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古人的头上风云

2022-06-12 14:11谢予谦
乡村地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播州杨氏头饰

谢予谦

播州杨氏土司墓群五室墓出土的“明九凤三龙嵌宝石金冠”。(正面)

播州杨氏土司墓群五室墓出土的“明九凤三龙嵌宝石金冠”。(俯视图)

从考古角度研究贵州人的头饰文化,有遗憾的部分,也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遗憾的是,难有系统的研究。除金银玉器、宝石等材质的头饰不易腐坏之外,大多数头饰早已在千百年的沉睡中归于尘土。且,能够将头饰作为随葬品埋进土里的,仅是非富即贵的小部分人。

惊喜的地方在于,从偶然被发掘出的华丽头饰,可以推断、猜想出头饰主人的尊贵地位,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播州杨氏土司墓地群出土的金凤冠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是播州杨氏土司“堪比皇家”的有力佐证。

播州杨氏土司出土的金凤冠

规制仅次于当时的皇后凤冠

历史上,以遵义市为核心的区域曾被播州杨氏土司统治725年之久,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这支土司势力延续了27辈人,诞生了30个“土皇帝”。这些“土皇帝”都分葬在遵义司治穆家川周边的风水宝地。目前,贵州的考古工作者已经找到15座播州杨氏土司的墓葬。据贵州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所长周必素介绍,杨氏土司墓葬出土的器物中,有两顶金凤冠颇为引人注目,不仅造型精美,做工精细,而且其规制仅次于当时的皇后凤冠,连同时期藩王的王妃等,都没有发现这样华丽的凤冠。

两顶金凤冠,一顶是杨价夫人戴的金凤冠,从目前来看,是中国唯一出土的南宋时期的金凤冠,其规制与南宋皇后戴的凤冠不相上下。目前这顶凤冠正在北京进行文物修复与研究,今后有望在贵州的博物馆中进行展示。

另一顶金凤冠在高坪土司墓地五室墓出土,属明代杨氏第28世土司杨相夫人的随葬。目前,这顶凤冠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在贵州省博物馆参观时,可寻找这顶“明九凤三龙嵌宝石金冠”。它高29厘米,宽38厘米,重1388.8克。其造型雍容华丽,制作精湛。银质帽框,外缀龙、凤及花卉均用金片錾纹,金丝编花精制而成。金冠正反两面造型各异,正面居中造型为大牡丹花一朵,花的上方站立五凤,呈弧形排列,冠顶三龙腾空,左右分饰横栏花耳。背面居中为芙蓉造型,花蒂及瓣尖均镶嵌宝石。芙蓉花上下各饰一菱边大花块和蝴蝶,左右上方,各有二凤伫立花间。下方正中悬半弧形大花块,左右垂卷云头花翅。通器镶嵌红、绿宝石,璀璨夺目,充分显示了墓主人的地位与财富,反映了当时地方崇尚皇家高贵艺术的审美心理以及高超的金加工技术,是明代播州土司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的代表性文物。

从云南采购珍珠宝石

由专门的匠人精心打制

从播州杨氏土司墓群出土的两顶金凤冠,以及结合大量文献来看,播州杨氏土司有专门的金银器制作机构及匠人,并掌握了比较高超的头饰制作技艺。

周必素介绍,明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中有记载:“成化二十年三月,杨爱将银一百两,差张淮前去云南收买宝石等物。有张淮买得各色碎宝石七件、犀带三条并孔雀药饵,回家交与杨爱”。第26世土司杨爱派人前往云南大量采购“珍珠宝石猫精”等物,应就是满足加工之所需。同书又云: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杨友诬告杨爱“擅开银场,递年煎银万千余两”,“令伪太监王寿驱役良民康冉、唐一、萧荣祖考,巧打二龙戏珠金盆,织造龙袍”等,直接载明播州金银器和纺织品制作的事实,结合出土银盆铭文,说明播州应有制作金银器的机构和匠人。此外,明代播州向朝廷进献的器物中,也包含有金银器物,也印证了播州具备制造金银的能力。

五室墓所出凤冠,其形制、材质,明显区别于皇后画像冠和定陵出土凤冠,与明永乐三年(1405年)所定命妇冠的规定又有明显差异。冠上没有明确的宫廷制作的铭文,亦未见有朝廷赐冠的记载,应排除来自宫廷的可能性。从既有的考古资料,出土凤冠之墓主,除了皇后妃、王后妃外,在一般品官命妇的墓里几乎见不到,一般品官命妇画像亦少见,可见没有建立起供需的市场,似可排除在外购买的可能。专门定做的加工作坊,除宫廷和王室的专门机构外,民间作坊是否具备制作经验值得考虑,似乎亦可排除在外定做的可能。

播州杨氏土司墓所出凤冠系杨氏自己所做、结婚时所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宫廷迎娶,亦是宫中做好相应穿戴准备,“大婚应用珠冠等如数解进”系工部的任务。参照皇、王后妃的做法,偏居西南一隅的土司大婚,亦应如此。播州杨氏土司夫人所戴之凤冠,应是结婚时就已经配备,而非其死后为葬礼准备。因杨氏土司墓被盗,从杨价墓凤冠到五室墓凤冠的发现,可以窥之杨氏土司自宋至明均有着凤冠的传统,应是土司夫人一生婚丧礼仪中的必备品。

杨价墓和五室墓所出土的器物,以装饰品和日用品为主,器物都有修补的情况,如杨价墓出土的补子(明清时期在官服胸前或后背上织缀的一块圆形或方形织物)和五室墓出土的宽边银盆,可以说明这些器物应系墓主生前所用。此外,杨价墓内出土了刀、弓箭、盾牌等兵器,应都是杨价身前驰骋疆场随身携带之物。因此,墓中所有随葬品包括装饰品、生活用具、兵器等,应都是墓主自己生前所用或喜爱之物。而作为土司夫人,死后装殓时,所用应是自己生前最重要场合的穿戴,也是其身份和地位的体现。这也符合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这些遗物随墓主下葬,也是对其死后生活的一种安排和意愿。

从宋朝到明朝

播州杨氏土司均受皇室重视

诸多文献记载,凤冠多由宫廷专门的机构制作,即便藩王墓所出凤冠及器物也多来自宫廷,带有“银作局”的铭刻字样,标明其制作的年代和作坊,均来自宫廷银作局。而播州杨氏土司有专门的金银器制作机构及匠人,有僭越之嫌。一方面说明其富庶,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深受皇室重视。

播州杨氏土司在遵义一带统治长达725年,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土司势力。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谭其骧老先生曾论述中国西南“田杨岑黄”四支土司中,“田岑黄三姓亦非杨氏之比也”,意思就是杨氏是最大的一支土司势力。从考古工作来看,无论遗存的分布,还是土司遗存的格局,播州土司遗存堪比皇家风范。周必素形容,“播州杨氏的遗存,不和其他土司比,要比也是和皇家遗存来比。”

通过对播州杨氏土司墓群的考古还可以看出,播州杨氏土司的综合实力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西南所有土司势力中,军事武装力量是最强的,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海龙囤遗址就是播州杨氏土司的军事指挥基地。二是农业经济发达。三是播州杨氏用中原汉文化,儒家思想体系对整个播州地区进行统治,起到了思想的教化,增强了统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周必素介绍,从宋朝到明朝,播州杨氏土司在西南维稳方面为皇室分忧,一直深受皇室重用,即便朝代变更,播州杨氏的地位也没有发生变化。

杨价墓出土的银锭有“霸北街东”等字样,说明银锭来源于当时的南宋都城临安,应为皇室赏赐。从宋至明,朝廷赏赐连续不断。南宋时期,据《杨氏家传》记载:杨氏第10世土官杨惟聪获朝廷“赐金带、锦袍、慰谕之”,据杨文墓出土的《杨文神道碑》记,文被“押赐凤尊、金钟、金盏、绫锦等物”。进入元代,《杨氏家传》载:17世杨汉英“以功进资德大夫,赐玉带、金鞍、弧矢”。明代,朝廷所赐之物更多,主要有衣币、钞锭、白金等。《杨辉墓志铭》载:杨辉获赐“一品服、麒麟蹲”“白金文绮”“银币”等。据《杨氏家传》载:“斌复为其子相请入学,并得赐冠带”,正德十六年(1521年)杨斌又获赐“蟒衣玉帶”。

可见,朝廷所赐是播州金银玉器等的重要来源。这也体现了播州杨氏土司深受朝廷重视。所以,即便土司夫人的金凤冠仅次于皇后的规制,连藩王王后、王妃的头饰都没有土司夫人的凤冠贵重,也就不难理解了。(责任编辑/孙晋楠)

播州杨氏土司杨粲的墓地于1957年清理发掘,墓室内外分布着大量石刻装饰,这些石刻中有女官石像,侍女石像等,从中也可窥见当时的头饰文化。

贵州考古工作中陆续发掘出的不同时期的头饰。图1为尹关墓群出土的三屈金钗(六朝)。图2为贵州马场M37(考古地编号)出土的金簪。图3 为马场M42(考古地编号)出土的鎏金铜钗。587650CC-4F86-439D-AF3D-6888A6559DD7

猜你喜欢
播州杨氏头饰
Fort Besieged
作品选登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头饰类恐龙
播州杨氏土司军队建置概论
“帽子展”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