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刍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方法

2022-06-12 21:25赵双艳
民族文汇 2022年28期
关键词:有效方法课堂提问核心素养

赵双艳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的动力,是知识的源泉。问题是师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切口,提问是教学的基本方式与主要策略。问题人人会提,各有窍门,不同的提问起着不同的教学效果。优效教学需要优质问题与优效提问,睿智的教师应精于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用提问叩开学生思维大门,用问题为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方法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问是师生知识、思维交流的重要桥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正常进行,还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质疑心理,进一步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探索研究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巧妙运用情境提问法

为了让学生借助问题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创设多样化的趣味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入探究数学知识,而这也能有效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印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同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有关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借此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既可运用语言讲述的方式,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在古代,一位老人受年龄、能力等影响,决定将自己名下的土地分給自己的儿子。在分这些土地前,老人想要考查一下儿子的能力,于是给三个儿子相同长度的绳子,要求这三个儿子利用这个绳子划定一个范围,这一范围内的土地就是各自将要分得的土地。此时,大儿子利用绳子划分出一个类似于正方形的区域,二儿子在思考片刻后用绳子圈出一个三角形的区域,而三儿子在拿到绳子就圈出一个圆形的区域。你们认为,这三个儿子中谁占领的土地最多?在这一情境中,学生既能聆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又能在思考后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大儿子圈定的范围最大,有的学生认为三角形的范围最多。此时,教师可继续提问:“圆形是否占地面积最大呢?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学生可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计算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将自己带入角色和情境中认真思考和探究,总结和归纳数学知识、数学理论。

二、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问题要联系生活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师都承担着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有一些教师因不能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而导致教学进程落后,在此情况下就会急于求成,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没有为学生预留充沛的时间去探究问题,催促他们马上给出答案,此种提问方式不仅无法促进学生发展,还极易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点形成错误印象。针对此种情况,任课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充分了解所编写的教案,设计好所要讲解的课程内容,并对其中的难题了如指掌,只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在提出教学问题后,要做的是预留时间,使学生去独立探究,而不是立马给出问题答案,而学生会在教材文本中找公式,并结合公式一步一步地去计算,这一环节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为培养核心素养打下基础,此外,教师也可激励学生相互讨论,要求他们对比结果,交换建议与解题思路,最后由教师给出最终正确答案,为其指出思维误区。

譬如,教师在讲解《圆》这一内容时,可先要求学生说出周围常见的圆形物品,为给出答案,学生就会转动大脑进行思考,踊跃地联系生活实际,以此为基础,教师可选取硬币进行举例,要求他们计算出硬币的周长,激励其在课堂中交流讨论,根据学生所提出的办法,教师可以用一条细绳围着硬币绕一圈,再将细绳放在直尺上进行测量,最后再告诉他们,细绳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此种提问式教学能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也能使其迅速理解课程内容。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提出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数学问题,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些有趣的教学内容,也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将目光放在黑板上,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动力被调动起来,他们也能完全进入学习状态。

三、以启发性提问为核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启发性的提问对于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唤醒他们的求知欲等诸多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可以发现,在提问中教师所设计问题“启发点”的质量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启发点”,通过以启发性的提问为核心提高学生对某个数学问题的感兴趣程度,进而将学生的思维力、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问题上,以此来发展他们敏捷的思维、促进其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提出了启发性的问题:“你能说出114×23这个式子的计算过程吗?”并给学生留出两分钟分析、组织语言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在练习本上用竖式来计算,并观察、总结其中的道理。比如,某位学生是这样说的:“老师,我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3去乘114,在计算3×4的时候得出12,所以向前进一位,然后计算3×1,算完之后加上进的一位是4,最后得出342;接着用两位数的十位2去乘114,在计算时没有进位,所以得出228,最后让342+228=570。”教师以算理为切入点,设计了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列出自己的演算过程并进行分析,逐步总结其中的道理,在此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应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活泼好动,难以在课堂中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重视问题的合理设计,保证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代克磊.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研究[J].天津教育,2020(35):30-31.

猜你喜欢
有效方法课堂提问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无人驾驶智能车障碍检测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