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育训练方法的创新思考研究

2022-06-16 08:56黄孟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灌篮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育训练训练方法效果

黄孟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教育形式不仅具有专业性,也具有现代性,能够为发展的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体育教育也是高校中比较成果的教育内容之一,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学生体育技能的有效提升。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进而缓解高校学生的紧张学习压力,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目前情况来说,高校中的体育教育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较高的积极性,对其中的体育训练兴趣不高,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必要创新训练方式,才能为取得更高的体育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一、体育教育训练的主要方法

第一,完整性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是从开始到结束,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方法是完整的,其中不能进行分解。完整训练法对大学生而言,适合一些较为简单的体育动作,能够让学生在比较流畅中加深记忆。高校对学生进行训练过程中,如体操教学,需要保证其中的动作有一定的联系,不同动作之间有完好的衔接,教师可以针对其中一些较难的动作进行重点练习,之后再将整套动作进行连贯。若其中存在一些过于困难的动作,教师可以借助训练进行过渡,如,学生在进行跨栏动作练习过程中,可以先掌握低栏,在掌握跨栏动作之后,在完成下一阶段的训练。第二,分解训练法。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将一整套动作分解成几小段,带领学生进行一段一段的训练。分解训练法能够降低动作的复杂性,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对于一些较难的动作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方法为学生建立自信心。对于这种训练方法中唯一不足的一点就是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构建完善的体系。在对学生体育训练中经常用到的分解训练法主要有分段分解和顺序分解两种形式。第三,游戏训练法。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训练方法,与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不够融合,学生也会因为训练项目的无趣直接产生怠倦情绪,这样会阻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进度。因此,教师将训练方法和游戏进行结合,能够让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也更符合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心理特征。第四,比赛训练法。这种方法是体育教育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胜负欲望,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身的体育水平。如,学生在进行健美操、跳高和跳远等一些比赛期间,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可以为学生构建奖励机制,一旦进入比赛,就能对学生的体育训练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体育教育训练方法的现状分析

针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大一期间的体育课安排较多,随着年级的升高,体育课程也逐渐减少,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体育课程就已经不存在。学生的体育锻炼学生也少之又少,学生的体质情况也处于下降趋势。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身体素质。针对高校体育训练方法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缺乏对训练强度的正确认知

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仍然存在两个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一些教师没有在提升训练强度过程中保持科学性,另一个就是没有科学性减少训练强度。前者是针对一些学生在训练质量方面不达标的情况,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高校的教育水平比较落后,需要提升体育教育中的训练强度,正是因为在教育中存在这种不对的想法,才会导致一些学生在训练中出现不适情况。后者是因为学生个人的身体情况较弱,不能承受范围较大的训练,教师通过为学生减轻训练强度进而缓解学生的锻炼压力,过强和过弱的体育训练都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训练强度较低会让学生在运动中少流汗,根本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二)缺乏对以赛代练的正确认知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项目逐渐增多,学生也逐渐参与到比赛项目中,很多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就会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比赛项目,希望学生能够以此激励自己提升能力,在以赛代练的教育中,会让学生长时间在比赛中保持较为紧张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学生经常参加比赛也会耽误更多的专业课时间,学生在比赛中因为经验较少也不能及时调整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会让学生的身体处于疲惫状态,为学生造成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甚至还会对学生的身体带来运动伤害。

(三)缺乏完善的体育训练设施

高校体育教育中实现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体育技能扎实已经成为主要的训练目的。但一些高校中并没有在体育设施方面有太多的重视,不仅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已经存在的设施也比较老旧,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锻炼效果。还有一些原因就是学校并没有在体育设施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这也是造成体育设施不够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处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学生已经对之前的体育器材产生抵触情绪,若不能在体育设施中感受到乐趣,便不会再接触设施,长时间处于心理畏惧的状态,学生就会对体育训练难以接受,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完善体育设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积极性。

(四)缺乏科学的体育训练观念

随着体育时间的不断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也逐渐产生距离,教师经常采用较为单一、枯燥的方式,通常在体育教育训练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跟着练习什么,在体育锻炼中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针对大学生这个阶段,年纪已经接近成年人,教师不能将学生当作小朋友进行对待,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无聊,也因为训练方式简单不能在体育锻炼中取得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在训练方式中进行创新,才能以新颖、有趣的方式不断对体育训练法进行优化,为学生的体育教育提供保障,发掘出符合学生阶段发展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主动性,在强化自身身体素养的同时,也实现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加强体育教育训练方法的创新策略分析

(一)不断创新体育教育的训练内容

在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训练方法,造成一个比较固化的训练体系,从跑步、做操等不同方面,让学生能够联想到的词语就是疲惫和辛苦等,这也是造成学生对体育教育训练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体育训练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根本不能对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内容起到促进作用,因此,高校教师需要对体育教育中的训练内容进行创新,不仅从思想观念方面进行转变,也要从训练方式中进行转变,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训练有全新的定义,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育训练感受。首先,高校体育教师需要针对学生需要进行训练的体育项目进行选择,训练项目要符合时代发展特点,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审美的思想价值观念。其次,教师开展项目训练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才能既满足学生的身体成长需求,又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正如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舞蹈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逐渐成为一种新颖的体育项目,也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不仅可以对身体进行锻炼,还能在体育教育中实现娱乐。因此,高校在选择训练项目中,要将时代性和时尚性的一些项目纳入其中,可以融入健美操等运动和训练,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够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保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热情,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在更新观念中创新训练方法

创新体育训练方法也是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更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方法,突破现阶段的传统教学方法,并对其中的教学不足进行弥补和提升,将其中不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活动进行删减,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在高校以往的体育教育中,都是教师为主导位置,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中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逐渐打消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新训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在玩中学的教育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训练中勤于练习,并通过不断的探究,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训练方式中融入游戏因素,保证体育训练方式的趣味性,为学生打造活跃的学习氛围,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锻炼身体,掌握体育技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篮球”内容时,教师为强化学生的带球能力,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两个人作为一组,不同小组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运球,小组中的两个人分别进行运球接力,哪个小组最先运球十圈,就能取得比赛胜利。教师为了给学生增加运球难度,可以在其中设置一些花样环节,如,颠球等,保证学生的运球动作保持标准,在娱乐性较强的学习中强化学生体育技能,实现体育训练方法多样性的效果。

(三)体育训练中融入竞争性思想

高校在开展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前提,就是要保证内容符合时代发展,才能让学生愿意进行参与,可以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在长时间的保持中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大,学生有必要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工作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教育中为学生融入竞争思想,鼓励学生能够在训练中保持自己的品质,也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好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和运动会一些项目,这些活动都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质,能够让学生提升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程度,还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教师将二者进行结合,能够培养学生在训练中的顽强品质,鼓励学生可以在训练中提升忍耐力,学生能够在树立正确竞争意识的前提下,提升训练效果,这种训练方法已经成为体育教育的创新形式之一。一些教师还在训练方式中融入音乐,能够促使教师从训练内容方面逐渐增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训练效果。例如,在传统跑步训练中,教师会要求学生由慢跑、小步跑、高抬腿等内容逐渐过渡到加速弯道跑等。教师将引入融入其中,因为音乐节奏较快,学生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改变运动节奏,以更快的节奏与音乐进行融合,这样训练方式能够大幅度的加强学生的反应效果,让学生在训练中更富有激情,以饱满的情绪完成训练效果。

(四)分层训练机制中提升实践效果

教师在体育教育方面为了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训练方式中融入分层训练,能够保证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收获到体育知识,满足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对训练方式不断进行创新,能够提升学生在训练中的竞技性和娱乐性,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收获到乐趣。例如,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之前,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进行掌握,可以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教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训练目标和任务,其中的训练内容也要存在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身心和学习品质等不同方面进行提升,才能体现创新训练方法的真正价值。同时,随着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直接提升学生的训练实践性。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对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将学生的学习专业和体育训练进行结合,在实践中强化体育教育效果。例如,教师为学生设定的障碍跑环节,可以引入不同专业学习中的一些设备,可以使用汽车轮胎为学生设置障碍,学生需要跨过轮胎或者围绕轮胎绕圈等方式,才能完成障碍训练以此来提升训练的趣味性;教师在为学生设定接力跑环节,可以引入一些汽车零件等作为接力棒,重点是加强学生在跑步时期的负重情况,以此来实现学生肺功能的协调性,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努力,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中充分体现职业化特点,不仅能够创新训练方式,还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体育技能掌握都有所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体育教育训练中,需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要注重对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从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体育训练在高校中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也要在训练方法中融入多样化的创新思想,才能在对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中让学生收获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猜你喜欢
体育训练训练方法效果
基于“板块训练理论”对高校乒乓球队教学训练方法的再思考*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