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社区的新思考: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2022-06-12 20:32李成浩
西部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智慧社区实施路径智慧城市

摘要:在建设“智慧社会”“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智慧社区”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应用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新兴技术,所打造出的方便、舒适、智能、便捷、可持续的社区新形式。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其建设的过程中,要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智慧城市、服务便民四个维度明确“智慧社区”的概念,确立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科技支撑、多元共赢的智慧社区构建原则。智慧社区的融入机理是传统社区的解构与现代社区的重塑。实施路径:(一)强化组织建设,营造良好智慧生活环境;(二)拓宽资金渠道,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优化人才培养,打造多元协同共治生态圈;(四)完善法治保障,维护数据开发利用安全。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原则架构;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0-0051-04

引言

社區作为社会、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其处于服务群众最前线,承载着重要的政治使命。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轫,社区建设步入了新发展轨道。这既是顺应智慧化时代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社区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由此,智慧社区应运而生。

一、“智慧社区”的学理探讨和实践探索

(一)“智慧社区”的学理探讨

近年来已有不少涉及智慧社区的研究成果,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社区建设的新向标。智慧社区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1992年,国际通讯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率先主张建设智慧社区,通过有意识利用信息化科技,来改善与拓宽居民的生活环境[1]。2009年,IBM发布《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智慧理念被正式引入到中国,我国政府、学术界及相关科技企业均致力于研究智慧社区的相关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住建部要求每个智慧城市试点必须进行智慧社区项目;民政部强调智慧社区对社区治理与服务建设的重要意义。王京春等学者以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为研究对象,发现了智慧社区的四个主要特征[2]。曹海军发现缺乏统一规划、社区资源有限、主体定位模糊、城乡差异显著是新时代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以及从治理、服务、养老等维度对智慧社区的进行精细的探究;大量的通信企业和科技企业也都积极参与到智慧社区的建设之中,其出于盈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目的规划设计自己的智慧社区建设理念,如清华同方(ehome)、海尔(uhome)等。

(二)智慧社区的实践探索

1.国外发达地区率先尝试。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实体社区进行“社区网络(Community Network)”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启了智慧社区探索实践。2009年9月,美国的迪比克市宣布,打造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6万人社区,成为美国第一个步入智慧化的城市。

2.国内起步晚、前景广阔。虽然,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但该项工作却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北京市西城区依托现代化科技手段,以辖区中居民、单位、企业及社会组织的需求为导向,打造智能化社会服务会服务管理平台,构建起新型街道综合服务治理运行模式[4]。宁波市最早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海曙区构筑网上和网下相配合、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发展停车管理、社区安防等特色应用,打造电子政务、商业服务一体化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使社区居民享受智慧社区带来的便利。青岛市市北区通过以资源置换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依托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社区物管事项数据化、安防措施智能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依靠科技公司作为社区智慧运营管家,设计制作业主APP、物业APP等社区便民小程序,通过线上方式满足辖区居民多样化特色服务。

二、智慧社区的概念界定及原则构建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界定

社区发展向着智慧社区演变,是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本文试图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智慧城市、服务便民四个维度对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1.从社会发展的维度看智慧社区

社会正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信息的简单传输,期待打破事物之间的阻隔,将其以某种形式聚合在一起,使过去孤立的事物产生联系并形成有机整体,从而构成人—机—物的交互,完成对社会系统中人、事、物的动态感知与主动响应,营造万物互联互通的世界。因此,正是社会的发展促使了“智慧社区”的产生。

2.从基层治理的维度看智慧社区

面对国家治理重心下移,社区无疑要进行现代化变革。一方面,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为契机,通过“智慧”理念及“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优化、创新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机构自身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另一方面,社区作为连接上级政府与居民的纽带,突破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形成政企民三方沟通、反馈渠道,使政府、社区管理服务机构、驻区单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居民在善治的社会环境下进行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多元主体的谐发展。

3.从智慧城市的维度看智慧社区

城市由社区构成,可以说,智慧社区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缩影,决定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智慧城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涉及交通、工业、医疗、养老、安防等众多领域且建设成效显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要辐射到社区一级,更需要在社区层进行潜心耕耘。随着各项智慧应用的落地生根,这为“智慧社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氛围和实现基础。

4.从服务便民的维度看智慧社区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社区的服务内容、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社区运用互联网为核心,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兴科技,以居民为中心,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便民服务平台,形成智慧社区,让辖区内的居民切实感受到现代科带来生活的转变。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综合各种维度来看,本文认为智慧社区是在“五治”融合理念下,充分应用下一代互联网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以满足辖区居民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际需要为导向,整合社区内部各种要素资源,打通政府、居委会、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之间的信息壁垒,建设社区智能服务平台,形成“一核多元”协同推进的高效、便捷、舒适、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新模式。

(二)智慧社区的构建原则

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基本思维方式。智慧社区运用生成性思维进行实体架构和开展建设实践,更符合现代哲学思维与现代社会发展理念的生成性需要。因此,在今后“智慧社区”的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四大原则。

1.坚持党建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建引领被视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让党建与智慧社区建设统筹起来,发挥其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统筹各方资源,以解决“关键小事”为切入点,提对辖区内难点、热点、痛点、堵点问题解决,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所以,党建引领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根本。

2.坚持以人为本

社区建设的底色和方向就是以人为本,特别是社区内人群类别日益多样化,彼此的教育水平、数字化素养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智慧社区建设要从各种群体的自身状况和实际需求出发,让不同年龄段居民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努力打造友好型智慧社区。所以,以人为本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导向[5]。

3.坚持科技支撑

智慧社区本质上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社区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构建起信息联通、网络畅通、数据融通的资源共享、统筹配置机制,将人、事、物的信息进行高度串联。实现对辖区内每位居民进行感知、互联,提高预测预警、风险防控的精准度,极大地提升社区的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所以,科技支撑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

4.坚持多元共赢

“智慧社区”建设的主体众多(政府部门、科技公司、社区群众等),因此,通过智慧社区建设聚合资本、管理、技术等资源,分别实现各方的利益诉求。对居民来说,可以实现生产生活的便利化;对企业来说,可以实现产品研发的精准化;对政府来说,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共同促进社会和谐、高质量发展。所以,多元共赢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

三、智慧社区的融入机理

融入在汉语词汇中意为融合、混合。智慧社区的融入实质是对传统社区的信息单向传递的解构与现代社区信息双向连接的重塑。

(一)传统社区的解构

传统社区依托于社区居委会独自建立、管理、运行。因为,当时社区服务的公益性质决定着当时市场供给渠道的失灵。同时,社会组织发育的迟缓也难以支撑和满足社区建设对各类资源的需求。所以,社区建设所需资源(如基础设施、组织运行资源等),主要凭借行政手段,自上而下的由政府单向推动,社区结构并非一种有机体而存在。近年来,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掌上电脑)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大家更方便地参与社区议题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过去的信息壁垒逐渐被瓦解。但同时,断章取义、真假难辨的信息充斥着大众的视线,特别是事关个体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人们逐渐的对社区管理及服务不满,依靠移动终端来随意性、情绪化的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及诉求,产生群体性共鸣和对抗,引发了众多的抵制行为。这些抵制行为所形成的新的社区集体认同与政府公共政策逐步对立,传统社区的信息单向传递面临着解体的风险。过去以居委会为唯一的社区自治组织的管理服务体制受到了挑战,损害了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公信力,导致了传统的社区基层组织涣散[6]。

(二)现代社区的重塑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社区的管理边界与服务内容都呈现去中心化特征,即社区内的居民、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等都是现代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对象。伴随着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逐渐成型、壮大,迫切需要将它们纳入到社区建设之中,进行再造变革行动。这意味着由过去政府的单方推动向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协同推进演变,原有的社区权利结构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进程中,信息对称十分重要。过去我们认为,信息化是一个过程,即将信息作为一种生产与生活资料,投入到原有的产业化生产和社会化生活中去,让信息发挥能动性,使得生产和生活的过程更快、更有效率,从而产生新的效益和利润[7]。在“智慧”理念、“互联网+”计划及各行各业跨界融合的革命性转变,重塑了我们信息化的认知。信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其不仅仅是工具性的元素,还是能创新生产、生活方式,增加社会财富,提升社会效率的关键要素。社区很多“老、大、难”问题的产生,都是基于各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社區重塑再造的核心便是构建信息双向连接渠道。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网站、微信、微博等)和智慧化的方式(社区智慧平台)促进社区内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供需对接、良性互动及数据治理,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型,协力打造现代化社区新样板。

四、智慧社区的建设路径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要想取得实质性成效,必须深刻认识到建设周期长、投入多、范围广、难度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理清思路,切实采取措施,从具体操作来看,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建设,营造良好智慧生活环境

智慧社区的建设必须与中央提出的智慧社会战略相嵌合,也要与各地智慧城市相契合。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智慧社区建设,既要有短期发展部署,又要有长远战略规划,使居民能够切身感受到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与特色的智慧社区。并且,做好智慧社区建设的普及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切实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提升居民的数字素养,借鉴吸收居民的智慧,优化智能产品设计研发,拓宽智慧社区平台的服务范围,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形成智慧模式下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民主协商的人文智慧环境。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二)拓宽资金渠道,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的推进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一方面需要加大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智慧社区”的专项资金,主要进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对社区内网络系统进行新建、修缮和整合,形成辖区内网络对接全覆盖;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提供政策优惠,吸引、鼓励民间资本,市场资本等进入到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来,突破阻碍各方互联互通的关键问题与核心难点;推进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公益性重点项目建设,构建起智慧社区的“大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和拓展服务功能。

(三)优化人才结构,打造多元协同共治生态圈

智慧社区建设并不只是单纯的硬件建设,需要有较高技术与管理能力的运营团队。要以智慧社区人才建设为抓手,做好专门信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工作,增强智慧社区的稳定性。在政策方面,要研究制定人才引进方案及配套服务工作,努力为高端人才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构建起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的成效,实现社区工作人员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同时,必须将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等融入到社区建设之中,改变以往的“各自为营”,向现在的“团体协作”转变,充分调用和挖掘各类资源,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

(四)完善法治保障,维护数据开发利用安全

智慧社会建设应与法治完善相向而行。智慧社区建设在于整合数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挖掘海量数据价值,从而释放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效能。关键是使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受到保护,防止数据泄露,避免陷入到自我隐私悖论的怪圈。为此,我们应针对智慧社区健全法律法规,加強对智慧社区建设的规范引导,特别是破局智慧社区隐私悖论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从智慧社区的实际出发,制定一部专门性的描述智慧社区范围内的网络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是解决这个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手段[8]。

结语

智慧社区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从理论到实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本文在结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基层智慧社区的具体实践,从理念、原则、融入机理和实施路径这四个维度进行探索,就未来有温度、有效率的智慧社区构建进行初步探究。

注释:

①下一代互联网: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网络,能够容纳各种形式的信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信号的传输和管理,提供各种宽带应用和传统电信业务,是一个真正实现宽带窄带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有源无源一体化、传输接入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网络。

参考文献:

[1]申悦,柴彦威,马修军.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的概念、模式与架构[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

[2]王京春,高斌,类延旭,等.浅析智慧社区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实践——以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街道为例[J].理论导刊,2012(11).

[3]曹海军,侯甜甜.新时代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价值、逻辑与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1(2).

[4]陈亚萍.新型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基于北京市朝阳区社区治理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6).

[5]陈燕予.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构建方案研究[J].智库时代,2018(30).

[6]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社会组织信息化问题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4(9).

[7]宋煜,王正伟.“互联网+”与基层治理秩序再造[J].社会治理,2015(3).

[8]高峰.法治设计需与智慧社区治理同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3).

作者简介:李成浩(1997—),男,汉族,山东东营人,单位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赵良)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猜你喜欢
智慧社区实施路径智慧城市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绩效评价研究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智慧社区”的养老生活
以试点带动打造“智慧社区”助力居家养老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