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斗乎 一石乎

2022-06-14 05:18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帽檐齐威王欧阳修

王文昌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淳于髡,“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当时的齐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不理朝政,百官废职,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形势岌岌可危,“左右莫敢谏”,淳于髡出场了。一次陪齐威王饮酒,齐威王问淳于髡:“先生能饮几何而醉?”淳于髡说:“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齐威王听了,一头雾水。淳于髡见时机已到,“劝谏”开始了:倘若是大王赐酒,“执法在傍,御史在后”,我淳于髡惊恐万状,饮一斗就醉。倘若是朋友之间,久别重逢,饮五六斗就醉。倘若“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饮八斗也就有二三分醉意。再倘若,“日暮酒阑,男女同席,罗襦襟解,微闻香泽”,此时,即使饮一石也不在话下。淳于髡见齐威王一脸惊愕,故意停顿一下,得出这样的结论:“‘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言语诙谐,意味深长。这下,好为长夜之饮的齐威王听进去了,他仿佛看到了“国且危亡”的可怕景象,于是悚然一惊,说了一个字:“善。”乃罢长夜之饮。

淳于髡以自己的智慧改掉了齐威王的长夜之饮,留下一段劝谏佳话。我读这段历史,更关注的是其中的“一斗一石”。

环境不同,心绪各异,“酒量随着心情长”。战战兢兢,可能随时掉脑袋,哪有心思喝酒?只有“日暮酒阑,男女杂坐,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之时,才会心花怒放,肆无忌惮,酒壮英雄胆,大碗喝酒,何惧一石乎?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许多时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进化论中的例子比比皆是:鱼在水中要有鳍,青蛙跳到岸上要有腿。环境可以改变人,一个道理。

美国学者菲利普·津巴多的《路西法效应》,有一个副标题:“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这本书500多页,其实就是一个实验的全程记录。“路西法”是谁?它是西方传说中的天使,美丽而且善良,代表着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但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它来到了地狱,于是,转眼之间它便成了无恶不作的惡魔。

环境是客观的,选择是主观的。要有主动远离恶劣环境的自觉,要有不入“不由自主”环境的清醒,因为,人性的弱点是相通的,任何人在特定的条件下都是不自由的。面对不良的情境,要提高警惕,要主动“物理隔离”。老子早就告诉我们:“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与淳于髡故事如出一辙,元代冁然子《拊掌录》记载了意趣相近的一则故事:欧阳修与人行酒令,各作两句诗,内容须犯徒以上罪。一个人的答案是:“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个人的答案是:“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欧阳修沉吟片刻,徐徐说出了自己的两句诗:“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众人不解,欧阳修哈哈大笑:“当此时,徒以上罪亦做了。”

乱花迷人眼。“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之时,心性乱了,比“月黑”“风高”更加有恃无恐, 杀人越货小菜一碟,甚至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岂止“徒以上罪”?

花开半,酒微醺,要有定力,时刻保持清醒,饮酒不入“一石”的环境,是一种自觉,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值得人们好好品味。

图:付业兴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2EC5F638-4982-4A2D-8FC5-E6615130CEB4

猜你喜欢
帽檐齐威王欧阳修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这个夏天用西瓜宠爱你
画眉鸟
田忌赛马
父亲旧军装(新韵)
欧阳修快马追字
田婴巧荐王后
田婴巧荐王后
T BHAESEBALL CAP棒球帽
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