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实证检验

2022-06-14 09:58卢文益陈伟杰
理论观察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社会效益经济增长

卢文益 陈伟杰

摘 要:本文主要系统性梳理关于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研究表明,早年学界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多持批判态度,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而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将对国有企业的探讨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从长远社会收益、失业等多维度探讨国有企业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并且,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从单一效率转向更全面的评价体系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未来应当将国有企业问题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而不仅仅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比较局限在经济效率上。在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仍应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从提升社会总体福利的视角对国有企业进行新的战略定位,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经济增长;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F1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3 — 0052 — 06

国有企业(SOE)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当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并要有效防止国有资本流失。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国有企业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能够消解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在主流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中,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受到质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学者开始批判国有企业的存在价值,认为中国的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制度存在矛盾性,关于国有企业与国家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长期热点。

关于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的文献汗牛充栋,然而结论莫衷一是,也并未有一个完整的综述性文献。本文对关于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试图勾勒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国有企业认识的变化,为学界看待国有企业问题提供更广阔、更全面的视角,以推动未来对于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基于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一方面,早年对于国有企业的研究多持批判态度。学者对国有企业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与私营企业相比较低的生产效率上,甚至到21世纪初,仍有国内学者认为应当大力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市场化,尽可能降低国有企业规模,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虽然仍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率问题上不一定能比民营企业具有更多优势,但是学术界逐渐将国有企业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不仅仅从经济效率维度去比较国有企业和私营经济,而更是从长远社会效益、就业、长期经济增长等多维度去探讨国有企业存在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由此,学术界更多开始认识到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率问题之外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并且,本文不仅提供了一个对于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关系文献的梳理,还从宏观角度出发基于国家统计局200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文献相关理论性的研讨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文献中将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从单一效率转向更广阔的评价体系的积极意义。以往文献对于国有企业弊端的讨论大多停留在經济效率层面,仅仅看到短期内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可能较私营企业更低的事实,却忽略了国有企业在长期中对长期投资和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从对总体社会福利改进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本文基于以上的文献梳理对文献中的理论性探讨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小结。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自由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和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化推动了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国有企业都作为批判对象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文献中。而学者对国有企业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与私营企业相比较低的生产效率上。甚至到21世纪初,仍有国内学者认为应当大力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市场化,尽可能降低国有企业规模,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学术界对于国有企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虽然学术界大都承认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率问题上不一定能比民营企业具有更多优势,但是学术界逐渐将国有企业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不仅仅从经济效率维度去比较国有企业和私营经济,而更是从长远社会收益、失业、长期经济增长等多维度去探讨国有企业存在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由此,学术界更多开始认识到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率问题之外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更广阔的视角:国有企业的社会收益

刘瑞认为,国有企业不应该被认为是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它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的经营目标。 因此,国有企业一定程度上的利润损失是为了得到社会层面上的经济收益。张晨也认为,将评价国有企业存在意义的指标局限在经济效率层面是不正确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率与利润率。然而该项比较的前提应是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当市场结构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比较利润率就不能反映出企业的技术效率。由于国有企业在历史条件、行业技术特征、税收负担、市场地位、劳动制度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存在多重差异,因而直接比较两类企业的利润率是不妥当的。张晨反对林毅夫等人将利润率作为评价国有企业效率的一个“充分信息指标”,认为学术界应当运用更广阔的视角,从功能性角度出发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国有企业、长期投资与技术进步

传统主流西方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经济能够使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而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市场经济更可能有更强烈的激励去实现技术创新。然而,目前对于国有企业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在长期中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学者对于公共公司的研究揭示了公有经济对于技术经济的优势。Kaldor于1980年的研究表明,与私人公司更注重短期利益不同,公共公司能够克服私人公司因为短视带来的投资效率在长周期上的不足,促进总体的技术发展。 Chang和Singh于1993年的研究表明,由于公共企业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动员储蓄成为其刺激社会投资异于私人企业的一个途径,这可以通过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促进社会总体长期有效率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最优化问题上具有不同的预算约束性质。Lazonick的研究揭示了国有企业具有利于企业创新的预算约束性质。对于创业创新型经济活动而言,软预算约束相较于严格的硬预算约束更有利于长远型投资、创新科技投资。

近年来,国内关于国有企业的研究也逐渐认识到国有企业对于长期投资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张夏准的研究观察到公共投资对于以战略性扶贫为代表的长周期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卢荻从企业技术发展的外部环境角度出发认为国有企业具有的紧密“国家-商业”、“金融-产业”经营发展模式更有可能保证公司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

(三)国有企业与失业

早期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并未关注到国有企业对就业的影响,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从而达到社会稳定的结果。

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问题相联系。Bai等人认为,国有企业为劳动者提供社会安全网,能够起到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总体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同样,Huang、Li 和 Lotspeich也认为,国有企业对于防止大规模失业具有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在微观层面可能较于私营企业具有更低的效率,但是在宏观社会层面上却能通过防止大规模失业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效果,达到宏观上的有效率。

结合中国语境的研究同样表明国有企业的这一社会经济价值。卢荻结合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特点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相结合的经济模式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单纯从经济效率评估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孰优孰劣的视角是不完善的,“国有企业的相对效率以及它们制度的功能性和可信性都应该与这些发展一起进行评估。”

(四)国有企业与经济增长

从当前国有企业对于就业、社会稳定、长期投资和技术进步的研究可以推测,国有企业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然而,目前直接研究国有企业与经济增长的文献仍然较少。

国外方面,Fowler和Richards于1995年的研究以及 Jalilian 和 Weiss于1997年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并未如之前文献所表明的对于经济增长存在负面会影响。 Doamekpor和Zhu分别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Lo 和 Zhang 以及 Lo 和 Li 的研究认为,国有企业是促进中国生产率增长的卡尔多—维多恩效应的制度基础。

国内方面,齐昊、大卫·科茨根据省级面板数据估算表明,较高比例的国有企业有利于长期增长,并倾向于抵消经济衰退在区域层面的不利影响。 另外,由于以往研究认为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质,即使观察到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容易被认为是以垄断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否认国有企业的存在价值。然而,张宇和张晨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与垄断并没有直接关系,国有企业也不都是垄断企业。由于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增加了市场竞争,因此认为国有企业以来垄断这一减少市场竞争方法获利的说法不再成立。

(五)国有企业与私营经济关系的再认识

以往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也和学术界对国有企业和私营经济关系的认识相关。一方面,从横向比较上看,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具有严重的委托代理、软预算约束和搭便车问题,因而国有企业劣于私营经济,私营经济应当取代国有经济;另一方面,从两者经济关系上看,有人认为国有企业具有国家垄断特征,会对私营企业产生威胁,甚至产生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市场失灵,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然而,近年来的研究逐渐打破错误认识,认为两者可共生发展。例如,崔之元认为,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盈利方式获取主要政府税收可以让政府有更大能力降低对私营企业的税收,从而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重庆经验”便是国与民共进的重要例证。

张夏准将国有企业和私营经济进行了横向比较,否认了唯有国有企业具有委托代理问题、搭便车问题和软预算约束问题的说法, 洪功翔等结合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借鉴两种群共生演化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中国的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存在非对称性互惠的共生发展关系”。

由此,学术界对国有企业的认识从以批评为主到全面认识,认为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基于文献梳理可知,目前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主要从批判转向将国有企业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进行研究,从把经济效率作为单一评价指标转向从国有企业多个维度的社会经济价值对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论证,体现了学术界关注点的转变和对国有企业认识逐渐全面化的过程。然而,目前大多数对国有企业多维度的审视多基于一个单一视角进行展开论证,并没有一个在宏观层面上结合多层面对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因此,本部分结合以上文献,运用相关数据探究国有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试图为以上文献提供实证支持。

(一)基于文献的研究假说

在将国有企业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研究视角后,大多数文献承认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说:

H1: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拥有较大国有企业规模的省市同样拥有更快的經济增长速度。

另外,大多数文献认为,国有企业不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保障了就业,为失业问题提供安全网兜底,维护社会稳定;第二,国有企业具有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熨平经济周期,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第三,由于国有企业更能关注长期投资,因而国有企业一方面能够促进相关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与私营企业的市场竞争效应推动总体市场的技术创新,带来经济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H2:国有企业发展降低了失业率,从而降低了失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H3:国有企业对经济具有稳定器的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国有企业能拉动经济增长。

H4:国有企业能推动技术创新,进而带来经济发展。

由此,若本文的以上假说成立,则能说明之前认为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文献在结论层面上是正确的。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构建

需要注意的是,与之前的文献不同,本文并未试图从微观层面讨论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而是从宏观经济层面探讨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基于国家统计局2001-2019年20年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构建的面板数据,探究国有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下是相关变量的具体说明。

经济规模(lnY)。该变量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的自然对数值。在回归分析中,对该变量取对数有利于分析解释变量变动引起的经济规模增长率的变动。

国有企业规模(SOE)。本文主要采用城镇国有企业工人数量占常住人口比重衡量。城镇国有企业工人数量由城镇国有企业工人总工资与城镇国有企业工人人均工资之比得到。

经济状况哑变量(D)。为捕捉国有企业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效应,本文主要围绕固定投资变量来构建经济状况哑变量。国有企业若该省当固定投资小于当年全国固定投资额平均值,则记D=1,若该省当固定投资大于当年全国固定投资额平均值,则记D=0。当D=1时,经济处于衰退期,D=0时经济处于繁荣期。本文将关注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国有企业是否会通过调整固定投资缓解衰退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社会研发效率(RD)。为探究国有企业通过改善社会研发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将构建社会研发效率变量。该变量定义为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与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人的比值。

失业率(u)。该变量定义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该年年末常住人口的比值。

控制变量。借鉴齐昊、大卫·科茨的研究 ,本文将部门结构、贸易开放、政府消费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地,部门结构变量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比重(PRI)、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比重(SEC),贸易主要用净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衡量(NX),政府消费变量(Gov)比重为政府消费占GDP比重。

变量说明及相关描述性统计如下表所示:

(三)实证模型与实证结果

我们建立以下实证模型:

lnYi,t=β0+β1SOEi,t+β2Di,t+β3SOEi,t×RDi,t+∑   =1αmSOEi,t-m×RDi,t-m+β4RDi,t+β5Di,t×SOEi,t+β6ui,t-1+β7ui,t-1×SOEi,t-1+∑jβjXjit+γi+δt+εit (1)

在等式(1)中,下标i和t分别代表区域和时间,γi代表省级层面的固定效应、δt代表年份层面的固定效应;εit是随机干扰项,X是相关控制变量。根据假说,本文主要关注β3-β7和αm的符号。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文认为失业率对于经济体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因此本文采用的失业率和失业率与国有企业规模的交叉项为前一期的变量。同样地,也引入了社会总体研发效率和社会总体研发效率与国有企业规模交叉项的m阶滞后项。增加滞后项的目的是体现国有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影响,使分析更符合经济学直觉。

由于固定效应模型可以消除为观察到的个体效应来提高估计的一致性,我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来估计等式(1)。

下表给出了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由国有企业规模变量(SOE)的系数表明,国有企业规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国有企业规模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增长。由表2列(3)-列(5)表明,社会总体的研发技术效率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但是短期内国有企业规模的提升会降低社会总体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而这很可能是由于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时,社会总体对于长期投资、长期研发的投入增加,因此短期内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而由列(4)-列(5)可是,当加入社会研发效率与社会研发效率和国有企业规模交叉项的滞后项后,国有企业规模的提升能够提高社会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证实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如以往研究所观察到的,国有企业在中短期内可能会降低社会研发效率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有学者认为应当降低国有企业规模、发挥私营企业的效率优势。然而,当从长期投资和技术进步角度考察,国有企业有利于长期投资与社会长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列(4)-列(5)同样表明国有企业的安全网兜底作用。失业率对于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但是国有企业规模与失业率交叉项的系数为正表明国有企业规模越大,越可能减缓失业率对于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具有安全网兜底的社会意义。遗憾的是,本文并未关注到国有企业在该省固定投资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时国有企业对经济周期的积极调节作用。

(四)实证部分小結

本部分运用国家统计局2001-2019年20年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研究证实了近年来文献中将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从单一效率转向更广阔的评价体系的积极意义。以往文献对于国有企业弊端的讨论大多停留在经济效率层面,仅仅看到短期内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可能较私营企业更低的事实,却忽略了国有企业在长期中对长期投资和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国有企业对于失业问题的安全网兜底保障功能也在本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这表明,从对总体社会福利改进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系统性梳理近年来学界对于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文献,勾勒近年来学术界对国有企业认识的变化,为学界看待国有企业问题提供更更广阔、全面的视角,推动未来对于国有企业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早年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多持批判态度。学者对国有企业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与私营企业相比较低的生产效率上,并认为应当大力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市场化,尽可能降低国有企业规模,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学术界逐渐将对国有企业的探讨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从长远社会收益、失业、长期经济增长等多维度去探讨国有企业存在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由此,学术界更多开始认识到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率问题之外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并且,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基于国家统计局200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文献相关理论性的研讨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文献中将对国有企业的评价从单一效率转向更广阔的评价体系的积极意义。以往文献对于国有企业弊端的讨论大多停留在经济效率层面,仅仅看到短期内国有企业经济效率可能较私营企业更低的事实,却忽略了国有企业在长期中对长期投资和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这表明,从对总体社会福利改进的角度出发,国有企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推动未来对于国有企业研究的深入。一方面,基于国有企业文献的梳理启发未来的研究应当将国有企业问题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而不仅仅将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比较局限在经济效率上。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对国有企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更扎实的实证检验,弥补当前文献更偏向于从理论角度探讨国有企业问题的不足。

本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仍然应当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在公共政策对于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价值的评估中,不应该只看到国有企业短期内的经济效率,而应当从提升社会总体福利的视角对国有企业进行新的战略定位,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社会效益经济增长
在传统国企管理中的项目管理办法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季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