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油用牡丹病虫害初步调查

2022-06-10 06:36王泽宾宋晓斌李健康吴凤刚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油用种类牡丹

王泽宾,宋晓斌*,李健康,李 莉,吴凤刚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 西安 710082;3.陕西宏法牡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陕西 镇安 711500)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等特点,自然分布于我国河南、陕西、湖北、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亚麻酸含量超过40%;根皮含有牡丹酚,晾干后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抗炎、镇静、降温、解热、镇痛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1-5]。几年来随着栽培面积的日益扩大,牡丹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发生越来越普遍,一定程度影响了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油用牡丹病虫害种类及危害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区域概况

镇安县位于陕西省的东南部,商洛地区西南角,地处于秦岭东段南麓,是陕西省主要油用牡丹基地县。镇安县有人口30.5万人,分别属于17个乡镇或街道办管辖,其中农业人口占24.4万人,城镇户籍人口6.1万人。经济林产业主要有板栗、魔芋,近些年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已经成为该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油用牡丹产业也成为该县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受国家政策和土地面积限制,镇安县属于我国特别贫困山区县,经过这些年扶贫攻坚,于2019年整体脱贫。

镇安县气候具有南北方气候、植物分布等过渡、共存特征,气候为暖温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年平均日照1 947.4 h,年平均风速1.4 m·s-1,年平均气温12.2 ℃,无霜期206 d,年均降水量804.8 mm。地形复杂多变,海拔344.0~2 601.6 m,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形成了“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的气候差异特征。

2 调查方法

采取野外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踏查时,在镇安县双寨、青山、玉屏、新坪、银平、农科、永丰、英生等油用牡丹主栽村沿途,记录牡丹病害和危害牡丹的昆虫及所在的坡向、坡位、坡度等环境信息,随时采集油用牡丹病害、害虫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离、鉴定[6-9]。

标准地调查,在踏查数据的基础上,分别在青山、鱼坪、银坪等村各设3个20 m×20 m标准地,不定期地开展病虫害详细调查。根据病虫害发生率的大小把病虫害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其记录标记和受害程度为:轻度,+,受害程度低于10%;中度,++,受害程度10%~30%;重度,+++,受害程度高于30%。

3 结果分析

3.1 镇安县油用牡丹病害区系

3.1.1 主要病害名录 从调查整理结果(表1)可以看出,陕西省镇安县油用牡丹主要病害共计15种,包括真菌病害、线虫、病毒病、物理病害、生理病害5大类。其中疫病为该地油用牡丹的主要病害,其次是灰霉病,其余病害虽然发生,基本对牡丹不构成大的威胁,未对牡丹种植产生重大影响。

表1 镇安县油用牡丹主要病害名录

3.1.2 油用牡丹病害病原种类组成及危害程度 经调查分析,镇安县油用牡丹病害主要有5类,其中真菌引起的病害占病害种类数比例最大,达到60.0%;其次是病毒病和缺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和病毒引起的病害,分别占比为13.33%;线虫病和日灼病分别占病害种类数的6.67%。

病害发生部位各不相同,症状表现于叶部的病害种类有12种,占比全部病害种类数的80.00%,症状表现于茎部的1种,占比仅为6.67%,症状表现于根部的有2种,占比为13.33%。

疫病(枯萎病)危害程度最重,达到重度,其次为灰霉病,危害程度为中度,其他病害危害较轻,皆为轻度。

3.2 镇安县油用牡丹主要害虫区系

经调查,陕西省镇安县油用牡丹主要害虫共计10种,隶属于4目10科(表2)。其中鞘翅目、鞘翅目种类最多,其次为同翅目,直翅目种类最少。14种主要害虫主要危害根部,也有种类危害茎叶部。

表2 镇安县油用牡丹主要虫害及其危害状况

3.3 病虫害发生特点

3.3.1 牡丹疫病成为危害牡丹产业的灾害性病害 调查发现,牡丹疫病是自2018年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导致了大量植株的死亡,上升为油用牡丹的灾害性病害,严重威胁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根据该疾病原因调查和病原物分离培养鉴定结果,初步确定该病是牡丹疫病,也称为枯萎病,病原菌为恶疫霉。该病的主要的原因是春季倒春寒导致牡丹组织细胞受冻,为病原菌的侵入和危害创造了条件,2018年春季的倒春寒是这年该病大发生的诱因。除此之外,该病的发生与种植密度关系密切,在高密度(3.0万株·hm-2)田块,油用牡丹疫病的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达到了30%~50%,而在中等密度(1.5万株·hm-2)田块发病率为15%,低密度 (1.2万株·hm-2)田块发病率仅为8%。这是因为高密度牡丹园内透风透光性差,湿度高,有利于致病原菌在植株间传播。因此,防治该病除了以杀菌剂控制土壤中病原菌之外,还应该结合天气预报,及时预防冻害发生,采取防霜冻措施,避免大范围受害。同时,还应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防止密度过大,影响田间通风透光性。

3.3.2 危害根系害虫种类多,易导致植株死亡 调查发现危害油用牡丹根系的昆虫种类多,一旦危害极易造成植株死亡。危害根系的害虫主要有蛴螬类、细胸金针虫幼虫、直翅目华北蝼蛄和鳞翅目地老虎。其中最容易导致植株死亡的害虫为华北蝼蛄,该虫虫体大、食量大,一旦取食就会导致植株死亡。金龟子幼虫单个幼虫取食不易致牡丹植株死亡,如果有2个以上幼虫同时取食同一植株时就会导致牡丹植株死亡。偶尔在个别植株根系周围可发现地老虎幼虫,一旦数个幼虫同时取食同一植株时,也可导致植株死亡。

3.3.3 作为茎部害虫,玉米螟和吹绵蚧危害相对严重 调查发现在危害油用牡丹的茎部害虫主要为玉米螟和吹绵蚧。该类害虫由于油用牡丹地块周边种植玉米,不时有玉米螟成虫产卵于牡丹植株,待幼虫孵化后便直接钻入牡丹嫩茎中取食,造成牡丹植株顶端死亡。同时牡丹地块附近生长有大量的乔、灌木,其中危害乔、灌木的吹绵蚧会传入牡丹园内,定殖于牡丹植株上,造成植株生长势衰弱。

3.3.4 因缺素和病毒病引起的花叶类病害越来越常见 缺素症和病毒病是苗木花卉常见病害,常常表现为失绿或者花叶、斑驳、翠锦等症状。本次调查发现了因缺铁和缺锰引起的失绿症状。缺铁症状主要表现为牡丹茎尖部和新叶失绿,叶片淡黄色,严重的病部几乎呈现为白色。缺锰症状主要是新叶褪绿变黄,但叶脉仍为绿色,静脉之间萎黄程度通常较浅;黄色和绿色的圆圈不够清晰,光下观察更加明显。

调查中还发现了油用牡丹花叶病和斑驳病。这2种病害均为病毒引起的病害,目前还未见研究报道。随着花叶病和斑驳病的不断加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4 小结与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油用牡丹病虫害共计29种,其中常见病害15种,病原共包含五大类,分别为:真菌病害、线虫、病毒病、物理病害、生理病害;常见虫害14种,隶属于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直翅目。与于梅娥等人[10]报道牡丹病虫害种类较多(64种),有较大差别,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于梅娥等人调查区域范围广,且调查寄主还包括芍药;二是本次调查在镇安县油用牡丹病虫发生与危害开始且尚未造成大面积严重损害的情况下进行,并仅以主栽村面积相对较大的重点牡丹园为调查对象,属预警性初步调查,结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度难免存在不足,这也是今后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其它许多经济植物多年栽植管理经验,随着栽植面积增大、栽植时间延续,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一般都会加大,包括镇安县在内的陕西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可能也难免,因此,建议在陕西范围内开展牡丹病虫害普查,全面系统查明陕西省油用牡丹病虫害种类、危害状况、发生发展趋势,指导和服务陕西省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油用种类牡丹
光伏支架对油用牡丹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
“三不够”牡丹节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赏牡丹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南国牡丹
镜头像差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