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几件新疆出土的“葡萄”元素文物

2022-06-13 08:08米热吉古丽·瓦哈甫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丝绸之路酿造

米热吉古丽·瓦哈甫

摘 要:新疆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丝路沿线考古发现的文物非常丰富。葡萄是经西域传播而传入中原的物种之一,随即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葡萄纹样,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业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文章以新疆地区出土的“葡萄”元素文物为例,讲述了新疆异彩纷呈的葡萄文化。

关键词:丝绸之路;葡萄纹样;葡萄种植;酿造;新疆地区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01

历史研究表明,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的酿造以及葡萄文化的创造历史悠久,最早栽培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是地中海东岸及小亚、中亚地区,而我国相对来说也算是世界上较早的葡萄栽培地之一。①地中海东岸一些国家在5000年以前就已经种植和酿造葡萄酒,并由此传播到希腊和意大利,罗马人又把它传到了高卢(相当于今法国)及莱茵河流域。②自此,种植葡萄以及酿造葡萄酒的方法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先秦时期,伴随着人类的迁徙活动,这些技术开始传入西域,西汉时期张骞凿空西域,向内地引进大宛葡萄,自此扩大了葡萄的种植范围,葡萄酒的酿造也慢慢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与葡萄业相关的文化逐渐开始发展,葡萄作为一种文化元素以众多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1 先秦时期的发现

先秦时期新疆社会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绿洲早期农耕文明发展迅速,在哈密、吐鲁番、巴州、阿克苏等地的绿洲,已经出现黍、粟、小麦等作物的种植和技术的传播。除此之外,先秦时期西域就已有早期的葡萄种植,且吐鲁番地区是我国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③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中出土的2500年前的葡萄藤和同时期同地区的苏贝希墓地发现的葡萄种子(图1)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随着先秦时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思想文化的追求不断提升,这时的原始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在文字出现以前,我国古人就已经会在陶罐上刻画植物图案,并赋予其不同的文化含義。葡萄纹样也具有特殊的象征含义,表达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新疆和静县察吾呼墓地出土的田园葡萄纹彩陶罐(图2)就是其中之一。这件陶罐的时代为西周,高35.6厘米,口径14.8厘米,颈肩部饰有表示田园的网格纹和一组藤蔓葡萄纹,纹饰新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陶罐是研究新疆葡萄种植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它表明当时新疆已出现早期的园艺业,有规划整齐、管理有序的田园。

此外,在新疆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出土的先秦时期金银器非常丰富,品类繁多。新疆特克斯县就出土了一枚葡萄坠金耳环(图3),时代距今约2400年,葡萄坠饰形象逼真,其生动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深刻体现了当时能工巧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众所周知,金银器是社会上层人士享受的高档物品,是其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同时,金银器雕饰与加工作为一种特殊工艺,与上层人士及贵族的审美意趣、精神需求密切相关,这枚葡萄坠金耳环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葡萄这种水果的厚爱。

2 汉晋时期的发展

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后,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利技术的引入,加之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西域的开发和建设,推进了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两汉时期,西域地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黍、粟、小麦、大麦等。除了经济作物以外,园艺业是两汉时期西域农业经济的特色产业,主要种植葡萄、梨、杏、核桃、苹果等作物。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进一步拉近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联系,葡萄良种和栽培技术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原地区,并为人们所熟悉。⑤此后葡萄种植技术历久不衰。考古发掘显示,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中的民居宅院附近就有桃、桑等果树有序栽种的痕迹,还发现了大片的葡萄园遗址(图4),院落还多有篱笆护栏,可见这里的葡萄种植业已非常发达。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的园艺业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葡萄的栽培也得到普遍推广,相对应的葡萄酿酒业也发展到相当规模,可见当时的葡萄种植以及葡萄酒酿造已达到了较高水平。⑥384年,吕光率兵西进龟兹时,该地富户“厚于养生,家有葡萄酒,或至千斛,经十年不败”⑦。以下史实表明西域当时也种植枣、梨、梅(李)等果品。

吐鲁番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十分适合葡萄栽培,在传播葡萄种植技术与文化以及东西方文明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齐民要术》记载:“汉武帝使张骞到大宛,取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尽种之。”⑧《史记·大宛列传》也记载:“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⑨

葡萄得到人们的青睐,其酿造业也逐渐风靡一时。那么新疆地区是何时开始有葡萄酿酒业的呢?虽然汉代的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据推测最晚在公元2世纪以前新疆地区的葡萄种植业应该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了。⑩此后技艺开始东传,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业的发展。唐代以后,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有了较大发展。随着丝绸之路频繁的商业贸易,葡萄酒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东晋时期的《庄园主生活图》中描绘了牛车、田地和葡萄园,再现了葡萄酿酒从榨汁到蒸馏的全过程,内容丰富,极富故事性,此发现成为研究中国种植加工葡萄历史的重要史料。k整幅画面线条简单,充分体现了当时贵族的生活情景,从中可以看出那时葡萄种植和酿酒业已经成为吐鲁番地区农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晋时期,葡萄除了作为食物出现在当时人们的餐桌上,还作为吉祥图样出现在各类纺织品上。中国古代人民发明出的各种植物纹样大多与吉祥含义密切相关。葡萄枝条蔓延,象征长寿;粒粒饱满,硕果累累,有多子多福、家庭兴旺之意。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许多珍贵稀有的汉晋时期的丝织品,其中图案多样、色彩鲜艳,织有文字的织锦,对研究当时纺织工艺水平、文化交流、社会经济等有关问题意义重大。l尼雅遗址出土的人兽葡萄纹罽(图5)就充分表现出了异域写实风格,饰有骑马的男人和侧身戴头巾的女人,深目高鼻卷发,还有葡萄藤、叶子、果实和虎纹,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还有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南北朝时期的葡萄瑞兽纹刺绣(图6),它以绢作地,上用蓝、棕、红、白、紫等色丝线绣出类似葡萄的纹样,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蔓草、茱萸等纹样。刺绣的主题纹样应该是祥禽瑞兽,这也表明了葡萄在当时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象征。5061996F-02AC-444A-AB39-861A162FCAA8

3 葡萄美酒夜光杯

大唐盛世,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丝路繁华。唐朝以开放胸怀和包容精神广泛吸纳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发展。m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干葡萄中我们可以看出,葡萄在历史演进中已成为吐鲁番地区最著名的特产,也是此地的支柱产业。新疆是我国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地区,至今仍是我国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产区。n今天的吐鲁番市葡萄沟古时称为“洿林”,是历史上盛产葡萄的生态园。现在被大家熟知的无核白、马奶子、红葡萄等优良品种,历史文献上亦曾出现。o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还发现了大量记载葡萄的公私文书,这表明葡萄在当时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这些文书中大多是有关葡萄园买卖租赁的内容,在当时葡萄具有买卖、租佃、借贷、赋税等功能,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作用。这些功能的广泛使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当时除了官府、寺院拥有大量葡萄园外,地主和农民也广泛拥有葡萄地,官府专门设置葡萄园税,葡萄酒酿制也蔚然成风,葡萄酒税进而充任政府规定的实物税之一。p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可见,唐西州时期“葡萄”的名称有“蒲陶”“蒲桃”“桃”“陶”,这是高昌郡和高昌国时期对葡萄名称的继承和发展,随后向东传播,影响关内;唐代诗歌、史籍中也有记载,“蒲陶”“蒲桃”“蒲萄”“葡萄”可互用,这正好与吐鲁番、敦煌文书中“蒲陶”“蒲桃”相互印证,从而表明出“蒲陶”“蒲桃”是唐时“葡萄”称谓的一贯用法。q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高昌二人合租葡萄园契》(图7)《北凉高昌郡功曹白请溉两部葡萄派任行水官牒》《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账》充分说明当时此地区的葡萄园数量多、规模大,大规模的租赁买卖体现了繁盛的商业贸易活动,这对于研究唐初葡萄园租佃与买卖情况,乃至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问题,都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吐鲁番地区还出土了数量繁多、色彩绚丽的纺织品,如彩绘绢画、印花绢裙(图8)等。这些葡萄纹样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还蕴含着当时生活真实的线索和人们的审美意识。

唐朝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精神,让汉文化在西域得到广泛传播,使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相互碰撞、交融,铜镜和葡萄纹的结合与流行就说明了此点。在经历了2500年的积淀后,随着隋唐社会的进步,铜镜也顺理成章地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瑞兽葡萄镜主要流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但此类铜镜的叫法不一,如《博古图录》称其为“海马葡萄镜”,《西清古鉴》称其为“海兽葡萄镜”,其他还有“禽兽葡萄镜”“鸾兽葡萄镜”等说法。铜镜的形制以圆形为主,少量呈方形、菱花形。铜镜的纹饰大都由四五个瑞兽和葡萄蔓枝组成。研究表明,唐代葡萄种植及以它为纹样已经比较流行了,而瑞兽纹饰在中国自有传统,六朝、隋、初唐镜上颇为盛行。这两种纹样在大唐宽松的文化氛围下交融为一体,成为唐朝文化形态最经典的缩影。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一面海兽葡萄纹铜镜(图9)就是其中之佳作,充分展示了大唐盛世繁荣开放的气象。

中國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物瑰宝灿若星辰,无不装点和丰富着中国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更迭,每一件文物的身上都被赋予时代独有的文化魅力。纹样,不仅仅是附着于物品的一种装饰,还是表达创造者的审美情趣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葡萄作为人们重要的艺术创作题材,开始逐渐运用于生活器物装饰。无论是陶器还是丝织品、金银器等物品上,都随处可见葡萄纹样。除装饰价值外,它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葡萄纹在器物上的出现,是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以及对家庭兴旺的美好期待,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天高气爽地无边,沃野葡萄缀满天”等诗句无不记载着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中华民族自古就是追求和平、吉祥的民族,人们会通过描绘、雕刻等方式,塑造出人与葡萄的故事,反映了人与葡萄在文明发展史上的相随相伴。即便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涤,也以独特的魅力保留下来,在装饰界重复利用改造,极具生命力,不断灌溉其生命的汁液,历经千百年也生生不息。这些“葡萄”元素的文物,讲述了新疆异彩纷呈的葡萄文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为我们研究古代人们生活、思想等方面提供了深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

注释

①陈习刚.中国古代葡萄、葡萄酒及葡萄文化经西域的传播(一)—两宋以前葡萄和葡萄酒产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0.

②n张玉忠.葡萄及葡萄酒的东传[J].农业考古,1984(2):239-246.

③蒋洪恩,乔秋颖.从出土文献看吐鲁番晋唐时期的葡萄栽培[J].敦煌学辑刊,2021(4):109-120.

④《简明新疆地方史》编写组.简明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15.

⑤王艳明.从出土文书看中古时期吐鲁番的葡萄种植业[J].敦煌学辑刊,2000(1):52.

⑥《简明新疆地方史》编写组.简明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75.

⑦巴音其其格.珍果出西域 新疆出土文物与葡萄文化[J].炎黄地理,2020(8):26-29.

⑧周珍珍.对“葡萄纹”的一点认识[J].法制与社会,2009(30):303.

⑨张南.古代新疆的葡萄种植与酿造业的发展[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3):51.

⑩刘启振,张小玉,王思明.汉唐西域葡萄栽培与葡萄酒文化[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7,36(4):5-8.

k周磊.葡萄架下的慢生活[J].中国国家旅游,2014(3):69.

l于志勇.楼兰—尼雅地区出土汉晋文字织锦初探[J].中国历史文物,2003(6):38.

m《简明新疆地方史》编写组.简明新疆地方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97-98.

o殷晴.物种源流辨析—汉唐时期新疆园艺业的发展及有关问题[J].西域研究,2008(1):18.

p杨富学.高昌回鹘的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制[J].民族史文丛,2019(1):97-123.

q陈习刚.隋唐时期的葡萄文化[J].中华文化论坛,2007(1):50.5061996F-02AC-444A-AB39-861A162FCAA8

猜你喜欢
新疆地区丝绸之路酿造
那些中国年
黄昏十月末
品味时光“酿造”的味道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新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探讨
新疆地区高中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模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