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整本书阅读谈中华文化传承

2022-06-12 18:51陈雪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论语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亮丽瑰宝,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和谐发展的根本,是我国的精神命脉。对于《论语》整本书的阅读,这种更加系统、更加具有深层含义的阅读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容易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以,选择用《论语》整本书的阅读作为基础,将整本书的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无形地融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多多了解更多的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文化底蕴,也为学生以后自觉主动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奠定基础。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文化传承;论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6-144-03

【本文著录格式】陈雪萍.《论语》整本书阅读谈中华文化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6):144-146.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453)。

一、《论语》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

根据当今语文新课改的要求,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如果想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这一趋势,教师和学生必须齐心协力,尤其是《论语》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价值不容小视。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是他们展开阅读活动的原动力。当学生对《论语》这本书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后,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去探究整本书,从而阅读效率便会提高,为他们之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开展《论语》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改的硬性要求。语文教学追其根本是国学教育,另一种说法便是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所以选择《论语》进行整本书阅读,学生自然而然便会明白,无论是从发展的角度还是提升的角度来讲,经典名著题材的阅读,对于有效培养他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意识是毋庸置疑的。《论语》也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更加丰富,具有内涵。从学生角度出发,无论在哪一时期专心读懂某一本书,这对他之后心志专一、彻底探究在无形之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学生阅读完整本《论语》过后,他们的精读程度以及速读程度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所以,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对于《论语》整本书阅读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素养。只要在阅读的道路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都能取得丰硕的语文学习成果。选择《论语》进行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辨性思维,首先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语录体,语言比较简练,且含义相对深刻,并且《论语》中的很多语言具有生命力,其中很多比喻句、名言警句在生活中被大众广泛使用,阅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典雅。所以学生通过认真研读《论语》整本书,可以从孔子及其弟子身上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方面的优点,学生的人格培养提供扎实养分。

二、《论语》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历史非常悠久,但又一度容易忽视,所以导致目前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状况并不理想,近些年来考试的侧重点,对于整本书阅读内容的考查比例也在逐渐增加,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对整本书阅读提高重视,并且对阅读效率提出具体要求。而《论语》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整本书阅读的最佳选择。但是关于如何开展《论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其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以及阅读能力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学生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并不知道应该明确整本书的概念,在完成了整本书的阅读过后,也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内容还是效果两个方面都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当学生阅读完整本《论语》过后,不仅要细读文本中的每一个文字,更要理解文字背后潜在的思想,还能领悟到文字中蕴含的大智慧。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只是草草了事,并没有真正走进《论语》这本书。读书的终极要求应该是读出自己,要始终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学会在文本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有所启发,有所升华,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转换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显然,学生目前达不到这种高度,而传统教学模式呈現出的是“快餐化”“刷题式”倾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这一方面也不能切实达到帮助学生充实精神,提升素养的要求。这种比较极端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方法产生消极影响,对于培养他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毫无帮助。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论语》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他们的视野、自觉主动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论语》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比较中西方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孔子思想

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传统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主体论是不同的,在《论语》开篇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这一段文字便可以看出孔子是比较追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生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求取真知、发奋图强,一般教导学生都是采取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少有像西方国家文化那样惨烈的结局,以悲剧结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是和谐相处,主张的是礼乐传统,不会将人的希望与未来寄托在彼岸世界里,是主张活在当下,成就于当下,是需要拥有豁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礼乐传统”中的“乐”,在孔子思想中是一种过程,是塑造人格的完善过程,是在了解客观世界过后保有精神世界的一种境界,这种思想是自由的,不受他人控制的,是充满放松娱乐感的,是成就自我的满足感,是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相互和谐。它承载着人的心理情感,承载着心灵的实现,是“仁”的最高层次,达到这种境界可以藐视一切权贵,可以不畏权势,可以拥有自由的灵魂,这是人生态度,也是审美观点。当然,《论语》中的许多观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但它是一种比较自在的生存方式,真正领悟其文化需要当今学生不断研读、不断探究,在自我反思中实现自我超越,这对于学生来说确实任重道远。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都需要孔子儒学中豁达乐观、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的传统精神,对于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当然,学生也应该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根本所在,而不是一味的无脑继承,根据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选择、有实际意义的继承,不应完全抛弃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应全盘接收。

(二)从论语故事入手,激發学生学习兴趣

《论语》是高中生普遍接触的一种文言文阅读内容,很多学生都可以达到耳熟能详的程度,同时,学生对于《论语》的内容也有所了解。正是因为这样,在学生的印象中,《论语》中的语言一般采用论述式为主,使得文章读起来枯燥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式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入故事教学,为学生创设一定到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这篇论语背景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论语内容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孔子与其他弟子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且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如有一次孔子带学生出游,中午做饭,在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进厨房正好看到颜回在用手抓饭,他就误会颜回提前偷吃,颜回解释道看到有灰掉进锅里,所以将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知道真相后的孔子不禁言道:“我亲眼看到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在故事分享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分享他们所了解的《论语》中的小故事,学习其中的哲理。另外,学习《论语》除了可以互相分享其中的故事以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孔子的相关影片,让学生了解孔子与其弟子的生活背景,加深对《论语》的理解。由上述可知,通过故事讲解和影片的观看,能让学生对论语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促进学生对《论语》中故事内容的深入挖掘,有利于《论语》整本书的阅读质量。

(三)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简化学生阅读工作

由于《论语》整本书都属于文言文,其中涉及很多生僻字以及语言的奇怪用法,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往往是学生提高阅读质量的一大阻碍,使得很多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选择放弃。所以,在学生阅读《论语》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的阅读这本书,简化学生的阅读过程。首先,在学生阅读《论语》前,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比较简单的版本,最好书本的一侧有注释,这样方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词汇和语言时进行查找,促进学生更为轻松的阅读。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论语》复述的学习任务,即在学生每阅读完一篇内容以后,教师分小组挑选,每个代表为大家复述学习内容,给大家分享从这篇内容中学到的知识以及明白的道理。复述的过程就是学生重新学习的过程,通过对文章的进一步复述,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对书本内容的学习质量。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摘抄的语文学习习惯,在中学期间,书本上会出现很多《论语》片段,这些片段往往语言优美,道理深奥,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在写作中应用价值很高的选段。所以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论语》内容摘抄,可以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让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后感觉有所收获。另外,由于整篇《论语》内容广泛,所以阅读中耗时耗力,为了促进学生更顺利且有耐心地完成《论语》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制订《论语》阅读计划,按照《论语》内容适当地划分每日阅读量,让学生按照阅读计划不断推进阅读进度,这样不容易使学生放弃或者懈怠。中学学生的学习任务繁多,很多学生就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为学生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只有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才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论语》学习质量,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四)开设《论语》阅读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阅读《论语》的作用,不是要求学生完成论语这本书的阅读任务,而是希望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用《论语》内容充实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阅读完成以后,学生能对这本书的人物特征进行有效归纳总结,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学习该本书中表达的一些哲学道理,这才是阅读本书的真正意义。因此,为了让学生在阅读完成以后有所收获。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论语》后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分享内容广泛,可以是对书本中某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可以是整本书的阅读感悟,或者为大家分享阅读完这本书后明白的处事道理。同时,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分享阅读经验,学习一些比较快速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论语》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耐心,不断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论语》分享活动,完成《论语》阅读任务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促进学生表达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的提升。所以,开设《论语》阅读活动能促进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激活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以及阅读其他书本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采用阅读导向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学生一旦对《论语》阅读产生兴趣以及产生阅读积极性,就会快速将其阅读完成。这一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入阅读,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为学生设计一定量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本书,不断地找到话题突破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产生自己思想与作者思想之间的碰撞,做一个有想法的阅读者。解决问题是阅读过程中一个很好的阅读导向,通过引入一定的话题,让学生带着话题阅读文章,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目的性,为学生阅读提供一个合适的指导方向;另一方面带着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文章,可以让学生的文本理解与文章内容进行更好的碰撞,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知识储备,为学生设计一些合适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文章,从而更好地深入下去。比如,学生在中学阶段会学到一些《论语》片段,在对《论语》整本书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以下内容:学生对《论语》的理解是什么?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会被现代人积极推崇,流传千古而经久不衰,孔子为什么在当时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还能积极向上面对生活,通过以上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论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同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解决完这些问题以后,教师还可以寻找其他的话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话题讨论,不断交流从书本中学习到的人生哲理。

综上所述,《论语》阅读不仅是新课标改革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方法。《论语》是当之无愧的国学经典,它能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离不开其中哲理的与时俱进性。深入阅读《论语》这本书,能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深入感悟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学生通过跨时空与古代贤者进行交流,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论语》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促进学生不断吸取其中的精华,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农静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4(34).

[2]黄乃佳.浅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4).

[3]陈军.浅析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2(6).

[4]徐苑.《论语》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6).

[5]贺德厅.扩大阅读视野 增加知识积累:谈《高中语文读本》的读法[J].中学语文,2007(29).

作者简介:陈雪萍(1984-),女,甘肃武威人,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论语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