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社恐”的年轻人,进了邻居群

2022-06-16 23:21张明扬徐文华
华声 2022年5期
关键词:单元楼社恐段时间

张明扬 徐文华

有事进群,无事退群。以往,不少年轻人借口“社恐”,跟邻居群保持距离。而在这次疫情中,无论是小区团购,还是邻居互助,“宅男宅女”们的另一面被发现,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第一次知道邻居的名字

像所有人一样,我们小区早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邻居群,但互相之间还是宛如陌生人一样,除了孩子的玩伴,不說在线下没有交往,连名字都不知道。在群里万一有沟通的必要,往往都是这样的:“603的邻居您好,我是503的,您家小孩的声音能不能小一些?”

随着“宅文化”的兴起,“陌生人社会”的说法被推向极致,“社恐”成为了一种时尚,以至于,没有人情味成为了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城设”之一。

但在这次疫情中,至少在邻居的层面上,大城市人“没有人情味”的说法可能要被证伪了。无论是小区团购,还是邻居间的互助,在这段时间成为了上海人在封控中的暖意来源。

这几周,我大概加了十几个邻居的微信,也知道了很多人的名字,包括一些家长里短:谁家人口特别多,谁家喜欢吃啥,谁家老公搬货时力气特别大……

我这几天甚至觉得,对于一个社区的融洽度而言,有一些家长里短可能也是必要的,至少说明互相之间“有兴趣了解对方”,也是一种邻里亲密度的象征。这与现代人的边界感和分寸感未必天然对立。

我昨晚睡前突然想到一件事,我最近看得最多的群竟然是几个各具功能的邻居群。这让我有些震惊,我可是自诩心怀天下的知识分子啊:不仅是潜水,我竟然还经常发言;不仅是在团购问题上发言,小区群在这段时间出现了各种公共议题,我经常自以为高明地“这个问题我来说几点”,试图给出几点“指导意见”。

但发言的“代价”是,当我和老婆在饭桌上拿这最近掌握的邻居八卦来调侃时——这是封控期间为数不多的快乐来源,我是一个所谓作家的“秘密”也被邻居知道了,成为了邻居调侃的对象。

前两天,一个团长在发表“团购感言”时,专门感谢了我的“仗义执言”,我一下就兴奋地拿着手机向老婆炫耀,“你看到了么”,兴奋程度堪比我的新书被某位师长表扬了。

我竟然就这样成为了一名沉溺于小区群的知识分子,我不是应该去关心天下大事,关心国际局势么?但很可惜,都这样上蹿下跳了,我还是没能成为一名小区的KOL(意见领袖),我倾心佩服的团长们才是。

这段时间,可能每个小区都有几个突然露头求助的宅男。很多宅男在家里囤了各种方便食品,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快乐地与电脑度过了一周之后,才发现没吃的了,然后才人生第一次加入了他们这辈子以为都不会加入的邻居群,一加入就“缺乏社交技巧”但一点也不矫情地求助。他们的诉求往往是:有没有不需要进厨房,直接可以吃的东西?

让我没想到的是,据说宅男们的求助信息往往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很多女性(以老阿姨为主)纷纷献出爱心,甚至把物资送到门口。

在这样一种奇妙的场域里,“宅文化”竟然就被“邻里文化”果断收编了,没有任何传说中的“文明冲突”。

找回了久违的邻里情

因为这次疫情,我进了楼道的微信群。因为这次疫情,我们单元楼的居民结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我们这个单元楼一共32户,大大小小的有九十多人。入群之前,我除了上下左右的几户邻居(这几户邻居,我也是因为去年装修时才认识的),跟谁都不认识,更谈不上相互了解了。

从3月15日开始入群到现在,虽然我跟许多邻居彼此间还是不太熟悉,有些至今也对不上面孔,可我已经可以在群里跟其他邻居接话了,甚至也敢跟没见过面的邻居“插科打诨”。

“远亲不如近邻”,之前我们大多是在书中去理解它的含义,现在,邻居间出现困难,随之而来的温情让大家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703你们荤菜没了吧?我家的海鲜给你们吧,我做核酸时带出来。”“@702 阿姨你好!不好意思哈,我吃海鲜过敏,您的心意我领了!谢谢您。”

还有的邻居看到有些住户一家人口多,主动问谁家需要大米:“你家大米紧缺的话,我给你拿一些过去。”

楼上有个姑娘一个多月没上班了,她在群里说:“我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吃到肉了!”于是,有邻居就帮忙在群里求救:“那个女孩子昨天在群里说几个礼拜没吃到肉了,大家相互帮助一下吧。”马上就有邻居接话:“我晚上炸鸡胸肉,多做点。”当天晚上,姑娘便吃到了邻居送来的炸鸡块。

小区按一家一户发放爱心菜,楼上有合租的人多不够分,向楼组长反映情况,不一会,楼组长回复:“刚才我向居委周书记要了两份,等一会下面的保安会送上去,你们相互分一下。特殊时期多理解。”

前天,有些患慢性病的邻居手里的常用药开始告急。他们在群里请求帮助,于是,大家就帮忙出主意,想办法,手里有药的邻居更是慷慨解囊。

面对感谢,这些邻居们说:“现在疫情大家都不容易,能住一个楼栋就是缘分,互帮互助应该的。”

“钱不需要的,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一起共克时艰。”

家住一楼的那位军队退伍的老大哥,在此次疫情封控期间,身兼数职,自愿为邻居当起流动哨,监督员,快递员,采购员……

我在群里给他点赞,他私下对我说:“大家萍水相逢多留下点情,因为不知道哪片云彩有雨。”

是啊,许多年来,我们住在钢筋水泥铸造的高楼大厦里,我们习惯了独门独户的生活模式。此次疫情,让大家找回了久违的邻里情。我想,等疫情过后,邻里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14日、《新民晚报》2022年4月12日D2FB786F-464C-4844-8F5C-7FCD5AD66BDD

猜你喜欢
单元楼社恐段时间
我,社恐……
隔段时间去看海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太原印象(组诗)
不可忽视的问题
每日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