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与落实途径研究

2022-06-15 22:07祁天峰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途径研究生活化数学教学

祁天峰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小学教育一直存在严重的功利化倾向,教师更侧重直接灌输结论性知识,对知识产生的过程缺乏深入阐释,在注重观察与推演过程的数学学科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片面的教学观念越来越凸显出了局限性,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强调日常教学要回归现实生活。本文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落实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重要性;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5-0132-03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Life-oriented Teaching

QI Tianfeng (Huazhuang School, Honggu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long-term influence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here has always been a serious utilitarian tendency in primary education in my country.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directly instilling conclusive knowledge and lack in-depth explanation of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generati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hat focuses on observation and deduction process is also like thi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this one-sided teaching concept ha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its limitations, and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constantly emphasizing that daily teaching must return to real life.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importance of life-oriented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Life-oriented; Importance; Approach research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分析

(1)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和持续主要是靠学习动机的驱动,而兴趣则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源性因素。特别是对于自主意识与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而言,兴趣对其学习态度和行为有着更显著的影响作用。在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其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引导,好奇心也往往难以得到满足,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之间未能充分结合,因此学生常常对数学课堂提不起兴趣。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则强调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更多的生活素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生活经验中就近取材,这样便能够在数学知识中融入更多学生所熟悉的因素,将数学概念与规律以更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来讲述。比之一味地进行结论性知识的灌输,生活素材的融合使得数学课堂更为生动直观,因此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与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广泛渗透于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数学学科所研究的数量、空间、信息、结构、变化等问题,都意味着观察与实践是数学探究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当数学教学目标被窄化为提升卷面考试分数,数学的观察、探究、推演等过程就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于课堂之外,不能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体验,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起到了消极的作用。而强调生活化,就是要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回归到对具体问题和生活现象的观察与探究中,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概念与规律的探究推演过程中。这种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问题到一般性结论的研究过程,本身包含大量的实践探究环节,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更加能够还原数学研究的本质过程,进而从思维到实践能力方面综合塑造学生的数学学科素质。

(3)有助于帮助学生发展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直观”“重视直接经验”,其核心是要突出学生自己在知识结构构建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这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理念在本质上是趋同的。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对考试分数的片面追逐使得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越来越强,教师习惯于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对数学概念与规律一味地进行机械式灌输。这种看似面面俱到的方式,实际上忽略了与学生本人认知规律与发展性需求的结合,最终所能实现的教学成果与理想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而且教师这种大包大揽的方式,会进一步透支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和自主性,容易使得学生对教师的知识灌输形成依赖心态。而生活化教学模式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生活素材的融入使得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感性认知和感情共识来认识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主体性价值的发挥。构建主义理论认为,个人认知水平的提升主要是靠自身知识体系同外部知识体系之间的碰撞,在由此产生的争议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对自身认知结构的持续重塑,而个人自主性与能动性的发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要在课堂中借助真实问题和生活场景中所体现的数学问题来构建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来驱动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學习主体性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素材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不足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备课环节,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在教学素材的搜集方面花费过多时间,而是直接引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是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或课件。这其中很多教学素材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或是这长时间没有更新而落后于实际情况,因此难以体现出生活化理念的核心作用。教师的这种素材引用方式会影响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质量,也容易对小学生的认知产生误导,使得数学教学的内容脱离于真实的生活背景,学生也很难在其中感受到生活气息。

(2)重生活化而轻数学化

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讲,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路径,而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数学学科能力才是根本目标。换言之,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仍是关键,而生活化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但是在当下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即过于注重追求生活化的形式,反而使得课堂中的“数学味儿”变淡了,以致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受到阻碍。比如教师在课堂中花费过多的时间来讲故事、引用案例、铺垫情境等,就容易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被带偏;以及教师在生活素材与知识教学之间的过渡未衔接好,也会使得学生模糊重点,忽视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是未能有效引导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抽象化、数学化思考,这些都有碍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3)作业环节较少体现生活化因素

作业环节是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内化、巩固、再思考的环节,如果要做到日常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将作业环节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因素。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将生活化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将生活素材用以辅助数学知识的传授,并没有体现在学生课下自主完成作业的环节。这种类似于连贯性不足、不够彻底的生活化理念落实方式,不利于学生培养对数学生活化理念的深刻认同,不利于学生真正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落实途径

(1)整合生活素材,构建感性认知

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最基础的就是要在课堂中融入现实生活素材。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来讲,他们的认知过程是对事物和问题的认知遵循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的逻辑规律,借助生活素材来认识数学概念与规律,恰恰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直接接触过于理性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小学生好奇心重,喜爱新鲜和有趣的事物,生活素材的融入也能使得数学课堂更为生动有趣,增加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课程时,要尽量融合一些生活化素材,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实际,将课堂有关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以感性认知来驱动学生对数学问题理性认知的构建。而且这样能够于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并对数学的实用价值形成更直观的认知,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借助数学知识来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这才是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意义。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三角形结构的应用场景,比如衣架、钢架桥、金字塔、门窗边框的固定等,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这一特性。以及在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教材中“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一章里,也可以结合小区或学校推拉门中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来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结构的不稳定性。这类生活素材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理解两种不同图形的结构特性,以及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和适用的应用场景等。

(2)利用生活实际,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数学”这类涉及大量探究推演过程的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情境创设的意义在于课堂上模拟或还原数学问题的应用场景,通过情境来集中凸显争议性问题,设计悬念和疑问,以此来引入新知识或新结论,并驱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自主性。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多媒体设备已经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教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教学手段来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借助图像、视频、动画等,能够将生活化因素更真实而生动地还原于课堂中,增加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以此来提升新知识导入的效果。比之教师一上来就直接讲述结论性知识,生活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通过情境的推进来层层递进,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范围内构建起认知冲突,进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大的期待心理,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材中“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此前学生所学习的除法都是表内除法,并没有接触过数学中“除不尽”的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除不尽”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认识“除不尽”的数学意义。比如教师可以体育课上组队跳绳为例,假设体育教师要求3人一组来进行跳绳活动,那么4人能组成几个小组呢?还剩下几个人?5人呢?6人呢?7人呢……依次类推,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3、6、9……能被3整除的人数,其余的情况都会出现有1或2人不够组成一组的情况,即按照表内除法的原则“除不尽”的情况。然后教师便可以引入“余数”的概念,让学生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表述方法,并让学生认识到“余数总是小于除数”这一性质。

(3)设计实践作业,生活化学习成果

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学生的数学知识构建时,要着力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则必须配备对应的实践锻炼环节,以便于让学生有独立验证和检验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机会。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教师也要注意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给予学生更多的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引导,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发现、验证数学方法、归纳数学结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生活化理念也被纳入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教材也对这一标准做出了内容设计方面的改进,增加了更多的探究实践板块,这也为教师在作业环节实现生活化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依照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以数学视角来观察生活中的问题,而非只是埋头于书本,要将学生的作业完成作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观察—抽象—探索—猜测—分析—验证的数学探究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非局限于对数学知识点的机械式、孤立式学习。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材中“统计”一章为例,在学习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后,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作业,给定特定的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实践。比如以“调查学校门口的交通情况”为主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分组对特定时间段内学校门口车辆的通行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将这一实际问题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公交车、汽车、客车、自行车、行人等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进行数据记录,并通过列表统计或绘制条形图等方式将调查统计的结果展示出来。我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交通问题的观察、统计,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这类概括性与抽象性很强的课程中推行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能从课堂趣味性层面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能够凸显数学的本质规律和底层逻辑,塑造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将生活化理念完整地落实于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逐步培养学生的生活化视野与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荣.小学数学巧用生活元素构建高效课堂策略刍议[J].学苑教育,2021(26).

[2]张鋆.回归生活  互动开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名師在线,2021(25).

猜你喜欢
途径研究生活化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