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成最大担忧2022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 70.1

2022-06-14 20:21刘彦华
小康 2022年16期
关键词:排污口小康受访者

刘彦华

在GDP增量全国第一的情况下,江苏省PM2.5年均浓度实现2013年以来“八连降”;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广东全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金额分别为1.997亿吨和46.1亿元,居全国首位……

近日,江苏、北京、广东等多个省份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相继发布,交出了一份又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数据与公众感受相符吗?2022年4~5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22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8.8%的受访者对于周边环境状况直言“非常好”,47.7%的受访者评价“比较好”,近七成受访者认为与去年相比我国生态环境正在好转。

超六成受访者点赞好空气

“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脱胎于“中国生态小康指数”,紧随时代发展客观情况和发展趋势,经更新完善而形成,主要从公众对周边环境状况评价,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评价,环境保护的政府投入、执行和效率认同度,环保意识与参与程度的自评,生态环境保护前景预期等五个方面进行衡量。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22年度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为70.1分,比上年度提高2.8分。

本年度,五个细分指标中,生态环境保护前景预期指标不仅得分最高,而且进步最快,为80.2分,比上一年度提高了5.1分。其次是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评价指标,得分为71.3分,比上一年度提高2.6分。其余三个细分指标均未突破70分大关,从高到低依次是对环境保护的政府投入、执行和效率认同度指标,环保意识与参与程度的自评指标,对周边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得分依次为69.4分、69.2分和66.9分。

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到如今的精细化耕耘,生态宜居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22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国人眼中的生态宜居城市八大要素之首依然是“新鲜的空气”,89.2%的受訪者选择了这一选项。纵览近两年“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调查结果和历年“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结果,这已是“新鲜的空气”连续第六年位列国人眼中的生态宜居城市八大要素之首。

正如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在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这一点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6.5个百分点,意味着每个城市平均增加了23个蓝天。

这一变化在“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和“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亦有所体现,对于所在城市空气质量,接受“2022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调查的受访者中64%给出了正面评价,而这一数字在“2017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仅为22.3%。

不过,我国大气环境治理仍需持续发力。目前,不仅还有29.8%的城市PM2.5平均浓度超标,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也时有发生,与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水污染成为“威胁公众的污染”之首

除了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饮用水、整洁的街区、畅行的交通、充足的绿地和公园、优美的城市景观、安全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空间、垃圾分类管理等也都是一座生态宜居城市必备的要素。

不过,相比空气,越来越多的人在为水的问题而烦恼。“目前,您觉得正在受到哪些环境污染的威胁?”是“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问卷调查的一道保留题目,结果显示,本年度,水污染首次击败空气污染,以42.5%的得票率登上了“严重威胁公众的污染种类排行榜”的榜首。对日常生活用水(自来水、蓄积水等)的水体质量,59.6%的受访者评价“一般”,15.9%的受访者认为“比较差”,1.3%的受访者直言“非常差”,给出正面评价的受访者占比仅为23.2%。受访者对自己所在城市的自然水体(溪流、江、河、湖、海)的状况(水量、水质)评价同样不容乐观,45.7%的受访者评价“一般”,16.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差”,8.4%的受访者直言“非常差”,给出正面评价的受访者同样不足三成。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2022年一季度全国水环境情况的通报,国家地表水评价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8.2%,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0%,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断面水质出现反弹,部分地区消除劣Ⅴ类工作滞后。

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是连接岸上和水里的关键节点。2022年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现存排污口“怎么治”、新设排污口“怎么审”、日常“怎么管”等问题对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该文件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尤其是针对排污口“找不着主”这一突出问题,该文件明确要求逐个排污口明确责任主体,对于难以确定的,由属地市县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或由其指定责任主体,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7502F3F6-866B-4B70-9670-A93D8557CE4B

超八成受访者相信“会越来越好”

按照惯例,调查请受访者选出了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七大难题,结果显示,“企业只顾自己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位列第一,“地方政府存在利益驱动,执行不力”位列第二,不过两者的得票率相差无几,可见,夯实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依然是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关键。

从地方政府层面看,目前,中央和各省市区分别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清单,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省级政府每年向国务院报告生态环境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党中央对省级党委、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进行考核,开展并持续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省市区也建立了省级环保督察制度。下一步,将重点完善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压实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从企业层面看,我国已将全国33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管理,发布实施了《环境保護综合名录(2021年版)》《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等,建成全国统一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排污许可环境监管的全覆盖。对40多个排污量比较小的行业,将环评登记与排污许可登记管理合并,以此减轻企业的负担。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2022中国现代生态发展指数”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愿意为环境保护而改变自己一些与环保相违背的生活方式。

有行动,才有信心。对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景预期,超八成的受访者相信“会越来越好”。

调查:《小康》杂志中国现代发展研究中心

受访者信息:男性受访者占比51.3%,女性受访者占比48.7%;18岁以下受访者占比2.4%,18~25岁受访者占比13.8%,26~35岁受访者占比32.2%,36~45岁受访者占比25.7%,46~55岁受访者占比16.5%,55岁以上受访者占比9.4%;月收入1500元以下受访者占比1.1%,1500~2999元受访者占比5.7%,3000~5999元受访者占比23.7%,6000~7999元受访者占比29.5%,8000~10000元受访者占比21.4%,10000元以上受访者占比18.6%。

调查时间:2022年4—5月7502F3F6-866B-4B70-9670-A93D8557CE4B

猜你喜欢
排污口小康受访者
我家的小康
直击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十四五”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牛鼻子”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河南省淮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调查及布设研究
河南省2014年入河湖排污口数量
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分布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