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的影响研究

2022-06-10 02:47张文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皖北均值变量

吕 备 ,李 涛 ,张文璇

(1.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潍坊科技学院 教务处,山东 潍坊 262700;3.山东工商学院 会计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保障[1]。 休闲农业旅游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 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中央和安徽省相继出台相关政策, 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国内外关于休闲旅游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旅游经济影响、旅游环境影响和旅游社会文化影响3 个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通过建立影响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的因子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别对影响新疆国际、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内部系统因子进行实证研究[2];认为旅游社会影响的动力系统是由旅游人-人关系子系统、 旅游人-地关系子系统两个微观与宏观的层次组成的[3];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评价、 分析近20 年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4]。

当前皖北地区农业休闲旅游发展迅速,其对农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针对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研究则较少, 对农民影响的研究几乎空白。皖北,安徽省北部的简称,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靠江苏,南接皖南,西连河南,北望山东。截至2020 年底,皖北地区共辖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淮南6 个地级市(辖15 个市辖区)、1 个县级市、17 个县[5]、 面积 39 200 平方公里、总人口2 837.8 万。 文章从旅游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生态影响3 个角度分析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的影响[6]。

一、田野调查

文章根据前期研究,较为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关于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民影响的调查问卷,并围绕皖北地区市民开展调查,主要在人流量较多的地点对农民对象进行调查。 本次田野调查于2021 年 12 月 1 日至 12 月 6 日完成,历时 6 天,每天不同地点, 共实地发放纸质调查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300 份,有效率为100%。 其中皖北地区淮河民俗风情园发放问卷58 份, 毛集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发放问卷66 份, 禾泉农庄发放问卷48份,阜阳生态乐园发放问卷45 份,王家坝发放问卷20 份,花戏楼发放问卷63 份。 将所有调查问卷的数据输入EXCEL 表并导入SPSS19.0 进行信效度检验[7]。 由于 Cronbach's 的值为 0.893,大于 0.7,因此判定该调查问卷的数据较为可信。 由于KMO 的值为0.715,大于0.7,表示该问卷中的量表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 球度检验结果中卡方值为10 244.439,数值较大,说明所对应P 值(0.000)小于0.05,表示Bartlett 球度检验具有显著意义。

二、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分析

文章采用SPSS19.0 软件对皖北地区农民的旅游经济影响感知进行分析[8]。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的均值可以反映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各变量指标感知的强度差异。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详见表1),结果如下:

表1 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描述性统计结果

1.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变化中感知最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农民 “平时更加忙碌”, 其均值为3.84,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农民“平时更加忙碌”的农民比例达到了64.6%,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仅为3%,对这一经济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32.3%。

2.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变化中感知第二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农民“不再只以从事农业谋生”,其均值为3.81,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农民 “不再只以从事农业谋生” 的农民比例为60.6%, 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仅为4.3%,对这一经济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35%。

3.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变化中感知最不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农民“靠卖农产品赚钱”,其均值为3.55,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农民“靠卖农产品赚钱”的农民比例为50%,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为9.3%, 对这一经济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40.7%。

4.从收入维度(1—14 变量)来看,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比较强烈的变量(均值大于等于3.65) 有:“生活花费增加”(均值为3.75)、“投资农业旅游项目增多”(均值为 3.73)、“宅基地价格上升”(均值为3.72)、“家庭年收入增加”(均值为 3.7)、“周边环境美化”(均值为 3.7)、“家电购买增多”(均值为 3.65)。

而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相对不够强烈的变量(均值小于3.65)有:“农业项目收入提高”(均值为3.64)、“赚钱方式增多”(均值为 3.62)、“住宿条件提高”(均值为 3.61)、“农产品运输成本减少”(均值为3.59)、“银行存款增多”(均值为3.58)、“经营农业旅游项目赚钱”(均值为3.57)、“农作项目增多”(均值为 3.57)、“靠卖农产品赚钱”(均值为 3.55)。

5.从就业维度(15—28 变量)来看,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比较强烈的变量(均值大于等于3.65) 有:“平时更加忙碌”(均值为3.84)、“不再只以从事农作谋生”(均值为 3.81)、“务农人数增加”(均值为3.78)、“改变农耕生活节奏”(均值为 3.76)、“打工机会增加”(均值为 3.74)、“露天劳动时间减少”(均值为3.74)、“外出务工人数减少”(均值为3.7)、“重视了解旅游者消费信息”(均值为 3.7)、“农产品运城频率减少”(均值为3.68)、“返乡从业人数增加”(均值为 3.65)。

而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相对不够强烈的变量(均值小于3.65)有:“重视社会交服务水平”(均值为3.63)、“从事旅游项目经营更好”(均值为3.62)、“在家农作比打工强”(均值为 3.61)、“传统手工业生产增多”(均值为3.57)。

(二)因子分析结果

首先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影响感知数据进行效度分析,KMO 的值为 0.741,Bartlett 球度检验结果中卡方值为3 517.598, 均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

由结果可以看出,提取9 个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 5.511、2.537、2.182、2.153、1.958、1.876、1.462、1.226 和1.004,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104%。

三、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分析

文章采用SPSS19.0 软件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将调查表中的社会影响和文化影响合并)感知进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的均值可以反映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各变量指标感知的强度差异。文章通过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表2),结果如下:

表2 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描述性统计结果

1.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社会文化变化中感知最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提升”,其均值为3.8, 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提升”的农民比例达到63.3%,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仅为6.3%, 对这一社会文化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30.3%。

2.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社会文化变化中感知第二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村民旅游培训机会增多”,其均值为3.79,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农民 “不再只以从事农业谋生” 的农民比例为60.6%, 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仅为6.7%,对这一社会文化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32.7%。

3.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社会文化变化中感知最不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 “赌博现象增加”, 其均值为3.23,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赌博现象增加”的农民比例为40.4%,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为21%, 对这一经济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38.7%。

4.从社会维度(1—19 变量)来看,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比较强烈的变量(均值大于等于3.65)有:“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提升”(均值为3.8)、“村民旅游培训机会增多”(均值为 3.79)、“村民种地意愿增加”(均值为 3.74)、“本村居民比以前团结”(均值为3.73)、“女性就业机会增加”(均值为3.73)、“卫生状况改善”(均值为3.7)、“村民穿着更加讲究”(均值为 3.69)、“愿意与旅游者交流”(均值为3.68)、“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均值为3.68)、“积极出钱修建公共设施”(均值为3.67)、“妇女家庭地位提高”(均值为 3.67)、“村民相互帮助增加”(均值为3.67);

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相对不够强烈的变量(均值小于3.65)有:“分享公共资源”(均值为3.62)、“本村离婚现象增加”(均值为 3.58)、“与乡亲接触增多”(均值为 3.54)、“公德意识增强”(均值为3.53)、“邻里关系变得冷漠”(均值为 3.48)、“犯罪现象增加”(均值为 3.26)、“赌博现象增加”(均值为 3.23)。

5.从文化维度(20—26 变量)来看,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比较强烈的变量(均值大于等于3.65)有:“村民教育意识增强”(均值为 3.78)、“村民文明程度提高”(均值为3.74)、“村民间合作现象增加”(均值为 3.74)、“闲暇文化生活丰富”(均值为3.66)、“村民普通话水平提高”(均值为 3.65);

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相对不够强烈的变量(均值小于3.65)有:“对传统文化了解增多”(均值为3.58)、“传统节日观念增强”(均值为 3.41)。

(二)因子分析结果

文章首先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数据进行效度分析,KMO 的值为0.703,Bartlett 球度检验结果中卡方值为2 919.654,均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 由结果可以看出,共提取8 个因子, 其特征值分别为:4.375、2.853、2.562、2.052、1.884、1.439、1.221 和 1.029, 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981%。

四、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影响感知分析

文章采用SPSS19.0 软件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的生态影响感知进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影响感知的均值可以反映出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影响各变量指标感知的强度差异。文章通过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影响感知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表3),结果如下:

表3 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影响感知描述性统计结果

1.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生态变化中感知最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农民认为“环境保护是每一个村民的责任”,其均值为3.93,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认为 “环境保护是每一个村民的责任”的农民比例达到65.3%,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仅为3.7%, 对这一生态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31%。

2.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生态变化中感知第二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环境恶化”,其均值为3.83,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 “环境恶化”的农民比例为66.6%,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为6.6%, 对这一生态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26.7%。

3.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给农民带来的生态变化中感知最不强烈的是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使得“果园、菜地、鱼塘等破坏增加”,其均值为3.66,同意和非常同意农业休闲旅游开发使得“果园、菜地、鱼塘等破坏增加”的农民比例为54.3%,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比例为9%,对这一生态影响变量感知不明显的占36.7%。

4.从总体上来看,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影响感知的11 个变量均值都大于3.65,影响都比较强烈,具体如下:“环境保护是每一个村民的责任”(均值为 3.93)、“环境恶化”(均值为 3.83)、“毁坏农田、耕地现象增加”(均值为 3.81)、“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均值为3.78)、“公共垃圾处理设备增加”(均值为3.76)、“空气质量下降”(均值为 3.74)、“水污染加重”(均值为 3.74)、“砍伐树木现象增加”(均值为3.74)、“旅游开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均值为 3.71)、“噪音增多”(均值为3.69)、以及“果园、菜地、鱼塘等破坏增加”(均值为3.66)。

(二)因子分析结果

文章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生态影响感知数据进行效度分析,KMO 的值为 0.719,Bartlett 球度检验结果中卡方值为1 184.670, 均满足因子分析的要求。

由结果可以看出,共提取4 个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 3.581、1.853、1.515 和 1.03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2.542%。

五、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

本研究采用SPSS19.0 软件对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进行分析。

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的均值可以反映出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期望。通过对皖北地区农民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表4),结果如下:

表4 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态度和满意度描述性统计结果

1.在针对“经营旅游企业受益多”的调查中,其均值为3.72,被调查者中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占59%,中立占35.7%,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仅占5.3%。

2.在针对“旅游开发总体满意度”的调查中,其均值为3.57,被调查者中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占50.7%,中立占41%,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仅占8.3%。

3.在针对“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有利”的调查中,其均值为3.51, 被调查者中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占49.3%,中立占35.7%,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仅占15%。

综上可知,从整体来看,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支持度较低,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期望不高,且皖北地区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不尽满意。

六、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对皖北地区农民的休闲农业旅游影响感知进行了实证调查,在基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农村、农民在休闲农业旅游中的主体地位

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农村和农民,而当下皖北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较弱,农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影响的感知满意度不高。因此,在开发休闲农业旅游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企业必须重视农村和农民的深度参与,将其作为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农民自身也应转变观念,积极融入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经营和管理[9-10]。

(二)重视休闲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

休闲农业旅游与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休闲农业旅游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都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村改善居住条件,美化居住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三)重视休闲农业旅游与农村文化的融合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需要将休闲农业与农村文化相融, 让农村文化在休闲农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在重视休闲农业旅游与农村文化融合的同时,政府部门和企业要避免农村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使用,应建立有效引导和管理机制,为休闲农业旅游和农村文化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皖北均值变量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抓住不变量解题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也谈分离变量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