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妻子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2022-06-16 02:34王丽
中关村 2022年6期
关键词:梁晓声贵人大哥

王丽

梁晓声1949年出生在哈尔滨道里区,父母都是没读过书。家里共5个孩子,梁晓声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当时一家人住在阴暗、地窖一样的小屋。

1968年梁晓声高中毕业后,恰逢“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他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去生产建设兵团抬木头。虽然很苦,但每个月能挣40多元贴补家用。

梁晓声读过不少书:《牛虻》《红与黑》……在兵团里,这算是顶呱呱的人才了。兵团总部每两年会举办一次文学创作学习班,优秀的作品会被编辑到集子里,梁晓声的一篇短篇小说《向导》也被收录在内,正是这篇创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1974年,上海复旦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中文系创作专业总共就两个名额,招生办的老师翻阅了所有的作品后,对这篇《向导》产生了兴趣。就这样,梁晓声被推荐到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

毕业后,梁晓声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成为最年轻的编辑,在一间11平方米的宿舍里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那年,他28岁。

按理说,梁晓声这位名牌大学生,找对象应该不成问题,当时也有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可他是个实诚人,每次都会对前来的女孩说:“我家庭负担也很重,父母身体不好,每月都要把工资的多半寄给他们。家里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哥哥,必须要照顾他……”结果常常是话音未落,姑娘们就落荒而逃。一来二去,梁晓声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也不抱什么希望,一直到32岁还未婚。

1981年7月的一天,同事为梁晓声介绍了一位姑娘,名叫焦丹,利索的短发,水汪汪的大眼睛,令他顿生好感。梁晓声憨厚斯文中带着几分帅气,一看就是個脾气温和的好男人,焦丹见到他后,印象挺不错。

尽管如此,初次见面,梁晓声依然一一道出了实情。说自己的家庭拖累实在大,他不想耽误姑娘的时间。哪知,焦丹不仅没被吓跑,反而红着眼睛说:“我没想到你这么不容易,肩上的担子这么重,那更需要一个人帮你分担。”听了焦丹善解人意的话语,梁晓声眼睛湿润了。

从此,不用梁晓声邀请,焦丹经常来梁晓声11平米的单身宿舍里打扫卫生。她有时会给他带两个苹果,有时会带一盒饺子。梁晓声书桌玻璃板下压着他与大学女同学的合影,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些合影被焦丹的单人照代替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姑娘在释放爱的信号。

出生于北京的焦丹比梁晓声小6岁,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在事业单位上班,家境优越。按说女孩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越是这样,梁晓声越感到心里不安。他认真对焦丹说,因为生活拮据,加上经常熬夜看书写作,自己还患过肝病、胃病,出现过心脏早搏。劝她真的要考虑清楚,免得将来后悔。

焦丹却铁了心地要跟梁晓声在一起,觉得俩人在一起,物质不是最重要的,精神上的充实才更幸福。她目光坚定地看着他说:“我不是一时冲动,我喜欢你的才华与善良,更看重你的责任与担当。放心,我不后悔!”

焦丹将自己的恋情告知父母,焦家父母也看中了梁晓声的人品和才华,只要能对女儿好,家庭穷富也就不在意了,他们支持女儿恋爱。

当时梁晓声没有一分钱存款,焦丹将自己不多的积蓄拿出来,做了两床新棉被。1982年5月,他们相识10个月后在北京登记结婚。

两人没有办婚礼,更没有二室一厅,领完结婚证后,焦丹拎着3个包,坐公交车来到了梁晓声的单身宿舍,这里就是他们的婚房。

门外的走廊,就是自家的炉灶。从此,焦丹就张罗着一日三餐。考虑到梁晓声病弱的身体,焦丹总是想方设法为丈夫调制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哪知,叮叮当当的做饭声,一连持续了50多分钟,这令正在写作的梁晓声深感不快。他冲着妻子发脾气,焦丹委屈地解释:“你以前过得太苦了,我只想让你吃得好点。”

梁晓声知道自己错怪了妻子,但他还是要求:“每日饭菜不必讲究,能吃饱就行,我一个穷孩子,哪有那么挑剔?”话虽这么说,焦丹还是为他搭配营养可口的饭菜,只是时间缩短到十多分钟。虽然做的菜不养眼,但营养成分一点不少。

也许就是在妻子的爱和可口饭菜的滋养下,梁晓声写出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3年,焦丹诞下儿子梁爽。为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做完饭后,就会抱着儿子去院子里转悠。晚上等儿子睡着后,再抱着小家伙回家。平时儿子在家里一哭闹,焦丹就抱着他出门。焦丹经常对儿子说的话就是:“我们小声一些,不要吵到爸爸写作”。

焦丹在家里与儿子说话也压低声音,走路做家务都轻手轻脚。有时娘家有什么事,为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带着儿子过去处理。看着妻儿小心翼翼的样子,梁晓声愧疚极了,焦丹却安慰他说:“想报答我们,就赶快写出好的作品来。等哪天你成名了,也让我们沾沾光。”妻子的付出和辛苦,梁晓声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他唯有用一部部好作品来回馈。

1984年,梁晓声的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短篇小说《父亲》,相继获得全国大奖,媒体将1984年称为“梁晓声年”。北影厂为激励梁晓声,为他分配了筒子楼里一个13平方米的房子,与邻居们共用厨房、卫生间。黝黑的楼道,硕大的老鼠到处乱窜,就这样,焦丹也很知足,毕竟有了自己的家啊!

成名后的梁晓声,工作更加忙碌。除了要替单位创作电影剧本,他自己还要写小说,压力很大。繁杂的家务都落在了焦丹头上,自己一人带孩子,手脚不得闲。

1986年,梁晓声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创作长篇小说《雪城》,整整5天没回家。焦丹感冒发烧,结果儿子也病了,母子俩烧到39度。有一位外国记者要采访梁晓声,一路打听找到他家。对方没想到梁晓声的家如此简陋,大吃一惊。他与焦丹聊了一会后,就去单位找梁晓声。焦丹央求他不要将自己和儿子生病的事告诉丈夫,但这名外国记者见到梁晓声后,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

梁晓声意识到自己对家庭和妻儿疏忽了,赶紧跑回家,将焦丹母子送到社区医院。回家后,他又笨手笨脚地给母子俩做了两碗西红柿鸡蛋面。这是婚后焦丹第一次吃到丈夫做的饭,虽然面条味道不好,但她吃得很开心。

不久,远在哈尔滨的公公又得病了,到北京寻医问药。焦丹干脆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她踩着三轮送公公去医院看病。要知道,焦丹从小家境优越,哪里吃过这般的苦?为了丈夫无后顾之忧,她也是拼了。

公公婆婆在北京生活两年,焦丹和丈夫将床铺让给他们住,自己经常带儿子回娘家住,有时还和丈夫住到办公室。公公留了长胡子,与胸前第二粒纽扣齐平。北影厂经常有剧组拍戏,导演看中了老人的长胡子,让他在《泥人常传奇》《白龙剑》等影片中扮演群众演员,大多时候没有台词。

刚开始,梁晓声碍于面子,不想让父亲去当群众演员。焦丹开导丈夫:“老人只要开心,就让他去吧,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公公开心极了:“还是儿媳最懂我。”

1988年,公公身体康复,深知儿媳的不易,就和老伴回到了哈尔滨。临走时,公婆实感儿媳的孝心,拉住焦丹的手,热泪盈眶:“我们能做你的公公婆婆,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焦丹也与老人产生了感情,含泪说:“以后要常来北京,有什么事给我们打电话。晓声走不开,我有时间处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梁晓声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下岗了,有人劝他与黑龙江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给弟弟妹妹安排一份工作。梁晓声抹不开这个面子,再说他只是一个作家,即便找人也不一定管用。但他想给弟弟妹妹一些实际性的帮助,焦丹支持丈夫。

为了帮助家人,焦丹总是作为大总管,梁晓声工作忙,她经常跑邮局。这个月寄给公婆,下个月又给小叔子、小姑子寄。梁晓声每年光资助家里的钱就要达到4万元。夫妻俩的工资都不高,这些钱都是梁晓声写小说挣的稿费。4万元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时间一长,邮局的工作人员都夸焦丹“既是百里挑一好儿媳,又是好嫂子。”焦丹说,对老人尽孝,责无旁贷;而对手足尽力,也是兄嫂的一片真情!

媳妇对家人的好,梁晓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时他会对朋友们说:“焦丹不但对我好,而且对我的家人也好,我很感激她,这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对此,焦丹很坦然:“接受一个男人,就要接受他的家庭,人心都是肉长的。爱丈夫,就要爱他的家人,就这么简单。”焦丹算是活得通透的女子,深谙生活的真谛!

很少有人知道,因为家庭负担重,梁晓声连除夕、大年初一都在写作。他生活中很无趣,最多就是到公园逛逛。焦丹婚前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喜欢疯喜欢玩。与梁晓声结婚后,她完全被丈夫改变了。梁晓声生活节俭,喜欢去早市买便宜的东西。焦丹受丈夫影响,一家3口的衣服鞋子都是她从早市上买回来的。

她对婆家很大方,但对娘家却有些抠门。有时过年,梁晓声说要给岳父母500元,焦丹只给300元。梁晓声过意不去,焦丹说:“我父母退休金比较高,够他们生活了。”妻子的贤惠让梁晓声很感动。

2000年初,焦丹与丈夫将家中积蓄全部取出,在北京西三旗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房价很低,总价才30多万元。几年后,梁晓声的父母相继离世。而患有精神病的大哥没有结婚成家,一直跟父母生活。而今父母走了,他失去了依靠。梁晓声与妻子商量,说想将哥哥接到北京生活。焦丹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就和丈夫赶到哈尔滨,将大哥接回家。

为了照顾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大哥,两人商议后将刚刚拿到手的新房给了大哥,自己继续住在14平米的宿舍里。令焦丹没想到的是,大哥一直是梁晓声的偶像。他曾一直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公认的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好料子。后来大哥放弃了几所保送的好大学后,考上了唐山铁道学院,那是母亲的愿望,她认为如果大儿子以后成为了铁道工程师,一家人就会住上漂亮的铁路员工房。没想到进入大学后,因为家庭贫困,大哥在学校备受冷落。父亲曾大半年没给他寄钱,他没法生活,结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被迫退学。

来北京后,大哥每年都要在医院住几个月,有时梁晓声忙,焦丹就将他送到医院,病情稳定后再将他接回家。大哥表情木讷,即便焦丹为他付出再多,他也不说一句感激的话。梁晓声过意不去,对妻子说:“你可别跟我哥计较。”焦丹回答丈夫:“他是你的哥哥,也是我的亲人,况且他身体不好,我怎么会计较呢?”

每年焦丹与丈夫仅为他治病就要花三、四万元。大哥胃口不好,焦丹在饮食上也动了心思。在焦丹和梁晓声的呵护下,2011年他的病情大为好转。

这时梁晓声的儿子梁爽,已经从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北京一家IT公司上班,收入比较高。梁爽孝顺懂事,经常将工资交给母亲补贴家用。他还给伯父买羽绒服、运动鞋。

每年春节,梁晓声都让弟弟妹妹来北京过年。焦丹提前两天准备年夜饭,几大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2017年除夕之夜,大家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时,梁晓声看着焦丹被洗洁精泡得粗糙的手,哽咽着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走了,人生只剩歸途。很多兄弟姐妹在父母去世后,就变成了亲戚,很少来往。我们这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关系融洽,主要是你嫂子的贤惠。”焦丹说:“大哥身体不太好,你要代替大哥行使长兄如父的职责,将兄弟姐妹粘合在一起。”

好的家风能够传承,焦丹的贤惠和善良,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儿子。梁爽孝顺懂事,他对女友的要求,就是要像妈妈一样贤惠。2019年,梁爽结婚,媳妇不仅能干贤淑,将自己的小家庭打理得妥妥当当,而且孝顺公婆,两代人的生活幸福和谐。

2019年7月,梁晓声的《人世间》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同年8月16日,又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也是文学界对他的最大致敬。去年这部小说又被拍成了电视剧。

2022年春天,开年大戏《人世间》播出后大火,还多次登上热搜,引发观众热议,梁晓声也因此引起人们关注。其实周家老老小小的故事,大多都是他一家人的经历。

有趣的是,他在剧中还演了一个小角色。就是“秉昆”在法庭上的那一幕,在那场戏中梁晓声第一次入镜客串,饰演一位法官。眼尖的观众纷纷发弹幕捧场:“梁老师演得真不错!”

提起这件事,梁老调侃说自己完全就是被“绑架”了。有一次他去剧组探班,刚好第二天要拍这场戏,导演李路对法官的形象不满意,闷闷不乐地吃着饺子,眼神瞟到旁边的梁晓声时忽然放了光:“要不梁老师试试?”梁晓声吓一跳,断然说这绝对不考虑。

李路点点头,吞下了最后一只饺子,起身给了他一份台词后转头就走,临了还特意嘱咐副导演:“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虽然跟这一行打交道了20多年,但梁晓声还是懵了,紧张了一整晚没睡着。

第二天他被架上了“法庭”,看到秉昆垂头丧气,一脸愁苦的样子,梁晓声瞬间红了眼眶。盯着屏幕的李路叹了口气,法官都这么感性了?这场只有几句台词的戏,梁晓声拍了整整一天。作为全剧最特别的彩蛋,只要演得别太离谱,观众都会被惊喜到,但梁老非要较真,因为他这一辈子啊,就是一部《人世间》!

很少有人知道,梁晓声一直不习惯用电脑写作,他坚持用手写。作品创作完后经过修改,经常要誊抄两遍,工作量相当大。焦丹非常心疼丈夫。如今,梁晓声73岁了,依然笔耕不辍。焦丹也67岁了,但还是一如既往地给丈夫做好后勤保障,做他身后的“定海神针”,让梁晓声一心一意创作。

日子飘忽,回头一望,夫妻俩牵手已40年,相看两不厌,如此甚好……

猜你喜欢
梁晓声贵人大哥
锦句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寻找你的职场贵人
济公传
愁眉苦脸的狗大哥
什么是文化
大哥我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