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279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及演奏处理

2022-06-10 09:12万莎莎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4期
关键词:大调奏鸣曲和弦

万莎莎(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一、创作背景

莫扎特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即兴演奏家。莫扎特5 岁能视奏第二小提琴,8 岁写了第一部交响曲,12 岁就能对当时的作品提出中肯可信的看法,读了莫扎特传,就能被他的音乐才华所惊叹。歌德在看了一次莫扎特的演出后说:“莫扎特现象是18 世纪永远无法理解的谜”;19 世纪末,瓦格纳曾这样评价过莫扎特,说莫扎特是象征光明和爱的天才。莫扎特孩童时期就获得了许多荣誉,1774 年,年满18 岁的莫扎特再也不能打着神童的名号来获得赞赏了。这时,莫扎特在父亲的要求下创作了五首钢琴奏鸣曲(K.279-k.283),希望能让莫扎特得到宫廷永久的职务。这五首钢琴奏鸣曲和在慕尼黑写的(k.284)大多创作于他的故乡萨尔茨堡,可称作“故乡奏鸣曲”,属于莫扎特早期的作品。

这些奏鸣曲非常简朴、自然,透露出一些稚嫩、年轻,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当时写这些奏鸣曲时,莫扎特才18 岁。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奏鸣曲是好的经典的作品,然而在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这些奏鸣曲不是莫扎特最优秀的作品,主要是因为这些奏鸣曲都有着某种教学的用处和目的,但其实这些作品还有一种当时最重要的音乐风格——简约风格。由于这些作品要出版,需要更多的人购买,这些人可能并不是专业演奏者,演奏技巧并不是很高,所以莫扎特不可能按照他心里的那种想法去创作,他需要满足大众的口味,需要考虑到市场,考虑到众多业余的演奏者。莫扎特需要写些这些作品给他的学生弹,给一些业余演奏者演奏,就不能写的很难,不然这些谱子就卖不出去,就没人买。这个原因导致莫扎特早期奏鸣曲要偏于简单,不只是莫扎特,在当时整个时期的作曲家都要考虑到这点,所以古典时期的作品一般技巧没有特别复杂。我们常认为莫扎特7、8 岁的小孩都能演奏,所以很简单,但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弹。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279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

(一)作品结构为奏鸣曲式(曲式结构图见图1),主调调性为C 大调。

图1 曲式结构图

(二)呈示部分析(1~38)

1.主部主题(1~8)

调性为C 大调,MT=(a4+b4)二句式乐段结构,前4 小节半终止在C 大调的属和弦上,第8 小节不完满终止在主和弦的五音上,材料由和弦和二、三度迂回级进的十六分音符构成,主题性格明朗、欢快,在全曲中反复出现。后4小节,旋律变换成动力性的音乐材料,低声部为阿尔贝蒂低音,音乐具有律动性,推动音乐向前发展,音乐形象鲜明。

2.连接部(9~19)

由主调引入,在17 小节转入关系小调的同主音大调A 大调,最后停在G 大调的属和弦上。连接部采用主部主题的动机,从上行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开始,到第10 小节装饰音穿插出现,像提出疑问,增强了音乐的神秘感。

3.副部主题(20~30)

转入主调的近关系调G 大调上,柔和但又不缺乏主部主题向上展开的感觉,为一句式乐段结构,最后结束在主和弦上,旋律由一些级进音级构成,活泼又富于歌唱性,有莫扎特音乐特有的诗意。第22 小节,旋律呈音阶级进下行,呈现规范的音乐形式,也让音乐的“点”“线”表现得清晰。后面出现了许多装饰音,让原本带有华丽色彩的乐曲增添了些俏皮的姿色。

4.结束部(31~38)

延续了G 大调,由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材料组成,前4 小节停在主和弦,从35 小节开始,和声功能走向T-S-D-T并做收拢终止。

(三)展开部(39~57)Ⅰ.(39~47)Ⅱ.(48~51)Ⅲ.(52~57)

1.(引入)

调性为G 大调的同主音大小调g 小调,41 小节到d 小调,43 小节到C 大调,44 小节到降B 大调,展开部运用了呈示部主部主题的动机材料和分解和弦发展,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色彩由明亮变暗淡,音乐织体与呈示部相同,到了45 小节,是两个声部的对位写作。

2.(中心)

回到主调C 大调,这部分运用了主部主题b 乐段的材料,为开放型乐段,旋律非常轻快。

3.(准备)

C大调,完满终止在C大调主和弦上,属持续长达5 小节,以十六分音符音阶波浪式的旋律带入主部主题,预示着再现部的到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再现部(58~100)

1.主部主题(58~69)

回到主调C 大调,实现奏鸣原则,MT=(a4+b`4+c4),主部主题为开放型乐段结构,是一个扩展型再现,与呈示部主部主题相呼应,半终止在属和弦上,62 小节转到近关系调F 大调,最后在C 大调的属和弦停住。

再现部在呈示部的基础上展开,旋律轻快,音符上加了些小变化,增加旋律向上向下的跑到,还有些密集的装饰音,使得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灿烂,更加乐观。

2.连接部(70~74)

连接部为省略型再现,在70 小节转到d 小调,之后又回到主调,由一些主部主题材料构成,最后停在主和弦的三音上。

3.副部主题(74~91)

是一个扩展型再现,回到主调C 大调,这里有意思的是,84 小节的材料,呈示部是在连接部出现,莫扎特再现部的材料并没有按照呈示部的顺序,副部主题加了一些之前连接部的材料,使副部材料得到扩充,有可能是因为转调的原因。副部主题的音乐性格更加鲜明、乐观、幽默,最后停在主和弦上。

4.结束部(92~100)

结尾为一个变化再现,运用了呈示部尾部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加花,调性为C 大调,和声功能大多为属功能到主功能交替出现,预示着全曲即将结束,最后完全终止在C 大调主和弦上。

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279的演奏处理

(一)手型与触键

莫扎特的作品我们通常说是“含着眼泪的微笑”,莫扎特一生非常悲惨,而他的作品却很温暖、乐观、开朗、热情,演奏他的作品注意音色要清晰、透明、圆润、有颗粒性,每首作品都需要通透的音质、准确的分寸、典雅的情趣、敏感的指触来演奏。古典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手型有很大区别,浪漫时期的作品音色比较柔和,慢下键为主,手型可以稍稍平些,大多为指腹触键;古典时期的手型要尽量握圆,手指往里抓住琴键,要用指尖触键。例如在演奏第1 小节和弦琶音时,指尖要抓紧琴键,三个音轻巧同时又要非常清晰,小指的C 是旋律音,要稍稍重些,在练习时,我们可以把这三个音用跳音练习,触键要精致有弹性,演奏时,可以稍稍带些手腕,帮助我们弹出灵巧的音色。接着是一串十六分音符构成的级进音级,弹奏时要非常均匀,第二拍休止符后的C、D、E、F、G 可稍重些,但不过分,指尖下键稍稍深一点,让我们更容易弹均匀,稍微用些小臂,弹出连贯、流畅的音色,表现出欢乐的情绪。

(二)右手和弦琶音

K.279 调性是C 大调,调性属于比较中庸,在第1 小节,左手5 个音的材料看似像伴奏,其实是整个作品的基石,整篇都可以看到这个材料,例如31 小节左手伴奏,其实材料就是来源于第1小节,包括37 小节,左手也是来源于第1 小节,只不过移到属调加了些花。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第1 小节右手的和弦,在巴洛克时期作品中更为常见,巴洛克时期的作品看到和弦应该弹为琶音,在古典时期,当看到莫扎特在写和弦的时候,偶尔也可以演奏为琶音。像这首奏鸣曲右手写成琶音,那我们要注意的是,琶音的低音最下面的音应该要和左手第一个音重拍对齐,而不是琶音最上方的音和左手第一个音对齐,第二小节右手和弦同理。

(三)装饰音

(1)Tr

在巴洛克时期,作品中会有很多装饰音记号,比如波音、下波音、颤音,但在莫扎特作品中都用tr 来表示,这不是我们认为的长颤音,比如14 小节,这里的tr 演奏为三个音的颤音,所以这也给我们带来了麻烦,标记了tr 的地方,到底是应该演奏长的颤音,还是短的颤音,还是波音,这是个比较深奥的问题,在这就不一一展开了,这些颤音要演奏的非常灵巧,表现出一种活泼、华丽的音乐风格。

(2)倚音

在莫扎特奏鸣曲中,倚音的演奏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第5、6 小节的倚音我们可以演奏为六十四分音符加三十二分音符附点的形式,这种倚音比较快,弹奏时,注意用指尖触键,低抬指,下键稍浅些。第二种,第10、21 小节这种倚音,在演奏时,处理成四个十六分音符均匀的方式。

(四)阿尔贝蒂低音

第5小节,低声部是阿尔贝蒂低音(见图2),阿尔贝蒂低音是意大利羽管键琴演奏家,作曲家阿尔贝蒂多梅尼科经常在左手使用的一种固定音型。我们可以把每拍的第一个音稍稍弹重些,后面三个音轻些,模仿在早期钢琴上演奏哒哒哒的感觉,但整体音量还是要比旋律轻,尽量连贯流畅,衬托出歌唱的旋律。

图2 阿尔贝蒂低音

(五)同音反复

31 小节(见图3),旋律三音的同音反复技术上可能难些,谱面上给的指法是五四五,但我个人认为指法上可以都用五指。很多人在演奏时让键子完全放掉再接第二、三个音,其实,我们不等键子完全起就要按下去,在上台时,很多人因为紧张,同音反复很可能会弹不清楚。

图3 31小节

(六)力度

莫扎特的奏鸣曲力度一般是从p 到f 之间,ff 是很少用到的,所以在演奏时我们要注意控制力度,表现不要太夸张。特别是我们弹左手时,要控制力度,要做到轻而不虚。例如第5 小节低声部阿尔贝蒂低音,弹不好声音就容易显得吵,在练习时,我们可以放慢速度,手指尽量贴健,每拍第一个音稍强调些,整体还是在弱的音量上。有些地方我们要作出力度上的对比,在13、14 小节的材料是重复9、10 小节,重复的材料我们在处理上可以有变化,这里,我们可以将9、10 小节和13、14 小节力度做个对比,前两小节像提出一个疑问,处理成中强,后面是答句,处理成弱,避免音乐太过生硬。

(七)演奏法

在莫扎特的奏鸣曲当中,我们要关注演奏法,谱面上的任何一个连线、跳音都不能略过。第24 小节,第一个音是跳音,接着两个小连线,接六个跳音,可以放慢速度去练习,把连断分清楚。第9 小节、第35 小节标记了一些跳音记号,这些跳音为手指跳音,每个音音色要圆润、饱满、集中、轻巧、精致,不要用手腕去弹,手腕保持不动。

(八)休止符

休止符是作曲家无声的语言,很多人在演奏时常常把休止符忽略,在演奏时,我们应该要重视休止符。第1 小节(见图1)演奏完和弦琶音,接着一个八分休止符,这里我们要完全放干净右手,不能拖沓。低声部弹完五个音后,紧接一个八分休止符,在弹完最后一个小指的C 时,我会带一些手腕让这个音放的更干净。

四、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279与早期钢琴

(一)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279 与早期钢琴

莫扎特当时弹的钢琴和我们现在弹的钢琴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学者认为k.279-k.283 这五首奏鸣曲是用羽管键琴演奏的,在这一点上,著名的学者表示过强烈的抗议,认为不可能是在羽管键琴上演奏,一定是写给早期钢琴。很多人可能会把早期钢琴和羽管键琴弄混,早期钢琴和羽管键琴有什么区别吗?楔槌键琴、羽管键琴、早期钢琴都被称作古钢琴,楔槌键琴15 世纪就出现了,到了17、18 世纪使用更广泛,由于楔槌键琴琴弦振动的抑制效果,使乐器音量较小,除非使用扩音设备,否则无法在舞台上演奏;羽管键琴最早出现在14 世纪,后来慢慢流行起来,羽管键琴的音量比楔槌键琴要洪亮,但是强弱表现能力比较局限;早期钢琴最早出现在1700 年的佛罗伦萨,莫扎特贝多芬时期的早期钢琴声音音量不如现代钢琴这么大,音延续时间比较短,如果在早期钢琴上演奏一个音弹完可能马上就没有声音了,现代钢琴延续时间长,有些像管风琴一样,声音是慢慢消失的。早期钢琴声音比现代钢琴总的来说声音要脆,低音很有力,更有节奏感,中音相对温暖,力度对比没有现代钢琴对比这么大。

乐器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改良和改变两者结合的现象,比如稳定性越变越好,不用经常去调音,弦也不会经常断,击弦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好,这是改良。莫扎特的趣味讲究相对的温文尔雅,要有良好的品位,不要太过分的表情,弹琴要像油在水面上漂的感觉,浪漫主义更多是情感的表达和宣泄,趣味改变了,相对琴的声音也就要改变了,浪漫主义就需要有特别宏伟的声音,这是趣味上的改变。我们如果真的要感受莫扎特音乐的趣味,可能要回到当时的乐器去演奏他的作品,了解想要的声音,或者他想要的意境是什么样的。有时在莫扎特的早期钢琴上,可能更能表现出他作品的趣味性。

(二)在现代钢琴上模仿早期钢琴的音色演奏莫扎特奏鸣曲

现代钢琴讲究高、中、低音音色的统一性,但是早期钢琴力度变化没有这么大,所以讲究三个音区的音色不一样,它会用丰富的音色来弥补音量的对比的不足,他们追求丰富音色的组合给他们带来一种趣味性,而不是像现代钢琴追求音量的对比。

莫扎特奏鸣曲的力度和作品织体的厚度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也和早期钢琴力度变化不大有关,所以它会用织体的厚度来弥补。所以我们如何运用现代钢琴的声响创作出优质的声响,同时又能保留莫扎特的韵味和音乐风格,这是所有艺术家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演奏莫扎特K.279 这首作品,需要非常注意我们的右手,包括触键,还有要注意一些演奏法、记号,一些装饰音的弹法。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就其精神而言,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在当代也是独树一帜的作品,现在许多演奏家都在挖掘莫扎特奏鸣曲的精神内涵,试图还原莫扎特奏鸣曲在当时环境条件下的音响,但如何演奏好莫扎特奏鸣曲,我觉得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还有待我们共同去探究。

猜你喜欢
大调奏鸣曲和弦
手机上的奏鸣曲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月光奏鸣曲
G大调随想曲
“跑调”了怎么办
饥饿奏鸣曲
呼噜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