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馆慕课全方位设计的探讨

2022-06-11 06:22同欢
百花 2022年8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慕课

同欢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线上平台的开发,慕课已经不再是新名词,而是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数字资源,是教学培训的新阵地。本文以陕西省慕课的发展现状为基础,从文化馆工作经验出发,总结慕课资源的现状及不足之处,探讨慕课全方位设计的必要性及工作的着力点,浅谈慕课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慕课;全方位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技能需求逐渐多样化,人民群众学习新兴技术、拓展工作技能的呼声日益高涨。因现今群众生活数字化程度高,与电子产品形影不离,既有线下授课,也有线上授课,慕课也随之进入群众的视野之中。

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居家隔离,学生网上学习,慕课也迅速发展完善。文化馆的慕课资源主要为满足全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如今,基础建设已初见成效,种类完善、体量丰富、点击率稳步提升。但是面对群众日益精细化的需求,我们应该全方位地设计慕课体系,未雨绸缪地弥补慕课系统的短板,充实慕课资源,提升慕课制作水平,让文化馆的慕课资源成为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和技能的重要内容。

一、文化馆慕课资源现状

目前,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已开设专门的慕课板块——学才艺,该板块将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慕课资源集中展示,供全国的群众免费自由学习。慕课内容由全国省级文化馆负责制作上传,陕西省在慕课资源建设方面处于全国靠前位置,全省各文化馆对慕课建设非常重视,各门类的专业骨干都兴致勃勃地投身于慕课的建设中,成绩斐然。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平台在迭代升级后不到一年时间里,学才艺板块的资源数量就达到838条,入驻的老师共计299位,慕课资源库的建设已完成空白充盈阶段。接下来就要全力以赴继续提升慕课资源库的品质,通过统计用户需求,分析现有数据,建立慕课矩阵、拓展慕课门类、精准推送资源,让慕课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二、慕课资源存在的不足

就陕西省慕课资源现状来说,各市县馆都上线了自己的慕课内容,积极性很高,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慕课课程,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艺术素质,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慕课完课率不高

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授课教师的同一门课程分多次完成,且上传时间不固定,随意性大,一些系列课程甚至“烂尾”;二是学习者大多数都是盲目地快进式浏览,更有甚者,一门课仅挑选一节课跳跃式观看,致使完整学习一门慕课的比例较低,完课率不高。

(二)进阶性不足

例如陕西民歌慕课,内容集中在理论实践教学的前期扫盲和赏析,未形成初中高的等级进阶系统教学,对于学习者来说,很难通过现有慕课资源系统掌握陕北民歌词曲特点、发声技巧等精髓并达到演唱水平,有基础的学习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教学的知识点不清晰

因慕课的网络教学要求,每节课时长为15分钟左右,与线下45分钟的常规课堂时间相差甚远,且因慕课线上教学方式的转换,部分授课教师不能很好适应,未能调整好授课内容,致使多数小节课程主题不清晰,知识点无法归纳,课程整体章节内容断点不当,教学效果差。

(四)拍摄技术不高,后期制作水平欠佳

慕课授课教师大部分是舞蹈、音乐、美术等方面专业人员,而制作慕课所需的拍摄、剪辑是另一领域的专业技能,拍摄技能掌握不足,后期制作水平欠佳,使得慕课上线需求量的指数级增长与授课教师的自我拍摄剪辑效果滞后形成强烈反差。

(五)慕课资源重复

少儿舞蹈、美术、绘画等慕课资源都为初级教学或者赏析课程,制作难度小,使得同类慕课资源拥塞,竞争激烈,群众难以选择。并且本地特色的慕课资源集中于非遗项目,忽视了其他特色民俗,在认知上常犯“本地特色=本地非遗“的错误。

(六)受财政资金支持的局限,不能开拓思维

慕课作为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所以文化馆将财政支持作为慕课工作启动的先决条件,文化馆系统人员缺乏挑战自我、学习新技能的勇气,不能整合社会力量,吸纳更多的人员、机构共同建设慕课学习平台。

三、慕课系统性规划工作的重点

(一)建立答疑板块

慕课的网络化特性使其有学习时空的随意性、资源库丰富性等优势,也有缺乏互动性、交流性的劣势。答疑板块的搭建及多途径的答疑方式就是弥补这一短板的关键。答疑板块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平台板块,而是应在每节慕课中以内容之一的形式出现,群众提出疑问的方式也应从单一的文字叙述拓展到语音、视频等全方位表达,最大限度使群众言论发表便捷化。后台在限定时间内(通常不超过一分钟)反馈给该慕课讲师,采用手机短信或者微信、支付宝消息等形式立即通知,防止因登錄平台不及时而造成解答延误。解答也可采用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一对一或者一对多进行。

(二)注重前期设计

首先,确定慕课的艺术门类和专业级别,清楚标明初级、中级、高级。其次,应将整体课程表设计出来,提炼每节课的知识点,写出课程简介,授课的机位设置,场景、服装、化妆也应用心设计,力求整个慕课系统风格一致,教学知识点清晰。再次,要写好慕课的拍摄脚本,既要注重知识点准确传达,又要保证授课氛围轻松活泼,能抓住群众的眼球,激发群众的求知欲,课程内容既要注重实践性又要注重赏析性。最后,准备好慕课所需要的材料及设备,其实无论是一台手机还是多部专业摄像机都可以完成慕课的摄录。

(三)提升制作水平

慕课的制作是一项新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其内容包括机位的设置、灯光、音效、后期剪辑、发布及线上维护等。舞蹈等动作幅度比较大的慕课,应设置全景、中景及特写机位,拾音应采用贴身话筒来排除动作杂音,灯光的设置应规避授课教师的影子出现。而刺绣、折纸等动作幅度小的慕课,应在授课教师头顶上方设置特写镜头,捕捉手部动作特写。后期剪辑应做好转场处理、字幕添加、音效制作、曝光的调整、背景音乐的挑选及片头片尾的设计,不应追求过于华丽的技术处理,而应注重内容的优质。选择对应的平台板块做好慕课的上线发布,且不定期回看检查并维护好慕课资源。

(四)做好智能化推送

目前,文化云平台还无法实现根据用户喜好和需求进行的个性化资源推送,这需要慕课构建强大的数据抓取功能。大数据的汇集一是靠做好群众调研,摸清群众喜好领域和门类;二是靠记录好用户每次的学习页面、浏览轨迹,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进行个性化、智能化的置顶推送。实时分析用户的搜索数据,得出慕课资源当下的热点及慕课资源的空缺领域,按照门类、课程名称、年龄职业等不同维度去展示报告,为即将上线的慕课提供参考,保证资源的准确投送。

(五)提升热度

面对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风靡的浪潮,慕课不能停留在录播的避风港,不能因录播的可编辑、可修改而放弃直播的近距离交互。单方向的被动接收必然抵不过双向的互动交流,特别是在人气及热度提升方面、课程的实时反馈及传授方式节奏的把握方面,直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实直播、录播完全不冲突,反而相得益彰,有1+1>2的效果。录播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知识点传授到位,而直播则是利用对话的方式,慢慢地、反复地将知识点传授给群众,渗透式教学。直播还可推送录播资源地址,为慕课平台引流。

(六)提升授课教师水平

慕课内容需要通过授课教师的语言及形体展示出来,熟悉线下课堂的授课教师,专注力集中在课程知识点的讲解上,而慕课因线上展示的特殊性,要求授课教师要迅速转换思维,面对镜头时,表情、语速、肢体动作都需要重新适应。慕课考验的不再仅是授课能力,还有镜头展示能力、慕课制作技术能力、线上交流能力等综合实力。因此,授课教师必须怀有坚定的决心,付出加倍的努力,努力提高慕课综合水平。

(七)管理机构多元化

慕课资源的建设方大多是政府机构,授课教师是体制内从业人员,慕课制作也由财政资金提供支持,这就给慕课的制作来源圈定了范围,非常不利于慕课的制作和传播。管理机构应适当下放权力,充分吸纳和整合社会力量,并为其提供一定支持,比如提供公共免费的拍摄场地和器材、推送慕课的制作教程、提供慕课制作需求的信息、举办慕课相关评选活动等,尽可能地吸引社会团体、群众参与进来,使广大群众成为慕课的制作者和学习者,打破慕课的流行障碍,让慕课走出现有平臺,遍地开花。

四、慕课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慕课在免费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将拓展更多盈利点

慕课现普遍以公益服务的方式,面向全社会群众提供免费开放课程。近年来,慕课用户规模、慕课资源实现了110%快速增长,主要的慕课平台、慕课提供方已积累一定量的用户规模和资源,如果继续以免费方式提供,动力懈怠、品质降低、市场疲软都是必然结果。只有引入市场化竞争,允许能充分表现优质内容、体系教学且引入学分和认证证书的发展方式存在,迎合市场需求,叠加认证价值,打造慕课品牌,创造营收,才能持续发展。这对优秀的创作者是极大的鼓励,也开辟了新的商业板块,如单门名师课堂、系列教学付费课堂等。

(二)慕课内容从单一服务走向多元化

慕课开发的目的就是让群众学到新知识和新技能,且能够学以致用,让知识发挥更大价值。基础性、门槛低的慕课内容虽然易理解和掌握,却只满足基础的服务需求,面对受众的多元需求,职业教育、考级考证、考公考编等都是慕课的探索方向。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可以直接与大学合作,上线专业技能课程,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学习。还可以面对不同行业提供专业技术的再培训,颁发慕课提供方和认证证书方的联合证书,让慕课资源矩阵纵横向继续延伸。

(三)慕课授课形式从平面视频转向立体化、数字化

慕课一直沿用平面视频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完成慕课教学。但技艺类、空间类的教学内容需要真实的环境体验和实践操作,线下教学可以达到这一要求,但教材方面的采购资金庞大,难以为继。VR、3D打印、裸眼3D视频技术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慕课在这方面的缺陷,提升了教学环境的立体体验感,极大丰富了教学方式,利于慕课知识的吸收。在交互方式上,也增加了语音、体感的交互,并通过分析各节课程的学习时长、学习效率及掌握情况去优化慕课系统,整合机构间的信息资源,形成数据仓库,辅助教学管理更新,优化学习体验。

(四)智能化、个性化的培训是更高的目标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大学专业教育,普遍采取流水线标准化教学,正如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所说:“二十年前我们的机械工程实操课是制作一把小榔头,二十年后竟然没有任何改变,显然,我们的大学教育是远远滞后于企业社会需求的,意味着毕业等于失业。”教育不应有标准化模板,而应依据个人资质提供个性化教育。单靠一对一的线下教学,师资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而慕课将紧紧依托最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它的智能化和个性化贯穿于教学、学习、考试全过程。线上慕课最终会以高市场份额成为未来智能化培训的中流砥柱。

慕课是数字化形式的线上教学。因其受众面广、利于传播、资源体量庞大、不受时空限制、符合当下学习习惯等特点,慕课建设仍旧是今后教学的发力点。慕课资源今后的建设必然追求高品质发展,只有做好慕课的全方位设计,才能保证慕课的知识体系完整、课堂氛围活跃、视频质感优秀、推送资源精准、后期维护及时、教学方式迭代升级,才能让慕课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陕西省文化馆)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慕课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