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耕地轮作休耕对农业持续性发展的意义

2022-06-13 22:50丁国才段再燕王定石赵玉山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轮作耕地粮食

丁国才,段再燕,王定石,赵玉山

(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8017)

0 引言

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探讨实施农业轮作休耕机制试验实施方案》,为我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北大荒农庄群众既带来了良好发展机会,又对其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建设,黑龙江省北大荒农庄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东北大粮仓,粮食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农业科技、农业装备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均有了长足发展。但又面临着土地肥力降低和衰退严重以及大批肥料、杀虫剂的过量使用导致农田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事关我国国家粮食安全。垦区必须运用好国家有关政策,贯彻好轮种和休耕政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1 耕地休耕的涵义

土地休耕是指让土地休息生养的一项保护措施,也是一种耕作制度。有学者则将休耕当作土地储备的方式,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季节性休息,年度循环休息和长期休息。按照实施主体的自律性,还可分成义务休耕和自觉休耕。按照休耕的技术模式与目的,休耕的种类又可细分。例如,目前在我国一般通过物理、化工、生态等措施,来限制重金属污染地区的休耕,而针对地下水漏斗区内,则以“一季休耕、一季雨养”模式为基础采取措施。

休耕注意与弃田(撂荒)、退耕还林等概念有所区别。撂荒实质上是闲置土地,并不能创造农业价值。退耕还林的本质是让不适合耕作种植的土地,采取植树造林而回归山林。休耕农业是使用和休养相结合的种植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寓养于用”[1]。长期闲置可能会使土地肥力大幅下降,因此使用休耕地是确保土地质量、恢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手段。退耕还林是国家保障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举措。按照休耕区和退耕还林的功能可以设立转换机制,即对撂荒中必须收回地力的农田实施休耕,对撂荒和休耕区中不适合继续耕作的农田实施退耕还林。

2 实施轮作和休耕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耕地地力和粮食产能的需要

旱作农业植物轮换,通常采取禾谷类作物为主或者是与禾谷类作物、经济粮食作物和豆类粮食作物的轮换,或者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水稻田还可采取与旱作轮换种植。作物轮作能够调整土壤性状,改善土壤生态。休耕能使土壤休养生息,实现耕种与养地的有机结合,维持土壤动态平衡并有效增加地力,实现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以轮种为先,休耕为辅,国家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从2016年的41.07万hm2扩大到了2017年的80万hm2,收到了很好效果,达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同频共振,“两个效应”初步显现[2]。试点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社会效益逐步凸现。例如:根据农业轮耕和休耕政策,黑龙江省前两年约减少小麦333.33万hm2,大豆产量增加126.67万hm2以上,增加杂粮33.33万hm2。黑龙江省海伦市轮种了超过2.67亿m2富含硒的高蛋白大豆,销售价格提高了,增加了农民收入,被农民称为“金豆豆”。

2.2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过度使用消耗耕地,大量使用杀虫剂和肥料,导致土壤营养不均衡,使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减少,加之农药化肥中的重金属有害离子在土壤中累积过多,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耕地循环休耕可以减少杀虫剂和肥料的投入量,舒解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吉林省为例,目前吉林省部分地区耕地地力下降较为明显,西部部分地区草地破坏严重;中部地区过度开垦土壤肥力下降;东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资源匮乏。近年来中低产田面积逐年上升,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2,故吉林省进行了耕地轮作制度试点,进行耕地地力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吉林省各地区中低产田情况(表1)。

表1 吉林省2018年中低产田面积分析

2.3 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现代农产品资源结构调整,特别是粮食品种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供应的时效性,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农业轮作休耕既有助于改善粮食品质,调节现代农产品资源结构,提高农产品增加值,优化经济效益较高的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推动现代农产品资源转化提升,又能满足我国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粮食要求,提升中国现代农产品资源的竞争力[3]。例如,在2018—2020年的3年农业发展过程中,由农业轮作和休耕机制推动的中国谷物玉米种植面积减少333.33万hm2以上,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26.67万hm2,杂粮种植面积增加33.33万hm2以上,有效调整了中国谷物玉米市场的供求结构,使玉米价格依次稳步上涨,增加了农民收入。

3 当前粮食生产土壤存在的问题

3.1 土地地力下降,地块板结和退化严重

一些农民为持续增加粮食产量,无节制地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田地力的下降,土壤日趋板结和退化。同时随着化肥、农药用量的增加,导致农村面源环境污染加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尽管具有全球三大重要黑土带第一位的中国北大荒已经具备了无污染种植条件,不过根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统计,黑土层也在不断变薄,如若不进行有效利用和保护,黑土层很快就会消失殆尽,粮食增产也就变成了空谈,势必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4]。

3.2 粮食产量连年增产,但供需结构上矛盾突出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的重视,传统农业只重视产量而忽视品质,产出的粮食销不出去,而市场上所要求的绿色食品、无污染的农产品相对紧缺。对于玉米单个品种而言,由于受我国粮食收储政策变动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大量增加种植面积,市场上对玉米的需求量又不足,从而导致了玉米销路困难。水稻是我国四大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在我国有粮食保护收储的政策,所以不会产生卖粮难的现象。不过也面临着物价与供求之间的巨大差距,高质量的稻米,一斤卖到了几十元,还供不应求,而一般稻米销量并不是很好。

3.3 忽视土壤肥力的培植,导致土地愈发瘠薄

大多数农民种田目的很单一,他们只关注种什么可以挣钱,关心农产品价格,对于以后还能不能种,以及地力会不会遭到破坏却思考得很少,对于培肥地力作用较大的有机肥来说反而使用较少。且有机肥的生产成本较高,利润薄,有些有机肥加工方式粗放,原料未充分腐熟,搞不好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加之肥效慢,好多不用甚至弃用。忽视用地与养地结合,片面追求产量,化肥用量不断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土地愈发不堪重负[5],导致耕地地力愈来愈弱,增粮成为一件困难之事。

4 实施休耕和轮作的有效对策

国家农业轮种与休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争取用3-5年时间,初步形成全国农田轮种休耕组织方式与政策措施体系,综合推行以种地养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并研究建立农业轮作休耕制度与调控谷物等主要农作物供给余缺的互动关系。在中国东部的冷凉地区、西北部农牧交错区域等地推行土地轮种33.33万hm2,包括:内蒙地区 6.67万hm2、辽宁3.33万hm2、吉林6.67万hm2、黑龙江16.67万hm2。垦区内要抓好制定轮种计划与休耕规划,同时解决好以下问题。

4.1 科学规划休耕和轮作,确保土地地力的恢复

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别众多,地理环境复杂,有山地丘陵,又有冲积平原,耕地红线又吃紧,实行休耕和轮作易于受限,在面积总量上更是受限。怎样科学合理选择休耕和轮作区域,必须因势利导,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既要从休耕时间上加以统筹,又要确实达到提高耕地后劲的目标。

4.2 区分休耕、轮作与弃耕的关系

休耕并不代表着要暂停耕作,不是任凭耕地自然荒废。退耕也并不是弃之不用,而是让耕地休养生息更利后用。在重金属污染区域恢复种植,能够吸收有机重金属离子的生态林、经济林,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如采用黄豆和小麦轮作既可让耕地休闲,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此外,也可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把畜牧的“短板”补齐。

4.3 科学合理制定补贴价格

既要考虑不影响农民的收益,又要让休耕或者轮作可行。而如果补偿过高,反而又削弱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比如,为了鼓励大豆产业的发展,我国黑龙江省对大豆实行了大力补贴。2019年,大豆的补助标准为255元/667m2,当年播种面积为 427.03万hm2,合计拨款为186.73亿元。对比水稻和玉米的补助情况,可发现黑龙江省更加重视大豆产业的发展(表2)。

表2 2019年黑龙江省大豆、玉米、水稻补贴情况(元/667m2)

5 结语

土地长期连年耕作不利于农业的常态化发展,实行土地休耕轮作是促进当前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策,有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为推进这一政策的实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当前我国农村改革状况和有关政策措施,逐步试验推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通过实施土地季节性休耕制度,既有效增加粮食供给,又能促进土地休养生息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模式。通过实施土地休耕和轮作,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增强农民科学种田的信心,改变过去凭化肥单一提高产量种田的习惯,以节本增效。通过实施节肥、节药、节水、免耕等技术,增加土壤天然有机质浓度,锁住土壤湿度,缓解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农作物生长环境。随着休耕制度的有序进行,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土壤环境,土地资源利用会更加科学合理,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轮作耕地粮食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轮作制度对敦化市土壤主要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
蔬菜轮作有原则 合理种植效益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