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指导下的美育研究

2022-06-12 18:51刘振兴袁志英张世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措施研究美育

刘振兴 袁志英 张世霞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不仅要有优秀的课堂成绩,而是德育与美育也非常重要。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下教育资源越来越多,艺术文化的传播形式也更加多元化,但当前很多学生还缺乏良好的审美观与艺术修养。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不仅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结晶,更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信息化时代下仍然有许多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一无所知,这也就造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量流失的现象。素质化教育时代下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艺术修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术教师要基于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提升他们的美育能力与艺术修养。

【关键词】艺术文化;美育;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6-082-03

【本文著录格式】刘振兴,袁志英,张世霞.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指导下的美育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6):82-84.

一、中华艺术传统文化下的美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美育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大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相对以往有了明显的改观,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完善。尽管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正在大量地流失。很多社会人群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了解几乎为零,尤其学生群体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更少。传统艺术文化是中华历史发展中留下的瑰宝,其不仅代表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更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议中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要始终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然要抓好经济建设也要搞好文化建设,要坚持科技兴国战略与文化强国方针。尤其教育从事者要担当好自己教育责任与使命,落实好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要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艺术修养普遍较低,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审美观,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教学,其更深层的意义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与美育水平。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文化多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措施,更是实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战略目标。

素质化教育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很难接触到美术相关的知识并且自身对艺术文化也并不感兴趣,但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绝不仅仅是成绩好,德育、美育同样重要。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艺术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传统艺术文化受到外界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有一些传统艺术文化遗产甚至面临消失的境地,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目前全国大量高校都开设了美术教学相关的课程,不仅重视对学生艺术能力的教学,而且在课堂中还特别重视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宣传。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的学生虽然拥有优异的课堂成绩但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品质。美育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与美育学习结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而且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在青少年学生的美育学习过程中还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融入美育课堂中能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印象,激发学生的传统艺术思维,从而起到推动传统艺术文化发展的作用。

(二)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指导下美育的核心要求

美育不仅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其终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素养。根据对青少年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缺乏美术素养,并且大量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一无所知。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自身缺乏艺术兴趣,在美育学习中没有认真对待从而艺术修养不高;二是学校教师没有落实好学生的美育教学工作,教学安排缺乏计划性与指导性。

美术教师应该基于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指导来做好学生的美育教学,从而起到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与文化素养的作用。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书法、音乐、古诗词、舞蹈、美术、园林、陶艺以及雕塑等等。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传统艺术文化感兴趣,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他们进行艺术教学,充分尊重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包容性与独特性,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的美育教学,学生在美育学习中会潜移默化地形成知识印象与情感认知。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美术教师要把传承中华艺术文化当作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美育过程中始终呼应传统艺术文化,以此引导更多的学生了解并传承我国优秀艺术文化。很多美术教师片面地认为只需要在课堂上融入一些中华艺术文化内容就可以起到传承作用,但实际上这很难帮助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也很难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美育中的传统艺术文化内容与形式千篇一律是当前美术教师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学生面对大同小异的美育内容不但无法保持较高的积极性,还可能产生疲倦感。比如,美术教师常常把学生熟知的一些艺术作品放在课堂上作为教学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印象,让学生有全新的认知与理解,但是学生在面对这些“旧知识”时往往不会保持较高的专注度。教学传统艺术文化不是一味地照搬原来的东西,创新性与新颖性对于传统艺术文化而同样重要,美术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传承传统艺术文化,既要保证传统艺术文化核心内容的统一性与完整性,也要适当创新内容与形式,将生硬、抽象的艺术文化知识转换成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东西。教师要处理好美育与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之间的关系,要始终明确美育的目的就是完善教育结构,从文化素养上全面塑造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要从学生的基本心理、行为出发,紧跟时代,提高學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挥,挖掘学生的内在素质。信息化时代下艺术形式与内容更加多元化,各种各样的新型艺术文化脱颖而出,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性,要始终将其传承下去。美术教师想要落实好学生的美育就必须辩证对待传统艺术文化与新型艺术文化,既要从传统角度培养学生整体的修养,用中华文化去感染他们、塑造他们,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先进的新型艺术文化。

二、如何基于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落实美育

(一)充分结合传统艺术文化与美育教学

尽管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的美育,但实际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学生在美育过程中仅仅掌握了浅层的基础知识而没有形成艺术相关的核心素养。美术教师的美育形式要灵活多变,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舒适区”,美术课不应只停留在讲讲课、看看图的层面上,应随着教学内容的深人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充课堂知识结构,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中国传统美术在世界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在数千年的发展变化中,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已经成了我国不可或缺的瑰宝。美术教师要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有清晰的认知,要深刻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主义精神以及艺术涵养,并将这些东西融入美育。

几千年来的文明使者把中华文化底蕴的沉淀,通过笔墨这一媒介传递给现代的子孙们,使之虽然相隔数年但通过文化的传递,能薪火相传了。不仅是画面的传递,更是民族文化的延续。如何将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与美育紧紧联系起来是值得每一个美术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美育教学中要渗透好中华传统艺术文化,以传统艺术文化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艺术修养;将传统艺术文化的核心内容有效融入美育,不仅要在形式与内容上融入传统艺术文化,还要将其背后更深层的东西挖掘出来。

美育绝不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一些基础理论与知识,教师更多地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其实学生在美育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所以美术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感知艺术的“美”。例如,教师想要向学生讲解中西方传统艺术文化的差别,就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存在的中华传统艺术形式有哪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美,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作用。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了解更多国外艺术文化,结合中西艺术文化的差异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让更多的学生建立文化自信与自豪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是美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传统艺术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构成部分,还是中华民族的血脉与人民的精神家园。美术教师在美育中要始终将增强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工作,不仅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传递给大学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教师在美育中可以多融入传统艺术文化相关的元素,比如,可以将水墨画、国画相关的艺术知识整理并制作成PPT分享给学生们。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国画的发展历史,展示一些著名作品,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中华艺术文化的认同感。

(二)创新美育形式,丰富传统艺术文化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传统美育模式下学生只能学到一些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拥有一定审美能力,但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也没有文化自信与自豪感。艺术教育是当前青年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之一,教师在美育中要注意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很多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没有打开思维,从而导致课堂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这就违背了美育的最初目的,学生也就很难提升核心素养。开设美育课程的宗旨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美术教师要创新美育的形式与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丰富传统艺术文化教学资源。要做好教学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封建思想,将新型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学生进行美育学习的途径要多元化,翻转课堂、微课视频、学生沙龙以及公开课等等都可以作为传播传统艺术文化的途径。学生在美育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自身的道德情操,还可以丰富知识与素养,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所以美术教师在美育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要将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艺术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从而起到丰富教学资源的作用。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美育能力的提升,不但引进了大量优秀美术教师,还在不断创新与完善艺术文化课程。

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民间乐器、民族民间舞蹈、戏曲、书法以及绘画等等都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核心代表。美术教师要积极参加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相关的讲座、交流会等活动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同时要积极学习信息教学技术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来提前了解学生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了解他们更多的个人信息,如喜爱的艺术类型。根据学生们的信息教师应该调整并创新美育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油画,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类学生讲解更多油画相关的内容。可以向学生展示著名大师徐悲鸿的作品——《愚公移山》图,首先向学生介绍徐悲鸿的个人荣誉与作品风格,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了解该作品,其次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当时的背景向学生讲解其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向学生简单介绍《愚公移山》的传统故事,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愚公移山》这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创新形式与内容,适当丰富涉及的油画知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技巧。

不同学生的美育能力不同,并且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爱好,美术教师要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人特征来制定教学计划。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画画但有的学生喜欢剪纸,这二者都是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内容,教师此时就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喜爱,并及时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比如,为了满足更多学生美育学习的要求,可以尝试将绘画艺术与剪纸艺术结合起来,既可以更好地渗透传统艺术文化,也能起到创新教学,开发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為课堂教学的主角,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发进行艺学习与艺术探究。比如,在教学开始前可以向学生提问:例举自己知道的绘画方式并说出三个相关代表作。通过提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四个环节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智慧课堂、翻转课堂、艺术沙龙等等新型教学模式都可以作为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想要落实好美育绝非一日之功,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淀。

最后本文对探究内容进行总结。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艺术教育成了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之一,大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课堂文化成绩,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同样重要。当前我国青年学生艺术修养普遍较低,并且他们对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认知几乎为零,素质化教育时代下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还会对我国文化建设造成影响。对学生进行美育有利于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也能规范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所以美术教师要在美育中渗透中华传统艺术文化并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与形式。

参考文献:

[1]彭若芝.浅谈美育的涵义、特有任务及效应[J].教育评论,1988(01).

[2]徐望.美育与文化资本理论的交互链接与双向新诠[J].当代教育论坛,2021(03).

[3]吴泽泉.从“教育”到“美育”——20世纪初“美育”概念的一条重要演进路径[J].中国文学批评,2020(04).

[4]徐秋慧.美育在传统文化中的蕴涵[J].汉字文化,2021(03).

作者简介:刘振兴(1976-),男,甘肃古浪县,大学(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美育学。

猜你喜欢
措施研究美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调动学生学习韩语积极性的措施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安全防控研究
美育教师
浅谈如何发挥会计管理运用构建会计内部控制
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浅谈如何发挥会计管理运用构建会计内部控制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运用支架式教学的相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