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2022-06-14 00:16苏青伦
新农民 2022年13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现代化

苏青伦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乡村发展成为热门词语深受大家关注。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有效的乡村治理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然而,关于乡村社会治理中出现了管理机制不足、治理能力与群众综合性需求契合度不高、治理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新问题,通过农村组织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增强社会治理主体合力等措施来改善乡村治理现状。

关键词: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现代化

1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社会治理的逻辑性关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按照五大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良好、文明的乡土风情、有效地治理和富足的生活,以此来促进乡村振兴。关于乡村治理,要求三治相结合,即自治、法制和德治相互联系,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性发展,乡村振兴实现全面振兴。乡村社会治理对于乡村振兴起着支撑作用,乡村振兴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场所。

1.1 乡村振兴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实践场域

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场域是乡村基层,乡村基层指的是乡镇及其以下的村委等区域,那么乡村基层治理的区域就是村委等地,大多数学者称之为村级治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离不开基层乡村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与城市治理相比,乡村社会治理任务量大,涉及的范围广,人员复杂,需要重点关注公共服务领域,要把社会治理在乡村落到实处,不仅是简单地落实每家每户垃圾桶的发放、公共垃圾处理场所,更需要关注乡村河流的污染问题以及村民思想的开放问题。乡村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相比,要求信息发布精准度高、信息反馈准确以及信息处理及时。乡村社会治理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谨慎处理,确保所覆盖的范围广,涉及农村所有人群。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不仅需要基层党组织下达指令,更需要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

1.2 “治理有效”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目标方向

乡村治理方式与城市治理方式截然不同,乡村治理涉及的环境多样,主体复杂,风俗民情不一,这在乡村的权力利益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治理都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因此乡村社会治理工作要想进展顺利,不仅需要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还需要在自治法治德治方面多下功夫。要想让群众积极参与,将行动落到实处,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在自治方面,关于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如何让民主落到实处,如何快速实现乡村治理创新,在实现途径上做了新要求;在法治方面,具有挑战性的实现社会治理创新的实现途径是如何在法律权威的基础上体现“高度、温度、力度”;在德治方面,值得期待的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徑是如何将民俗的影响力在新时代发光发亮。只有准确把握社会治理方式的多样性,将乡村社会治理落到乡村环境实处,才能使乡村社会治理工作有效推进。

1.3 社会治理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支撑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社会治理创新的支撑,也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全面领导。然而,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精神支撑,只有两者有效结合,将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创新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不可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更不可出现重视某一个方面而忽略整体的发展,“木桶效应”是坚决杜绝的。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根据乡村社会的环境变化,重点关注治理的重点难点,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并将之付诸实践,优化社会治理方式,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乡村社会治理领域,把群众的事变成自己的事,与群众打成一片,打好群众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必可或缺的任务之一。

2 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乡村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乡村治理无法做到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紧跟国家大政方针走,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时做出调整,构建社会化信息化的社会治理机制,使乡村振兴在乡村治理下快速实现全面发展。

2.1 乡村社会治理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为推进乡村振兴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治理的对象、方法和手段等与现实环境和工作内容存在严重脱节现象。比如,群众的参与度积极性不够,过于形式化;治理主导力量与治理主体针对信息的理解力不在一条线上;农村群众思想固化,新鲜血液严重不足;治理措施与群众日常劳作契合度不高;基层党组把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过于文件性,不能因地制宜很好地结合当地群众理解力情况使文件内容通俗易懂。

2.2 乡村社会整体治理能力与基层群众综合性需求契合度不足

关于乡村社会治理,要做的不仅是任务的完成,更主要的是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从根本上改善乡村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要求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和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提高的同时,还需要使治理体系实现由单向往双向的转变,由表面向深层次地转变,不能为了解决一件事情而满足,需要根据出现的事情,提出合理化、专业化、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由于治理工作复杂,在推进治理中还存在乡村社会整体治理能力与基层群众综合性需求契合度不足的问题。

2.3 乡村社会治理的现实基础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近两年,在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年轻人的参与力度不够、人才流失严重、资金方面不足、技术投入不足等现象,乡村治理的基层党组织都是村民选举上来的,年纪大思想固化,创新性不足,对于新时代产物的物体理解力不够。

3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路径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根据乡村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3408FD3C-A3EC-48C7-9162-523C43B32A7D

3.1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3.1.1 完善党的领导体系

党的领导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指导性作用,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三农”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必须系统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使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创新能够有效展开,使乡村实现全面振兴。不仅要选择优配强的基层领导队伍,更需要优化招聘和晋升通道,使人才队伍更加强大。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热门词语,更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只要党组织与群众上下一条心,心往一处使,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是势在必行。

3.1.2 彰显治理核心功能

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层面现代化,更要求在精神层面、制度层面也要实现现代化,即治理过程现代化不可避免。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振兴离不开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支撑,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在进行乡村社会治理时,要抓住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抓主要矛盾,抓核心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要明确传达政策的主导者,实施政策的人群,发挥“一核多元”治理结构中“一核”的功能,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使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施的各方面都有党组织领导的指引,党全面领导组织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发挥当领导的主心骨作用,不仅要求基层党组织领导带领全村居民发家致富,还需要对党組织领导加强教育培训,向上及时传达上级指令,向下耐心倾听群众意见和要求,真正做到为人民谋福利,与群众打成一片,发挥其在关键节点的功能。

3.1.3 细化实化任务要求

在进行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主,将《条例》落到实处,根据《条例》工作要求,进行基层乡村党组织建设,适当将权力下放给村委组织人员,小到村队长,只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合理使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力,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稳定器”。要根据新形势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群众的各方面变化,对群众多样性的诉求做出及时回应,通过主动学习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关于各种治理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方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细化实化,把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安排“落地生根”。

3.2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共同体,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组织体制保障

3.2.1 完善“网格化”治理布局

进行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基层社会治理涉及范围广,跨度大,需要解决的点多,如果集中于一点则忽略整体,如果分布过于均匀则力量分散,难以形成聚合效应。因此,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在进行社会治理过程中需要实行“网格化”的治理布局。完善“网格化”治理布局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手段、专业化的服务和多元化的运行机制,从顶层设计上制定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和办法,从人民群众中收集意见和策略,做到摸得着石头、走得对路子,基层组织与群众协调联动,共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3.2.2 构建“一键化”指挥体系

积极适应农村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指挥系统扁平化、智能化、终端化的要求,推进基层农村治理的一线实施、资源聚集和服务发展。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化比例高的现实,要大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重视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支撑作用,充分利用人脸识别、红外线成像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建立智能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增强日常监控能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领域技术装备现代化,实现管理指挥精细化、智能化、便捷化、动态化,及时高效地处理日常事务,更好地适应农村社会的实际发展。

3.2.3 创建“模块化”人才队伍

国家整体发展与乡村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断层,不管是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体现。经过调查发现,基层党组织的人才队伍的平均年龄在40岁,年轻人稀少,一方面是乡村的政策没有传达到位,很多毕业大学生获得的信息不全面;另一方面是待遇和发展空间不如大城市好,这也造成了人才流失。建立模块化的人才队伍,我们不仅应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基层治理服务平台,提供高效地服务供给,还要拥有经费充足、设施齐全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的优势。

3.2.4 推动“扁平化”资源配置

要更加坚持紧密统筹协调,结合全省市县乡村综合执法改革创新实践与进展等情况,统筹村级相关行政机构设立与相关编制管理和人员编制资源,整合完善村级各类相关组织工作职能,设立农村相关各类综合性组织机构,实行部门权力职能扁平化协调运转整合和服务工作职能网格化协同管理。同时,要有序推进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向农村延伸,形成完备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切实落实乡村治理中心下移工作,将更多资源、力量、条件、服务向基层农村、基层农民、基层单位倾斜,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基层治理岗位的吸引力、辐射力和服务力。

3.3 有效推动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活力源泉

3.3.1 继续突出基层群众治理主体地位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特别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成员和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中,要着力培养和提高村民自治能力,不断提高基层村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贡献度和声誉。同时,创新基层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例如,以基层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多个纠纷的解决机制,提高村民自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3.3.2 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

政府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立各乡村的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微博等,大家通过这些工具根据当前形势变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中去。由于疫情的影响,志愿者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寒暑假时期,应该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多做贡献。比如今年过年碰上了房屋丈量,村里的志愿者两人一组,在一周之内就把这个巨大的工程完成了;比如疫情加重,需要在村头值班,两人一组,防控工作顺利实行。适当的制定积极措施,比如志愿满多少天,可以有优先入党的资格;颁发志愿证书等。

3.4 有效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关键变量作用

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市场意识敏感、思维开阔、经营管理娴熟等优点。鼓励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新时代村规民约的制定、维护安全稳定和民主协商,将新思想、新趋势融入当地生产生活,积极服务邻里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4 结语

虽然,乡村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作为农村大学生的我们,了解到不同村庄有不同的特点,虽然每家每户都分发了垃圾桶,但是关于垃圾分类,群众还是没有概念,垃圾污染严重;关于村头河流,由于养猪、打农药等因素,河流被污染严重。这靠的不仅仅是措施能解决的,需要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的觉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社会治理问题。总之,乡村振兴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或者一句普通的标语,它是需要基层组织的引导,党员干部带头,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推动基层经济转型,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着实现民族复兴,加快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 佚名.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孙玉娟,孙浩然.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时代契机、掣肘因素与行动逻辑[J].行政论坛,2021(5):37-43.

[4] 曲延春.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策打架”及其破解之道[J].行政论坛,2020(2):112-117.3408FD3C-A3EC-48C7-9162-523C43B32A7D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