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保险对生猪疫病防控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2021年生猪保险数据分析

2022-06-13 10:15王新卫
养猪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死猪无害化疫病

叶 浩,王新卫

(1.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陕西省柞水县畜牧兽医中心,陕西 商洛 711400)

近几年,非洲猪瘟入侵养猪业,同时还存在典型猪瘟、蓝耳病等重要疫病,这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1]。在此情况下,生猪保险政策走进养猪产业,有效减少了因生猪死亡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生猪保险的实施顺应养猪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促进生猪无害化处理规范化,成为生猪疫病防治促健康发展的助推器[2]。但生猪保险过程对疫病防控影响的报道很少,为此,笔者以陕西省柞水县生猪保险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保险过程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

文章通过收集2021年陕西省柞水县养殖业保险保单、生猪报案信息表、理赔清单和柞水县养殖统计年报,以及县级防疫档案等相关信息,对柞水县生猪保险实施所产生的效益和对疫病防控的影响进行横切面描述分析。

1 柞水县生猪养殖现状及疫病防控形势

柞水县位于陕西省陕南地区,全县总占地面积为2 332千米2,下辖8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全县涉及81个行政村,2021年统计总人口为13.4万人。柞水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下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特别是养猪产业。据柞水县2021年畜牧产业统计,生猪存栏99 500头。其中,能繁母猪年存栏6 540头,公猪年存栏300头,全年肥育猪出栏134 518头。全县共有132户生猪规模养殖场,规模场养殖量为全县总养殖量的40%。按照2021年生猪行情计算,全年总产值3.2亿元,实现农民增收1.6亿元以上。柞水县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支持脱贫户产业发展,为全县脱贫户每头出栏生猪补助500元,柞水县2021年补助生猪养猪脱贫户3 105户,全年出栏肥育猪共计7 678头,补助金额383.9万元[3]。

2018年8月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造成我国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并导致2019年后猪肉价格暴涨,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更影响了养猪业发展[4]。2021年以来,据农业农村部通报,全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5起,疫情处于点状发生态势。尽管非洲猪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其发生风险依然存在。柞水县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生猪产业得到有序发展,无非洲猪瘟疫情,但因生猪贸易、调运和非洲猪瘟病毒的变异等因素,非洲猪瘟防控仍是重点。此外,养猪生产中,其他传染病带来的损失也不可忽视,因此生猪保险是确保生猪健康养殖和减少养殖户损失不可缺少的武器[5-6]。

2 柞水县2021年生猪保险现状及分析

2.1 柞水县2021年承保情况

柞水县生猪保险由4个保险公司进行承保,经过整理形成柞水县生猪保险购买、理赔一览表(表1)。数据显示肥育猪和母猪的承保比例大,分别占比62.4%和87.8%;公猪和仔猪购买意愿不强,购买比例小,分别占比2%和6%。这与国家财政补贴政策有关:能繁母猪和肥育猪保险国家财政补贴占比90%,而公猪和仔猪财政补贴占比60%,其个人投保占比较大。养殖户普遍认为公猪体质较强,死亡率不高,而仔猪投保要求苛刻,理赔条件为出生后经过观察期7天并且不超过15千克,养殖户多因其购买程序复杂且保险时效短等导致购买欲不高,而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因为个人所承担的保费低、保额高、时效长,因此购买率较大。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柞水县生猪保险总体购买比例大,生猪保险购买覆盖率高达90%以上,脱贫户购买生猪保险覆盖率达100%[7]。

表1 2021年柞水县生猪保险购买、理赔一览

2.2 柞水县2021年理赔情况

根据各保险公司理赔档案显示,2021年全县肥育猪理赔数量为2 763头,占总承保数量的3.29%,理赔金额173.944万元,占肥育猪保费总金额的64.77%,是农户支付保费的647.7%。母猪全年理赔数量为288头,占总承保数量的5.01%,理赔金额43.2万元,是能繁母猪总保费的171%,是农户支付保费的1 709%。仔猪理赔数量为412头,占总承保数的20.56%,理赔金额14.53万元,是仔猪总保费的503%,是养殖户保费的1 258.78%。全年柞水县生猪保险累计理赔3 464头,占总承保数的3.7%。理赔总金额231.874万元,是总保费的78.13%,是养殖户保费的759.8%。根据理赔数据分析,全县肥育猪和能繁母猪的死亡率均低于4%,虽然仔猪和公猪的理赔率分别为20.56%和25%,但由于投保率均低于10%,不能准确反映全县仔猪和公猪的理赔情况。数据显示,柞水县生猪养殖整体发展良好,养殖户投保产生的效益明显,特别是能繁母猪保险理赔金额为养猪户保费的17倍。保险有效减少了病死猪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特别是防范了发展生猪产业的脱贫户返贫风险[8]。

3 生猪保险对动物疫病防治的影响

3.1 生猪季节性死亡现状及分析

根据理赔数据显示,柞水县生猪死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虽然每一季度死亡量变化不大,但11月至翌年3月母猪和仔猪死亡量较大,肥育猪死亡集中在4~9月份。结合生猪保险购买信息发现,母猪、仔猪的购买人群以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为主,存栏量一年四季均能够保持稳定,饲养条件较好,养殖人员生物安全意识高,但由于天气变化等原因使猪容易发病,同时11月至翌年3月是养殖保险购买主要阶段,不排除因投保导致疫病传播。肥育猪死亡主要发生在散养户和养殖条件较差的养殖场内,散养户习惯在农历年过后购买仔猪,存栏量最多的时间段为4~12月。柞水县生猪散养户饲养条件落后,通常猪舍为露天并集中在农户院落中,一个村子里有10~20个圈舍,每个圈舍饲养猪的数量一般在5头以内,圈舍内环境卫生差,粪便常年不清理,部分圈舍和人厕建设在一起,易于病原体的生长和传播。

3.2 病死猪死亡原因现状及分析

按照生猪保险理赔要求,官方兽医应现场查看并确定病死猪死因,然后官方兽医在鉴定书上签字,理赔员才能对病死猪开展理赔。但通过查阅2021年柞水县生猪保险理赔鉴定书,笔者发现柞水县生猪死亡主要原因是动物疫病,以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等为主;自然灾害以洪水为主(在河道周边的散养户损失大)。通过对柞水县各乡镇官方兽医访谈了解,所有动物疫病鉴定均以养殖户介绍生猪死前症状进行判断,个别官方兽医进行现场查看,且所有疫病鉴定均为疑似,并未经过实验室鉴定确诊。这暗示全县动物疫病诊疗和实验室检验能力薄弱,防疫体系人员整体专业能力不高。兽医实验室主要以抗体检测为主,未开展疫病病原检测是导致不能准确判断疫病的主要原因;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老一辈畜牧专业技术人员面临退休,年轻的畜牧兽医专业人员不愿到基层去。整体上看,该地区防疫体系薄弱,存在疾病暴发风险。

3.3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防护现状及分析

柞水县生猪保险理赔员共有8名,保险理赔员的业务能力各不相同且均兼职其他保险业务。根据生猪保险理赔要求,保险业务员在理赔过程中需对病死猪进行现场称重,并剪掉带有耳标的耳朵进行验标等工作,养殖户必须对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才能给予赔付。

柞水县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主要包括深坑填埋和直接投入化尸池。散养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均为深坑填埋,其中直接对病死猪进行深坑填埋占73%,经铺撒烧碱填埋并进行环境消毒的占27%。散养户无害化地点大多选择在住户附近空地进行挖坑填埋,有个别养殖户选择不要保险赔付也不按无害化处理进行掩埋。规模场和养殖大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式分为投入化尸池和专用无害化场地进行深埋,其中直接投放化尸池的占比60%。无害化处理场地进行深坑填埋的占比40%,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的无害化均采取了消毒措施[9]。

3.4 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8名保险理赔员进行了生物安全问卷发现,柞水县保险理赔员生物安全意识差。有2名保险理赔员在理赔过程中有戴口罩、鞋套的习惯,并在理赔结束后对全身进行消毒(仅占25%,具有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其他6名理赔员没有生物安全意识(占75%),主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口罩。经调查保险公司未给理赔员举办过生物安全相关培训和要求。通过对8名理赔员的访谈中发现,所有理赔员均未对保险车辆进行消毒,且车辆均能行驶到无害化场地附近[10]。

在理赔过程中,散养户防疫意识普遍低于规模场和养殖大户。因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现场,受访的理赔员发现60%的散养户生猪死后仍在圈舍内,直到理赔员到场才将病死猪拉出;90%的散养户在理赔过程中均不穿戴手套和雨鞋,也不采取任何消毒措施;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具有一定的防护意识,70%的养殖户都能做到及时将病死猪进行隔离,用肥皂水或消毒液进行洗手,对圈舍和无害化场地进行消毒等。但不乐观的是有专人负责的养殖户并按照严格生物安全要求,例如穿戴防护服、手套、鞋套等防护用具的规模场和养殖大户,全县仅占10%。

理赔过程中,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式显示了柞水县生猪保险在理赔过程中的生物安全存在漏洞。在理赔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同时也反映全县无害化处理能力弱。简单的挖坑填埋可能导致野狗或野猪将病死动物挖出,从而传播疾病,保险业务员在理赔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差,未能完全做到自我防护;有时理赔员一天同时到几个猪场进行理赔,使传播风险加大[11]。

4 建议

4.1 加强从业人员生物安全意识,促进生猪保险健康运行

县级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要积极组织基层畜牧干部、防疫员、保险业务员、养殖户等相关人员进行生物安全技能培训,增强从事生猪产业发展相关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县级政府部门要在全县开展生物安全示范场评选活动,激励全县养殖场争创生物安全示范场;加强对保险公司业务员和养殖户在投保过程和理赔过程中的业务指导,特别是规范生物安全防护等要求,例如在进行无害化处理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鞋套等,对病死猪、人员、车辆进行喷洒消毒等,以减少因生猪保险购买活理赔过程导致疫病传播风险。

4.2 探索新的购买和理赔方式,建立安全有效生猪保险理赔体系

参与生猪保险的保险公司之间应相互探讨、学习和合作,县级主管部门应将保险公司业务范围进行固定,以减少人员交集的方式减少疫病传播概率。将散养户生猪保险业务由村委会统一购买和理赔,保险公司可以委托村两委(村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或村镇其他人员负责。积极探索新型安全有效的理赔程序,例如将原有称重、用尺子测量等措施改为手机APP拍照进行估算,或者由保险公司开发新型理赔软件进行远程购买和理赔[12]。保险公司和政府应积极开发共同应用程序,将政府耳标管理和保险公司业务相结合,建立有效的生猪保险理赔体系,充分发挥养殖户、防疫员、基层干部和保险业务员的作用,减少应人员流动导致的疫病传播。

4.3 加强防疫部门与保险公司相互协作达到互利共赢

加强人才建设,鼓励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官方兽医参与生猪保险业务中,增加个人疫病分析能力、无害化处理能力等。加强从业人员的个人学习和集中学习,通过网络或现场在全县或镇办举办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个人专业技术能力,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疫病诊断和分析能力;鼓励保险公司招录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生猪保险购买和理赔工作,增强保险业务员在生猪保险方面的业务能力;鼓励知识青年回乡发展畜牧产业,使生猪养殖规模化和产业化;对养殖户进行生猪保险相关政策的培训,加大养殖户对生猪保险的认知。

4.4 加大各项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建议县级增加一部分财政用于补助公猪和仔猪保险,增加养殖户购买保险积极性。增加对贫困边缘户和监测户的政策补助,防止因疫病引起产业失败,导致返贫的发生。增加母猪保险的保费,减小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促进生猪保险能够顺利实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是确保生猪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产业奖补、引种补助、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物安全示范场建设等政策的实施均能有效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增强生猪疫病防御能力[13]。只有政策的不断的完善,生猪产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病死猪无害化疫病
宋代疫病防治中的问责与监督*
汉源山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新模式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基于动物疫病检测信息的随机模型分析
关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存在问题及建议探讨
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促进畜牧业绿色发展(2020.2.18 农民日报)
动物疫病监测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探索
浅谈猪的疫病防治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广西首家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