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效性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6-15 05:41张姗姗钟嘉慧李湘雲周照东王尧骏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榜样大学生活动

张姗姗,钟嘉慧,李湘雲,周照东,王尧骏

(1.浙江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2.浙江理工大学 法政学院, 浙江, 杭州;3.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4.浙江理工大学 教务处,浙江 杭州)

一 引言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榜样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因具有生动性、感染力、说服力,不仅在德育方面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更是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2]。青年是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中坚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3]。随着多元价值观和网络化信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榜样教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作用效果“收效甚微”。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迷茫”“自我迷失”,缺乏对榜样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认可,对身边的榜样教育漠不关心,榜样学习的动力不足,参与度和认同度低[4]。

时代在变化,教育对象也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还是“走老路”“不走心”,便很难有实质效果。因此,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精神在大学生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艰苦奋斗,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众多榜样教育活动,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已开展了“十佳大学生”“感动理工自强自立人物”“自强之星”等评比活动和“优秀校友面对面”“模范公民演讲比赛”“学子讲堂”等各类以树立典型为特点的榜样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缺少调查研究和教育反馈,难以评价榜样教育实施的有效性。以往研究对榜样教育感性分析较多,而关于榜样教育开展情况、学生对榜样教育的反馈评价实证研究较少。为了解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基本情况,提升榜样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设计了“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效性调查问卷”,从学生对榜样的认知状况、高校榜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反馈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大学生榜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榜样教育和榜样学习的规律,提出增强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建议。

二 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状分析

以在校本科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研问卷500份,回收467份,回收率93.4%;有效问卷 443份,有效率88.6%。其中大一229人(51.69%),大二90人(20.32%),大三36人(8.13%),大四 18人(4.06%);男生209人(47.18%),女生234人(52.82%)。

(一) 大学生榜样学习基本情况

1.对榜样总体上认知认同,但认知结构失衡

榜样是个体社会学习和奋斗的需要。关于是否需要榜样的问题,有96.84%的学生表示需要。通过进一步调查原因发现,70.59%的学生认为榜样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新时代下,大学生对榜样仍有内在需求,榜样教育仍具有重要作用。

在榜样的选取方面(图1),大学生选取的榜样类型最多的人依次是:杰出人物、父母家人、老师朋友、明星、虚拟人物、自己,且49.34%的人认为所选榜样是自己的奋斗目标,36.84%的人认为是精神支柱,7.24%的人认为是模仿对象。这表明,大学生对于榜样类型的选取总体上较为理性,多数都怀有远大抱负,渴望成功。

图1 大学生选取的榜样类型

认知影响行为。在榜样的内涵方面,78.56%的学生认为榜样是先进典型,7.67%的学生认为榜样是模仿对象,6.09%的学生认为榜样是偶像,7.6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榜样认知方面总体上较为积极。然而,在调查个人是否有榜样问题上,却只有283人(63.88%)表示有榜样,仍有160人(36.12%)表示没有榜样,表明榜样需求与榜样缺失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他们内心需要榜样,认为榜样是自己学习前进的动力,一方面他们又对榜样的相关事迹了解不深入和对榜样精神领会不透彻。

2.对榜样总体上情感认同,但行动转化困难

大学生在榜样精神和价值判断方面与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由图2可见,榜样对大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影响最大。大学生想从榜样身上借鉴学习的内容方面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实践能力、学习成绩、才艺能力、求职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大学生榜样学习借鉴方面在年级和性别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年级的男生和女生认为社会实践能力最值得学习借鉴的比例均在50%以上。

图2 榜样对大学生影响最为显著的方面

学习的关键在于认知、情感向行为的转化。68.17%的学生表示会受榜样影响而加大关注力度,但实际经常关注的仅有26.41%。在成长目标方面,35.21%的学生表示非常想成为榜样人物,会付出行动;45.82%的学生表示想成为榜样,但较难付出行动;10.84%的学生表示不想成为榜样; 8.13%的学生认为是否成为榜样无所谓。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榜样总体上情感认同,想成为榜样,但不能将榜样的认同有效内化为实际行动,导致实际效果不佳。

(二) 榜样教育活动的效用评价

1.选树的榜样基本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但榜样先进作用发挥不充分

对于选树的榜样人物是否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11.29%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69.07%的学生认为符合;13.54%的学生认为不符合;6.09%的学生认为非常不符合。榜样作用情况调查显示,13.09%的学生认为完全发挥,62.75%的学生认为部分发挥,17.61%的学生认为没有发挥,6.55%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发挥。关于榜样人物应如何发挥作用,56.43%的人认为榜样应与大家交流互动,分享经验;32.51%的人认为榜样应走近同学,主动帮助他人;11.06%的人认为榜样应默默奉献、潜移默化地影响。

由此可见,学校选树的榜样基本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但榜样的先进作用未能通过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出来,榜样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难以激发学生榜样学习的内驱力。

2.开展的榜样活动具有激励作用,但宣传和实施效果不佳

通过调查学生了解榜样人物事迹的方式可见(图3),学生认识与了解榜样事迹的途径广泛。调查“浏览学校相关宣传榜样网页或《身边的榜样》书籍频率”结果显示,仅有 6.09%的学生会经常浏览,47.4%的学生会偶尔浏览,36.79%的学生几乎不浏览,9.71%的学生从不浏览。调查优秀人物讲座情况结果显示:13.54%的人表示经常去,认为讲座对自身具有激励作用;74.94%的人表示偶尔去,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参加;5.87%的人表示从来不去,认为对自身帮助不大;5.64%的人表示无所谓,认为优秀人物事迹与自己无关。

图3 认识榜样途径分布图

榜样教育宣传方面调查显示,17.83%的人认为宣传与事实非常符合,30.25%的人认为基本符合;47.86%的人认为不太符合;4.06%的人认为严重不符。关于榜样教育活动的效果调查显示,学生反馈榜样教育活动效果明显的占15.8%;效果一般的占61.17%;没有效果的占6.32%;表示不清楚的占16.7%。对全校范围内举办过的“十佳大学生”“自强自立感动理工人物”等重要榜样教育相关活动,仅有19.19%的人熟知,55.08%的人大概知道,25.73%的人竟然完全不知道。高校榜样教育效果欠佳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39.95%的学生认为高校榜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29.12%的学生认为高校榜样宣传力度不够。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学校榜样活动教育宣传和实施的整体评价和认同度较低,导致学生参与榜样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低。

三 大学生榜样教育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 尊重学生主体,选树鲜活丰富的榜样

榜样教育法有效性的关键还在于学习者,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榜样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教育的受体也是学生,若想教育达到预想效果,必须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在建议对策方面,57.56%的学生认为应充分尊重榜样教育受体的主体地位。因此,教育者应该从教育对象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深入学生群体,倾听学生内心需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听取对开展的榜样教育活动的反馈和建议,找出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受体角度出发,设计符合他们需求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榜样教育过程中。

需求是人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在清晰深刻认知榜样的内涵、行为及精神的基础上,与榜样发生情感共鸣,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对榜样的行为及精神从表层认知到深层认同,才能激发行为主体做出实际行动。选树好榜样是学习的前提。37.47%的学生认为高校榜样人物的选取不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教育效果欠佳。因此,教育者在选树榜样时,应事先了解大学生心中榜样的形象,征求教育受体意见,避免榜样人物千篇一律的“高大全”,充分考虑大学生不同年龄段、生活环境、学科背景、性格特征,根据他们的内在需求和价值取向,让他们参与榜样选树中,建立不同类型、丰富、多元化的榜样库,让人人都有学习的榜样,让榜样“真实、可信、可学”。除此之外,教育者也要善于利用反面案例和同年级的榜样教育。目前开展的榜样教育活动多是通过某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成功人士、优秀校友或高年级学生教育引导低年级学生,同年级的榜样教育活动较少。高年级对低年级的朋辈榜样教育具有方向引领的作用,但有时会因时间差距较大、教育活动持续短而影响教育效果。同年级的榜样教育因具有相同的环境、专业背景等优势,使得榜样生活更贴近学生,榜样的行为更具参考性,从而提升榜样教育有效性。

(二) 坚持方法创新,强化榜样教育的情感内化

大学生榜样学习需要越强烈,学习动机越强烈,就越容易引发榜样学习行为。因此,教育者应通过多种渠道引发大学生的学习意愿,用大学生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榜样教育工作,提供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加近距离的交流活动。通过调查发现,有56.43%的学生希望榜样人物通过与大家交流互动,分享经验来发挥作用。还有学生提出希望能增加与榜样面对面深入沟通的机会,了解榜样人物的成长过程克服困难的细节。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的保持是将榜样信息保存在脑海的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重要阶段。榜样教育活动的宣传和持续性不够会导致榜样精神无法深入学生内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学者提出,通过新媒体分享、传统纸媒分享、面对面分享三者相结合的呈现方式,榜样示范效应可以发挥更充分的作用[6]。调查“促进学生参与榜样学习活动方式”结果显示,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微信宣传和投票、教师示范、同辈群体间传播,学生相关组织的相关榜样活动,学校组织的先进榜样事迹报告会。这说明自媒体时代,学生更乐于采用更便捷、形象的方式学习榜样活动,具有亲自体验参与活动的强烈意愿,也侧面体现了大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因此,教育者应与时俱进,改进榜样的呈现方式,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榜样教育活动,拓展多元化的榜样教育宣传渠道,增强宣传频度和力度,刺激受众形成反复记忆让榜样形象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实现榜样激励的可持续发展。

(三) 完善评估机制,促进榜样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7]。教育评价提供了衡量教育过程或结果好坏的标准,对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选择、教育过程的展开等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8]。

结果显示,88.94%的学生没有参与过榜样教育相关活动的反馈与评价,说明教育活动最重要的闭路环节没有完成。与一般教学评价不同,榜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教育对象实现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改变。目前大部分高校榜样教育活动反馈较少,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很难考查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这就导致难以有效地促使大学生完成认知、情感、行为转化,以达到强化理想的教育目标。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高校榜样评估反馈系统。首先,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榜样活动信息,了解大学生对榜样的基本认知、榜样活动的实施现状及师生满意度。其次,采用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将榜样教育实施情况与大学生接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在分析和描述的基础上得到最终的榜样教育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榜样教育应从学生主体出发,调研了解学生榜样教育需求,深化榜样精神内涵,设计多样化、个性化、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增强榜样教育宣传力度,建立榜样教育反馈评价机制,提升榜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榜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多方通力合作。要积极发挥学校在榜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家庭在榜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社会在榜样教育中的协同作用,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的合力,构建榜样教育的良好氛围,将大学生的榜样效应发挥到最大化[9]。

猜你喜欢
榜样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