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探析

2022-06-12 18:51杨文艺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命名新疆

【摘要】一个城市的地铁站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心理,地铁站名命名理据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本文主要以乌鲁木齐市地铁4条路线,65个站名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的语音结构、语义结构及其承载的历史文化进行探讨分析。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的背后折射出乌鲁木齐市的历史、地理特征、商业文化、多元文化、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对推进乌鲁木齐市文化建设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6-147-03

【本文著录格式】杨文艺.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6):147-151.

地铁是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象征之一,对地铁名进行研究分析,不仅要关注语言的社会意义,还要探索语言与文化的关联之处,挖掘其内在的语言特征及其承载的社会历史文化。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主要对乌鲁木齐市地铁中4条路线,共65个站名在语音结构、词义结构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分析探讨。

一、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的结构特征

乌鲁木齐市地铁,也称作“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据乌鲁木齐市地铁线路图统计,乌鲁木齐市地铁1号线于2018年10月25日开始试运营,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均在建设当中,共计65个站点,其中6个换乘站。

(一)语音特点

1.音节特点

据统计,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中三音节、四音节的站名居多,三音节占比为43%,如“三屯碑”“二道桥”“王家梁”;四音节占比为35.4%,如“南湖广场”“南湖北路”“迎宾路口”;双音节占比为16.9%,如“南门”“北门”“八楼”“三工”;五音节占比为4.7%,如“鲤鱼山公园”“新疆图书馆”“乌鲁木齐市站”。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不断发生改变。多音节词地铁站名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加清晰、全面地阐释地名,方便人们记忆和使用,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一定便利。

2.平仄特点

平声上扬,语调平和舒缓。65个地铁站名中有8个双平词,10个全平词。如“三工”“新兴街”“红山”等。仄声下抑,语调曲折多变,地铁站名中含有1个双仄词,2个全仄词,如“马料地”“北广场”“友好”等。平仄相间的地铁站名有44个,如“三屯碑”“王家梁”“中营工”等。平仄相间是为了使声音错落有致,交替出现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使文字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利用音节平仄,声律的高低平降,可构成语音形式的抑扬顿挫之美,也使地铁站名读起来朗朗上口,更便于识记。

(二)词义特点

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多用街道、公园、高校、地貌地形、交通枢纽等来命名。如“新兴街”“明园”“新疆大学”“红山”“大湾”“乌鲁木齐市站”等。尽管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和其他城市地铁站名的命名方式有共通之处,但在内容上展现了乌鲁木齐独有的地域特色。

1.以“街、道、路、桥”命名

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中以此类命名的站名数量最多,共有20个,占30.8%。如“河南东路”“河北东路”“南湖北路”“长春南路”等。这些地铁站名与地名完全重合,也与部分公交站名相同,便于人们记忆使用。

2.以“工、家、户、堡”命名

清朝以来,尤其是收复新疆后,新疆的屯垦事业逐渐壮大,以工区地段命名和以屯田编号为主的军垦地名大量出现,共有5个,占7.6%。如“二工”“三工”“中营工”等。清政府在全疆设置了很多军台,后军台改为驿站,“堡”和“台”的含义相同,意为“清兵修建预防敌人的信号台”。如“大地窝堡”。再加上内地大量人口迁居新疆,投身于屯垦事业,逐渐形成以几户人家命名或以姓命名的地名,如“王家梁”“八家户”。这些地名的沿用反映了当时乌鲁木齐的屯垦文化。

3.以“大学”命名

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全疆的科研教学中心,有着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也有以高校命名的地铁站名,共有3个,占4.6%。如“新疆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等。

4.以“园、山”命名

地铁不仅是每个城市快捷交通的标志,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展示的窗口。以“园、山”命名的地铁站名,共有7个,占10.8%。如“明园”“红山”“红光山”“植物园”“鲤鱼山公园”等。能让更多的游客快速浏览文明城市的建设,细品乌鲁木齐市的历史文化。

5.以“坡、梁、沟、湾”命名

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地区,三面环山,地势由南向北呈现出的落差明显,低山丘陵和山地冲积扇平原占地较广,局部地形复杂。地名根据所处地形地貌的特征进行命名,以“梁、湾、 沟、坡”为主。地鐵站名也选取此类地名进行命名,这保留着乌鲁木齐市独有的地形地貌文化,共有9个,占14%。如“大湾”“碾子沟”“七道湾”“王家梁”“向阳坡”等。

6.以商业圈、广场命名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追求物质品质生活的心理不断上涨。城市商业规模越来越大,利用现代商业模式带动消费者进行消费,极大促进了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再加上商业圈、广场的人口流动大,交通需求广,为减缓交通运输的压力,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便以“商业圈、广场”进行命名,共有5个,占7.6%。如“会展中心”“友好”“北广场”等。

7.以交通枢纽命名

自古以来,乌鲁木齐市就是东西外贸交易的重要枢纽,并有“亚心之都”的美称。城市交通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中,也有以交通枢纽为命名方式的地铁站名,共有3个,占4.6%。如“国际机场”“火车南站”“乌鲁木齐站”等。

二、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的文化特征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也不单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形态和重要载体。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文字将这些地名记录下来,映现出当地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社会心理变化。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当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因素发生碰撞时,语言文字不再仅仅表示单纯的符号意义,而是有着复杂社会因素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历史文化

如果说地名是历史文化重要的载体,那么老地名则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更是历史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本着指位性强、文化内涵高的原则进行命名。在服务市民便利出行的同时,又唤起了市民对乌鲁木齐市历史文化的记忆。

1.生产生活方式

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乌鲁木齐市等地屯垦迅速扩大并掀起了新疆农业开发的高潮,新地名也大量出现,常以当地的生活生产方式进行命名。如“马料地”,为种植马料的地方;“仓房沟”,为清朝乾隆年间在此修建了粮仓、水磨;“碾子沟”,为大量内地人口进疆定居,在此修筑了多座碾坊,以碾米、碾面营生,便由此得名。

2.历史遗迹

乌鲁木齐市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将旧土城向北扩张修筑新城,命名“迪化城”。1954年2月1日正式更名“乌鲁木齐”。时过境迁,乌鲁木齐经过二百多年的快速发展,许多历史遗迹已渐渐消失,但以文字记录下来的遗迹地名永不褪色,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烏鲁木齐市地铁名也有以历史遗迹进行命名。如“宣仁墩、明园”。“宣仁墩”,清朝收复准噶尔后,纪晓岚来乌鲁木齐给准噶尔部落的人民宣读“仁义”圣旨,宣读“仁义”的烽火台被后人称为“宣仁墩”。“明园”原为乌鲁木齐的园林宝地。清朝乾隆年间,乌鲁木齐市都统明亮曾在此修筑些许亭台楼阁置办花木,取名为“明慧园”,随后新疆督办盛世才的岳丈占据此园并改名为“明园”。

(二)屯垦文化

从西汉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中央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在天山南北各地广兴屯田,实施屯垦戍边战略。清朝的新疆屯垦时期是历史上屯垦面积最广、时间最长、屯垦形式多样化的一个时期。长期在乌鲁木齐地区发展屯垦事业则显得尤为突出。屯垦从一开始单纯的军屯形式逐渐演变为以军屯为主,以民屯、回屯、旗屯、犯屯为辅的多形式并存发展局面。

1.“工、堡”——军事屯田

“工”原指清代民屯开渠引灌及耕种劳作的地段工区,后沿用为地名构词成分。为对屯田的饮用水灌溉做出保障,实施开展了分地段开挖河渠的措施,被划分的地段依次分为第一工区、第二工区、第三工区等,简称“头工”“二工”“三工”等。在屯田的地名中,不仅有以数字命名的,还有以屯田编号为主的军垦地名,如“中营工”。“中营工”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中营”的官兵们在此地屯田,故而得名。“堡”是指清兵建的预防敌人的信号台。被发配到新疆的难民在此盖起简易的地窝子来居住、屯田,在此修建的堡垒就称为“地窝堡”。

2.户”——民屯

民屯也称为“户屯”,是清政府为充实边疆,以优惠政策大规模招募内地无地无业农民迁居新疆进行的屯田。清朝乾隆时期明确实行“屯垦开发,以边养边”政策。当时迁居新疆的路费、住房、屯田农具、粮食等全由政府进行资助,优惠的资助政策吸引了大量贫困百姓来到新疆,投身于屯垦事业中,逐渐形成以几户人家命名或以姓命名的地名。如“八家户”“王家梁”“八户梁”等。

清朝的新疆屯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促进了新疆农业发展,更是维护了边防稳定。当时因屯田出现的许多地名也延续至今,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中就以这些地名命名。如“二工”“三工”“中营工”“八家户北”等。

(三)商业文化

乌鲁木齐市是全疆的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友好”“会展中心”这些新商业区也逐渐兴起,在新繁华产生的同时,过去商贸兴旺的地名也保留至今。“二道桥、南门”曾被誉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二道桥”为清朝时期沙俄在乌鲁木齐市划定的“贸易圈”北端分界线,一直都是各民族聚集的商业区,被誉为“新疆之窗”“中亚之窗”;“南门”又称“肇阜”,自乌鲁木齐称“迪化”起,南门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刀郎将《2002年的第一场雪》唱红了大江南北,歌词中的“八楼”是20世纪五十年代建成的八层楼的昆仑宾馆,为当时乌鲁木齐市最高的建筑。在那个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这首歌就是一张宣传乌鲁木齐市的“名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以“二道桥”“南门”“八楼”这些标志性的地名命名,不仅展现着乌鲁木齐市的繁荣商贸,更是乌鲁木齐市发展的缩影。

(四)地理文化

乌鲁木齐市地区处于中山地带,气候湿润,降水量大,水文网发育很稠密,许多地名也会以“沟、梁、湾、坡”命名。如“小西沟”“王家梁”“九家湾”“向阳坡”等。这些地名是乌鲁木齐市老城区地形特点的真实写照。随着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很多沟、湾、梁已不复存在,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对此类地名的沿用,让这些地名不仅记载着乌鲁木齐市地形地貌特点,也为城市自然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五)社会心理文化

语言不仅可以用来陈述事情的发展,还反映着人们的态度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新疆解放后,乌鲁木齐市道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地名也随之产生。不同时期的地名,反映着人们在不同时期的愿景。“中山路”“新民路”这些地名是民国时期人们为了纪念新民主主义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命名;“胜利路”“解放路”是人们为了纪念新疆和平解放以及抗战胜利而命名;“健康路”“新兴街”“幸福路”“团结路”“友好”“迎宾路”这些地名表明了百姓们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热情好客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此类地名在乌鲁木齐市地铁名中也有所体现。如“友好”“幸福路中”“新兴街”“迎宾路口”,寄托着鲁木齐市民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社会心理。

三、结语

新疆处于祖国西北部“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地带,是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当下新疆正经历着由古丝路驿站向“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的转变。中国亚欧博览会是乌鲁木齐市对外贸易的里程碑,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乌鲁木齐市的发展更是万人瞩目,地铁作为城市快捷交通的标志,地铁站名在选取和命名方式上更要体现出城市特色。乌鲁木齐地铁站名不仅命名方式多样,更具有指位性强、简洁易记的特点。乌鲁木齐市地铁站名也承载着这座城市丰厚的文化,这是新疆人民共同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历史见证,更是推进乌鲁木齐市文化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地理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地名条[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88.

[2]胡文康.新疆广记[M].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38.

[3]董琳.清代移民屯田对新疆地名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1993,(4):63-67.

[4]牛汝辰.新疆地名概说[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95.

[5]渠亚楠.南京市地铁站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4):56-57.

[6]李燚.以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地铁站名称:以西安市为例[J].海外英语,2018(5):199-200.

[7]赵荣晖.社会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8.

作者简介:杨文艺(1997-),女,四川自贡人,学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命名新疆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乌鲁木齐市: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病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乌鲁木齐市跆拳道锦标赛开赛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新疆多怪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过足官瘾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