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22-06-13 10:21宋灵芝
系统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丁苯动力学血流

宋灵芝

无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滨州 2519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脑组织急性缺氧、 缺血引发的神经功能病变性疾病, 该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诱发因素较多[1-2],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发展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致死或致残,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4]。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丁苯酞为常用的脑梗死治疗药物,具有促进缺血部位脑组织血液循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等功能[5-6]。 葛酮通络胶囊主要成分为葛根总黄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病脑梗塞疾病的治疗中,对于患者头晕目眩、语言不利、口舌歪斜、颈项强痛症状能够进行有效的缓解,且中成药物,安全性高[7-8]。该文对该院于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 例实施分组治疗, 旨在探寻最佳治疗方式以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n=60,采取单纯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和观察组(n=60,实施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干预)。 参照组:男/女为 36/24;年龄 46~78 岁,平均(63.15±2.42)岁;发病至入院时长为 2~13 h,平均(6.30±1.06)h。 观察组:男/女为 33/27;年龄 45~77岁,平均(63.06±1.08)岁:发病至入院时长为 2~14 h,平均(6.36±1.09)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的相关要求并向医院伦理委员会报备申请并获得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协议;②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诊断标准;③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该次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近期接受过系统治疗或该研究之外的方案治疗者;②过敏体质者;③脑部有出血及肿瘤疾病合并者;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疾病者;⑤正在接受其他方案治疗者。

1.3 方法

参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100041,规格:100 mL/瓶,内含氯化钠 0.9 g、丁苯酞 25 mg)进行静脉滴注治疗,2 次/d,注射计量为100 mL/次。

观察组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实施葛酮通络胶囊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 丁苯酞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参照组, 葛酮通络胶囊 (国药准字Z20060439,规格:0.25 g/粒)用法用量:口服 2 次/d,0.5 g/次。

两组疗程均为2 周。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的改良Rankin(mR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法(Mo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NIHSS)量表评分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比。

(1)NIHSS 评分:共 8 个项目,满分 45 分,分值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比例关系。

(2)mRS 评分:满分为 5 分,分值越高说明残疾程度越严重。①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患者轻微症状,脑卒中发病后,无任何新发功能受限症状发生为0 分;②虽然存在脑梗死临床症状但无明显残障发生,可正常完成所有常规活动和工作职责为1 分; ③存在轻度残障,以前所从事的活动均无法正常完成,但能够在无需外力帮助下完成个人事务的处理为2 分;④残疾等级为中度,可以独立行走,但是从事活动需部分外力帮助为3 分;⑤残疾等级为中重度,无法独立行走,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开展日常生活,评定为4 分;⑥残疾等级为重度,卧床,无行走能力,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无法自理。

(3)MoCA 评分: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满分30 分,评分<26 分为认知功能存在异常,分值与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成正比。

(4)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该次研究借助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Vmean、Qmean、R、ZCV、DR 指标进行测定和记录。

(5)不良反应情况: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皮疹、患者腹部不适、肝功能损害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和分析。

(6)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和NIHSS 评分结果将临床症状划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 个级别。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NIHSS 评分减少幅度≥90%为痊愈;②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显著,NIHSS 评分降低幅度为45%~89%,判定为显效;③经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NIHSS 评分降低幅度为18%~44%,判定为有效;④临床症状为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重,NIHSS 评分降低幅度<18%。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与参照组的81.67%(49/60) 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mRS、MoCA 及NIHSS 量表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的mRS 评分,Mo-CA 评分和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MoCA 评分均明显升高,mRS 评分及NIHSS 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同组各项数据指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mRS 评分,MoCA 评分及NIHSS 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 mRS、MoCA 及 NIHSS 量表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 mRS、MoCA 及 NIHSS 量表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同观察组相比,bP<0.05

组别mR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oCA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参照组(n=60)t 值P 值4.48±1.15 4.50±1.16 0.099 0.921(2.01±0.06)a(2.83±0.10)ab 10.862<0.010 18.69±3.19 18.68±3.26 0.170 0.987(25.02±4.58)a(21.50±4.62)ab 4.191<0.010 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15.65±3.50 15.58±3.53 0.109 0.913(4.33±1.12)a(7.39±1.16)ab 14.699<0.010

2.3 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Vmean、Qmean 均明显升高,R、ZCV、DR 均明显 降低,治疗前后同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注:同组与治疗前比较,c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dP<0.05

组别 时间Vmean(cm/s)Qmean(mL/s)R(kPa·s·m-1)参照组(n=60)观察组(n=6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0.26±1.15(14.42±2.50)c 10.27±1.13(19.80±2.58)cd 4.46±0.35(7.58±1.06)c 4.42±0.29(10.48±1.26)cd 98.70±10.58(81.68±8.69)c 98.66±10.65(70.58±18.59)cd ZCV(kPa·s·m-1) DR(kPa·s·m-1)19.50±2.68(14.30±1.39)c 19.49±2.70(9.15±1.33)cd 42.56±8.69(36.43±5.49)c 42.59±8.80(30.28±5.40)cd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均顺利完成治疗。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致残和致死率高, 目前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并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发病因素主要分为PLT 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高血压、高血栓、脑动脉硬化等[9-10]。 临床上需结合这些发病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加以预防和治疗, 且现阶段仍然是以药物治疗为主[11-12]。以往的治疗方式是通过静脉注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利用其清除氧自由基的功效来促进脑组织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环,保护线粒体细胞,阻抗脑组织缺血造成的损害[13-14]。 急性脑梗死从中医学上分析,被称为中风疾病,阴亏气虚、痰瘀阻塞、风痰受阻,脑络不通为其主要的发病原因[15-16]。对应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益气养肾。 葛酮通络胶囊主要成分为葛根里提取的总黄酮,其活血化瘀功效显著,属于中成药物, 在临床上针对瘀血痹阻脉络证和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17]。

该文对该院于2018 年 6 月—2020 年 6 月时间段内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 例分组实施治疗,旨在探寻最佳治疗方式以提升临床疗效, 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研究发现,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与参照组 81.67%(49/60)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 治疗后两组 MoCA 评分明显升高,mRS 评分及NIHSS 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同组各项数据指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对于参照组,观察组 mRS 评分,MoCA 评分及 NIHSS 评分均明显较优(P<0.05)。治疗后, 两组 Vmean、Qmean 均明显升高,R、ZCV、DR 均明显降低,且同组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较优(P<0.05)。 齐金秋等[11]的研究认为: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81.40%<97.67%)(P<0.05);两组患者 MoCA评分显著升高,mRS 评分、NIHSS 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 DR、ZCV 和 R 评分均得到明显的降低,Vmean、Qmean 评分均显得到著升高,且同组内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文的结果较为一致。

综上所述, 将葛酮通络胶囊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联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能促进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和有效恢复神经功能, 患者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较为明显, 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丁苯动力学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