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顾炎武的治学实践

2022-06-15 04:50王建洲
民族文汇 2022年27期
关键词:顾炎武

王建洲

摘 要:经世致用的思想是由顾炎武提出来的,它是源自于顾炎武的治学理论与实践。这种思想充满了爱国气节和爱国精神,在承认人具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同时提出了修身的观念。明朝初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对尖锐,面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顾炎武用经世致用的理论思想,深化了对于人性的思考,明确了作为人的责任,注重以名为治的道德教育和严谨求真的学术作风,这些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顾炎武;理论思想;经世致用;影响价值

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渐显现,处于天崩地坼之时,顾炎武所主张的经世致用的理论思想,逐渐显示出了明末清初大动荡的时代,政治经济的情况,体现了当时的鲜明社会特点,由于所处的环境限制,当时的文化思想存在着局限性,但通过他的思想,我们可以感受到普遍性与通用性,感悟到人文精神的实质,从而产生深刻的思想启迪。

一、顾炎武及其经世致用的思想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哲学家,是江苏省昆山人,顾炎武身处明代与清代两朝交替的动荡时期,其一生不断流转于不同的地方。早期,顾炎武曾经参加过抵抗满清的斗争,在抗击清朝的军事行动失败后,在全国不停的游走。顾炎武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学,并且胸怀滔天,游走于大半个中国中,认识了许多贤人志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对顾炎武对真实的写照,其智学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将其学术主张与社会现实密切结合,真正的实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经世致用的思想最早起于先秦时期,但在明末清初才真正的登上历史舞台,明末时期,当时的文化人受到了宋朝明朝理学的深刻影响,导致许多读书人的学习活动、学术理论、思想主张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固化,这使得我国许多有学之士重新反思当时读书人倡导所谓的圣学,圣学在国家存亡面前,毫无能力,没有能力使民族强大,这使人们深切的感受到读书人空谈心性的巨大危害,因此促使经世致用的思想,重新成为主导性的治学思想,强调读书人做学问,必须要秉承于国事,以国事优先,坚持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要将学问有益于国事。经世致用的思想受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进步学者的支持,对国家存亡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并对前朝空谈心性的圣学展开了猛烈的抨击与批评,主张读书人应该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将思想与实用紧密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将学与用汇融贯通,通过自身的修,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世之理。梁启超在其著作中称顾炎武是学者大之之典范,顾炎武的思想受到了当时的重视,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重要且深刻的影响。

二、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的深刻内涵

(一)对于现实人性的深刻思考

顾炎武对于人性探索与寻求没有脱离儒学传统的性善论范畴,但从他身处的社会实际出发,对人性作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深入性思考。他认为,孔子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的思想,意味着人的性善都大体接近。在现实中,人是各有千秋的,那么人性相近就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他主张需要从现实实际的角度出发,提出性所谓善者是有一定限度的,人性在后天的环境与个人的主观努力下是可以改变的。通过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能够对人性加以规范,他反对宋明理学的性情论,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蒙昧主义思想与禁欲主义思想,对于人性的私欲,合理性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他认为私欲的存在是客观现实,是人之常情的,并无非议。

在他看来,只有形成了家庭这一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人们为了养家糊口与生存延续,就有十分稳定的亲缘关系,维护着成员之间会有偏袒,爱护,也会存在着私心,不可避免的人性都存在着合理的诉求,是无可非议的。作为国家的当政者,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实施正确的措施,正当的达到治理。所谓的以公灭私论,强调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散布的。作为统治者,一方面满足自身的私欲,另一方面要求民众抛弃个人私求,这是赤裸裸的欺诈,只有承认个人私有制的合理性,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公天下,更好的治理好国家 。

承认私利的合理性就意味着在经济上要鼓励百姓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百姓如果没有依靠,生存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又要人们不争利、讲道德,是苍白无力的,只有改变群众贫苦的现状才能够达到道德要求。同时还需要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与激励措施,对名节突出的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赐予观石,从而达到以名为利的氛围,引导人心向善,教化风俗。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

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是以血缘与宗亲为基础,到家国一体,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在封建帝王家天下的思想下,要求尽孝于忠,君为臣纲。顾炎武对于君主专制和君为臣纲的封建道德利令都提出了猛烈的抨击,他明确提出了保国与保天的不同利益与责任。

顾炎武所提出的亡国与亡天下具有明确的区分,反映了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封建主义自供自足的农耕经济逐步出现解体,是先进的知识分子透过封建宗法关系的密网朦胧发现另一事件,就是人们的产业行为。这使得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存在着,且日益开始摩擦,这使得人们开始反思民富国富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天下之间的不同。顾炎武提出 亡国只能代表着改变国家旗号一家一姓的君主政权的消亡更迭。但王天下是由社会政治黑暗,腐败横行而至仁义受阻。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把民众从千百年来对君主的愚忠思想中唤醒。他认为为民而立君,在道德责任上,君王与地主官僚都是平等的,并不存在着超乎民众之上的身份,其血统也并非绝对的高贵。对于普通民众,要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此奋斗,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处事原则,以明道就是为己任。

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论精神出发,顾炎武认为,读书就应该经世致用,却不是不顾廉耻,趋炎附势,为了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的尊嚴。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能够改变社会的风俗,体现了顾炎武认识作用的深化,体现了顾炎武对于道德作用的深化。息言论自由,倡导又为资产阶级兴民的思想提供了启蒙作用。

此外,顾炎武十分注重伦理道德对于人心的教化与合理的社会秩序的调节功能,他认为,道德是治人之大,法立人之大节,提出了以名为智导到的观点和道德教育主张[1]。

三、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在这学理论中的体现与实践

(一)顾炎武经学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

顾炎武认为,后市儒学,实际上是对于儒学六艺的本意,产生了错误的解释道,导致许多做学问的人远离了自身的思考,缺乏了安身立命的根本。顾炎武认为,儒学先贤著作经典,其目的就在于面对现实解决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儒学中最为根本,也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二)顾炎武史学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

顾炎武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其具有丰富的社会责任感,主张继承与发扬,构建一个经世致用的体系,这无疑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没有人敢对经史典籍进行点评。但顾炎武却说,六经只是普通的一般性著作而已,他说,六经皆史,这具有巨大的警醒意义。他主张史子结合,以史为鉴,总结历史上兴衰成败的特点,聚焦当下的社会实践服务,他认为治学的目的在于借鉴过往,从而达到治理当下的目的,否则修时很容易丧失其价值,这就促使顾炎武在对历史研究中非常注重考证,强调历史史料的真实性。

(三)顾炎武理论思想方面的经世致用

传统理论思想强调至善至美,这实际上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景,顾炎武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思想,至善至美的观点,强调要尊重人性,符合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考虑个体的伦理道德问题,从而期待构建符合现实生活和人性特点的伦理纲常体系。人的私欲是最正常的现象,這符合人性客观实际的特点,顾炎武据此认为,只有达到人的需求,才能够体现私欲的合理性,因此需要就势利导,顺从民意。顾炎武试图将伦理道德与现实实际相结合,只有做到国家改革措施适当,增加民用缩减官田,才能够满足民众增加粮食的需求,解决温饱。同时,顾炎武还反对食盐专卖,让百姓参与到经营活动,而政府通过税收等方面调节,这对于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蒙性作用。

结束语

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虽然顾炎武的思想受到了当时的时代局限,但我们研究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对对于未来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性作用。我们通过对经世致用的深刻的思考,实现创造性的新发展,推动社会智学理论思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放.“引古筹今”与社会治理——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简[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7

[2]田田叶.传统文化对林则徐“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J].世纪桥,2012:30-31.

猜你喜欢
顾炎武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不夜行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著书述略
赞成的话只说一次
赞成的话只说一次
赞成的话只说一次
顾炎武“拜师”
忠孝两全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