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学角度浅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发展

2022-06-15 00:48王娟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医学

王娟

【摘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文化的两个不同侧面。古希腊时期,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在一起,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在某种程度上,人文文化甚至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更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可。但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高水平及高速度发展,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逐渐走向分离甚至对立,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把科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带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一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在极度追求经济发展的现今社会,科学文化被认为是最实用甚至最重要的文化,轻视或否认了人文文化对社会发展及历史进程的重要作用。此文试从几个角度浅略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并结合中医文化浅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发展与联系。

【关键词】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中医学

《说文解字》中,“科,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所以,“科学”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即为“测量的学问”。从近代开始我们愈发注重自然科学,通过研究自然从而促进经济生活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文化是对自然世界运行规律的探索,其前进的内核是实用主义的科学精神。而人文文化则是通过对人文学科的多角度探索,追求人类社会与人文领域相关的知识体系、思想逻辑、价值判断的文化,其内核是极具主观倾向的人文主义精神。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同属于文化的两个不同侧面,科学文化是与自然事物有关的文化,在现代社会推崇的“真”、“善”、“美”中,其追求的价值体现为在对世界万物“真”的探索;人文文化则是对人及其人所赖以生存的精神内心的探求,体现的则是对“善”和“美”的追求。

1.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历史关系

古希腊时期,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并没有足够清晰的划分标准或界限,社会一直推崇的是广义的宽泛的“文化”。科学文化代表着追求理性,人文文化则更倾向于感性或哲学性思考,但此时的科学文化还未被赋予实用性的特征,所以科学与人文还尚未分家,在很大程度上,社会大众也未形成对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区别的明显定义。但随着社会工业进程的悄然推进,科学的巨大潜力也随之释放,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科技变革,科学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得以彰显,其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特征也初见成效并逐步加强。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使社会大众开始重视科学文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歧与对立也随之产生,甚至逐渐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2.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攻防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崭露头角,对自然科学提出质疑的相对主义思潮开始兴起。1994年,一本名为《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的书被出版,该书是数学家莱维特和生物学家格罗斯针对科学受到相对主义思潮冲击而做出的猛烈回击。受到这次事件的影响,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索卡尔向《社会文本》杂志投递了一篇文章——《超越界限: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在这篇文章里,索卡尔故意编造了一些明显的错误,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来验证这本杂志的编辑们在学术上诚实与否。然而,结果竟是这本杂志的编辑们都没有发现这些简单明显的科学错误,更没有发现索卡尔故意编造的一些关于科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所谓合理联系,这篇文章由此被大众所知,从而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大轰动。事情发生后,一场关于科学与人文的大论战就此被触发。这场大讨论的一方是相信以科学精神为内核的自然科学的科学家等;另一方的主要代表则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索卡尔获得了大多数科学家的支持,在他们看来,此次事件是对后现代主义虚伪性的揭露。人们将此称之为“诈文”、“玩笑”、“一场恶作剧”、“一场騙局”,这是一场科学文化对人文文化发起的攻击,是对于人文文化极大的主观性或不确定性的讽刺甚至挑衅。

20世纪90年代末,社会学家柯林斯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模仿游戏”,这次游戏以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的“图灵测试”为基础。在柯林斯的游戏测试中,他们将“图灵测试”中参与测试被提问的电脑替换成人。参与这次游戏的包括真正的引力波物理学家及假扮者柯林斯,由测试者向他们提出一些关于引力物理学的专业问题并根据他们各自的回答来判断孰真孰假。在此次游戏中,通过数位裁判们的认真判断,最终却并没有分辨出他们谁是假扮物理学家的柯林斯、谁是真正的引力波物理学家,更戏剧的是因为柯林斯可以熟练的使用专业的引力波术语回答问题,导致其中的一部分裁判认为柯林斯才是真正的引力波物理学家,却没有人能分辨出那位真正的引力波物理学家。柯林斯把这种现象称为一种“相互性技能”。这是一种不用亲身实践便可对相关领域作出良好的技术性判定的知识技能,柯林斯认为“相互性技能”只需通过深深地介入语言就可实现。虽然柯林斯本人并不认为这次模仿游戏是代表人文文化对索卡尔事件的回击,但我们可以认为,此次模仿游戏实际上起到了很好地回应和证明作用。

3.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均衡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科学技术的地位日益重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渗透在各个方面,小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大到世界新兴技术变革,其实用性已经无法替代。而人文文化作为一种主观性极大的学科,正是因为当代社会对功利性的崇尚与追求,导致我们忽略了人文的强大精神作用。正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物质条件得到充分满足的当代社会,我们不可不重视精神文化追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诸如此类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正是它们塑造着人类社会运行的道德与准则,保障和支持着科学文化发生和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大力提倡的“以人为本”,重视人本的重要性,而科学文化由人类创造,势必也应顺应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且为人类社会服务,切不可盲目夸大科学的作用而贬低人文的巨大价值。在汤因比看来,“我认为,所有宗教和哲学的信徒都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以免人类因贪婪而受贪婪,而贪婪是由技术及其不利影响引起的”。片面强调科学作用或者片面强调人文的作用,都无法保证人类幸福这一根本目的的实现,只有把二者进行结合,才可以既强调事物的客观性,也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体上共同保证二者各自作用的发挥,促进人类的整体幸福。9201281F-5CBE-430A-919B-72421E0A808C

同样,对于人文文化的蓬勃发展来说,科学文化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人文文化的发展也不可能脱离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对宇宙的不断探索促进我们进行新的哲学思考,对于科学探索的界限问题人文文化则可以进行相应的伦理探讨及界定,新时代的科技也会给艺术创作带来无限的新灵感,偏实物的艺术创作也更加需要新技术的加持。

另一方面,现代无数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的产生也十分需要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它们碰撞出火花的同时,势必会催生出更多的新兴事物。通过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人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体系,达到新的认识,探究新的领域,从而催生新的学科,如科学技术哲学、生命伦理学等。

4.中医学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针灸疗法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最好的证明。而中医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无法被忽视的。中医的最高境界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致中和,以平为期,以和为重,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推崇“中庸”,认为“中和”是世界万物存续发展的最佳状态,而在中医学中所提倡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这些诊治理论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医是一种人文文化,是极具哲学性质的文化。

中医的科学文化追求的则是中医科学原理、科学依据、科学实证等,中医的科学文化需要遵循科学规范,超越民族特征,具有客观标准。无论中医学蕴含多大的人文文化内涵,我们无法否认的是中医始终是一门治疗疾病的科学,在当代社会,医学理应被归类在科学范畴里,尤其是当代社会对于中医的辩证发展,用现代技术手段检验或探索中医的准确性或实用性,如青蒿素的提取就是科技与中医结合的最好例证。

中医学所具有的双重属性,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不应是割裂和对立的。以中医学的发展为例,中医学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进程一直伴行,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甚至早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为一体,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精神内核。但面对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会发现其中落后的、腐朽的糟粕,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审视自身,主动剔除人文文化中与社会相违背的内容。而中医学之所以得以继续存在,必然离不开当代科技的发展,例如使用先進的科学技术对传统中医药方剂进行检验与分析,确认传统方剂内容中对人体疾病真正有用的成分。用现代科技对古方进行验方,一方面是对中医学的验证探索,另一方面体现的是对救死扶伤这一伟大事业的负责。对立统一是中医学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中医学在矛盾、运动、整体、联系的观念下去考察、去回答、去处理医学的所有问题,这就是中医学的辨证观念。这类似于现代哲学辩证法中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我们认为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也是相互统一的,矛盾双方对彼此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所以在中医学的科技与人文问题上,我们也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去辩证处理。

同样,对于当今社会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发展,我们也应积极促进其互相融合。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经济社会才能不断进步,而科学技术只有在美好高尚的人文精神的导引下,才能避免其负面效应。

综上所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不应是对立的,而应是互相弥补、互相促进、互相融合、共同发展的。只有人文文化对科学技术进行一定的价值引导和伦理评判才能使科学文化始终处于健康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同样,在科学文化完成对“真”的探寻时,我们对于“善”与“美”的探索也会更有支撑与灵感。

参考文献:

[1]赵喜凤.科学论的第三波与模仿游戏——访哈里·柯林斯教授[J].哲学动态,2012,(10).

[2]王治东,卢传斌.思辩视角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32-35.

[3]李钰莹.浅析科学与人文的融合[J].山西青年,2019,(5):87-88. DOI:10.3969/j.issn.1006-0049.2019.05.055.

[4]陈少宗.中医学的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J].医学与哲学,2018,39(5):1-4. 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18.03a.01.

[5]张运辉,杨梦琳,周小青,郑彩杏,童天昊,张祺杰.中医哲学性之我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6):13-15.

[6]谢孝龙.推进科学与人文均衡发展的对策浅探[J].长江丛刊,2020,(12):104-105.9201281F-5CBE-430A-919B-72421E0A808C

猜你喜欢
中医学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论云南民族医药与中医学交融发展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太极拳预防脑卒中风的效果观察与体会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透过历史学的尘埃看中医
语言,当代社会理解和发展中医学的关键
人的体内之气经肌肤透发于体外的实践及感受
中医学中的“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