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叶”之树长青

2022-06-14 21:51王芳
阅读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现实诗人诗歌

王芳

1981年,初版《九叶集》封面由诗人兼装帧设计家曹辛之设计,一棵绿树上面缀有九片绿叶,其内在深意是九片“返青”的叶子——因历史原因尘封了近三十年的九位诗人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和穆旦,要把读者带向一个绿色的充满生命力的诗歌世界。2021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全新修订再版的《九叶集》封面依然是一棵绿树上缀有九片叶子,与当年返青的九片叶子不同,由素色的封底衬托出的九片叶子绿意盎然,尤为清新可喜,它让我想起“九叶之树长青”的深远意义。今天距离《九叶集》初版已经40年了,九位诗人作品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反而不断被海内外学者们研究,为诗人们所传诵。伴随《九叶集》新版发行,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读者阅读和学习他们的诗歌。为此,我想以一位先行的阅读者身份,和新读者们一起走近“九叶”诗人,走入他们的诗歌世界。

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人正是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们均受过良好的中西方文学教育及文化熏陶。同时,这九位诗人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民主”和“科学”两大现代思想深深地镌刻在他们脑海里,自觉的“民主”意识使他们关切社会发展,审视现实人生。而对于科学的“求真”态度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为求知和创作时所坚守的理念,更体现为以救亡图存报效祖国为己任的感时忧国精神。

当时,“九叶”诗人们身处的是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现实,又同时经历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现实。战争在诗人们心灵中引起的震荡、压抑、痛苦和呼号,现代化进程在诗人们心灵中引起的碰撞、矛盾、碎裂与思考,让诗人们内心包裹着一种强烈的情绪,如何把握和处理由现实所引发的情绪而予以诗的表现?如何让诗歌不沦为时代空洞的口号和宣传,而成为渗透着生命力的诗艺术?他们选择了以“理性”敲打“情感”和以“真诚”道破“真实”的创作态度,正视现实生活,探索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内心炽烈的情绪化合为蕴藉含蓄,深刻隽永感觉意象的艺术道路,因此他们的作品闪烁着理性之光和真诚的力量。当我们翻开《九叶集》,向我们展开的是怎样的世界呢?

“九叶”诗人们为我们揭示时代社会的现实问题,更追索时代现实背后的本质与真相。辛笛写下如此震撼的诗句:“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都是病,不是风景!”(《风景》);唐祈以戏剧化场景笔法揭露:“早晨,阴暗的/垃圾堆旁,/我将饿狗赶开,/拾起新生的婴孩。”(《严肃的时辰》);杜运燮以反讽笔调记录战时国统区人民被裹挟的生存处境:“物价已是抗战的红人。……为了抗战,/为了抗战,我们都应该不落伍,……即使是轻如鸿毛的死,/也不要计较,就是不要落伍。”(《追物价的人》);杭约赫的长诗《复活的土地》第二章《饕餮的海》以开阔的意象视野,大跨度大容量的意象组合,刻画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其“现代文明”的真实面目,揭示了“异国人”在这块土地上所施行的种种劣迹,并以乐观坚定的信心预示这一大都市“最末的一刻时辰”必将到来。同样以“一九四八的上海”为背景,唐祈《时间与旗》的抒写带给我们同样强烈的震撼。正如诗人第一节中所预言的“无穷的忍耐是火焰”,诗人相信忍耐了几千年残酷、暴戾和专制的人民终究会迎来“一个人类的黎明”。陈敬容《力的前奏》简短而有力,坚信“全人类的热情汇合交融/在痛苦的挣扎里守候/一个共同的黎明”。杜运燮以《闪电》向世界预言“因此你感到责任更重,更急迫,/想在刹那间把千载的黑暗点破,/雨季到了,你必须讲得更多。”“九叶”诗人们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透视和对于未来充满信心的态度,让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向光明的力量,这在今天仍然带给我们独立思考、自立自强的信心。他们刻录下时代的风雨,发出了属于那个时代同样属于未来的严肃声音,成为与历史共命运的严肃歌者。

“九叶”诗人们关注小人物命运,鞭挞丑陋和愚昧,同时更为我们揭示出蕴含在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唐祈刻画了系列具有现实震撼力的痛苦、残酷和丑陋的人物形象,展开了向现实的突击;穆旦“用深入——深入到剥皮见血的笔法,……无论写报贩,洗衣妇,战士,神或魔鬼,他都能掘出那灵魂深处的痛苦和欢欣”(陈敬容《真诚的声音》)。郑敏借“清道夫的眼睛”看出现实社会凌乱的真实,又以诗人的智慧揭示出这现实中的底蕴,同时为我们刻画了在战争中忍耐着痛苦坚韧的民族形象;穆旦则为那些在血与火的战争中付出了生命的受难者唱出了诚挚的赞歌。今天当我们再次诵读这些沉雄有力的诗句,就仿佛听到来自历史不可抗拒的心声。诗人们深刻感悟和誠挚颂扬的精神,仍是今天乃至未来我们要秉承和传扬的民族精神。

“九叶”诗人们还真诚坦露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他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希冀和失望,在人生探索道路上的苦闷彷徨和自省,以及踌躇但不断进取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1947年五四纪念日之际,辛笛写道:“说不出胸怀间的况味,是沉痛寄予幽闲,还是愤怒多于感慨。”他转引“新青年”宣言:“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希望那虚伪的、保守的、消极的……少数幸福的现象,渐渐减少,至于消灭。”然而他要说的是:“可是五四至今已二十八年,试将‘新青年’宣言中所云与目前的社会环境相较之下,敢问进步如何?”(《杂志与新精神》),这不仅仅是辛笛,也是充满了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九叶”诗人们的共同追问。这一群走在历史旷野上探索社会、探索人生、探索诗歌艺术的年轻诗人们,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都以他们“庄严的向生命/展开,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陈敬容《珠和觅珠人》)。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百花齐放的文艺春天来临之后,这一群曾经年轻的诗人又焕发出创作热情,抒写了他们晚年诗歌创作的又一道风景。

《九叶集》只是一个窗口,每位“九叶”诗人都是诗的天宇中一颗灿烂的星辰。随着40年后《九叶集》的再版,让我们从这个窗口重新出发,去探索关于“九叶”诗人及其创作的更多奥秘吧!

(源自《文艺报》)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现实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七月诗歌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诗人”老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愤怒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