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摄影在博物馆数字化中的应用

2022-06-12 18:51江净沙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博物馆摄影数字化

【摘要】人类进入高度文明的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和互联网参与着人们每一天的生活,利用数字化功能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福建博物院通过活用摄影技术,结合数字化的优势使博物馆的发展趋向完善与成熟,促使大众更加热爱博物馆,走入博物馆。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摄影;福建博物院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6-186-03

【本文著录格式】江净沙.浅析摄影在博物馆数字化中的应用:以福建博物院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6):186-188.

博物馆是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理解过去,思考当下,启示未来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博物馆事业发展迅猛,它发挥的社会教育职能、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展览典藏功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重视。博物馆在为满足观众日益高涨的文化需求中意识到,只有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顺应这个以数字服务公众的潮流,才能实现自我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以福建博物院为例,阐述了博物馆如何借助摄影手法从展示技巧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成为对外宣传手法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博物馆。

一、摄影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博物馆里摄影也经历了两种摄影方法的改变,早期采用传统摄影法使用胶卷相机,后期至今采用数码摄影法使用数码相机。

(一)传统摄影的特点及其劣势

传统摄影使用的相机一般称为“胶卷相机”。它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即胶片作为载体,拍摄后的胶卷要经过冲洗才能得到照片。这种相机在早期生产出来的时侯,因为工业发展还未成熟,设计行业也未发展至今日水平,故相机机体看起来显得十分厚重。在操作上虽然按键少,但可操作性也无法与当今相机比拟。拍摄时,摄影者根据经验要先设置好相机镜头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然后慢慢转动镜头来对拍摄物进行成像对焦,无法一步到位。光圈、速度、对焦这些要素对照片拍摄效果至关重要,拍摄后摄影师无法知道照片拍摄效果好坏,所以对同一画面往往会以不同的光圈和快门多拍几次取得多张照片。拍摄完成后还需要后期暗房沖洗加工,一旦操作不当极易产生废片,并且加工出来的照片效果是不能再改变的。总体而言,传统摄影操作难、耗时长,需要摄影师拥有足够的经验才能驾驭好它。

(二)现代数码摄影的特点及其优势

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科技技术愈加成熟,数码摄影最终也顺应时代颠覆了传统摄影。数码相机不使用胶卷,而是利用电荷耦合器CCD元件感光,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再记录于存储卡上,存储卡可重复使用。数码相机通过机身不断改良后,便捷的操作大大提升了采集对象的效率和成像清晰度。首先,一步对焦功能省去了摄影者摸索着对焦的不便,数码相机通过设置,轻点快门即可帮助摄影师快速清晰对焦。其次,拍摄完成后摄影师可以立即在机身上回放查看影像效果,对不满意的照片可以直接删除重拍,这样容易得到一张成功的照片。再者,数码相机有许多智能的按键设计,如调整感光度、色温、高速连拍等方式方便摄影师来快速抓拍镜头。最后,照片传输和存储便捷,数码相机拍摄后的照片都存储在一张小型的记忆卡内,拍摄后把数码相机与电脑连接,可以方便将照片传输到电脑中进行各种后期处理。需要查看或者发送给对方时,通过电脑读取数字格式的文件就能得到影像,操作起来十分便捷,这是数码相机优于传统相机的地方,也是它能被现代社会广泛应用的原因。

(三)现代数码摄影提高了博物馆工作效率

一百多年的摄影技术是人类科技进步和思维创新的成果,有着发展历史,毫无疑问它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日常生活使用最为频繁的大众化工具之一,可以说它以图像的方式征服了整个世界上的人们。从收录文物照片来说,每家博物馆为了宣传馆藏文物通常需要采集每件文物各个角度的照片显示其原貌,这不仅为了展现文物背后珍贵悠久的文化,也是对历史的一个记录,是必不可少且无法替代的一个环节。为了获取高质量的照片,博物馆必须拥有良好的摄影设备和素质优秀的摄影师。早期数码时代还未到来,摄影工作者只能使用胶片相机拍摄文物,而现在摄影师使用数码相机摄影,通过电子传输方式来归档大量照片,文物典藏工作从此变的有序、高效,此方式的改变使博物馆摄影能进一步发挥工作的效用与职能。从对外宣传来说,优秀的摄影技术为博物馆的展示提供了大量精美图片,让陈列展览质量提升的同时保证了展览独特的个性,更能吸引观众的到来。因此摄影在博物馆相关功能中起着到重要作用。

二、现代数码摄影在福建博物院数字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一)数字化博物馆具有的特点

数字化博物馆的特点之一,是将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转变为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投屏等表现形式,具有高容量多种检索多功能,便捷查看文物。比如,故宫博物院近期在网络上开放了186万件馆藏文物的图片信息数据,总目有多种检索功能,可以方便、高效查看文物。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每张照片我们观赏1分钟,那么需要186万分钟,31000小时,总共三年半的时间才能看完这么多件文物照片,那么走入线下博物馆又要花费多久才能看完这186万件珍贵文物,数字化让这一切变为可能,我们只需要进入故宫博物院网站就可以坐下开始慢慢欣赏了。

数字化博物馆的特点之二,是让文物展示得更加清晰细致。观众进入展厅后,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无法细致观看到展品。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文物时常被挡在厚厚的玻璃柜中避免与观众的近距离接触,这样观众在欣赏文物时就会被玻璃反光或是远距离看不清,观展体验大打折扣。数字化技术成功地消除了这一切烦忧。观众只要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随意将图片放大缩小,文物的纹样、花饰各处细节质感尽收眼底。数字化利用高质量的图片,配合高端设备让传统博物馆文物展示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博物馆利用数字化从实物展示到线上展示,实现了传统展示不具备的功能。如今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已是大势所趋,符合大众的需求。

(二)摄影在福建博物院数字化下的运用

福建博物院近年来不断研究创新和发展,在加强文博事业的同时结合数字化博物馆的趋势,利用欧洲技术,发挥自身优势,在全国博物馆内首创了“魔墙”(见图1)。“魔墙”是多名观众在触控大屏幕上点击,能得到他们想看的不同文物图片的多媒体数字墙,可实现“一堵墙多人同时共享”。福建博物院现共有两块“魔墙”,信息巨大,共录入有800多件馆藏文物照片及文物信息。大类划分有书法、绘画、金银器、漆器、雕塑、陶瓷、玉石等,细划又有红色文物、海丝文物等不同品类,观众在欣赏文物照片时可以通过手势放大或者缩小,查看文物细节,点击文物图片也可以了解到文物尺寸、出土地等基本信息。此屏还可以手写输入搜索您想查找的文物(见图2),而且每件文物的图片都可以点赞以及下载到观众的手机上。2021年7月1日,我国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华诞,福建博物院精心选录了近百件珍贵红色文物图片投放于“魔墙”,以此次专题红色文物展览作为献礼,其中有1929年上杭县岭背乡党团支部使用的入党入团宣誓训词红布条,朱德军长为表彰村民拥军支持革命赠送给当地村名的一把步枪和一支铅笔等,这些文物图片利用魔墙的特性,既满足了将文化信息传播到社会的需求,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2021年7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市举办,福建博物院为满足活动期间大量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巧妙地将世界各地的遗产风貌图片换上“魔墙”,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给无法出门的大众带来了慰藉,也为此次大会助力添彩。在观众愉悦地投入“魔墙”文物知识的海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基于摄影,我们才能获取这么多清晰美丽的图片,这背后需要倾入摄影师对每一件文物的理解,数码摄影技术为铺设博物馆数字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摄影技术不仅体现为硬件条件的先进,更为核心的技术在于人为技术,即摄影师的专业素养。这包括了一个摄影师的审美情趣和他的经验。当对象摆在面前,摄影师是否能读懂它,是否能通过位置和造型灯的摆放来体现一件文物的质感、纹理、色彩,为它重塑生命力。因为场地有限及成本问题,博物馆平时无法将所有馆藏文物展出于线下,而搬运文物同时会产生晃动或是光线照射问题,这对文物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有了“魔墙”以后,发挥图片的功能,通过将文物库房数字档案放出给观众参观,避免了大量精美文物无法线下展出,间接也使文物免于受损。同时,“魔墙”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观展形式,增添了一些游戏互动的趣味感,实现了一块“魔墙”的丰富表达能力。

文物摄影的数字影像技术发展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4]摄影手段多重性,使博物馆的文物故事更加鲜活,而数字化表现的多样体现,不仅含有图片展示还应有声音和动态画面。宣传博物馆可通过数字化呈现,数字化又通过其他展示手法呈现,我们结合福建博物院示例可以更清晰定位这几种技术,让大众在线上同样体验到线下现场参观展厅的真实性与互动感。福建博物院还有AR、VR多媒体展示区,AR是一种增强现实感的图片技术,将摄影图片传入电脑里并输出带有角度的图像技术,能根据手势的变化,可以360度全方位查看文物三维影像。AR这项技术打破了在展厅只能局部观看文物的尴尬局面,变为全角度的立体视觉,同时还能随时随地补充文物内容。VR是一种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给人以环境沉浸感的技术。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不用再租讲解器,只需要带上一副VR眼镜,就可以感受VR这项技术模仿出来的真实陈列展厅的虚拟空间,当里边立体的展品展现在您眼前时候,仿佛你唾手可得。在预备采用AR、VR多媒体展览的前期,福建博物院的摄影师采集了大量圖片,并精心挑选,使得后期处理AR、VR多媒体数字设备发挥得更好。如图4所示是2018年11月为了庆祝“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在福建博物院举办的智慧小苑揭幕仪式中,外国嘉宾体验VR设备的场景。在VR设备里福建博物院选用了本馆特色展览“华侨旗帜名族光辉——百国百侨百物展”“寿山石回故乡展”,它结合了音乐和文物信息解说,利用图像技术大大节约了人们要走入线下展厅观看的时间成本,即便这些展览已经结束,我们也可以放出设备再次观看。放眼世界,我们无法前往世界各地观看展览,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在家中就可以到达任何想去的博物馆。如今在面临长期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下,福建博物院加速了博物馆现代摄影和数字化的进程,将通过摄影手段把线下的文物和展览引入互联网、引入手机,邀请您云看展等,实现足不出户看天下,减少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概率,为对抗新冠肺炎疫情为大众健康做出应有贡献。众所周知,大名鼎鼎的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博物馆,而今福建省博物院正在赶超世界水平的路上,不久将拥有自己的数字化博物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摄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数字博物馆的视觉质量和人们对它的认可程度。福建博物院在数字化建设中尝试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笔者作为福建博物院的一名专职摄影师,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获益良多,体会颇多,既看到博物馆在数字化技术运用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也发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如专业偏少,培训少使用多,设备不全,更新较慢;这些和日益发展的现代博物馆要求不太适应,特别是地区博物馆,鲜少有专职摄影人才和高端的媒体设备,摄影人员极少得到培训。因此笔者认为壮大摄影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现有摄影技术水平,及时更新影像等多媒体设备,才能保证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持续发展后劲有力。

参考文献:

[1]宋新潮.智慧博物馆的体系建设中国博物馆通讯,2015(1):329.

[2]王赞.万象: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摄影教学论坛文集,P005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12):1.

[3]孟承光.博物馆数字化中摄影技术的应用[N].中国文物报,2013-01-9.

[4]孙晓旭.博物馆文物摄影数字化发展浅谈[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2(1):57-60.

[5]董清.试论摄影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1):132-139.

作者简介:江净沙(1990-),女,汉族,福建福州人,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为现代摄影。

猜你喜欢
博物馆摄影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博物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露天博物馆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