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ChERS-GC-MS/MS测定茶叶中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的残留量

2022-06-14 02:01梁少东伍国怡
广州化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嘧菌吡唑残留量

梁少东,伍国怡,张 铨

(北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 北海 536000)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其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从而抑制真菌生长或杀死。因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其使用量在全球逐渐增长[1],在我国茶叶种植中也有使用。我国对茶叶中的吡唑醚菌酯最大允许残留量为10 mg/kg,但对茶叶中嘧菌酯的最大允许残留量却没有规定[2]。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嘧菌酯在茶叶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量为10 mg/kg,欧盟对茶叶中的嘧菌酯最大允许残留量为0.1 mg/kg。目前我国气质联用法检测茶叶的国标中[3-4],其检测的农药并没有包括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因此,本研究在借鉴检测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5-9]以及茶叶中检测农残文献方法[10-13]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利用QuEChERS净化技术,快速测定茶叶中的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的方法。

1 实 验

1.1 仪器、试剂与材料

TQ-8040NX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日本岛津公司;XSE205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ST40R高速冷冻离心机,Thermo scientific。

乙腈,美国Fisher公司;乙酸,上海安谱公司;吡唑醚菌酯(100 μg/mL,1.2 mL)、嘧菌酯(100 μg/mL,1.2 mL)标准物质,坛墨质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为娃哈哈纯净水。

样品来源市场抽检茶叶15份。

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标准物质各1.0 mL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乙腈定容至刻度,配成浓度为10 μg/mL的标准储备液;取适量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标准混合液,用乙腈稀释,配制成0.01,0.02,0.05,0.10,0.20 μg/mL系列浓度。取1 mL空白基质溶液氮气吹干,加入1 mL相应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复溶,过0.22 μm微孔滤膜。基质混合标准溶液应现用现配。

1.3 样品处理

称取2.00 g试样于50 mL塑料离心管中,加10 mL水涡旋混匀,静置10 min。加入10 mL乙腈-乙酸(99:1),6 g无水硫酸镁、1.5 g醋酸钠及1颗陶瓷均质子,剧烈振荡1 min,4200 r/min离心5 min。吸取8 mL上清液加到含1.2 g硫酸镁、400 mg PSA、400 mg C18及400 mg GCB的塑料离心管中,涡旋混匀1 min。42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0.22 μm过微孔滤膜,上GC-MS/MS测试。

1.4 色谱条件

(1)SH-Rxi-5Sil MS 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80 ℃;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 mL/min;恒流模式;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 μL。色谱柱升温温度:初始温度100 ℃,以30 ℃/min升至200 ℃,10 ℃/min升至300 ℃,保持10 min。

(2)质谱条件: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进行全扫描,确定母离子,再给予一定的碰撞能量,扫描二级子离子,选取丰度较高的2个子离子分别为定量离子对和定性离子对,最后以MRM模式优化最佳碰撞能量。优化后的质谱参数及保留时间见表1。

表1 质谱参数

(3)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基质标准溶液色谱图见图1。

图1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基质标准溶液色谱图(0.10 μg /mL)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取净化方法

2.1.1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的定义:“样品中除目标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待测物测定值的影响”。基质效应可以是基质抑制,也可以是基质增强。在GC-MS/MS中,由于基质的影响,容易产生基质增强效应[14]。茶叶基质复杂,增加净化步骤容易造成待测农药的损失。因此本实验采用茶叶空白样品提取液,配制基质曲线,外标法定量。

2.1.2 样品提取溶液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提取,提取液种类较多,主要有乙腈、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等。乙腈作为提取剂时,相对其它溶剂,基质本底比较干净,净化后的溶液也较少色素残留。而国标提取处理中,有用乙腈直接提取,也有用乙腈-乙酸(99:1)直接提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乙腈直接提取与乙腈-乙酸(99:1)提取对回收率的影响作比较。经实验表明,吡唑嘧菌酯、嘧菌酯在乙腈和乙腈-乙酸(99:1)两种提取体系中,两种农药总体回收率都不高,尤其吡唑醚菌酯回收率不到20%,嘧菌酯回收率在65%左右。但吡唑嘧菌酯在乙腈-乙酸(99:1)体系中回收率比乙腈体系中回收率高,嘧菌酯回收率相差不大,故提取溶剂选择了乙腈-乙酸(99:1)。

2.1.3 样品加水浸泡时间

现行国标中对茶叶前处理过程中,有选择加水浸泡乙腈提取,也有不加水浸泡乙腈直接提取。因此,本文仅就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是否加水浸泡,以及加水浸泡时间提取对回收率的影响作研究。经实验表明,加水浸泡后,回收率比不加水回收率明显要高。尤其是吡唑醚菌酯加水浸泡后,回收率明显提高。故本研究前处理过程选择加水浸泡后乙腈-乙酸(99:1)提取。为选择最佳的浸泡时间,本实验将茶叶样品在同样的蒸馏水浸泡,分别在10,20,30 min作检测。比较发现,浸泡10 min,20 min,30 min提取,回收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综合提取时间和回收率的影响,故选择样品在提取前加水浸泡10 min。

因为茶叶成品通常是干样,加水浸泡可以使茶叶充分润湿,加大了样品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提取溶剂乙腈的亲和度,更加容易形成分层。乙腈加入醋酸,可以和乙酸钠形成弱酸性缓冲体系,弱酸性提取对某些农药不容易造成分解,故最终前处理方法选择样品加水浸泡10 min后,乙腈-乙酸(99:1)提取。

2.2 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定量限、回收率和精密度

以浓度为横坐标,定量离子对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在相应浓度范围内,定量离子对的峰面积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在0.997以上。以S/N=3计算检出限,S/N=10计算定量限,结果见表2。在阴性茶叶中分别添加3个水平的待测物,每个水平平行测定6次,考察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结果显示,方法回收率为75.2%~91.0%,RSD为2.12%~7.14%(n=6)。结果见表2。

表2 线性范围、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2)、检出限和定量限

表3 阴性茶叶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RSD,n=6)

2.3 样品监测情况

在市区随机抽取的15份茶叶中,有红茶、绿茶、乌龙茶等。经检测,15份样品中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均没有检出。

3 结 论

本研究建立了QuEChERS-GC-MS/MS测定茶叶中的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茶叶提取溶剂和茶叶浸泡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线性,回收率,精密度均符合实验要求。本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可批量操作,可用于茶叶中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残留量快速筛查和检测。

猜你喜欢
嘧菌吡唑残留量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18%四氟·嘧菌酯悬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