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教育精准扶贫提升彝区脱贫富民能力以普格县“9+3”教育扶贫为例

2022-06-13 23:26黄静
学习与科普 2022年18期
关键词:成才免费民族

黄静

摘要:2014年,大小凉山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正式启动。彝区“9+3”计划探索出一条“县内打基础,内地学技能”,“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教育扶贫新路,助力彝区家庭脱贫致富,提升民众获得感。

关键词:彝区“9+3”免费教育;教育精准扶贫;富民能力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他对凉山寄予厚望,要从根源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精准脱贫。在彝区不仅需要物质的帮扶,更期盼观念和文明的提升。民族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探索着“县内打基础,内地学技能”的人才培养,让彝区孩子通过免费中职教育搭上“梦想的列车”。

一、“9+3”免费职业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开启了教育精准贫扶,学生成才的希望之门

(一)“9+3”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增加了彝区青少年成才的机会

普格县是一个彝族为主的山区农业县。经历了“一步跨千年”的社会变迁。随着党和国家对凉山民族地区的政策帮扶,更多彝族家庭青壮年走出了大山,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学生,汉语交流差、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弱是共同的特点。自2014年彝区“9+3”计划实施以来,我县“9+3”报考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六年来,共招录“9+3”职业教育学生265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家庭子女792人,占29.8%,彝区青年受教育年限大幅度提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也由8︰2提高到6:4。截至2019年9月,已毕业1150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138人对口深入大专院校进一步深造学习,对口单招升学率达12%以上。“9+3”免费职业教育增加了普格县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机会。

(二)学得“一技之长”,提高家庭的收入,切断贫困的“脐带”

格尔拉组来自普格县的一个山村。“小时候,每次到中心校上学都要走好远好远的路,又不懂汉语,每天在学校都想回高山上的家,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初中毕业又没考上高中,真的不想继续读书了,也不知道不读书又干什么......”格尔拉组回忆着刚初中毕业时的情形,为求生计外出务工的爸爸打电话告诉他:不读书只能呆在高山上,在外打工也挣不到钱。“爸爸无奈的话语触动了我,后来我上了“9+3”,在老师的关爱下,我学到了汽修的技术,我现在每月还能寄给父母一部分工资。”勤劳的他还找了一份兼职,月收入达到6000多元。者友华童年时得过肺结核,还不幸被脑膜炎侵袭,头颅中还残留有手术后留下的管子,留下了手麻脚跛的后遗症,初中毕业后,中考成绩不理想,不能进入高中学习,又担心中职学校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接受他入学。在“9+3”招生报名现场,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为他提供了详细的咨询,入学后班主任和“9+3”驻校教师对他格外关注,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2015年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称号,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彝区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据凉山驻蓉“9+3”办事处统计,历届“9+3”学生中,入学时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800元的占80.3%;3年学习后,有41.36%的“9+3”毕业生月收入达2000-3000元,有38.62%的毕业生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年总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占畢业生总数的64.39%,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另辟蹊径,职校亦能考大学,让彝区学子更多样的人生选择,改变命运的轨迹

在普格县近三年的中考中,中考成绩100分——200分的学生人数全县参考总人数的15%左右,200分——350分的占35%左右,350—450分的占40%左右,450分以上的占比不到10%,精英教育在彝区显然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实用性强、易融入本土化元素的职业教育更有先天优势的。黎瑞雪原本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姑娘,2016年初中毕业的她原本考上了高中,但她觉得“9+3”职业教育更适合自己,说服家人选择了雅安档案学校,2019年通过“9+3高职单招免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成为一名定向培养的优秀大学生。2020年毕业于雅安档案校的胡敏同学,考取今年全省彝区“9+3”唯一一个小学教育免费定向培养岗位。2017级“9+3”学生:苏聪杰,家住普格县永安乡洛乌村,张显荣,来自普格县大坪乡底古村,同样出身贫困家庭的他们,在绵竹职业中专学校,勤奋好学,磨砺意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学校的“品行端庄、身怀良技、勇于创新、多元成才”的培养目标,用奋斗的青春铸就人生的辉煌。在2020年彝区“9+3”地方专项计划高职单招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分别被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和内江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专业录取。赤黑么扭色、伙补拉曲、吴正勇、曲比石伟.....光荣榜上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张张纯真而幸福的笑脸,见证了“9+3”免费职业教育带给彝区孩子新的人生,开启了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攻坚的新希望。

(四)家长的教育观念从“置办金银”到送孩子上职校的转变

2019年11月14日上午,原省教育厅厅长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主任朱世宏带领省州政协委员一行15人,通过对普格县“9+3”生源地学校实地进行了调研。随后在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情况调研座谈会上朱世宏主任一行首先肯定了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在普格取得的成绩,谈到各级党和政府对“9+3”重视程度高,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推进有力,取得了阶段性效果。“‘9+3’免费教育这一职教新模式弥补了民族地区职教“短腿”,做到了应读尽读。学生中近九成来自农村家庭,较好地解决了过去藏区、彝区部分学生因贫而失学的问题。”朱主任在会议中如是说。座谈会上,通过“9+3”中职专项计划进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普格县“9+3”学生吉此日轨的家长谈到:“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什么文化,以前孩子初中毕业了考不上高中,读不了书,家里就考虑给孩子定下婚事,准备“身价钱”,现在好了,孩子免费读了“9+3”学校,在学校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到了知识、懂得了技能,回家还教育我们要改变落后的观念。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为彝区提供了好政策。

二、肯定成绩,正视不足,扎实推进教育“9+3”计划实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9+3”免费中职教育作为民族地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如何将这项惠及广大彝区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深入持久的进行,不仅能让贫困人口“站起来”,而且要能够“走得远”。让知识改变孩子命运,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促进彝区地区和谐稳定的发展仍需我们不断的探索。

备注: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资助

猜你喜欢
成才免费民族
陈子芳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MINORITY REPORT
免费为止
传承 民族 文化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