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大食物观 全面保障食物安全
——专访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

2022-06-14 07:10
中国发展观察 2022年4期
关键词:食品北京

本刊记者 蒋 莹

粮食安全,“ 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维护首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食物安全,一直是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坚守的职责和发展的目标,时刻肩负着“首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重要载体,首都食品安全行业表率,首都食品产业发展核心主体”的重要责任。

2017年12月,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由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二商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市属国有企业实施联合重组而来的北京首农食品集团,集食品生产商、供应商、服务商于一体,资产、营收双超千亿,已建成贯穿育种、种植养殖、产品加工、贸易流通、终端销售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涵盖乳业、粮食、油脂、肉类和水产品、糖酒和副食调味品等品类,拥有一系列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中华老字号和知名品牌。该集团目前持有13个中华老字号,20个北京老字号,15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北京著名商标,被首都群众亲切地称为“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仍是当前影响世界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疫情将于何时走到拐点,目前还不明朗。另外,再加上面对国内新发展格局和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站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统筹大食物安全观的高度,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如何多措并举、全方位践行粮食安全战略,保障食物安全供给?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国丰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必须坚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必须坚持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在确保首都粮食安全的同时,努力构建首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在大食物观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在首都食品供应保障服务中主渠道、主载体、主力军作用,履行首都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中国发展观察: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拥有双河农场40余万亩耕地资源。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抓好粮食安全生产,推动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集团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国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重组以来,依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双河农场4 0 余万亩优质耕地资源,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三大品种,特别是2022年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豆扩种一倍以上,打造北京市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商品粮应急保障基地。另外,在北京市政府主导下,集团已全面接管天津清河农场5.6万亩土地,启动农场总体规划,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提高北京粮食自给率。种植方面,进一步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全面抓好粮食安全生产,推动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提高农田产量。集团在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同时,对水田和旱田分别制定了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规程,并加以推广。水田包括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提高秧苗素质及插秧质量系列技术、测土配方及平衡施肥技术、田间排水系统改造及无人机防化技术等;旱田包括自动或半自动喷灌设施设备和玉米直收脱粒、及时烘干、适时播种等技术的应用,开展高产栽培措施综合技术攻关等。

改善作物品质。集团加强优质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及推广,充分发挥农场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拓宽改善作物品质的方法和途径。在12片叶水稻品种成为常态种植、航天水稻、大豆、红小豆实现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开展13片叶水稻品种综合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开展日本优质水稻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推广。同时航天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微量元素施用技术均已列入工作计划,2022年两个航天水稻品种示范种植已春播完成。

提升经济效益。开展集中设施育秧和无人插秧机的应用、提升水田整平地水平、不断提高育秧质量和插秧质量,降低育秧和插秧的用工成本。推进水稻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继续推进水田“油改电”工程建设、试验示范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推进水旱田肥料底施免追技术的应用、推进旱田复式农机作业规模、积极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探索水田适度规模化经营。同时,制定农场政策性种植补贴与农资使用挂钩的实施办法,通过农资的集团化采购,降低农资使用成本。

落实耕地保护。一方面实施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耕地保护补贴政策,延长耕地承种年限,增加养地条款,从而使种植者愿意在耕地保护上增加投入;另一方面加大旱田深松、减肥减药、畜禽粪便处理应用、有机生物菌肥施用、秸秆还田、休耕轮作等技术推广的规模、力度和水平,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长年定点监测。

提升科学储粮。持续加大仓储设施建设投入,集团现代化的高大平房仓、立筒仓占到总仓容的75%;全面推广应用机械通风、惰性粉防护、空调及内环流控温、环流熏蒸、“双低”密闭储藏等新技术,科学保粮率连续保持100%,绿色储粮率达到65%以上;推进智能化粮库建设,将智能传感、通讯、计算机、射频识别、自动控制和专家决策等技术手段应用于储粮管理,基本实现了粮油仓储业务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强化食品全产业链,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中国发展观察: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物安全”,您是怎么理解的?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在构建食品全产业链方面如何提升供应保障能力?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来保障食品安全?

王国丰:我个人认为,保障“食物安全”的提出,涵盖的范围更宽,涉及环节更多,保障链条更长。也就是说,推进“全产业链”战略,要强化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各环节建设,持续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宏观调控的能力。既要牢牢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又要保障大豆、肉类、糖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安全;既要保障原粮和大宗产品原料供给,保障米、面、油等成品粮油和制成品的稳定供应,又要统筹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供应安全。

集团重组以来,牢牢把握自身职能定位,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职责担当,重点提升首都粮油食品供应服务保障能力。比如在国内资源禀赋富集地区、大型销区、扶贫攻坚对口帮扶地区,布局一批种植、养殖基地和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形成从田间到餐桌,遍布东北、华北、华南、西北等全国近30个省市的产业布局。集团在种业、种植、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的构建方面,使首都的“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等综合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种业环节,集团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河南、山东、湖北、江苏、云南、新疆等地建立蛋种鸡、种鸭育种基地;在华北地区重点建设种牛培育养殖基地;与吉纳斯合作建设PIC种猪繁育基地,在北京、黑龙江、贵州、广西、湖南、甘肃等地进行全国布局,第一批PIC品系曾祖代种猪已经入驻贵州、京郊,PIC祖代种猪的引进,丰富和储备了种猪育种素材,和国内地方品系进行联合选育,创制高效、健康新品种种猪品系。

在种植环节,除黑龙江双河农场和天津清河农场以外,还积极拓展外埠联营标准化订单农业种植基地,在全国建设运营粮食、水果、蔬菜基地117个,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近7.5万亩。

在养殖环节,在全国建设肉牛、奶牛、生猪、肉鸡、蛋鸡、樱桃谷鸭等养殖基地127个。其中,奶牛存栏8.8万头,年产优质生鲜乳近49万吨;肉鸡、蛋鸡、北京鸭等祖代和父母代存栏400多万套;黑龙江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已经投入运营,保障北京畜禽产品稳定供给。

在加工环节,顺应从“吃得饱”到“吃得更好、更健康”的时代之变,打造了三元食品、生物科技、古船米面油、大红门肉类、华都食品、金星鸭业,以及六必居、月盛斋、王致和、白玉豆腐等一批首都粮油食品及品牌食品加工基地,布局双河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黑龙江绥化和山东菏泽玉米深加工基地等一批外埠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同时,加大海外并购力度,成功收购加拿大百年高端有机奶生产企业克劳利公司、法国健康食品品牌企业圣休伯特,在新西兰建设艾莱发喜公司第一家海外工厂。目前,集团生猪屠宰、玉米深加工、乳业、调味品、休闲食品等产业加工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粮油加工产能达到800万吨,形成较为完备的食品加工体系。

集团产业涵盖农牧渔业、食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与物流业,产品涵盖米面油、肉蛋奶、酱醋茶、糖酒菜等全品类食品,生产环节涵盖种植、养殖、仓储、加工、贸易、配送、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格局。

集团不断强化产品生产全过程管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关键标准化要素,通过选择、集成、制修订、应用、实施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并对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形成一整套“首农食品”标准化体系和管理控制体系。

“首农食品”标准和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多层次的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其中标准体系既包括所属企业的产品标准、外部采买标准、供应商评价标准、基地准入标准、进出口贸易标准,也包括终端市场准入及消费者满意和评价标准等。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既包括集团层面的制度办法、认证机制、管控措施、检查手段,又包括所属企业层面的制度、规范、措施、办法等。“首农食品”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设,是提升集团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石,是市场建立对集团产品和服务的信任、衡量集团产品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是确保“首农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重要保障。

构建新型供应链体系,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多措并举,确保首都食品供应安全。图为集团旗下企业北京古船福兴面粉厂日产面粉1200吨的部分车间。 蒋莹/摄

构建新型供应链体系,确保首都食品供应安全

中国发展观察: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大势和我国新发展格局,北京首农食品集团如何进一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保障体系?有什么具体的经验和做法?

王国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国际形势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集团按照统一部署,加快构建“控两端、带一链、三共享”新型供应链体系,形成覆盖北京、服务首都的农产品流通和应急保障体系。

建设运营“ 首农大厨房”。按照整合“自有产品+外部产品”和整合“客户+物流+渠道”的思路,整合集团13个京内物流园区、200余万平方米全温层仓储资源、2000余辆配送车辆,吸引集聚集团内外、京内京外、国内国外的优质产品,搭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大厨房、对外供应服务的大窗口、全球食品采买的大平台,打造全品类一站式食材供应商,为B端客户提供一揽子食材供应解决方案,实现由食材提供商向食材服务商转变。目前,服务机关团体、连锁餐饮、军队、医院等B端客户1200余家。

构建“1+3+N”物流体系。集团实施《“十四五”时期物流发展规划》 , 充分利用自有用地,加快构建“1+3+N”物流体系。其中,“1”即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已于2021年12月28日启动试运营,成为北京“十四五”时期首个投入运营的综合性一级批发市场;“3”即分布于北京市东部、北部、南部的三大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包括朝阳区黑庄户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昌平区南口综合物流园区、大兴区粮油食品应急保障中心;“N”即广泛覆盖城市配送末端的集团所属的200多个三级物流节点。

建设“ 三道安全保障圈”。集团通过深化供应链对接协作,强化上下游联动,构建沿北京六环的“1小时生活保障圈”、沿京津冀的“3小时应急保障圈”和沿环渤海的“6小时应急响应圈”——“ 三道首都食品安全保障圈”,形成京内外快速反应、京津冀积极响应、环渤海合理布局、东北华中应急吸虹的应急保障体系,切实担负起首都食品供应服务保障的核心主体责任。

锻造科技创新引擎,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

中国发展观察:水有源,树有根。同样,粮食安全离不开种源安全。北京首农食品集团被业界称为“我国畜禽良种领域具有雄厚产业优势的领军企业”之一,请问集团是如何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有什么经验分享?

王国丰:根据《北京现代种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农食品集团重组以来,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制定《集团“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加速重构创新格局,建成覆盖种类最全、产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全球领先的世界级种业。

在创新体系上,集团按照“资源统筹、专业分工、能力互补、开放共赢”的原则,以原有的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为龙头组建创新研究院,整合原有的50个各类创新平台,打造分布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不同领域的四大类平台,形成以集团总部为统领,以二级企业科研中心为补充,统筹协作、梯次分布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创新机制上,集团贯彻“产业为本、科技为翼、资本为用”战略思路,加大与全球一流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合作。

一是“金三角”模式助力打造“农业中关村”。集团与平谷区政府、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平谷农业科技示范区项目,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金三角”模式,集团推动奶牛、蛋鸡、种猪、种鸭等优质畜禽种质资源向平谷集聚,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努力打造“一流农业中关村”。

二是“创新联合体”助力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这是对创新联合体这一政策举措最新、最明确的表述,其已被正式定格为“十四五”时期及面向2035年的重大创新举措。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积极响应,率先独资牵头发起,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中信农业、隆平高科等十余家政产学研机构,组建了“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自去年9月正式启动、由集团牵头建设运营的“畜禽分子育种数据中心”,是国内唯一涵盖种牛、种猪、蛋种鸡、肉种鸡、北京鸭等多畜禽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活体库、冷冻库、数据库建设,加速遗传进展和未来畜禽新品种创新,加快推进北京畜禽种业进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的育种“4.0时代”,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种业创新中心、生物种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揭榜挂帅”助力核心技术攻关。以集团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优势院所联合协同的“揭榜挂帅”攻关机制,积极承担国家农业科技在北京试验和成果转化项目,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

四年来,集团新增专利301件,累计超67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数30件,主导或参与制订标准8 1 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9家增至24家;累计荣获国家级、北京市科技成果奖3 4 项,集团食科院生物“培育肉”技术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种鸭育种规模居世界第一,蛋种鸡制种规模居世界前三,种牛市场占有率领跑全国,畜禽种业居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翠湖农业创新工场10万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主体结构完工,2.4万平方米番茄完成定植,成为京津冀最大单体智能连栋温室大棚,高效设施农业持续发力。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视察期间关于粮食安全和种业自主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深入实施《集团“十四五”科技创新战略》,推动1 9 项创新行动落地,加快迈向“产业科技型集团”的“十四五”目标和“科技产业型集团”的2035年远景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打赢种业翻身仗,建设“种业之都”贡献“首农力量”。

猜你喜欢
食品北京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