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

2022-06-15 05:08龚天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5期
关键词:血液病

龚天娇

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为血小板输注疗效带来的影响。 方法 40例血液病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中,收治时间为2021年2月到2022年1月,使用固相凝集法筛查血小板抗体,全部运用血小板输注开展治疗,通过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观察治疗效果,对比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输注效果,输注次数和输液效果的关系以及血小板抗体筛查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阳性10例,其中7例发生PTR,发生率为70%;阴性30例,1例发生PTR,PTR发生率为3.33%,阴性患者发生PTR几率低于阳性患者(P<0.05);输注次数在1~6次之间,发生PTR几率为16.67%,超过6次输注的PTR发生可能性为39.29%,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0%,46.43%,1~6次输注次数患者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优于超过6次输注次数患者(P<0.05)。结论  针对需要采取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病患者,要及时为其筛查血小板抗体,减低发生PTR发生的几率。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

【中图分类号】  R5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5--02

血液病是指患者造血系统发生异常,造成血小板出现变化。其中临床比较普遍的血液病包括血小板减少、骨质增生异常综合症、血癌等。临床观察发现,患有血液病后,患者往往出现贫血等症状。所以,在针对其开展治疗时,一般采取血小板输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产生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果输液次数变多,那么身体可能会出现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以及与血小板存在联系的抗体。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为整体治疗效果带来不利影响,乃至发生PTR,一方面不能缓解患者的病情,另一方面还可能由于继发性输血造成急性肺损伤,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2]。所以,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为血小板输注带来的影响,详细内容为: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血液病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中,收治时间为2021年2月到2022年1月,男性22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6.66±5.38)岁,其中包含白血病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全血细胞减少6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12例。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通过有关检查发现和血液病诊断标准相符;(2)患者外周PLT不超过50×109/L,出血的可能性比较大;(3)患者对研究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全部了解,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免疫系统等一些疾病;(2)患者存在感染以及发热症状;(3)患者为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4)患者缺少完整的临床资料。

1.2方法

1.2.1血小板输注适应证

在运用血小板输注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血小板输注适应证,首先,PLT<20×109/L;其次,PLT在20×109/L~50×109/L之间,患者出现出血情况。

1.2.2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

在开展血小板抗体检测时,利用固相凝激法。试剂盒选用徐州美康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其中包含白细胞抗原I类、血小板抗原以及冻干血小板。在对血液病患者开展输注治疗前,需要做好交叉配型工作,在使用试剂盒的过程中,根据操作步骤以及说明书严格进行,确保试剂盒的无菌性,避免影响检测准确性,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为后续开展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

1.2.3血小板输注方法

患者采取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法,在治疗前,无需给予患者配型检查,使用相容性输注方法。在开展治疗中,需要控制血小板容量、含量以及残余细胞量,分别为250到300毫升、2.5×1011个、超过2.5×1011个,5.0×108个及超过5.0×108个。

1.3观察指标

通过观察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输注效果;研究输注次数是否会为输注效果以及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带来影响。针对输注效果进行观察,检测患者输注前及输注后24小时的PLT,并借助PPR和CCI分析输注效果。输注无效标准为24小时后,患者自身CCI少于4.5,且PPR低于20%。CCI=[(输注后和输注前PLT的差值)×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数;体表面积(m2)=患者身高×0.0061+体重×0.0128-0.1529;。PPR=[(输注后和输注前PLT的差值)×血容量]/[输注血小板数×2/3]。患者血容量计算方法:男性为体重×70;女性为体重×65[3]。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将卡方值运用到开展检验中,当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以及阴性患者输注效果

40例患者中,阳性10例,其中7例发生PTR,PTR发生率为70%;阴性30例,1例发生PTR,PTR發生率为3.33%,阴性患者发生PTR几率低于阳性患者(P<0.05),见表1.

2.2比较输注次数不同的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

1~6次输注次数患者PTR发生率为16.67%,超过6次输注次数患者PTR发生率为39.29%,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0%,46.43%,1~6次输注次数患者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优于超过6次输注次数患者(P<0.05),见表2.

3.讨论

近几年,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整个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成分输血技术得到有效发展,其中单采血小板借助较高的产量、纯度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到临床上,这种方法逐渐代替以往手工分离血小板,被广泛用于治疗患有血液病的患者中,因而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输注效果[4]。B374B874-33FC-40EC-B07E-4B2BC71CE31F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上针对血小板减少诱发的出血性疾病进行治疗时的常用措施,同种异体免疫因素以及非免疫因素是比较普遍对血小板输注效果产生影响的两个因素,并且血小板输注被当作血液病和肿瘤患者放疗、化疗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5]。血小板输注无效是血小板输注治疗过程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该问题逐渐被临床医生重视,因为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输血仅仅考虑红细胞系统的血型符合,而没有开展血小板系统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所以一些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值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

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由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造成的免疫反应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其次,由于发热等一些原因造成的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变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因素以及非免疫性因素造成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会为输血治疗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如果患者存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情况,那么可以采取血小板抗体检测来证明是否由于免疫因素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另外,根据有关研究发现[6],在诱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同类抗体中,抗人类白细胞抗原占据大约80%,抗人类白细胞抗原以及抗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共计占大约17%,抗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大约占据3%。而血小板HPA以及HLA配合型输注可以在源头上防止产生抗体,是具有良好效果的输注方法之一。然而,我国大部分医院依旧运用ABO同型的随机血小板输注,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开展血小板输注时,通常是在血小板计数低至出血危险值或者已经存在出血症状,急需临床输血时。其次,各个地方缺少充足HPA以及HLA的供者库,在初期输血时只能运用ABO同型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方法;最后,血小板抗体检测以及血小板配型实验通常需要花费较高的检测费用[7]。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发现[8],针对血液病患者开展反复多次输注后,30%-70%的患者可能会存在PTR。主要是指针对血液病患者运用血小板输注后进行观察,其自身血小板治疗处在不应状态。也就是说,患者自身外周血小板计数无提升情况,且出血症状没有明显改善,CCI等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

此次研究中,40例患者中,PTR发生率为73.33%,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患者共计10例,其中7例存在PTR情况,发生率为70.00%,由此可见,发生PTR会受到血小板之间同种异体免疫反映的影响。另外,在此次研究中,针对患有血液病的患者在开展输注过程中,针对输注次数在1~6次之间及超过6次来开展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同时记录好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和PTR出现情况。经研究后发现,输注次数在1~6次之间,患者出现PTR的可能性为16.67%,阳性率为25.00%,输注次数超过6次患者PTR发生率39.29%,血小板抗阳性率为46.43%,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会受到输注次数的影响,如果输注次数较多,那么其阳性率会随之提升,导致PTR发生率出现升高的情况。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医护工作者需要提升对输液次数较多患者的关注,在患者输液前,进行检查,了解其自身抗体情况。若是发现患者为抗体阳性,那么需要积极开展血小板配型,选择合适的血小板开展输注,使PTR发生率下降,确保血小板输注带来的良好整体效果。

此次研究证明血液病反复输血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正常人群高,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会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带来的影响。如果想要提升血液病反复输血者患者的输注效果,此次建议首先在初期的血小板输注中,为了尽量减少血液病患者人体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的发生几率,那么可以运用机采血小板和通过白细胞过滤器处理的血液直接开展灌注[9]。其次,如果发现开展血小板输注后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那么可以及时开展血小板抗体筛检实验,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那么证明输注无效的原因为免疫因素。再者,为了确保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且最大化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可以把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和贡献者的血小板开展相容性配合实验,选择阴性反应或者阳性反应最弱的血源对患者进行输注治疗。最后,如果血小板相容性配合实验无法找到相融性的供血者,那么可以对于抗体特异性运用HPA、HLA匹配型输注,以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能盲目输血,造成血小板计数快速降低,从而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等各种并发症,避免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0]。且需要全面考慮患者的经济因素,避免由于经济压力造成患者无法积极配合治疗,有益于防止由于输注无效造成血源以及经济方面出现浪费问题,提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通过多样化措施保证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法的整体效果。

总之,在对血液病患者开展血小板输注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筛查血小板抗体,避免发生PTR,提高血液输注的成功率,确保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斌锋.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7):118-120.

[2]王礼堂,任小花,孙榕. 机采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 甘肃医药,2021,40(2):146-147.

[3]王照军,陆西平. 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4):166-167.

[4]周君,刘亚军,曹华琳. 反复输血对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2):82-84.

[5]张磊. 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临床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8):94-96.

[6]Park Y E ,  Penumarthy R ,  Sun P P , et al.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 in Patients after Ischaemic Stroke-An Epiphenomenon or a Natural Protective Mechan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0, 21(8398):8398-8399.

[7]许云波,张静.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3):323-326.

[8]江灵,王洁,王雨涵,周炜鑫,郭天虹,罗彬瑞,王华,雷丽明,黄远帅.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患者中的运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19,32(3):263-266.

[9]Wong M ,  Narra R ,  Selim M , et al.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lass I Antibodies and Response to Platelet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J].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2020, 255:99-105.

[10]张慧敏,付晓艳,马曙轩,郭凯,王笑欢,汪德清,李小飞. 1350名患儿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9,32(2):109-110.B374B874-33FC-40EC-B07E-4B2BC71CE31F

猜你喜欢
血液病
叙事关怀护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初期的影响
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病的CT影像分析
健康宣教护理对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影响分析
病患志愿者和PBL教学法在血液病临床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期间临床观察
单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治疗血液病与泌尿系统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低的临床效果观察
隔姜艾灸预防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害的实验研究
MICM分型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浅析血液病临床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