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实现路径研究

2022-06-16 08:29邱海建郁婷婷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南通常州无锡

□邱海建 郁婷婷

今后五年是南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期,现代化进程中人既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和主要特征。“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

|课题研究基础与指标选取

(一)课题研究基础

前期“基于构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现代化进程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表明,2020 年南通市“人的现代化”实现度为75.7%,列全省第8,与南京(87.9% )、无锡(85.2%)、苏州(84.9%)、常州(82.1%)差距较大。以解决“人的现代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主攻方向,探讨加快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实践路径。

(二)指标选取说明

基于“人民生活品质”“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等新理念,从居民收支、文化素养、健康医疗、民生保障等维度,选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文化程度等20 多个指标进行城市对比。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国家统计局2018 年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测算标准是“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 万—50 万元之间”。《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 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按三口之家年可支配收入10 万—50万元、20 万—60 万元两种标准界定。

|南通与苏锡常“人的现代化”对比分析

党的十九大以来,南通现代化进程保持较好发展态势,2020 年GDP 过万亿实现历史性跨越,列省内第四位。但居民收支水平、人口素质、民生保障等方面与苏南城市仍存不小差距。

(一)居民收支方面

1.收支水平差距不断扩大。2020 年,南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08 元,列省内第六位。“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省内居首,增速快于苏州、无锡、常州,但收入总量差距仍进一步扩大,2020 年与苏州、无锡、常州差距分别为19974 元、14981 元、9472 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670 元,列省内第八位,分别为苏州、无锡、常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71.0%、73.8%、87.2%。

2.橄榄型社会结构尚未形成。初步测算,2020 年南通“10 万—50 万元”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为50.3%,其中城镇居民占86.0%,农村居民仅占14.0%,而同期苏州、无锡、常州“10 万—50 万元”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分别达74.7%、74.6%、59.5%;南通“20 万—60万元”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仅为14.3%,同期苏州、无锡“20 万—60 万元”中等收入群体占比分别为37.9%、24.8%。南通非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16 万元,分别为苏州(11.29 万)、无锡(11.25万)、常州(11.08 万)的81.1%、81.4%、82.7%。

3.城乡差距依然较大。2020 年南通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为2.01,省内列第十一位,高于苏州(1.89)、无锡(1.81)、常州(1.87)。从地区板块看,南通居民收入最高的开发区与最低的如皋收入比达到1.46∶1,而苏州最高的昆山与最低的太仓收入比仅为1.05∶1;南通城镇居民收入最高与最低地区收入比达1.14∶1,而苏州为1.12∶1;南通农村居民收入最高与最低地区收入之比达1.22∶1,而苏州仅为1.03∶1。

表2 2020 年苏锡常通4 城人口普查主要指标比较(单位:%、年、万人)

4.消费结构偏重食品。从居民消费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20 年南通居民消费率为57.9%,分别高于苏州和常州2.3 个和3.6 个百分点,低于无锡0.2 个百分点。从消费质量看,南通生存型消费比重偏高,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分别高于苏州、无锡和常州3.2 个、1.7个和1.1 个百分点;提升型消费比重偏低,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倾向为11.5%,分别低于苏州、无锡和常州1.5 个、1.6 个和2.3 个百分点。

(二)人口素质方面

1.人口增长比较缓慢。2020年,南通常住人口比2010 年增长6.1%,分别比苏州、无锡和常州低15.8 个、11.0 个和8.8 个百分点;十年间年均增长0.6%,分别比苏州、无锡和常州低1.4 个、1.0 个和0.8 个百分点。南通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占比23.5%,分别比苏州、无锡和常州低25.8 个、16.8 个和11.2 个百分点。南通常住人口中省外流动人口占比10.2%,分别比苏州、无锡和常州低20.6 个、12.2个和9.4 个百分点。

2.文化程度差距明显。2020 年末,南通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4.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8 个百分点。每10 万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1.49 万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6 万人)。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9.66 年,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5 年,分别比苏州、无锡和常州少1.01 年、1.08 年和0.91年。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2020 年,南通全员劳动生产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从业人数)20.6 万元/人,分别是苏州(27.0 万元/人)、无锡(29.5 万元/人)、常州(26.0 万元/人)的76.4%、69.7%、79.3%。

3.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49 个地市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有11个地市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南通位居第一。南通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30.01%;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2.67%,分别高于苏州、无锡和常州10.23 个、8.02个和7.79 个百分点。

(三)民生保障方面

1.城镇化率差距较大。南通城镇化发展及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仍需加快。2020 年末,南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44%,比全省(73.4%)低3.0 个百分点,位居省内第七;低于苏州、无锡和常州11.28 个、12.35 个和6.63 个百分点。十年间城镇化率提升14.64个百分点,但与苏南差距仍然较大。

2.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全省基本公共服务监测资料显示,2020 年南通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98%,与苏南相差无几。但保障水平与苏南差距明显,2020 年南通市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34 元,仅为苏州(550 元)的42.5%,城乡低保标准710 元,是苏州(900 元)的78.9%。

3.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2020年南通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生、注册护士数、65 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例四项指标均低于苏州、无锡、常州。其中,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6 个百分点。

|加快南通“人的现代化”进程路径探究

(一)着力在做大蛋糕基础上分好蛋糕

1.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到2035 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南通企业体量小、创新不足直接影响职工工资性收入增长。2020 年末,苏州超百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 家、无锡21 家、常州11 家,南通仅1家;苏州、无锡创新型领军企业分别有24 家、11 家,远超南通。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量质并举狠抓项目建设,做优实体经济,培育创新型企业,引领海洋产业发展,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两业”深度融合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表3 2020 年苏锡常通4 城养老水平比较(单位:人、%)

2.促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GDP 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步性明显增强,人均GDP 提高可转化为居民收入的提高。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 年南通“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 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力争缩小到1.9 以内,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经测算,“十四五”期间南通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8.8%左右,劳动报酬占GDP 比重每年提高1 个百分点。要着力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更重视“分好蛋糕”,建立健全“先富带后富”机制。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叠加发力。要提高收入分配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一线劳动者报酬。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2020 年南通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5306 元,低于常州105 元,苏州是南通的2.4 倍。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规范金融市场运行,鼓励创造更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收益稳定、风险适度、使民众分享增值收益的金融理财产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

(二)着力促进和扩大社会性流动

1.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随着我国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劳动力的流动速度放慢。中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核心就是加速社会流动。如果按收入将居民分为五组,从宏观上看,要求每组的收入都不断提高。从微观上看,每个家庭的收入也要不断增加,意味着不能造成一些家庭的收入改善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家庭的情况。从中观上看,很多家庭可以从低收入群体或次低收入群体不断跨入更高的收入组。收入组别的跨越是社会流动的内涵,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应该关注脱贫后的农村人口收入提高、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让老年人过上中等收入生活等三个重要方面。

2.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便利可及”。坚持市域统筹,系统优化中心城市空间格局,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力塑造市域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南通可参照上海的嘉定(汽车产业城)、松江新城(文化产业城),北京的通州(东方CBD)等规划城市副中心经验,在南通新机场空铁枢纽建设同时,加快空港园区建设,推进产业深度整合融合,形成“一江一海、双核驱动”的都市区空间结构。推动市区集聚融合发展,增强城市人口吸纳能力。

3.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目前相当部分高学历劳动者以及中低技能劳动者更多流向了建筑、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个体经营等。“十三五”时期,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络零售年均增速达69.5%。就业新形态不断涌现,但从平均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来看,就业质量不高。要以市场逻辑促进人才集聚,聚焦重点产业,建立紧缺产业人才需求征集机制,实施靶向招引、精准招引,形成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创新适应各种新业态发展的就业政策,将提高就业质量置于与追求充分就业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1.保障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随着人口增长变化,需求侧的制约效应将越来越明显。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 处于1 万美元到2.5万美元之间的国家,平均来看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占GDP 比重从26%一跃提至37%。南通正处于该阶段,应该遵循一般规律建立完善福利体系。今后15 年,经济发展要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特别是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统领,保障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实现潜在增长率。

2.建设新时代教育之乡。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 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3 年”,2020 年末南通该指标(9.66 年)与目标差距较大。南通现有9 所高等学校、毕业生2.76 万人,分别是苏州现有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26 所、6.45 万人)的34.6%、42.7%。要进一步加大招引力度,力争面向全国引进1-2 家重点高校在通建立分校、基地和研究院等,不断放大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把教育、科研等行业作为城镇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攻方向,使人力资本提升、就业结构改善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3.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发布的 《2020 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 显示,2020 年全国(不含港澳台)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南通为34.1%。意味着全国范围内5.07 个15-64 岁的劳动力要赡养1位65 岁以上的老年人,而南通每2.93 个劳动力就要赡养1 位老人。因而深入推进医疗、养老、社保等各项制度建设,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为迫切。《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到2025 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70%以上,目前苏州已达78.62%,南通仅为63.38%。全面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和新型扶贫举措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逐步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以公共投入带动市场与社会资源加快解决养老、育幼、扶弱服务供给更加普惠精准、高效便捷。

猜你喜欢
南通常州无锡
无锡一棉
常州的早晨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百企结对 携手并进:南通展现时代担当 致力推动跨江融合
南通职业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