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都塞矛盾观的思想渊源研究

2022-06-12 01:46孙鹤鑫
西部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阿尔都塞辩证法矛盾

摘要:阿尔都塞作为法国的著名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代表人物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有关矛盾观的学说中,阿尔都塞的矛盾与“多元决定”特别出众,他在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列宁有关“最薄弱环节”的论述和毛泽东《矛盾论》的启发下,开始了与一部分自以为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知识分子们论辩,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能再与黑格尔辩证法纠缠不清,因此他使用了一些自己原创和借鉴的术语解释马克思主义,以此来与教条主义、第二国际的“机械经济决定论”和西歐共产党内的人道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作斗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改造来保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关键词:阿尔都塞;矛盾;多元决定;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B565.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0-0168-05

想要更加深入了解一个理论思想,那么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入手更容易使我们站在学者的角度去进行研究思考,阿尔都塞①在回顾自己哲学思想建立时说:“在确定形势中的明确干预:既是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中,同时反对教条主义和对教条主义的右派批判的政治干预,也是在政治中反对经济主义及其人道主义‘附属物’的哲学干预。”[1]面对当时各种社会现象,驱使阿尔都塞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中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一、阿尔都塞矛盾观时代背景分析

(一)充满动荡的国际形势

20世纪50年代中叶至60年代,是战争与和平的缓和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对阿尔都塞哲学思想的建立有着重大影响。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有1956年2月在莫斯科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为苏共二十大);1958年6月议会通过投票戴高乐重新掌权;1961年8月冷战重要建筑标志“柏林墙”②的修建,同年美国介入越南战争;1966年5月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1968年5月法国“五月风暴”运动③的开展。其中苏共二十大会议的召开是成为阿尔都塞矛盾观哲学思想形成最为直接的因素之一,他在《读〈资本论〉》的序中直言道:“要是没有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以及后来的自由化,我永远不会写任何东西……”[2]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会议上作出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中,针对斯大林在任期间的种种行为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和否定,由此苏联开启了去斯大林化和民主化,喊出“一切为了人”的口号,此次会议的召开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刮起了对斯大林批判的龙卷风。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动摇了长期以来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袖形象,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其中的,一方面披露了盲目个人崇拜的危害,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枷锁,在思想层面上促进了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但在另一方面斯大林形象的崩塌致使很多共产党人失去了信仰,其中就包括阿尔都塞所在的法国共产党,他们急于寻求新的“曙光”来填补斯大林的空缺,这样的想法引起更多的批判指向斯大林践踏了人性,党内知识分子对新理论的渴望造成他们将目光放到了马克思早期人道主义思想上,人道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行,造成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混乱,将马克思主义解释成人道主义,完全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阿尔都塞说:“有些人不仅把斯大林应负的罪责和错误,而且把我们自己的失望、错误和混乱,统统推到斯大林的身上。”[3]12身为共产党党员的他,不能看着党派一步步走向错误的深渊。

(二)与人道主义的斗争

人道主义之风吹向世界,让知识分子们自以为实现了思想解放和自由,他们不再去追寻共产党内发生教条主义和盲目个人崇拜的真正原因,片面地从斯大林个人品行方面去批判,这种风气快速从苏联蔓延到了法国共产党内。阿尔都塞认为这种风气是双重的危险,他说:“危险一方面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殊性混同于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解释的修正主义的危险……危险的另一方面是仅仅以意识形态形式的虚假的‘解决’把这些问题掩盖起来。”[3]250-251用人道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更是无能的体现,这不是解决苏共二十大召开后所面临问题的真正解决方案,也无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殊性正确解读。于是他在危急时刻站了出来,“第一重介入的目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的(及政治的)诸中主观主义形式之间‘划出一条分界线’……第二重介入的目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真正的理论基础与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观念之间‘划一条分界线’”[3]251-252来保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追溯起源,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④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1923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出版,里面的物化、阶级意识等概念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形成了人道主义思想,主张重视人的幸福与发展,要发挥利用好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诸于世,其主要内容是围绕人的异化问题以及如何扬弃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卢卡奇有关物化的思想,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得以迅速发展,他们公开声明人本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认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唯一方法就是对人的异化的消除。同时接受了人道主义的知识分子们强调黑格尔辩证法和马克思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卢卡奇是深受黑格尔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黑格尔对马克思哲学思想渊源的影响,在对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进行批判时,他特别强调人的主体性,主张要重视总体的能动性,虽然他也认为总体性是事物之间的多样性统一,并且说明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作为整体是优先于部分的,作为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有存在意义,卢卡奇有关总体性的理论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联系事实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事物的本质,有益于更全面、多维度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但卢卡奇从未对多样性或多元性做过论述,仍然走的是黑格尔一元论的旧道路,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的注释说:“卢卡奇仅限于在文学史和哲学史这两方面进行了尝试,我觉得他受到了一种羞答答的黑格尔主义的感染”[3]104。基于苏联的政治局势,法国共产党也急于寻找新的理论思想作为武器,所以他们毫无批判地接受了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把所有的错误推到了斯大林一个人身上,妄图用意识形态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的选择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与误读,阿尔都塞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吹响保卫马克思的号角,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如他在《保卫马克思》中的表述:“辩论的起因是青年马克思,辩论的结果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死存亡。辩论的题目则是青年马克思是否已经是马克思的全部。”[3]36

(三)对机械经济决定论的回应

阿尔都塞矛盾观的核心是多元决定论,该思想提出的理论意图之一便是回应机械经济决定论。在马克思提出“基础与上层建筑”后,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知识分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了重新解释,把马克思主义幻化成经济决定论,这样的做法完全背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恩格斯在致布洛赫的信中说:“经济状况是基础,但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4]这种机械经济决定论也无法解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综观20世纪欧洲经济发达国家所进行的革命,无疑都以失败告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却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故而,不能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简单理解成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否则便会陷入只追求经济发展中,当成是社会历史运动发展的唯一动力,是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因素。阿尔都塞在结构因果性的表述中重新定义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在一座社会结构的“大厦”中,每一个楼层之间都是相互作用,但会存在一个主导楼层起着领导作用。为了对机械经济决定论的批判,提出自己的多元决定论,阿尔都塞的矛盾观思想也在与人道主义和机械经济决定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为我们诠释更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二、阿尔都塞矛盾观的思想来源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阿尔都塞在阐述自己的思想时借鉴和原创了一些术语,overdetermination一詞便是借鉴于弗洛伊德⑤的精神分析学,翻译过来便是阿尔都塞的核心观念多元决定,在《保卫马克思》中他说:“我并不坚持要用多元决定这个术语(它是从别的学科借用的),在找不到更恰当的术语的情况下,我只能用它来指出一个事实和提出一个问题。”[3]89在弗洛伊德那里,多元决定是人会发生做梦的一个基本原则,用来解释梦境是多方面因素所集合而成的,是受多重性质所决定的,在梦中所形成的形象也是组合而成的,就像我们从未见过的神,也是人自己将所有完美的品格与超凡的能力汇合而成的形象,多重因素也是弗洛伊德多元决定理论的关键。结合我们上述的政治局势和阿尔都塞想要对机械经济决定论宣战,多元决定一词的表述正好符合他的理论需求,他便借鉴了这个词语,用来表述矛盾在社会结构中是如何存在的,将其运用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中和对自己辩证法的解释,形成了自己的多元决定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毛泽东《矛盾论》的思想启示

为了与当时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论战和划清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界限,阿尔都塞开始构建自己的矛盾观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矛盾论》被译成了法文并在法国共产党官方刊物《共产主义手册》上发表,这时他关注到了毛泽东具有独创性的哲学思想。首先,毛泽东写作《矛盾论》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写作的,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哲学结合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新的创新,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同时也让当时以阿尔都塞、巴迪欧为代表的法国马克思主义者眼前一亮,认为毛泽东不仅是一名优秀的领导人同时也是出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不再仅仅停留在孔子、老子上面,尊称他为“新列宁”。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第三章和第六章中多次提及毛泽东有关矛盾的思想,他说:“毛泽东于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一文对矛盾问题作了一系列的分析;在那里,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似乎与黑格尔的观点毫无关系……在叙事部分,它的概念与具体经验相适应。在抽象部分,这些含义丰富的新概念主要是对一般辩证法的具体说明,而不是马克思的社会观和历史观的必然蕴涵。”[3]81阿尔都塞与毛泽东的出发点相同,想要对教条主义进行批判,并且都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存在的错误进行了驳正。

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的阐述是从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分开始的,毛泽东在《矛盾论》里使用的一些概念能够帮助阿尔都塞去实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区别,在《保卫马克思》的注释里面说“这部小册子的基本概念,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等,在黑格尔著作中都是无从找到的。”[3]81既然这些有关矛盾的概念是具有独创性的,阿尔都塞便开始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读,首先是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表述,一个复杂的事物,在它的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形式的多样矛盾。在这些矛盾中,一定会有一个矛盾会成为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它决定着事物的命运,同样由于主要矛盾的存在,也规定着许许多多的其他矛盾,这些其他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主次矛盾之间的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其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对矛盾进行研究后可得知矛盾的内部是存在主要和次要两个方面,一个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因为矛盾是运动的,矛盾双方如果处于平衡的旗鼓相当状态,那就变成永恒的静止,不存在运动一说了。最后是矛盾的不平衡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个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自己内部的各个方面的力量、地位和作用都是不相同的,尽管有时看起来是势均力敌的,但只是短暂的,基本形态是不平衡的。

阿尔都塞通过对毛泽东《矛盾论》的分析解读,认为这是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本质上的区别。矛盾既然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么事物发展过程中便是多个矛盾共存的,是充满复杂和多样性的,显然机械经济决定论是错误的;事物的性质既然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这就反映了矛盾的内部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过程,不是像黑格尔所说是一个简单的只有一对矛盾的;矛盾既然是不平衡性的,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就不应该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有反作用。阿尔都塞在《关于唯物辩证》中说:“复杂整体具有一种多环节主导结构的统一性。”[3]197他以此构成了自己以多元决定为核心的矛盾观,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特性。阿尔都塞明确表明过自己受毛主义的影响很深,毛泽东思想也令阿尔都塞的哲学思想更加丰富多彩,直到晚年他仍然为没能亲自见到毛泽东本人一面而感到遗憾和懊悔。

(三)列宁有关“最薄弱环节”的表述

阿尔都塞在对马克思有关黑格尔辩证法是颠倒的表述进行分析时,举例列宁关于“最薄弱环节”的命题为例。如何去看待马克思在《资本论》说的“倒过来”?阿尔都塞的理解是,颠倒绝不是简单地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更主要的应该是结构上的转变,要从黑格尔的一元结构向马克思的多元结构,由只有一个简单矛盾向多个复杂矛盾的转变。列宁在对十月革命取得成功进行分析时提到一根链条的强弱取决于它的最薄弱环节,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俄国取得胜利是因为它是所有帝国主义里面最弱的存在,这种薄弱状态的形成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复杂矛盾所引起的,这里包括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流亡在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进分子等。一般矛盾的存在使革命爆发有了可能,其他一系列特定因素的汇集,才使得革命真正得以爆发并取得成功,这说明一般矛盾从来不是在独放光芒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因为其他一系列特定因素的存在意义不再只是简单矛盾,它们每一个都具有自身的稳定性和特殊意义,或者属于生产关系领域,或者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或者属于国境环境因素,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表演着自己的角色。中国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也是如此,是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在《保卫马克思》里阿尔都塞说:“这些‘不同矛盾’之所以汇合成为一个促使革命爆发的统一体,其根据在于它们特有的本质和效能,以及它们的现状和特殊的活动方式。”[3]88-89

结语

通過对阿尔都塞提出矛盾观思想时代背景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得知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及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面地批判与否定是他构建思想的主要动因,由此而引发的人道主义思潮的泛滥和机械经济决定论的出现也为阿尔都塞论述多元决定的矛盾观提供了理论辩驳点。通过对阿尔都塞矛盾观思想渊源的研究,他借鉴了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的多元决定一词,吸收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创新性的概念,举例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列宁有关“最薄弱环节”表述的哲学思想。对阿尔都塞的研究,不仅要从思想本质上入手,更要从宏观的历史语境和他所吸收的思想进行剖析,能够帮助我们认清他理论的进步性,将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思想把握,同时他哲学思想中的不足也为后来的学者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思路,使我们对阿尔都塞的形象有了正确客观的认识。

注释:

①路易斯·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法国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法国共产党党员。1918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附近的比曼德利小镇。从60年代初开始接受结构主义思潮影响,运用结构主义方法解释马克思的著作,对经验主义、历史主义和人道主义进行了批判,构成了有别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并在法国形成了一个学派。在他生命中的最后10年,阿尔都塞将大部分精力转向了对马基雅维里的思考,“偶然的唯物论”的提出使阿尔都塞的理论在他去世多年后再次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②柏林墙:又名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此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柏林墙被正式拆除。

③“五月风暴”运动:指1968年5月—6月在法国爆发的一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群众运动,起因是整个欧洲各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而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1968年3月22日巴黎楠泰尔文学院学生集会,抗议政府逮捕为反对越南战争向美国在巴黎的产业投掷炸弹的学生。此后,学生抗议活动迭起,至5月初发展为高潮。5月13日法国工会号召全国工人总罢工支持学生,整个法国的经济生活处于混乱状态。5月24日,在国外访问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匆忙赶回巴黎,许诺起草改革计划,提供公民投票裁决。5月27日,法国总工会与政府达成复工协议。5月30日戴高乐宣布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全国选举。由此风潮趋于平静。

④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马克思主义运动中冒出了一股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的国际性思潮,其特征是将人道主义当作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和最高目标。认为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整体上看,马克思主义都是人道主义。人们把这一思潮当作“马克思主义变种”,称之为“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流派”。这股思潮不仅在西欧、北美地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前苏联和东欧的国家中也有市场。波兰著名哲学家亚当·沙夫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最主要的理论成果就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人道主义阐释。他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基础上,在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启发下逐步构建起来的。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全面分析,指明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消除人的异化,实现自由与幸福的唯一途径。

⑤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参考文献:

[1]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M].陈越,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184.

[2]阿尔都塞,巴里巴尔.读《资本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4.

[3]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0-462.

作者简介:孙鹤鑫(1998—)男,汉族,黑龙江富锦人,单位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阿尔都塞辩证法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走出阿尔都塞”还是“回到阿尔都塞”:学术史效应和思想史研究的辩证
论阿尔都塞对权力问题的反思——从生命政治学的视角考察
论辩证法的总规律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浅析阿尔都塞对《资本论》的哲学阅读
矛盾的我
论五四运动的启蒙辩证法
对矛盾说不
关于质量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