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在冠心病监护室抗栓治疗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2022-06-15 06:22袁琳徐晨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5期

袁琳 徐晨

关键词: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冠心病监护室;抗栓治疗;动静脉穿刺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5--01

冠心病监护室的患者多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疾病,或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等治疗,均需要长时间使用抗栓治疗,以保持血管通畅,改善预后。但是抗栓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会打破原有凝血机制,因此出现皮下出血等风险事件的概率增加,而患者自身病情变化快,各类护理风险发生率高,并且密集的接受静脉、动脉穿刺,使皮下出血的概率进一步增加,需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提升护理人员的出血风险意识,防范出血风险事件的出现,完善抗栓护理的护理流程,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1]。本文对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在冠心病监护室抗栓治疗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88例冠心病监护室抗栓期间动静脉穿刺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女23:21,年龄最小4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0.12±3.76)岁,观察组男:女22:22 ,年龄最小41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0.78±3.65)岁。分析两组数据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在接受穿刺时护士选择条件较好的血管,穿刺快速、准确,成功后快速拔出针头,对穿刺位置按压1-3min,如凝血机制较差,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观察组给予患者皮下出血风险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对整个护理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对护理计划进行督导和质量监控。护理小组在设计护理计划时需要对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管理,完善护理管理流程。在护理流程确定之后,对患者风险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三个等级,将单纯使用抗凝药物患者设为Ⅰ级,使用两种抗凝药物患者设为Ⅱ级,使用3种以上抗凝药物或者法华林、肝素患者设为Ⅲ级;对于Ⅰ级患者,在静脉穿刺之后按压5min,动脉穿刺后按压7-10min,以2h/次的频率对出血情况进行检查,并以8h/次频率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对于Ⅱ级患者,在静脉穿刺之后按压7-10min,动脉穿刺后按压15min,以1h/次的频率对出血情况进行检查,并以8h/次频率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对于Ⅱ级患者,在静脉穿刺之后按压10min,动脉穿刺后按压20-30min,以0.5h/次的频率对出血情况进行检查,并以2h/次频率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动静脉穿刺出血率,包括静脉穿刺出血率和静脉穿刺出血率。

1.4统计学方法

各观察指标数据均为定性、定量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经SPSS23.0统计学软包统计分析后,若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

2.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出血率2.27%低于对照组13.63%、静脉穿刺出血率0.00%低于对照组9.09%,P<0.05,详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监护室患者进行外周动静脉穿刺的概率高,但是反复穿刺容易对局部血管造成损伤,而抗栓药物可使患者自身的血小板聚集能力下降,穿刺后发生皮下出血的概率高,出现拔针后渗血、皮下瘀斑和血肿,不利于后续治疗,因此需要对皮下出血进行干预。上文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静脉穿刺出血率2.27%低于对照组13.63%、静脉穿刺出血率0.00%低于对照组9.09%,P<0.05。原因: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对患者风险进行分级,对于不同等级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在出血风险评级后进行相应的拔针操作和出血监控,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防护意识,保证各个流程的合理性,强调规避操作风险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血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2];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对影响皮下出血的血管穿刺部位按压方法、按壓时间进行干预,并强化对患者拔针后的巡视管理,将出血的监控延伸到治疗的整个过程,对风险进行更好的控制,降低风险的发生率。皮下出血风险管理依据抗凝药物的使用强度进行分级,做出出血风险评估,实用性强,并且操作简单,对于风险的控制效果较好[3]。

综上可见,对于在冠心病监护室接受抗栓治疗的患者中,进行动静脉穿刺期间给予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可降低穿刺出血率,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漫,袁彬彬,张庆伟,等.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在冠心病监护室抗栓治疗患者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7):2002-2005.

[2]金珊珊,周华,赵立新.皮下出血风险管理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医刊,2021,56(7):806-808.

[3]卢翠平.《静脉采血最佳护理实践》出版:静脉采血后易出现淤血,出血和皮下血肿的原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