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挑战与对策

2022-06-17 20:21谢秋
成功营销 2022年4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供应链挑战

摘要:国内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中离不开全球供应链管理,但新世纪以来,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关税、汇率和贸易壁垒等客观条件造成全球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成倍增加。本文从分析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出发,探讨了当今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针对促进全球供应链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和实现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挑战;对策

1 引言

传统供应链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具备跨国家、跨区域、跨行业的整合协作特征更加突出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和制造加工厂,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新变化和新挑战下,也需要找到生存发展之道。本文从分析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探索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针对促进全球供应链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倍和实现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2 全球供应链概述

2.1 全球供应链

全球供应链也被称之为全球网络供应链,是指供应链的成员来自地球所有国家,生产资料、产品生产和流通销售等所有需要的资源获得都来自于全球范围的供应链。供应链概念最早来自于经济学者提出的“经济链”,之后研究发展逐步进化为“价值链”、供应链、全球供应链。完整的供应链是从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生产制造厂家、产品流通销售企业和产品零售卖场、消费者组成的一条完整链条,其特点是通过核心企业对产品信息、流通和资金流向的控制,把产品最终销售给用户,所形成的整体化功能网链模式。全球供应链和传统供应链相比,主要特点是基本业务、主要流通、供应链流程都实现全球化。在全球一体化影响下,全球供应链的安全运行、管理成本、生产效益等已经直接影响国内企业的生存发展。

2.2 全球供应链管理技术

一是供应链设计技术。该技术是企业核心发展战略之一。优秀的供应链设计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降低和控制成本、提高服务效能。供应链管理的首要环节就是要优化供应链设计,以源头控制来为企业获得更大利益,以企业之间的联合,突破原有协同限制,实现供应链伙伴的共同发展。二是供应链合作技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独立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是合作的重要基础,能帮助企业共同减少成本、获得更大资本投资回报率。在企业之间建立起供应链战略协同后,能促进链上企业共同实现价值增值,创造更多经济增加值。三是供应链客户服务技术。影响供应链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客户满意度是最关键因素之一。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离不开强大、高效、高质供应链的支撑。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和工作流程满足客户的需求增长变化,也需要供应链的大力支持。

3 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新趋势

3.1 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

全球供应链在进入新世纪以来,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为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需要,必须加快现代化企业建设,以减少成本支出和增加产品销售额为方向,扩大全球范围内的业务规模效益,才能更好地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国内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反应速度,掌握应对全球市场多元多变的特征,才能抓住生存发展的机遇。国内企业要针对传统供应链被拉长,跨国物流和销售市场管理更加复杂,订单交付工期管理更加严格等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应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带来的挑战。

3.2 集约化网状发展趋势

全球一体化供应链和传统供应链相比,集约化、网状结构的特征更加明显。和传统线性供应链相比,全球供应链对上下游企业信息流的整合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供应链上所有参与企业的信息共享和战略合作,有效提高了沟通协作的互通性。在供应链战略伙伴的支持下,国内企业发现全球各地市场机遇的机会大大增加,能更好发挥本地优势,利用全球一体化供应链来应对市场变化、客户需求变化,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

3.3 高质高效发展趋勢

全球一体化供应链倒逼企业在生产效率和质量上有新的进步。全球一体化供应链要求企业必须以更快的反应速度超过竞争对手,才能把质量更优的产品抢先送到用户手中。要能快速针对全球市场变化进行产品调整优化,具备有效识别、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全球化的视野来重新定位生产效率和质量指标,促进供应链优化改进,实现资产和经济价值的全球最大化。

4 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4.1 价值差异的挑战

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管理之后,要对上下游的合作企业价值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形成,离不开供应链上每个企业的战略决策、产品生产和优质服务的价值。因此供应链管理体系中首先就要对每个企业的文化、运营、管理以及当地的风俗、国家法律和市场规则等进行全面综合掌握,才能真正理解不同价值观念下管理体系的差异。

4.2 价值创造的挑战

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中每个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是动态变化的状态。技术优势、资金投入和竞争能力等都会让供应链上的企业价值不断变化,导致供应链管理体系出现变化。因此在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中,要采用更加灵活动态的管理模式,适应合作企业的发展变化,找到企业价值增加或者下降的关键因素,才能让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企业合作更加有效,促进全球供应链发挥更大的价值创造能力。

4.3 战略集成的挑战

战略集成并不是针对企业内部的发展战略,而是立足全球视野下的战略集成,这是提高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要在跨国家、跨区域的企业之间形成关于战略协作的集成功能,不能因为个别企业的个体因素给全球供应链整体管理带来威胁。要倡导竞争共享的理念,以竞争共享程度来反映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集成化、自动化水平。竞争共享就是要实现全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共享,避免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沟通不畅通、不愿意贡献信息等情况。C676E7EA-DF48-46B3-ADBA-CD51E9392430

5 全球供应链重构及发展趋势

从全球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在于重构全球供应链版图,而是加速及深化现有的一些趋势,包括关键产品的生产本土化、供应链布局更加灵活,以及供应链数字化等。

5.1 战略性产业供应链和关键产品回归本土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确保供应链国家安全上升为重大系统性风险应对战略加以实施,战略性产业供应链回归本土、一些行业供应链布局的安全考量高于效率考量、强调关键核心环节自给自足将成为新趋势,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实施和制度保证,特别是在医药卫生、粮食安全、重要能源资源、先进技术、高端制造等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潜力高度相关的敏感领域或行业,更容易发生主观断裂或“脱钩”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在全球产业链客观断裂和主观断裂的共同作用下,各国形成两个乃至多个平行体系的景象正变得愈发清晰,这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风险。

5.2 非关键产品供应链布局更加灵活、多元和分散化

在变化莫测的世界中,企业必须适应各种外在环境变化而在各生产国之间灵活调配生产:一是非关键产品的生产会更加全球化。这是因为关键产业链的本地化难免会推高生产成本,国家必须降低非关键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作平衡。二是全球供应链缩短趋势将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将进一步收缩跨国经营的全球布局,避免供应链过长、价值链过度全球化、产业链过分集聚集群集中所带来的断链、断供、断联风险。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协调扩大区域内需,共同稳定区域供应链、恢复区域产业链、提升区域价值链等。

5.3 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加快

信息科技的发展加速改变人际交往方式、人群集聚频率和服务空间密度,促进网络会议、网络广交会、网络购物等新业态的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群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分散化、碎片化、个性化的新型供应链网络。其中,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供应链,满足多样性需求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满足主观体验性消费的虚拟供应链等迅猛发展,全球贸易正在从以“资本”为核心的时代走向以“数字”为核心的时代,以数据供应链整合国际贸易正在成为未来的趋势。

6 中国外贸(出口)走势分析

6.1 全球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开始好转,对我国出口支撑加大

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5.6%,高于年初预测值1.6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复苏所产生的需求效应可能会远远大于对外部产能的替代效应,因为需求复苏是对全局产品而言的。商务部近期问卷调査也显示,约40%的外贸企业新签出口订单同比增长,应该说外需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6.2 外贸主体不断壮大,民营企业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

2020年民营企业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进出口增长11.1%,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46.6%。2021年1—4月,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61655家。民营企业出口3.53万亿元,增长45%,拉高整体出口增速23.2个百分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至55.9%。

6.3 出口“被替代”可控,中国出口仍将在全球供应链中仍扮演重要角色

虽然部分国家推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回迁或多元化供应链,但这并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联系的大趋势,也不会根本改变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独特地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制造业中间品和资本品的供应链相对稳定,短期内出现大面积产业链外迁的可能性较低;二是我国有较发达的基础工业体系和较完整的产业链,其他国家目前尚未形成完全替代我国生产的能力;三是中国庞大的内需消费市场会继续吸引跨国公司在中国布局产业链,2020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首次超过美国名列全球第一。

7 优化改进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对策

7.1 加快转型升级,稳定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市场优势

国内企业要按照国家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不断强化制造的质量,增强配套技术优势,推进机器换人等措施,保证国内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的优势价值。虽然国内劳动力成本在增长,但是经过多年积累的基础设施、行業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供应商体系是国内巨大的市场价值。要增强创新创造的力度,提高制造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加快技术革新速度,在机器人换人过程中,通过各类机器人的快速进入生产流水线,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企业创新的原动力,为机械人制造和应用、物联网、5G网络等各种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7.2 加快两端拓展,提升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能力

虽然国外发达国家长期控制了高科技发展领域,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会遭遇很大的阻碍,但国内企业要以中国市场为根本,借助中国市场对全球供应链的巨大影响力,促进国内企业对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有效识别的有效整合。要加快向供应链两端拓展,利用中国市场优势,在为用户提供更加服务上展示国内企业的市场价值。要对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考虑上下游企业不同国家企业和不同市场的复杂性,考虑到市场运行、经济环境和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以求同存异为整合方向,在庞大的全球供应链中找到国内企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7.3 发挥资本优势,提升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控制能力

充分利用前期制造业高速发展给国家积累的巨大资本,以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为契机,加快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更多优秀企业进入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在和发达国家优秀企业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营销经验的同时,更好地利用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将其纳入到和中国发展建设相关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之中,推动全球资源都为国家的转型升级、复兴强盛服务。

8 推动全球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需要重视困难、问题与风险。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增多,汇率、原材料价格、国际运费短期波动加剧,贸易问题政治化倾向加剧。从国内看,部分地区招工难、用工贵,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恢复相对乏力,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等。为此,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C676E7EA-DF48-46B3-ADBA-CD51E9392430

8.1 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因企制宜精准帮扶

有关部门要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稳外贸稳外资等重点工作。在深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贸易政策工具箱,对各类外贸企业的不同影响,分类施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8.2 建设性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推进多、双边区域规则谈判

维护全球自由贸易规则,推动各国采取共同措施减免关税、取消壁垒,加强国际贸易合作和海关合作,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堵点确保供应链通畅;加强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的经济发展倡议、规划和标准的对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精心筹备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方面让全球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作为机电产品出口大国,中国机电产业关键技术匮乏、重要部件依赖进口的短板依然突出,目前仍需通过扩大核心关键设备、生产专利和高技术研发产业的进口弥补。

8.3 加快数字经济全球布局,培育外贸新动能新业态机电行业企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广,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复苏、重塑新优势、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抓手和新动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过程中,机电行业肩负重任、大有可为。为此,应把握形势,提前布局我国数字经济战略,加强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提前布局數字贸易新模式新业态,抢占全球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发展高地;提前布局于我有利的数字经济规则,提升数字经济国际规则话语权等。

9 结束语

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在新世纪变得更加清晰,市场中企业竞争已经转化发展为国家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本文建议通过加快转型升级,稳定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市场优势;加快两端拓展,提升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发挥资本优势,提升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的控制能力等措施,更好应对全球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志学,覃雪莲,陈秋遐,唐玉儿.关于智慧供应链管理体系的思考[J].供应链管理,2021,2(09):5-15.

[2]李晓丹.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表现为三大趋势[N]. 现代物流报,2021-07-28(008).

[3]魏成平.供应链管理内容改革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8):15-16.

[4]李博,林森,高亮.从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到供应链战略[J].供应链管理,2021,2(03):35-44.

[5]何曼青. 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及外贸走势[J]. 中国外资,2021-10-25.

作者简介:谢秋,(1990.08-),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能源专业。C676E7EA-DF48-46B3-ADBA-CD51E9392430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供应链挑战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第52Q 迈向新挑战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