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治理视角下旧楼小区微治理路径探索

2022-06-15 03:29匡梦叶
文化产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楼宇社工物业管理

匡梦叶

问题提出及理论视角

旧楼小区一般是指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管理和服务相对落后的小区。目前,大部分旧楼小区存在“建筑设计落后、房屋使用年久、设备设施老化、物业管理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在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要“坚持居民自愿,调动各方参与”,可见,在旧楼小区中推进多元合作治理既是现实需要,也符合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整体要求。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参与,但是,多元主体的参与并不一定能带来协同优势,反而可能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带来协同困境,从而引发协同惰性,降低参与主体的热情与积极性。在旧楼小区中,由于问题成因的复杂性和资源的匮乏,问题的解决难度很大。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优势并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小区问题,刻不容缓。

治理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经过长期发展,治理理论又延伸出很多分支理论,例如协同治理、协商治理、多中心治理、网络治理、源头治理,等等。在众多治理类型中,张大维在对农村治理和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长期研究中提出优势治理视角,回应了我国“三农”问题中政府和农民两大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及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在城市社区治理领域,王思斌等学者也提出优势视角,强调在三社联动中谁处于优势地位就由谁来负责和主导。综合来看,优势治理指的是在处理某一事项中,要发挥和激活各参与要素的优势潜能和特长特点,谁有优势就由谁来占位补位,其他要素协同参与,从而达到治理效果最优化。结合旧楼小区所面临的困境来看。优势治理视角适用于旧楼小区各类公共问题的解决,本文将结合3个旧楼小区的治理实践来探讨优势治理在旧楼小区中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我国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3个旧楼小区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困境

本文选择的3个小区建设时间都比较久远,为了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所选择的3个小区自身的治理基础各有差异,比较具有代表性。笔者在下文中将3个小区分别编为A小区、B小区、C小区。

3个旧楼小区的基本情况

1.A小区基本情况及治理基础

A小区建于1993年,共10栋商品房,住宅总数为250套,有近50套住宅空置或出租,难以找到业主,这也导致该小区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物业管理费收缴困难等问题。A小区建成之后有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后来由于公司调整方向不做小区物业管理遂撤出服务。但据业主反映,该物业管理公司在人员管理和楼宇管理方面长期处于“半不理事”状态,在此情况下,业主共同推选出一名业主代表为大家发声。在该小区业主代表的带领和动员下,小区成立了自治小组。

2.B小区基本情况及治理基础

B小区共有4栋楼宇,建成时共有60户入住,实际居住户口数为54户。小区楼宇類型为早期的商品房,楼宇较古老,设施比较老旧。B小区是政府征收用地补助给居民的住房,建成初期有物业管理,当时的物业管理费用由政府出,随着时间推移及各方面的改革,后来没有了物业管理。

3.C小区基本情况及治理基础

C小区建于2004年,住户有130户。C小区一直都有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但是旧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水平未达到居民期待,导致居民与物业管理公司矛盾逐渐加深。在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业主委员会找了新物业管理公司进入小区服务。C小区自治基础较好,在3名热心居民的带动下,小区成立了义工队伍,义工队有完善的架构,成员比较积极。

4.小结

小区微治理关注的是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重要治理主体包括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居民自组织等,其中物业管理公司直接影响小区的管理、服务水平以及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涉及业主意见表达和小区公共问题决策等,小区居民自组织则是把分散的个体组织化的重要形式。从3个小区的治理基础来看,C小区的治理基础较好,B小区的治理基础则较差,这也是3个小区在微治理路径选择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个旧楼小区存在的治理难题

通过居民调查问卷及对相关主体的访谈,笔者收集了3个旧楼小区面临的公共问题,并将3个小区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整理为物业管理问题、公共设施问题、环境卫生问题、治安问题、居民自治问题五大类,详见表1。

3个旧楼小区的治理过程及成果

针对以上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难题,3个小区分别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来促进小区问题的解决。

A小区:社工主导的小区微治理

A小区所在社区有社工入驻,并且社工成功申请到公益创投资金用于旧楼小区微治理。在社工的带领下,以睦邻活动为契机,打破居民间的陌生感,动员撬动居民资源,营造小区睦邻氛围;通过睦邻活动,发掘楼宇积极分子,参与楼宇管理,建立楼宇治理小组,提高居民参管议管能力,提升小区自管水平;在组织培育的基础上,动员利益相关者共同探索楼宇治理机制的建立,以此明确利益相关方的职责以及楼宇治理的长期运行机制,初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楼宇治理机制,推动楼宇治理向自治方面有序化发展。从小区治理机制和小区公共问题解决两大方面整理小区微治理的成果,详见表2。

B小区:居委会主导的微治理

B小区原本的治理基础较差,小区长期处于无物业管理的状态,居民的小区自治意识淡薄,组织松散,对参与社区事务不积极。在社区居委会的带领下,以培育楼长为切入点,通过培育楼长来带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目前小区已初步探索建立了楼长推选机制,4栋楼宇都已经选出了楼长。选出楼长之后,对楼长进行培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楼长的议事能力。楼长也带动了部分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之中,解决了部分社区面临的公共问题,例如公共环境卫生美化等。详见表3。4FC70124-2524-41CF-BEF5-849E79D3D36F

C小区:居民自治下的微治理

C小区治理基础较好,小区有一批热心的居民,他们临时组建工作组,成功申报了小区微治理项目。在项目资源的保障下,组织自身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成立了义工队,搭建了小区议事平台。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义工队又吸引了新的小区成员加入,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50人。这种通过小区的内生力量来推动小区治理,通过部分积极的居民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在服务的过程中推动自治组织发展的治理模式也是我们在小区微治理或社区治理中追求的治理模式。详见表4。

旧楼小区微治理路径

总结3个小区微治理的过程,可以看出旧楼小区微治理路径建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推动优势主导下的多元参与;二是建立微治理行动的保障机制;三是规范微治理行动流程体系。

优势主导下的多元参与

小区微治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主体之间的分工合作至关重要。3个旧楼小区在治理过程中都实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只是因小区已有的基础和资源情况不同,主导的主体不同,各自分工也有所不同。在本次选择的3个小区中,A小区所在社区原本已有社工服务,社区及居民对于社工的服务知晓并认可,因此,选择由社工主导。B小区居民积极性不高,且一直没有引进社工服务,因此,在小区治理初期,治理主导主体由社区居委会来承担,随着楼长制度的健全可以慢慢将治理主导主体转为楼长或居民骨干。C小区自身居民自治基础较好,因此,由居民自组织来主导小区治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在小区微治理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规定某个主体必须处于主导位置,小区应该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具有优势的主体来主导整个小区的治理过程,其他主体则积极参与配合。

多元治理机制建设

为了保证治理行动的有效实施,多元主体之间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和平台,包括小区问题收集机制、小区议事协商机制、多方联席行动机制、微治理效果反馈机制。机制的建设最好能够正式化,即通过书面文字确定下来,并让多方主体知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

微治理行动体系

微治理行动遵循“发现问题—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方案—实施计划方案—成效反馈”的行动逻辑。在小区问题收集机制的保障下,社区居委会和社工可通过日常工作及服务收集小区存在的问题,小区居民可通过自组织主动反馈问题,收集了小区问题之后,由议事协商平台界定问题性质,并针对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的问题制订行动计划,再由多元主体组成多方联席行动平台解决问题,最终将治理结果反馈给相关主体。

小区治理将基层治理结构下沉到小区、楼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因此,推动多元主体特别是居民的参与十分重要。本文依据3個旧楼小区的治理实践,总结出小区的优势治理路径,即要根据小区的治理基础,找到一个具有优势的主体来带动其他主体参与,并且要在优势主体的主导下,推动多元治理的制度保障机制建设,搭建治理平台,遵循微治理行动逻辑,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区多元主体参与小区公共问题治理。

参考文献

[1]张大维.优势治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乡村振兴路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8(11):66-72.

[2]王思斌.优势主导的“三社”联动[J].中国社会工作,2015(25):62.4FC70124-2524-41CF-BEF5-849E79D3D36F

猜你喜欢
楼宇社工物业管理
A Social Crisis
浅析物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
优化楼宇产业生态探索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凝聚年轻活力,助推“两新”起飞
楼宇党建亮实招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论前期物业管理合同的法律效力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