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意义与路径

2022-06-14 18:50徐兆寿
视野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法门张载知识分子

徐兆寿

天道轮回。再大的疫情我们都要理性面对,同时,冬去春来,夜终日出,一切灾难都将退潮,新的生活又将重复。人类如何在疫情面前以人的方式应对灾难和渡过苦海,又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无常生活中建立人的理性、尊严与价值,这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还记得当我在大学时代阅读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看到西西弗斯终于告别诸神的惩罚体制而奔跑在自由的太阳底下,倾听万物的声音,开始自己确立存在的精神时,我也曾激动一时,但是,进一步的问题是萨特的问题,何为存在?何为自由?那些被称为合理的生活其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何以真正确立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自由到底为何物?

疫情期间,文人无用,只好梳理中国人的传统精神,看看它到底能不能救我们。当我在五十岁后的这个春天,在经历了青年的叛逆、壮年的沉思,而在知天命之机被困于一室,重新阅读《礼记》中的《曲礼》时,我蓦然惊起:这不正是我们苦苦追寻的文明吗?“礼者,自卑而尊人”不正是教人利他的大道吗?“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我们空谈道德多少年,不就是缺乏礼吗?再往下看,每一个日常空间都有礼的化成,就连如何面对死神,也有美好的礼仪。再说,庄子的击缶而歌,不正是对死亡最好的歌颂吗?阳光下,我向着虚空追问:为什么我们与古人如此隔膜?为什么这些美好的礼仪在这一百年无人问津,更无人教导?相反,对它的曲解和断章取义的各种否定则此起彼伏,而最终我们失去了作为人的基本精神:道德。

从人类文明史以来,也许没有哪一个时代像我们今天这样对道德极端憎恶。古人云,有礼仪者,虽为贩夫,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难道今天就过期了吗?是的,如果不过期,又怎么会有“宁坐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无耻”少女?古人云,富贵者,若知礼好礼,则不骄不淫。如今呢?君不见,故宫广场有炫权女,红十字会有炫富女,疫情期间有炫车男。古人云,知礼便是守德固志,则贫贱不能淫、富贵不能移,可是,今天呢?道德是最肮脏的名词,谁提道德谁就是伪君子,所以,世情的堤坝无人去守。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官场权力上的漏洞,这又何尝不是古人说的道坏德损、廷礼不存的迹象呢?呜呼!大道存于古,大德藏于野,我们是视而不见啊。

这段时间,网上一直讨论中西医问题,于是,便又拿出《黄帝内经》和《周易》来读,最后读《史记》。一月来,夜以继日读古书,似有恍若隔世之感,也似有一种行于永恒之道的疏离感。那些简短得再也不能简短的文字,早已告诉了我们一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此时读《史记》,春秋大义顿时像灯火一样闪耀于暗夜。那些不尽天职者,那些不守人伦者,都是《春秋》要贬损的。而那些微茫的“吹哨人”、担当大义的小人物、那些一心为公者,正是要为他们列传的。何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天,不是董仲舒所讲的能感知人间冷暖善恶的人格化身,而是运行春夏秋冬的自然大道,是人人尽可能通晓的天地运行的规则,自有化育之伦序,《周易》则之,而人便是道法自然中的道德的彰显者。这就是天人之间达成的新约,而人的道德追求便是古今之变中真正的变量。

呜呼!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之为人,就在于有智慧,有伦常。智慧不为功利,而是明天地之大道;伦常不为功名,而是守道德之门。而通天地之玄理者,则为圣人。圣人不出,道德藏于海。世皆天问,为何作家、知识分子黯然无声?《史记》早有云,字里行间皆有答案。只是我辈之众有几人去懂中国之经典。

新疫出,世人皆说,去读《鼠疫》吧。于是,有人列出无数经典的书目,都是西方小说、理论、电影甚至医学名典,这都是要学习的经典啊,那里藏着躲避灾难的大法。可是,为什么独独缺汉语的经典?《内经》不在其中,《本草纲目》不在其列。大概开出书目者,觉得列此书目有辱“知识分子”这一名号吧,但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吧。正如我者。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尊蔡元培,因为其能兼容并包,可是,尊蔡者并不容中国传统的兴起,一有提倡传统者,立刻惊起,尔等是要反新文化吗?可见,他们并不见得真的能做到兼容并包,只是希望包下他们就行了。这便是如今的世道。卑微如中医者,一直说,让我去医人吧,咱们中西医结合,你也治,我也治,我们合作,但有几人能真正接受呢?中国人用几千年时间日复一日验证过的中医,竟然一夜间为伪科学?可见这并非科学之争,而是文化之争。

真正的问题在于,传统已绝于途。北宋之时,国祚昌盛,GDP世界第一,琴棋书画、酒楼茶肆盛行,文盛矣!就连皇帝如徽宗者也痴迷于书画,成就了千古艺名。但如此盛世竟被铁骑踏碎,我们不禁要问,此文者乃何文也?张载者,北宋五子之一也。眼看国家遭难,他于是西赴边关,投笔从戎,但范仲淹一语点醒这位士子:“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当时儒家礼乐之教丧亡,君不仁,臣不忠,民丧于乱,于是张载返回书斋,重释《中庸》《周易》等六艺,再兴儒学,并写下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终成一代大儒,国家之横梁。现在的情形虽然与北宋时不一样,但灾难也是一样的吗?当万民呼吁作家文人要批判要呐喊之时,作家文人何以面对?有勇者如方方者,替生民说话,也有垂泪于文字者,替亡者写诗。更多的人则不知所从。假如,有诚如张载者,返身入室,诚心于学,立志于世,复兴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知识分子能做的事,此乃要事之一。

而《中庸》者,今又有幾人能信?全篇《中庸》,只有一个大大的“诚”字,成就的是一个君子。而君子者,便是赴万难之死者。嗟乎!呼吁和自命为知识分子者,何不做君子?那些赴难的医生、记者、快递小哥,他们可不是知识分子,而他们何尝不是君子?书生啊,要到我们重读《浮士德》的时候了,要走出书斋,去体验集众善和众恶为一室的社会这本大书了。只知不行,无诚也。有诚,行一步,也是勇者。如此,假如有一天,你真的体会到这世界之美时,上帝也会在魔鬼收走你灵魂的时候,派天使把你高高举起。

这便是经典。佛教有云,众善乃方便法门。所有的经典都是人类修身成道的法门。佛教又云,我有十万法门可供众生选择。阅读经典大概便是最好的法门了。在一个诸神退位、超人立世的时代,也许只有经典才能让我们回到天地人的三才世界中去,重新确立自己身为人的伦理位置,也只有经典,才能让我们在茫茫天地间明白,人之所以立于世,能与天地同寿齐辉,就是因为人内心拥有光明。

猜你喜欢
法门张载知识分子
探究应用经济信息优化宏观经济管理的“法门”
张载的“变化气质”之道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小学语文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三道“法门”
游法门寺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度过法门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