC8294348

猜你喜欢
问题串座位数学
巴士上的座位
精心设计问题串 提高复习有效性
换座位
以问题串为主线、以概念图为依托的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问题串”,提升高三数学复习效率
下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