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现儿童”的家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2022-06-11 07:08谢兰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

谢兰华

摘 要:家庭始终是人们最早接触的“学校”,更是人们的终身“学校”。家庭教育成效,主要由家长自身的教育能力决定。因而建立家长学校,开发及实践适宜的教育课程,是当前优化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简要探讨小学阶段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的价值,进一步分析影响此类课程开发的因素,并提出以“发现儿童”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和实践。

关键词:家长学校课程;发现儿童;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4-0022-0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parent school curriculum based on

"discovering children"

XIE Lanhua (T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of Shilidian, Anning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family is always the first "school" people come into contact with, and it is also the lifelong "school" of people. The effectiveness of family education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parents' own educational ability.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parent sch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course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optimize family educ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value of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furth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uc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oposes a "discovery of children"-orient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Keywords】Parent school curriculum; Discovering children; Primary school

教育是實现长足发展的基础动力,根据近代的教育研究发展,通过将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协调组合起来,才能促使教育的健康运行。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家庭教育具有巨大价值,但现实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并且,家长学校是如今优化家庭教育品质的重要形式,同时,有利于发挥家长学校价值,相应的基本保障是课程的开发及实践。另外,“发现儿童”则是要求教育者能予以儿童在人格及自发性上的尊重,让其自由确定个人的爱好、参与的活动。所以,家长学校教育的课程,要以此为导向,进行开发和实践。

1.小学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的意义

第一,可提高家庭教育的合理性。从古至今,有诸多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值得学习,如孟母三迁。在当代国内普通家庭教育中,一般会有不打不成器等类似的错误思路,导致家庭教育走向误区。基于此,开发家长学校课程,让家长有机会接触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明确自身以往采取的错误方式。

第二,有助于构成健康的家庭环境。比如,夫妻能够和睦,对子女培养上,步调相同。但如果夫妻关系较差,经常争吵,势必会对子女有影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来看,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伤害程度,往往超过对夫妻自身的影响。另外,长幼关系上,如果可以保持尊重与信任、关爱等状态,这对家庭教育也有较大的帮助。在部分家庭教育中,父母对于子女的惩罚比较严重,导致子女不与父母亲近,容易出现冲突,不利于子女教育。同时,家庭环境也会给教育效果带来影响,部分家长并不关注家庭环境,邀请酒肉朋友在家饮酒或打牌等,长此以往,子女耳濡目染,可能会形成某些恶习。让子女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其思想道德水平不高,也是必然结果。但现实比较悲哀的现象是:家长并未认识到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对子女不良的成长状态,完全归咎到孩子身上。而优质的家庭环境,并非是保持安静,还应有欢笑,家长要给子女营造适合不同年龄段及个人兴趣的环境。

第三,可促进家校合作,构成培养合力。新的时代背景下,将下一代培养成未来的建设者,仅凭借学校及教师是难以达成的,要运用好家庭及社会的资源。现实中,大部分家长会因为个人工作安排以及思想认识等问题,将子女完全托付给教师,并将把子女送入校园,视为尽到父母的责任。家长也不会主动和教师交流,根本不了解子女在学校的状态。这种现象反映出,家校联合尚未构成体系,而且家长的配合度并不高。开发家长学校课程,为家校沟通创造机会,形成双向信息互通模式。

第四,促使家长调整教育思路,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通过此类课程,让家长掌握目前较为先进的教育方法,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榜样作用,再如和子女交流中,能平等看待彼此等。这些对家长自身提高文化水平、品格素养等也都有帮助。

第五,能够提升学校方面的教学效果。开发家长学校课程,有利于改进学校管理,让师生及家长等均参与进来,家长可以给学校管理提出建议。而学校方面的管理者,可参考家长的想法,基于教育实际,调整管理方法,为优化教学效果,提供辅助。

2.影响小学家长学校课程开发的因素

(1)课程

家长学校类似于成人教育,而涉及的课程又有区别,主要特点为结构复杂化以及约束点较多。家长学校所有课程的信息涵盖不多,无法构成完整体系。筛选课程内容中,一般会偏向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内容,如心理学类的课程,会保留儿童心理学,并且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讲解课时安排不会较多。另外,课程内容会不断更新,比如,在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后,可能直接开设关于医疗卫生的课程。基于课程设定标准,该类课程也能分出必修与选修两类。其中,前者是基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对于家长教育行为与思路等设置的课程。而必修课也可细化出“全体”与“部分”两种,例如,儿童身心成长规律,需要所有家长参加,而离异家庭,会有其他的心理辅导内容。后者是基于家长需求设置的课程,如公益讲座。家长学校面向家长,所以在设置课程中,要格外关注家长诉求。另外,学校开设此种教育活动,根本意图是推动学生成长,因而,课程教育目标还需包含儿童身心发育规律的内容,并注重学校教育任务与社会需要。因此,课程开发中,需要考虑的制约因素较多,要切实满足家庭教育的需要。现实中,会有部分家长,本身对家庭教育不关注,教育思路与行为等过于传统,这对课程开发及实践会有较大影响,导致教育参与率与执行效果等均不佳。

(2)家长

由于家长学校课程是根据家长进行设置,而家长个人学习习惯、社会分工、受教育水平等,都有差异,会对开发造成影响。家长学习和成人学习类似,带有极为强烈的目的性,而且拥有较为深厚的个人化经验,强调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及最后效果等。另外,以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家长属于特殊的培养群体,其特殊性体现在:一方面,学习目的是为子女的身心成长,利他性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以大部分家长的角度来说,了解家庭教育的内容属于必要行为,而并非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换句话说,家长参与相关课程的学习,虽然会有极强的意图,但没有本质性的学习动机。所以,考虑带此种学习特点,家长应当是影响课程目标与内容的主要因素。对此,开发及实践课程时,需全面调查家长需要,让传达的信息,更加贴近家长的生活,可以为处理家庭的教育问题,提供理论指导,继而保障家长学校教育的实用性,由此才能促使家长形成学习动机。此外,家长个人身份也对课程开发有影响,根据社会分工来说,家长一般具备劳动者的身份,所以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尽可能不影响其本职工作。学校要给家长创造继续学习的机会,家长可获取关于心理及急救、生理等知识,实现自我的终身学习。而以公民的角度来看,参与相关教育活动的家长,是在完成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义务。

3.以“发现儿童”的视角开发及实践家长学校课程

(1)合理设置课程目标

单就教育目标来说,其设定需考虑学习者自身、校外生活等。单就学习者来说,在家长学校教育中,家长作为学习者,对其的研究可选择社会调查的方式,以此掌握家长实际关注的问题,即子女言行习惯、安全及健康、兴趣爱好、心理状态、道德品质等。其中,家长对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关注度极高,并希望可以学到关于家庭教育的各类知识。除此之外,便是日常管教方法,以及与子女的交流方式、培养兴趣的技巧等。

在设置课程目标中,要从不同角度考虑。具体确定的目标包括:形成积极了解与使用关于儿童身心成长规律内容的意愿,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发现儿童”的意识;了解小学阶段的儿童、身体发育规律与外在表现,则可以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保障子女身体的正常发育,并积极引导子女找到个人的兴趣偏好,通过日常交流渗透,让儿童能够形成自我保护的想法;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的普遍性特征与规律,可以根据儿童心理成长规律,帮助其逐渐养成正确的言行习惯与良好的兴趣项目,推动子女在记忆、创造力、情感、思维及认知方面的健康发展,并锻炼其社交能力;对子女身心发育表现,予以足够的尊重,按照其自身特点,采取适宜的培养方式;熟练应用交流技巧和儿童能够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保障家庭和睦,为小学生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对学习教育和未成年的相关法律法规上,形成主动意愿,保障个人遵纪守法,应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了解现行的教育政策与法律等,保障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形成全方位推动的教育思路;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明确作为家长,应当肩负的责任,保护子女权利,并引导儿童遵纪守法的意识;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掌握学校及及班级、子女在校表现,甚至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向学校提出可行的调整意见;提升个人道德高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儿童做好榜样;积极学习优良家风,以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2)明确课程实施原则

在家长学校的课程开发及实践中,需要明确相关的实施原则。家长学校的特殊性比较明显,还带有继续教育的特征,因而在开发课程中,应当先明确继续教育,了解成人的心理状态规律及学习特点。基于此,增加家长的特殊因素。所以说,此类课程应当具备较高的开放度以及多元化,具体的开发实践原则如下。

首先,培养对象的成人化。家长已经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其在心理状态、学习能力及生活经验等方面,均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有较大区别。以心理状态分析记忆力,家长识记效果会优于机械记忆,而且有价值的记忆往往是家长记忆中的主体。在学习中,会结合个人生活经验,一般会关注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衡量对自身发展或进步的程度。思维能力上,也具备儿童没有的辩证逻辑。其次,培养目标的社会化。家长学校教育可视为成人教育的一种,个人职业会有区别,同时还有文化程度的差异。以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成人教育的目的是给当下及未来的生产活动服务,所以成人教育涉及社会各类分工,包含社会服务及工业技能等。而且有诸多在对应领域有较高成就的人才,也会在成人教育中担任教师。再次,培养形式多元化。由于受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等的不同,学习动机也会有差异,部分成人是为提升自己,也有为扩大社会关系的学习者。鉴于学习动机的差异,所以,教育形式与侧重点等,要保持多元化的状态。最后,管理上的协调化。家长学校参与继续教育和家长自身的社会分工具有紧密联系,其需要在学习期间,保证原本生活与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如果学习和二者出现“矛盾”,会经过自我衡量,适当取舍,自行完成协调。在开发家长学校课程中,要围绕家长展开,考虑家长参与学习的约束条件以及合理化的需要,而且课程要素应寻求不同方面的重视,如授课方、家长等。基于此类教育的目标,拥有特殊性,在开发相关课程中,要打破学习行为进行中的时空制约,挑选适宜的课程内容,贴合小学生家长的生活及工作,让差异化的家长,根据自身现实需要,挑选更加适宜的课程。

(3)开发多样课程形式

在网络时代中,互联网的融入,促使家长学校课程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一方面,教材课本,可借助超文本链接,利用大数据,促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不能仅限于课本内容,而且教材的内容开发,不仅要有文字及图片,还应包含声音及动画。通过网络,可搜索到规模庞大的知识资源,能借此培育家长的主动性与探索意识。基于搜索引擎,能迅速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料,并且还在不断更新中,以解决现实问题。另外,家长教育的相关课程资源,能利用网络渠道,进行数据共享,以解决部分小学阶段,家长学校课程资源有限的问题。另一方面,开发个性化的课程形式。家长不必始终坐在教室中,也不必确定某个时间段,使用移动终端,完成线上的沟通,家长可在工作之余,进行自主学习。同时,组织线上与线下的组合式教育,并让此类教育的课程形式,更为丰富。家长可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随意选择听课时间段与场所,借此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借助网络学习模式,也能深化教师和家长、各位家长之间等各方的联系,促进经验互通分享。课程形式上的开发,可分成授课类与活动类,前者主要是讲座与班级授课;后者可设置亲子活动与角色扮演等。以角色扮演为例,模拟真实的家庭生活状态,表演在面对某些教育问题时家长的实际做法。根据家长的表现,对模拟做法进行适当调整,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家长理解,此类型教学形式可用在講解教育技巧上。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发现家长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要求相关学校在开发课程中,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并在课程内容上,强调适应小学儿童的发展规律。课程教育形式也应保持多样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育内容,促使家长的教育技巧与观念,得以真正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寰宇.民办农民工子弟小学开办家长学校的行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