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技术在院外急救中的作用与思考

2022-06-15 19:09董慧秦雪丽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生活质量

董慧 秦雪丽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院外急救过程中,中医针灸技术方案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方法:从本院急诊科患者中选择80例展开研究讨论,病例纳入时间范围即2020.4-2021.4,抽签方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参照组和讨论组,40例一组,参照组院外急救为常规方案,以此为基础,讨论组实施中医针灸技术方案,比较二组疗效。结果:评价二组急救效果,讨论组急救成功率较参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低,差异突出,P<0.05;评价二组临床效果,讨论组躯体健康、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突出,P<0.05;评价二组生命体征,讨论组生命体征指标较参照组优,差异突出,P<0.05;评价二组治疗满意度,讨论组治疗总满意度较参照组优,差异突出,P<0.05。结论:在院外急救工作中,落实中医针灸技术,可以接较进急救效果,促进急救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益于提高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上升,大部分患者及其家人予以该治疗方案较高评价。

【关键词】生活质量;院外急救;中医针灸;滿意度

患者抵至医院之前采取的现场救治、转运途中救治与监护的医疗措施即院外急救,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的良好途径,属于急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往较常采取的院外急救措施多为西医治疗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保护患者生命,但是,西医急救措施通常缺乏针对性特点,急救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水平,少数患者还会由于错失最佳抢救时间而出现残疾或者死亡等严重后果;中医理论是我国传统医学,在临床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大部分情况下,临床通过中医治疗方案为患者实施救治时,均能够取得优质疗效,这与中医治疗疾病时,多以对症治疗为原则有很大关联。针灸属于中医理疗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优势,是以实际病情为基础,通过针灸机体穴位,达到改善病情,保障患者身体健康的治疗方案,适用性广泛,多种疾病运用针灸方案后,病情均达到缓解效果。基于此情况,我院为进一步提高院外急救效果而展开如下研究实验,并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中选择80例患者为此次实验样本,讨论中医针灸技术应用于院外急救措施中的效果和作用,研究详情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80例本院急诊科患者,纳入时间即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分组研究方法即抽签,参照组40例、讨论组40例。参照组:16例女性、24例男性,年龄区间即35岁至68岁范围,年龄均值(50.14±2.86)岁,疾病类型:18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3例急性消化系统异常疾病患者、9例急性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讨论组:18例女性、22例男性,年龄区间即36岁至70岁范围,年龄均值(50.68±2.79)岁,疾病类型:16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4例急性消化系统异常疾病患者、10例急性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二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展开比较研究。

入组要求:患者、患者家人对该研究知情并愿意加入;与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相符;临床基本资料无缺失。

筛选要求:患者拒绝使用中医针灸技术方案;患者伴意识障碍症状;患者皮肤存在出血或者溃疡症状;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患者凝血系统异常;对研究不支持或者途中表示退出者。

1.2方法

参照组:院外急救采取常规急救方案,即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吸氧、心肺复苏、监测血压、静脉输液等急救措施,转运期间需监测患者体征变化,评估患者疾病详情,及时与院内急救医务人员取得联系,将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告知,以便院内备好抢救相关工作等。

讨论组:以参照组急救方案为前提,为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技术方案,针对不同疾病种类,选择相应穴位,实施针灸救治。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可选择中冲穴、天池穴、曲泽穴、劳宫穴、大陵穴、天泉穴、内关穴、间使穴等;针对急性消化系统异常疾病患者,可选择阳陵泉穴、胆俞穴、至阳穴、中脘穴、隔俞穴、天宗穴、梁门穴等;针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可选择合谷穴、足三里穴、血海穴、外观穴、昆仑穴、太冲穴、下关穴、太阳穴、风池穴、内关穴、太溪穴、太冲穴、三阴交穴、极泉穴、委中穴、尺泽穴、阴陵泉穴等。

1.3观察指标

(1)对照二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统计二组患者抢救成功例数,以生命体征平稳、脱离生命危险为判定抢救成功标准,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100%;记录二组患者急救过程中发生休克、昏迷、血压下降的情况,总发生率=(休克+昏迷+血压下降)/总例数×100%。

(2)对照二组患者生命体征,抢救完成后,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及呼吸指标,统计之后实施比较。

(3)对照二组患者生活质量,抢救完成,患者病情平稳之后,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方法为SF-36生活质量评估表,内容即精神状态、躯体健康、情感职能、生理功能等,100分为最高,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良好时,分值较高。

(4)对照二组治疗满意度,抢救完成,患者病情平稳之后,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之中展开评估,调查表为百分制,满意:评分为86分或以上;基本满意:评分为70分或以上,但未超过85分;不满意:评分为69分或以下;总满意度为满意百分比与基本满意百分比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系统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通过(±s)和t值描述并检验生活质量评分及生命体征;通过[(n)%]和X2值描述并检查急救效果及满意度;P<0.05时,证明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效果比较

讨论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00%,抢救成功率为97.50%,与参照组总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数据所示。

2.2生命体征比较

讨论组舒张压指标、收缩压指标、呼吸指标、心率指标与参照组指标间差异显著,讨论组较参照组优,P<0.05。如表2数据所示。

2.3生活质量比较

讨论组的精神状态评分、躯体健康评分、情感职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均较参照组分值高,差异显著,P<0.05。如表3数据所示。

2.4治疗满意度比较

讨论组治疗总满意度与参照组满意度相比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4数据所示。

3讨论

急诊科接触的疾病具有复杂性特征,患者进行院内急救之前,均需采取院外急救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确保患者病情处于平稳状态,为院内急救争取更多的时间,因而,院外急救措施对于疾病发展迅急,生命受到威胁的患者而言有重要意义。但是,院外急救措施受到病发现场条件、转运条件影响,无法予以患者更多的治疗与检查,故而,院外急救期间,患者生命通常处于危机之中,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急救措施少等因素影响而死亡。所以,对院外急救措施进行优化,实施有效举措,提高院外急救效率及质量尤为重要。在我国传统中医论著中,不乏急救措施,且效果优异,可以达到促进急救效果目标,对患者生命起到良好保护作用。

中医治疗包括艾灸、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穴位按摩等多种形式,而针灸为中医治疗方案的一种,该疗法可以达到缓解疾病疼痛、延缓疾病发展效果,依据疾病差异性,选择不同穴位,实施针灸理疗方案,可以取得优质效果。中冲穴归手厥阴心包经范围,为中指末端的顶端,针灸此穴位,可以缓解昏厥、中风昏迷等症状,发挥泄热清心、开窍苏厥效果;天池穴位于机体腋下三寸、乳后一寸處,针灸该穴位可以取消胀、宽胸作用,能够缓解心肌炎、心绞痛等症状;曲泽穴位于肘横纹内,针灸该穴位能够缓解心悸、心痛、热病等,属于心包经穴位之一,具有舒筋活血、除烦清热功效;劳宫穴在手掌心处,针灸此穴,可以改善心悸、心痛症状,发挥燥湿散热疗效;大陵穴在腕掌横纹中点位置,针灸该穴可以减轻心悸、心痛等症状,与劳宫穴合用时,可以改善失眠、心绞痛症状,具有生气燥湿作用;天泉穴隶属心包经,较常用于心绞痛、心内膜炎、膈肌痉挛等疾病,针灸此穴时,可起到增湿散热疗效;内关穴为心包经,为八脉交会之所,可用于治疗心悸、心痛。针灸阳陵泉穴时,能够达到收缩胆囊效果,可以缓解肝、脾疼痛症状,在肝郁胁痛、瘀血胁痛、湿热胁痛等方面有显著效果;至阳穴在人体背部,针灸此穴位可以达到改善胆囊炎、胆绞痛、心律不齐等疾病;隔俞穴位处背部位置,针灸该穴时,能够取得升降阴阳、止血降逆、化瘀活血疗效;足三里穴隶属足阳明胃经,针灸此穴时,能够发挥化湿疏风、活络通经、益气补中疗效;太冲穴隶属足厥阴肝经,针灸该穴位时,可发挥生风燥湿效果,在眩晕、头痛方面的疗效较佳;太阳穴位于耳廓前方,前额两则,针灸该穴,具有止痛通络、明目清肝效果;风池穴与耳垂平行,位于头额后方大筋两侧,为足少阳胆经,针灸此穴可以改善中风、目眩等病情;内关穴属于心包经,针灸此穴位可以改善心悸,能够缓解中风脏躁、失眠、心神不宁等症状;太溪穴属于足少阴肾经,针此穴时,可以发挥冲通调冲脉、止咳润肺、滋阴补肾效果;太冲穴属肝经原穴,针灸此穴位时,能够发挥止痛镇静、调气血、熄风平肝作用;三阴交穴为肾经、肝经、脾经的交汇之所,针灸此穴后,可以改善下肢痿痹、调理脾胃效果;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穴,针灸该穴位时,能够改善心包炎、心绞痛、冠心病等;针灸委中穴时,对急性腰扭伤、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均有明显疗效;针灸尺泽穴可以治疗中风、肺炎等疾病,与合谷穴联合使用时,具有止痛祛瘀、活络行气效果。针对患者不同疾病种类、临床症状,于院外急救过程中,实施针灸技术,可以提高患者院外急救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益于提高急救效果,病情改善效果显著,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生活质量好转。

研究结果显示,讨论组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生命体征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满意度等均较参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提示中医针灸技术于院外急救工作中可发挥显著效果,应用价值突出。分析其原因可以知晓,针灸是以患者病灶位置、病因等为基础,为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的方案,能够快速减轻患者疾病症状,减轻患者疾病痛苦,阻止疾病进展,从而获得足够抢救时间,以为患者提供高效救治措施,为其生命提供有效保障的医疗技术。此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以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为依据的方案,用于院外急救工作中时,疗效发挥较迅速,大部分患者运用该技术之后,均获得了充足抢救时间,生命安全得到保护,受到广大医师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院外急救期间,落实西医急救方案的同时,联合中医针灸技术,对于减缓病情、减轻患者痛苦、阻滞疾病进展等方面有显著疗效,最佳抢救时间得到良好保障,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明显提高,生命危机性得以解除,由此可知,中医针灸技术在院外急救工作中的可行性较高,临床推广实践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邓科生,冼玲芸. 中医综合方案急诊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2020,26(25):43-45.

[2]王海萍.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5):130.

[3]周虹,覃机勇. 中医针刺急救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2):5440-5443.

[4]许世季. 院外急救途中死亡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9):266.

[5]丁亮,肖燕. 院前急救中针刺足三里对40例腹痛患者疼痛的影响[J]. 医药前沿,2021,11(21):160-161.

[6]梁丽艳,黄泳,曲姗姗,等. 《针灸大成》中涌泉穴急救的临床应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3):426-429.

[7]肖静,张超,庞亚飞,等. 针灸在急救中的作用与思考[J]. 上海针灸杂志,2019,38(10):1195-1199.

[8]皮尚明,冯程. 中医急诊辨治胸痹患者的疗效[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7):141-143.

[9]覃炎佳,廖德喜,赵明震. 中医辨证治疗在急诊眩晕症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0):51-52.

[10]岳颖,徐媛,郭义. 针灸早期介入在急救中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7,23(21):60-62.

[11]薛淑娜,刘海华,褚兴华. 中医针灸技术在院外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12(4):365-366.

作者简介格式:姓名:董慧(2000—9月),性别:女,籍贯:河北省秦皇岛市,民族:满族,学历:大学本科,职称,研究方向,从事工作:学生,工作单位 无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生活质量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与康复疗法在脑瘫患儿中的联合应用价值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莒地砭石与中医针灸的起源探究
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