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的前世今生

2022-06-14 21:51荆州
阅读时代 2022年6期
关键词:楚怀王竹简越国

1965年,越王勾践剑(见封底)在荆州江陵出土,寒光夺目,锋锐无比,享有“天下第一剑”的美誉。那么,作为国之重宝的越王勾践剑,为何会出现在楚国贵族的陵墓中?深埋地下穿越千年,却依旧不锈,这柄青铜剑又蕴含着哪些秘密?

出土:穿越2400年锋锐不减

1965年冬,在湖北省荆州市修二干渠时发现了一座楚国贵族墓,后命名为“望山一号墓”,与此同时还发现带封土堆的大中型墓葬25座,无封土堆的小型墓葬30多座。“望山一号墓”是一座中型、有封土堆、带墓道的竖穴坑木椁墓,墓坑东西长16.1米、南北宽13.5米。该墓因未被盗掘,随葬器物保存较好,发现有包括剑、戈、矛、殳和镞5种共66件兵器,而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就是其中的一件。

发现时这柄剑位于棺内人骨架的左侧,外套有漆木鞘。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剑首向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圈同心圆,圆茎空心,近首处略粗大,近格处较细小。格的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几何花纹。剑身较宽,中脊起棱,两锷垂末微弧,两面满饰黑色菱形花纹。在靠近剑格(即剑身和剑柄之间的椭圆部分)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也称“鸟虫书”,共8个字。在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初步解读出铭文中的6个字,分别为“越王”“自作(乍)用剑”,由此可知这是一把越王的佩剑。

但是春秋时越国自允常于公元前510年称王起,经勾践、鹿郢、不寿、朱勾……至无疆于公元前334年被楚所灭止,先后有9位越王,该剑又属于哪位越王的呢?唯有弄清剑铭中至关重要的两字王名,才能做出定论,于是在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以书信往来为主要方式的学术大讨论。经过两个多月的交流与研讨,终于确定这两个字为“鸠浅”(也有说是“鸠潜”),也就是大名鼎鼎卧薪尝胆的勾践的名字。

据说,当考古人员将剑从剑鞘中抽出的一瞬间,伴随着一道亮眼的寒光,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而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用16层白纸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纸全部划破。

这件国之重宝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据了解,越王勾践剑出土之后,仅于1965年底及“文革”初期,在湖北有过短期展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之前的三十多年间,该剑在国内一直是“藏而不展”的。直到1999年4月,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前夕,越王勾践剑先是运抵首都北京作短期展出(1999年4月15日运抵北京);1999年国庆节后运回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2013年7月,越王勾践剑亮相大连现代博物馆,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吸引了十多万市民进场参观。

争论:越王剑缘何现于楚墓中?

作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的佩剑,为何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楚地,甚至成为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早年,考古学家吕荣芳先生根据该楚墓中出土的竹简研究,认为墓主人是邵滑(即淖滑),是楚怀王时的大贵族。结合《史记·甘茂列传》和《韩非子·内储说下》所载史料剖析,认为楚怀王曾派邵滑到越,离间越国内部矛盾,诱使越国内乱,楚怀王乘乱亡越。事后便将掠夺回来的越王勾践剑作为战利品赏赐给了灭越的大功臣邵滑。邵滑死后,便将这把驰名天下的宝剑殉葬。

而另一外史学家陈振裕先生则通过墓中出土的竹简,墓葬形制,随葬器物与其他墓葬的同类器物分析比较,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墓主为邵固并非邵滑,他生活在楚威王或早些时候,史书记载邵滑的主要政治與外交活动都在楚怀王后期,所以说邵固与邵滑应该是生活于不同时期的两个人。此外根据史书和竹简所记,楚越之间的关系在楚威王之前是很密切的,楚昭王曾娶越王勾践之女为妃,于是勾践就将他珍贵的青铜宝剑作为嫁女之器,越王勾践剑因此流入楚国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而墓主邵固是以悼为氏的楚国王族,从他祭拜先王、先君推测,他是楚悼王之曾孙,竹简中还记他常“出入侍王”,说明他与楚王的关系非常密切。邵固死时很年轻,楚王也可能为了表彰他的忠心侍候,最终把名贵的越王勾践剑赐葬邵固墓中。

也有观点认为,勾践剑“可能是越国王子奔楚国,客死郢都的随葬品”,因为楚国灭越以前,越国正在强盛时期,勾践宝剑不可能流落在国外的。当然,还有考古学家指出,春秋末年晋联吴以抗楚,楚联越以图吴,互相报聘,故吴物入晋,而越器亦出土于楚都,勾践灭吴以后,越楚接壤,更有交流互赠之可能。

谜题:千年不锈缘由何在?

由于还原历史所需借鉴参考的东西实在太多,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论断,因此,越王勾践这把随身佩带的青铜宝剑究竟是如何进入到楚地的还需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在越王勾践剑给后世带来的诸多谜题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宝剑“千古不朽”依旧锋利无比的谜题。根据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等有关专家进行的科学测定,越王勾践剑的主要的成分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因剑的各个部位作用不同,因此铜和锡的比例不一。剑脊含铜较多,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刃部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花纹处含硫高,硫化铜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那么,不同成分的配比在同一剑上是怎样铸制的呢?

专家们分析认为,是采用了复合金属工艺,即分两次浇铸使之复合成一体。这种复合金属工艺,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到近代才开始使用的,而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采用。此外,越王勾践剑出土时紧插于黑漆木制剑鞘内,在剑鞘的保护下,又处于含氧量甚少的中性土层中;并且它所处的环境与外界基本隔绝,这也是它没有生锈的重要原因。

(源自“荆州新闻网”)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楚怀王竹简越国
楚怀王贪小失大
风雨同舟
韦编三绝
所长无用
韦编三绝
“剪碎”与“凑成”
越人造车
楚怀王:我也曾雄才大略
端午节
夫差放虎归山并不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