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百年演进

2022-06-12 22:39史佳玲
西部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

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立足于党的百年发展历史,经历了建党初期的萌芽、井冈山到延安时期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的成熟期,党的十二大至今的丰富发展等四个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可具体阐述为:(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观;(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三)“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最终归宿;(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五)“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创造性发展。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百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史。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百年发展

中图分类号:D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0-0005-04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做了新时代阐述。“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进一步凸显在社會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党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一、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

(一)“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

“人民”:“(1)人类。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2)百姓。‘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3)与‘敌人相对,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主体是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历史的发展。”“群众”:“群”最早见于《诗经·雅·无羊》中的“三百维群”。“群”意指羊群,即羊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将“众”进行拆分,得三人,从字面意思理解,三人谓之众,即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意思,“群”与“众”均有聚集之意。

“群众”一词则最早见于《荀子·劝学》中的“群众不能移也”。辞海中,“群众”:“(1)大众,如‘宰制万物,役使群众。(2)在我国指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共青团或加入共青团已超龄离团的人。(3)指未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因此,“群众”更多意义上是社会人的概念,是社会人在政治上的集合。马克思的“群众”概念从广义上讲,主要指“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列宁在此基础上将“群众”进一步界定为以“工业无产阶级”为主体的被压迫被剥削群体的大多数。毛泽东则往往将“群众”与“人民”进行一体化回答。

“人民群众”是“人民”之于“群众”的限定而产生的,“群众”是“人民”的具体化,是“人民”中的绝大多数,因此“在党的政治语境中,‘人民通常是作为‘群众的限定词使用的”。

(二)群众路线

1929年周恩来在《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把“群众”“路线化”,以“红军筹款工作必须要经过群众路线”的内容完整提炼出群众路线的概念;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办法的若干问题》中,从“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论进行了深入概括;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党的群众路线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82年党的十二大修改后的党章进一步强调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全面、完整、科学、系统地概括了群众路线。

二、群众路线的阶段性发展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百年发展,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百年的实践总结,其发展经历萌芽时期—形成时期—成熟时期—丰富发展时期四大阶段。

(一)群众路线的萌芽时期(1921—1928年)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百年创新始于建党前后。1918年,毛泽东曾指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共第一个纲领所提出的“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中蕴含着朴素的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的观点。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我们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群众奋斗的政党,必须要到群众中去”,而其中所提出的把党建成“群众党”就成为了群众路线的起点。在此之后,党的领导人对如何领导人民赢得革命胜利进行了探索,包括把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开展工人运动上、要高度重视农民问题等。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打破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产业工人”的教条观念,将农村贫雇农、游民无产者等列入群众范畴。1928年11月,李立三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便是在党的历史上最先使用“群众路线”概念的论述。

(二)群众路线的形成时期(1929—1945)

1929年,《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三次提到“群众路线”,即“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在最短促时间中也要注意这一方式的运用;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这是群众路线首次出现在党的中央文件中。

在此之后,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也提到群众路线:“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所认为的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在群众中践行下去,是基本的工作方法,这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抗日战争时期,群众路线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诸如,毛泽东针对“如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问题,提出要坚持“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提出群众路线不仅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负责”,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修改后的七大党章历史性地把群众路线界定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基于此,群众路线得到系统、全面的论述,标志着群众路线的正式形成。

(三)群众路线的成熟时期(1946—1982年)

新中国的成立,一方面检验了前阶段实行群众路线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为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提供了和平的环境,也为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6年党的八大正式将群众路线写入了党章,从党与群众的关系、党的群众工作做法和党员的工作作风三方面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再一次着重声明。在此之后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行动指南。诸如,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①上曾对群众路线做出过深刻的论述,从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集中人民智慧、爱惜民力,尊重群众意愿三方面入手。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把“群众路线”作为了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并对群众路线作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释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加进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0C0CDFD3-C445-4C64-96AD-7EBED4D8224F

(四)群众路线的丰富发展时期(1983年至今)

党的十二大之后,党的领导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负人民”等表述在不同时代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十三届六中全会报告中“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十五大报告中“加强作风建设”,十六大之后胡锦涛提出的“权情利三为民”③,习近平提出的“要通过网络走好群众路线”“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表述回答了不同时代如何走好群众路线的问题。

综合以上,群众路线始于建党前后的民众联合、组织工农,在党领导工农革命的具体工作中得以发展,形成于将其确定为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并在其内涵的逐步确定中日渐成熟。此后,结合党群众工作的具体开展在不同时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总之,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史,源于群众实践,服务于群众实践,亦印证于群众实践。

三、群众路线的具体阐述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可以从价值观、方法论、最终归宿和创造性发展四个层面的阐述中具体展开。

(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的价值观引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使群众路线有了价值观引领,指明党在开展工作时如何看待群众的地位问题,如何看待工作价值的归属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如何坚持“一切为了群众”?这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宗旨问题——只有真正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只有真正着眼于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群众造福才能真正做到从群众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从“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到“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不负人民”都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时代体现。

如何坚持“一切依靠群众”?这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依靠力量问题——《走近毛泽东》纪录片曾经说道,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在哪里?就在于一个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一个是武器精良的军队;一个是在农村小院作战指挥的指挥官,一个是乘坐私人飞机飞来飞去的指挥官。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本身就在于源自人民群众,又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有多少战士出自穷苦的农民家庭?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又有多少有志之士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毛泽东曾说“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中国共产党力量在人民”等是对一切依靠群众的最直接表达。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方法论指导

如何坚持“从群众中来”?这自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了群众并依靠群众。要为了群众,想问题做事情自是要先问清楚群众需要什么,问需于民。要依靠群众,必须把理论经验的来源归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因此,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看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总结了哪些具体实践经验,遇到了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把群众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问题收集起来进行研究和探讨,转化为具体的、系统的想法。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入革命具体实际,与群众坐在一起探讨中国革命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本就来源于群众的实践,因此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去搞实践,去搞调查,去总结群众提出的经验教训。

如何坚持“到群众中去”?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中国共产党行事的本质特征,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在坚持群众路线的过程中,把理论政策深入到群众实践中去,通过不断地调查、实践、研究总结出更新更正确的符合群众实际和革命实际的新理论。如此循环往复,理论才能生生不息,不断与时俱进,实现继承与创新。

(三)“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路线的最终归宿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在集中人民智慧进行研究化为正确主张之后,要将其投入到群众的实践中去,党作为领导者的功能就是领导群众进行正确的实践,因此群众路线的最终归宿必是群众的自觉行动。

如何“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关键在于让人民群众意识到党的政策和策略最终目的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诸如,“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应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都体现了群众是发展利益的最终享有者,党制定政策和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的发展思想

根據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新的视角升华了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重新表述了我国当前的矛盾,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出现实依据。想要真正解决我国当前的矛盾,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将这种思想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④中,用新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群众路线的价值追求、目标指向、利益关切和成效评价。

从价值追求上讲,群众路线要求全党同志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时刻牢记“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目标指向方面要求全党同志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个人的目标,用自身行动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对“共同富裕”的目标做出具体要求,并将其纳入2035年的远景目标。在利益关切方面提出实现、发展、维护群众的利益是全党同志工作的检验准备,所有工作都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增进群众福祉而努力。在成效评价方面将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我们党工作得失的标准,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做有利于人们的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0C0CDFD3-C445-4C64-96AD-7EBED4D8224F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群众路线的新认识。全党同志应该将这种思想深刻、准确、全面地落实到工作中,定制度、做决策要将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放在首位,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五)“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群众路线的创造性发展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概括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在百年征程里带领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2020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捍卫和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百年初心的坚守史,是百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史。“不负人民”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之一,更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集中彰显。“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主体”“服务人民”“人民至上”“人民立场”,集中体现了“不负人民”的精神内核。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共产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⑤的过程中,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上,必须坚持“不负人民”的价值导向,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

注释:

①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人,史称“七千人大会”。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书面报告。报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12年的工作,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发言中对党的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缺点、错误提出了批评,并主动承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次大会是“八大”之后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当时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指出:“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此,“三个有利于”成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③权情利三为民:2002年12月5日至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的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三为民”思想。他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开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参考文献:

[1]姚桓.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和历史经验[J].桂海論丛,2013(5).

[2]张洪萍.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实践的内在逻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4).

[3]胡承槐,王侃.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特征与时代意义[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6).

[4]张荣军,李淑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空间维度上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7).

[5]黄玲丽,程晋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历史经纬与时代主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

[6]许文胜,龚自兵.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当代意蕴[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6).

作者简介:史佳玲(1992—),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单位为太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任编辑:董惠安)0C0CDFD3-C445-4C64-96AD-7EBED4D8224F

猜你喜欢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