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12 22:49李英洲范培屺吴彦霖寇冬菊李镜伊
西部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大学生

李英洲 范培屺 吴彦霖 寇冬菊 李镜伊

摘要:为探究影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因素,在梳理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与新时代的代际特点,提出了大学生考公意愿的5种研究假设,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了214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系统清理与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终得出结论:家庭压力、专业匹配和理想奉献显著影响大学生的考公意愿;稳定动机和职业前景与考公意愿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最终,为促进大学生明确就业意愿和实现合理就业,提出了3条建议:(一)提高公共服务动机,树立崇高理想;(二)父母转变观念,尊重子女意愿;(三)高校加强引导,培养专业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公务员考试;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D6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0-0068-04

自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报考人数虽起伏不定,但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进入政府管理系统,优化公务员人才队伍结构,为政府工作增添活力,是有利于我国发展的。但近年来,随着“考公热”的流行,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人数比例逐年上升,某些年份甚至占据总报考人数一半以上。公务员相比于其他职业,的确有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优势,然而并不是所有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都是仅冲着这种职业优势而想要进入政府部门,必定有其更复杂多样的原因。当公务员成为大多数大学生职业选择时,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了。那么,为什么大学生扎堆想要进入公务员行列?影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因素有哪些?

因此,本研究通过量表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找出影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务员考试位列近些年我国的“三大国考”之首,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人数逐年增多的现象引起了很多学者关注,影响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因素也成为了此类学者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学术界对“影响大学生考公意愿”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

田蕴祥通过研究和比较不同50、60、70和80年代的公务员的择业动机,发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理想与价值观”在不同时代的择业动机中占比最高。例如,湖北省现有公务人员对于公共性价值具有高度一致的重视与认同,相较之下,对于个体性价值取向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则低一些[1]。刘子源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报考动机各维度和报考意愿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专长动机、成就奉献、竞争动机和就业环境能有效预测报考意愿[2]。张昌羽认为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原因主要是待遇的吸引保守求稳的做人做事心态的指引和“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3]。易凡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四个背景来解读考公热现象,发现公务员益制度的建立跟完善,大学生就业趋势严峻,传统官本位思想以及缺乏职业规划跟盲目跟风促进了大学生考公的现象[4]。朱振亚等人对江西某高校非应届本科生调查了其报考村官的意愿,得出报考意愿主要受家庭地址、家人支持度、从政偏好和村官待遇四个因素共同影响[5]。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当前对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影响因素这一主题已经得到学术界相当程度的关注,已有研究初具规模,也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但多数学者的研究角度重经验和思辨,规范的量化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所变化,有必要再对此进行实证研究。

(二)研究假设

本研究在回顾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与新时代的代际特点,提出了大学生考公意愿的研究假设:

假设1:家庭压力对考公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2:专业匹配对考公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3:理想奉献对考公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4:稳定动机对考公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假设5:职业前景对考公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方法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量表作为主要调查工具进行研究,同时结合访谈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考公意愿量表,理想奉献量表、家庭压力量表、稳定动机量表、职业前景量表和专业匹配6张量表的设计是参考了刘子源(2016)[2]、王铁男(2014)[6]中的部分问卷内容后,又结合地域和时代特征自行设计,涵盖内容比较全面、深入,贴近当代大学生考公意愿的实际情况,数据更加真实,所有量表均采用李克特量表5點计分方式。在数据抽样方面,本研究对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分层抽样,抽样数据涵盖了双一流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本研究界定的大学生包括大学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245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89.80%。为保持各校样本数一致,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1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对象的描述性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男女人数绝对值差距较小,其政治面貌以共青团员为主,其次是中共党员,群众只占小部分。在学历层次上,大学本科人数最多,其次是硕士研究生,这两个年级的人数占比之和超过90%。在学科背景上,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百分比差距小。同时,研究对象分别涵盖了双一流、普通本科、高职高专院校。调查显示76.6%的人都是或曾经是学生干部,使得抽样更具有代表性,研究更具实践指导性意义。

(二)数据方法

首先,运用SPSS26.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清理。从规范的实证研究流程角度要求,研究者不能直接将收集的量表数据用于正式研究,系统的数据清理是进行正式研究的前提[7]。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专业的数据清理检验,才能消除由于研究者自身专业知识限制和主观心理导致的研究偏差,使得量表数据的信效度较高。首先,进行量表的项目分析,发现量表的所有题项都有鉴别力,能将高分组低分组人群进行有效区分,全部题项均保留。其次,将6个量表的所有题项采用最大方差法旋转进行因子分析,删除因子载荷不达标的题项以及构面归类错误的题项后,剩余32个题项:考公意愿(Q7)保留6个题项,理想奉献(Q8)保留4个题项,家庭压力(Q9)保留5个题项,稳定动机(Q10)保留5个题项,职业前景(Q11)保留6个题项,专业匹配(Q12)保留6个题项。最后,进行变量的信效度分析。将6个因子剩下的32个题项分别做信度分析,再分别求平均值生成6个因子变量,检验因子变量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结果显示6个因子变量均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变量的信效度分析结果,见表2。CA756138-B11C-4A70-919E-34AE33E3D5A6

三、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一)方差分析

性别、院校层次、在读学历、学科背景、政治面貌、学生干部身份等6个分组变量分别与考公意愿做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后发现,院校层次、性别、学生干部身份对考公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而不同在读学历、不同学科背景和政治面貌的95%的置信区间内对考公意愿的影响是显著的。因此,本研究发现学历层次越高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越广阔;学科背景为人文社科类和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大学生的考公意愿更为强烈。所有样本群体的平均考公意愿得分为3.079,考公意愿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种整体上比较犹豫矛盾的考公意愿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和信效度分析这几步后所生成的。在回归方程建立之前,首先本研究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自变量与考公意愿之间在显著水平下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大于0.4),因此适合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接下来,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6.0对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解释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策略筛选。SPSS的逐步回归策略是通过逐一建立多个模型实现的,本研究只分析最终的模型。由于稳定动机和职业前景这两个自变量不显著,故模型给予剔除。因此,假设4和假设5不成立,没有得到验证。变量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在大学生考公意愿的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考公意愿的影响因素,提出5种研究假设,基于量表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理想奉献家庭压力、专业匹配显著影响考公意愿;第二,在显著性水平下,理想奉献对大学生考公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专业匹配与家庭压力;第三稳定动机和职业前景与考公意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回归模型中未显著。

本研究的边际贡献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在研究方法上,当前关于大学生考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质性研究、定量研究均有采用,但在定量研究上成果较少,且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疫情的影响,现实情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必要进行新的研究。第二,在数据清理上,本研究通过系统规范的数据清理,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减少研究结论的偏差。第三,在研究结论上,本研究实证发现了家庭压力、专业匹配、理想奉献对大学生考公意愿的影响路径,这是对知识的局部增进。

(二)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公共服务动机,树立崇高理想。理想奉献对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影响较为明显,政府部门应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加强对公务员岗位的正面宣传,树立良好的形象,引导具有高公共服务动机的大学生报考,选拔具有崇高理想奉献的人才。学校也应该鼓励在校园里成立各种公共性的社团,通过增加“管理者”岗位的供给,让更多的学生可以有机会体验管理者角色而提升公共服务动机;通过扩大通识课程的范围,扩展学生的关注视野以提升公共服务动机等[8]。对学生个人来说,如果致力于从事公务员工作,就应该不断培养自身的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

第二,父母转变观念,尊重子女意愿。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家庭压力对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具有较大的影响,家庭往往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行为、观念对子女起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要换位思考,理解尊重子女的选择,还要清楚地了解子女的能力、爱好,鼓励子女根据自身能力与需求,科学制定适合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参与但不越位,与子女共同商量后做出正确合适的择业选择。

第三,高校加强引导,培养专业人才。专业匹配对于大学生考公也具有一定影响,社会在不断发展,学科也应当随之而改变,高校应该培养一批适合公务员岗位的专业人才,为政府部门输送德育兼优的大学生。另外还应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技能。

第四,高校应该提供全程化全员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从大一入学直到大学毕业面向全体大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9],增强学生对社会职业分类的了解,同时培养他们“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理念,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五、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从考公意愿、理想奉献、家庭压力、稳定动机、职业前景和专业匹配6个变量入手,构建多元回归模型,找出了影响大学生考公意愿的3条主要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大学生明确就业意愿和实现合理就业,提出了3条对策建议。当然,本研究对于大学生考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只是初步探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未充分考虑到更多的影响因素;样本量不够大,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等,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地深化。

参考文献:

[1]田蕴祥.他们为什么想当公务员——不同世代地方政府公务员择业动机比较之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2]刘子源.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动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6.

[3]张昌羽.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

[4]易凡,张帅.政治社会化视角下的大学生“考公务员热”现象研究[J].法制博览,2015(35).

[5]朱振亚,陈冬梅,曾光.影响大学生报考村官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某高校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2(10).

[6]王铁男.高校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的实证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7]文华.基层公務员离职倾向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长白学刊,2019(6).

[8]寸晓刚.新一代大学生群体公共服务动机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3).

[9]于沂仟.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作者简介:李英洲(1998—),男,汉族,河南济源人,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数字治理。

范培屺(1998—),男,汉族,新疆昌吉人,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数字治理和智慧城市。

吴彦霖(1998—),女,汉族,重庆合川人,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

寇冬菊(1997—),女,汉族,四川南江人,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李镜伊(1999年—),女,汉族,四川巴中人,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责任编辑:杨超)CA756138-B11C-4A70-919E-34AE33E3D5A6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变形监测的金安桥水电站坝体稳定性分析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森林碳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统计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