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22-06-15 06:51周林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感染控制护理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至2021年12 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均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按以往的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采取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中采用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极佳,可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可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提升治疗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控制;护理干预;效果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种类包括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等。其传染源大多为发病期患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其临床表现为发热或不发热、伴无诱因的头痛、呕吐、水疱、腮腺肿大、皮疹等症状。出现以上症状后应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本次就2020年12至2021年12 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至2021年12 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均分成常规组与研究组。其中,男患48例,女患38例;年龄为12-79岁,平均年龄为(45.53±8.87)岁;住院时间为5-34d,平均住院时间为(19.48±5.25)d;确诊感染者64例,疑似感染者22例;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平均体温为(38.4±0.8)℃,轻症患者74例,中重症患者12例。2组感染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及患病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按以往的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取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如下:

1.2.1感染控制措施:①熟知医院感染各项防控制度。全体护理人员应熟知医院感染防控制度,在工作时认真执行规定,履行防控职责,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时应知晓应急措施。同时掌握院感的工作程序,如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将院感管理内容纳入全体医务人员的考核中。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应备有应急方案。②加强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科室内医务人员应根据院感防控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保证自身健康,在自身可能被感染的情况下不传染他人。防护用品需进行消毒灭菌,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完后需及时处理,以免出现交叉感染。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从严从快处理,严守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底线。③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具、医疗废物管理处理。医务人员在用完一次性医疗用品后,需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在规定的处理容器中,不可完全装满,需留1/4的空间,便于封口。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医务工作者需做好防护,确认容器无破损,医疗废物无差错。检查完后,將容器紧实、严密的封口。处理容器的外包装上应做好标记,标记应填写详细信息。已装入的医疗废物不可取出,处理医疗废物的医务工作者应按要求定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运输到目的地,运送时不可与其有身体接触,动作不可过于粗暴,以防处理容器出现破损,导致医疗废物泄漏,结束后应进行常规清洗、灭菌消毒工作。医疗废物运送前应先过称、登记,详细记录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去向以及经办人等信息。应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将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再对所有设施采取消毒处理,做好记录。④提升手卫生和职业防护依从性。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好手卫生,以避免发生院感现象。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在流动水中洗手,去除手部部分致病菌,洗手时间应长于20s。洗手后使用速干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严格执行手卫生对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有重要作用,洗手是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执行手卫生,正确洗手,提高洗手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⑤严格实施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及抗生素基础用药标准。执行无菌操作前,应先穿戴好防护用品,同时保证环境卫生。取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钳,身体任一部位均不得与无菌物品接触或进入无菌区。无菌物品须确保未污染,与非无菌物分别存放,无菌包打开后需尽早使用,若未使用亦不能放回,定期检查无菌包的状态。应将无菌容器用酒精等消毒产品每周进行消毒,容器内敷料不能装满,避免碰到容器外。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对于会接触人体的诊疗器械,需做到用后灭菌或消毒。按医疗用品的性能,消毒灭菌选用物理法、化学法、压力蒸汽灭菌以及低温灭菌法。化学消毒包括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可按情况进行选择。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用后需清洁、消毒或灭菌。感染传染病病原体者应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先消毒再行封装焚烧处理,而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也严格按标准进行消毒灭菌。医疗用品需于有效期内使用,分类存放,保证存放之处的卫生,不可混放。严格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做好隔离防控措施。感染或疑似感染者应与非感染者分开就诊,将同类型感染者分置一处,疑似或确诊其他疾病的感染者单独安置。为感染者备齐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穿戴,做好防护工作。病区需保持卫生,定时通风,地面湿拖,进行空气消毒,当有明显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消毒杀菌。抗生素为传染病的主治药物,临床应用较广,应合理应用,保证药物应用的安全及有效性,将其效用发挥出来。使用抗生素前须明确病因,将致病菌找出,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测试,在前期可按感染者的病情及医生的经验来用药。知晓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了解传染病的临床特点,根据感染特性选择用药。按病情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及用药方案,注意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以降低不良反应,避免产生耐药性,掌握联合用药原则。⑥组织院感管理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与防护、消毒隔离基本常识与流程、医院感染报告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⑦定时进行院内感染质量控制监测,不定时对各科室院内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验督促。应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检测工作,如环境卫生的监测,对空气、医疗设施表面、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手进行随机抽检,每周随机对各科室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对消毒剂、灭菌剂等医疗用品进行检查,对胃镜、气管镜及肠镜等设备进行检测。将检查结果记录后进行分析整理,若存在问题,则制定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2基础护理:患者需多休息,不可熬夜,不可过于劳累。多喝温水,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可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饮食宜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忌口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加强营养。勤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室内要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发烧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式。若体温高于38.5度,可给予退烧治疗。呼吸道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隔离,减少探视。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不可对着他人,应捂住口鼻。患者使用的用具应按规定每日进行消毒。

1.2.3急性期护理: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其低蛋白血症,给予营养支持。同时可给予对症治疗,如雾化等。若病人出现低氧血症,则可给予氧疗,将血氧饱和度提高到90%以上,需呼吸支持的病人可给予机械通气,以改善氧合。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病人出现寒战时需给予其保暖措施,出汗多时需作好皮肤清洁,作好高热护理。按医嘱用药,不可滥用抗生素,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若是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吗啉胍、阿糖胞苷等。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唑等抗菌药物。也可选用中成药。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或痰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呼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在病人病情平稳期,应鼓励其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由指定的监察人员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高表示防控意识越强;对比两组治疗与护理效率,分为优秀: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极为明显,与以往的病例记录相比。良好: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较一般,但优于以往的病例记录。差:患者的病情恢复速度较慢,甚至加重后延长了治疗时间。有效率=(优秀+良好)/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据软件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x、t检验。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评分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研究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2所示:

3结论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极高,体弱者极易被感染,呼吸道感染不仅损害患者的呼吸道,甚至会损害患者身体的组织和器官,若不及时接受治疗,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按照不同的发病情况及发病部位可将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且呼吸道感染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抑制,而这种抑制对患者的免疫系统所造成的损害极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还会引发一些严重并发症,因呼吸道感染的加重不仅会损害到患者的呼吸道,还会损害到周边的组织器官,若引发肺炎,则可能合并心脏疾病或脑部疾病,侵蚀到患者体内的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甚至还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重视呼吸道感染者的治疗与护理,因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要做好防控措施,以免出现交叉感染加重病情或感染健康人群。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率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用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中采用感染控制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极佳,可提高护理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可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提升治疗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杜莉莉.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 饮食保健,2018,5(7):164.

[2]郑学红.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6-27.

[3]孙宜军. 感染控制及护理在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8):139.

[4]于飞.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控制及护理[J]. 饮食保健,2018,5(8):129.

[5]姜华. 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J]. 饮食保健.2020,7(29):140.

作者简介:姓名:周林(1968年11月~) 籍贯:四川.宜宾 民族:汉族,职称:副主任护师,学历:本科 主要从事:护理临床及护理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感染控制护理干预效果
灵动耳环
预防性护理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